产业链竞争优势
搜索文档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 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央视网· 2025-11-19 16:16
中国制造业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第一 [1] - 粗钢、水泥、电解铝全球产量占比超过50%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1] - 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份额占比超过50% [1] 新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优势 - 生产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1] -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1.6亿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 [1]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等多项指标全球第一 [1]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40% [1]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1] 供应链协同与效率提升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形成完善的产供链体系,确保生产自主可控和快速响应 [2] - 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日产量近3万台,需精密组装近千万个零部件 [2] - 超过一半的零部件供应商位于本地及周边1小时公路运输半径内 [2] - 关键部件如割草机器人电机组件的运输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基本实现零库存管理 [2] 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享技术资源、互补能力短板,进行联合研发 [3] - “市场需求—联合研发—量产落地”的闭环模式大幅缩短研发周期,使产品更贴合应用场景 [4] - 苏州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1600余家,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 [4] - 该区202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4] 超大规模市场的竞争优势转化 - 超大规模市场为产业创新提供广阔试错空间和量产落地的规模支撑 [4][5] - 国内市场的纵深和下沉市场的发育为各类企业创新产品提供更多机会 [5] - 将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畅通市场循环,破除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堵点和卡点 [5] - 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制度标准有助于形成最具竞争力的要素价格和企业业态 [5]
诸多完整产业链“世界之最”强底气!如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 观察↓
央视网· 2025-11-19 15:20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与规模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1] - 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1] - 粗钢、水泥、电解铝全球产量占比超过50%[4] 新能源与绿色产业领先优势 - 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3] - 生产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4] -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16亿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7] 高端制造与智能化发展 - 代表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40%[9]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11]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移动电话用户、固定宽带规模等指标全球第一[6] 造船业与产业链完整性 - 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球份额占比超过50%,连续多年全球第一[7] -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1] 供应链协同与产业集聚效应 - 苏州机器人生产企业依托“1小时运输圈”,将电机组件供货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实现零库存管理[15] - 产业链上下游共享技术资源,形成“市场需求—联合研发—量产落地”的闭环模式,大幅缩短研发周期[16] - 苏州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相关企业1600余家,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16] 超大规模市场的支撑作用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强大的支撑力,完善的产供链体系确保生产制造的自主可控和快速响应[12] - 超大规模市场为产业成长提供独一无二的沃土,是产业竞争的核心底气[17] - 国内市场纵深广阔,下沉市场发育程度提升,为各类行业和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机会[19]
世界第一!全球唯一!中国,已解锁→
搜狐财经· 2025-11-19 09:23
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规模空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 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一起来看我国完整产业链的"世界之最"。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11月18日视频 截至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 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第一。我国生产的粗钢、水泥、电解铝占据全球 产量50%以上。我国生产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位居 全球第一。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国产业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大的支撑力。完善的产供链体系,确保了生产制造的 自主可控和快速响应。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推动高科技产业聚链成势? 一大早,一家位于苏州吴中区的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物流中转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十几辆满载零部 件的车辆排队进出,工人们操作叉车将货物从进货区快速转运至出货区。来自苏州本地一家扫地机器人 外壳前盖生产企业的运输员王远谋,正在登记送来的货品,作为当天的夜班运输员,这已经是他送到的 第五批货了。王远谋表示,现在效率比过去提高超50%。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科思创德国工厂突发事故,TDI供应受影响价格上行
东海证券· 2025-07-18 1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指数评级为标配,意味着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 -10%—10%之间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来看,在科思创原料断供、亚洲装置集中检修、海外需求井喷的三重因素下,短期内TDI价格或有望继续向上,带动企业业绩边际修复 [7] - 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和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中国化工企业正迅速填补国际供应链的空白,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的格局,尤其在大宗商品方面,有望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月12日,科思创位于德国多尔马根的工厂发生电气火灾,导致其烧碱、氯气和盐酸生产遭遇不可抗力,该工厂烧碱年产能为44.8万吨,氯气年产能为48万吨 [7] - 7月16日,科思创宣布其TDA/TDI、基于OTDA的产品、聚醚多元醇产品遭遇不可抗力,下游生产装置受氯气供应中断影响,科思创的聚氨酯分散体和聚醚多元醇装置也被迫安全停车 [7] TDI价格情况 - TDI海外装置近期频繁异动,供给受限且海外需求旺盛,价格有所上行。7月初华北大厂7月打款价上调1000元/吨至15000元/吨,7月限量供应;北方大厂在东南亚区域订单超量,7月TDI新单计划上调报价100美金/吨;韩国巴斯夫TDI装置突发异动导致发货延迟,东南亚市场随即启动限量供应;新疆巨力、甘肃银光接连宣布停车检修计划;科思创突发不可抗力后,欧洲某TDI生产商上调500欧元/吨,北方某大厂TDI分销渠道即日起封盘 [7] - 近期国外装置异动叠加国内检修,预计影响TDI产能约117万吨,占全球产能的35%。国内厂家海外订单超量,大厂陆续停报、限购、上调,TDI价格大幅上涨,截止7月17日,华东地区国产货价格涨至13700 - 14200元/吨,上海货价格14000 - 14500元/吨,7月以来价格每吨已上涨超2000元 [7] 海外产能与中国出口情况 - 受能源成本及环保政策影响,海外TDI产能持续收缩,如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唯一的TDI制造商于2024年10月关停其2.8万吨/年TDI工厂,巴斯夫于2023年初关闭其路德维希港基地的TDI及其前体装置,日本东曹于2023年停止其位于日本Nanyo约2.5万吨/年的TDI生产 [7] - 2025年5月中国TDI出口量达5.16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飙升98.45%,主要由于关税窗口期刺激,美国政策引发的“抢出口”效应推动短期订单激增,同时东南亚需求扩张,年需求增速维持在6 - 8%,成为中国出口核心市场,中国TDI在成本、交货周期上的竞争力难以被替代,出口份额有望长期提升 [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有望受益TDI目前供需趋紧形势下产品价格上涨的企业,万华化学(TDI产能111万吨/年)、沧州大化(TDI产能16万吨/年) [7]
陕西新增十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日报· 2025-06-09 08:11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 - 陕西省批复认定11个园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相关政策 [1] - 获批园区包括陕西潼关、华阴、华州、延川、富县、榆阳、神木、略阳、洋县、汉滨、镇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8个经开区主导产业涉及新材料,包括华州、华阴、榆阳、神木、略阳、洋县、汉滨、镇安 [1] - 华州、延川、富县、榆阳等经开区主导产业涉及能源和能源化工 [1] - 延川、富县经开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略阳经开区发展绿色食药产业,洋县经开区发展有机食品制造业,镇安经开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1] 主导产业特色 - 潼关经开区主导产业包括特色食品加工业,如潼关肉夹馍加工、酱料加工 [2] - 神木经开区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包含矿用装备、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 [2] - 汉滨经开区发展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 [2] 省政府要求 - 要求经开区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2] - 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 [2] -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投入,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