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英晶体振荡器
icon
搜索文档
鸿星科技IPO终止,原计划募资约12亿元,曾多次大额分红
搜狐财经· 2025-10-14 08:05
上市进程终止 - 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公司上市进程始于2023年1月 并于2023年3月平移递交招股书 计划募资12.14亿元 [3] - 公司在2025年6月更新了第二版招股书(申报稿) 此前曾于2024年12月递交一版招股书 并在2024年6月更新问询回复函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 前称为杭州鸿星电子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约为1.48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林洪河 [3] - 公司是一家从事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等频率控制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商 [5] - 产品应用于通讯电子、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智能安防等领域 [5]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控股股东为H-TEC HOLDING LIMITED 持股78.9241% [4] - 实际控制人为林洪河、林瑞堂、林毓馨、林毓湘 林张玉珍为一致行动人 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87.9172%的表决权 [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6.51亿元、5.42亿元和5.67亿元 [5]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1.94亿元、1.33亿元和1.33亿元 [5]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1.84亿元、1.24亿元和1.26亿元 [5] - 2024年营收较2023年增长4.77% 重回增长赛道 [7] - 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22.0% 2023年同比下降16.9% [6] - 2022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约6.3%、31.6% 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降约20.1%、32.6% [6]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39,148.17万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13,997.10万元 [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41%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4% [6] 客户与资金运作 - 客户包括三星、创维、长虹、正文科技、中磊电子等品牌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 以及富士康、广达、和硕、纬创、伟创力等电子制造服务商 [5] - 产品应用于惠普、三星、戴尔、思科、创维、索尼、金士顿、希捷、艾锐势、锐捷等终端电子产品 [5] - 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2.05亿元、2.2亿元、5500万元 合计约为4.8亿元 [7] - 上市募资计划中包含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7]
IPO周报:鸿星科技撤单,关联方和关联交易被反复问询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2 19:25
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合计市场份额66.40%,其中鸿星科技 2023年石英晶体元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08%,排名全球第九位。 招股书显示,鸿星科技呈现出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实际控制人为林氏家族。其中,林洪河、林瑞堂、 林毓馨、林毓湘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87.9172%,林张玉珍为实际控制人的 一致行动人。这些人员中,林洪河与林毓馨、林毓湘为父女,与林瑞堂为父子,与林张玉珍为夫妻。 目前,林洪河担任公司董事长,林毓湘担任公司董事,林毓馨担任子公司鸿星国际、鸿星企业、 HOSONICGLOBAL董事,林瑞堂也曾经担任过公司董事。 早在1979年,林洪河在中国台湾地区创立了台湾鸿星。早期,台湾鸿星曾从事石英晶振的研发及生产业 务,自1993年起,林洪河将产业逐步转移至大陆,创办了鸿星科技的前身鸿星有限。 2022年以来,鸿星科技的业绩步入下行区间,当年营业收入为65142.46万元,归属净利润为19432.25万 元,同比分别下滑22.00%、4.64%;2023年营业收入再度下滑16.87%,净利润下滑31.60%,2024年才有 所回升。 ...
鸿星科技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12.14亿国投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6:25
上市审核终止 -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鸿星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终止审核的原因为公司及保荐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提交申请,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专业从事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等频率控制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公司是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商 [3]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智能安防等领域 [3] 公司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H-TEC持有公司78.9241%股份 [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林洪河、林瑞堂、林毓馨、林毓湘,四人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87.9172%,穿透后合计持股比例为49.7558% [4] - 一致行动人林张玉珍穿透后持股比例为8.1312% [4] 原IPO募资计划 - 公司原计划发行不超过4930.618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4] - 原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21,410.00万元 [4] - 募集资金计划投向德清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56,640.00万元)、新增3亿只微型化石英晶体谐振器晶体振荡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4,390.00万元)、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0,380.00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20,000.00万元) [5] - 上述项目总投资额为140,006.00万元 [5]
光模块与算力服务器上游,晶振持续供不应求
选股宝· 2025-08-20 23:20
行业需求与增长动力 - AI伺服器需求显著提升带动光模块需求强劲增长 [1] - 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是光模块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1] - 频率稳定的时钟信号是保证算力服务器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 [1] 产品功能与应用领域 - 石英晶体振荡器控制时钟信号以确保电路元件和系统同步性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处理 [1] - 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在算力服务器中用量通常较大 [1] - 晶振作为频率稳定元件是光模块与算力服务器共同的上游 可广泛应用于光模块 算力服务器和其他精密测量设备 [1] 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 - 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晶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30亿美元 [1] -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 全球晶振至2025年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1] 相关上市公司 - 相关概念股主要有泰晶科技 惠伦晶体等 [2]
鸿星科技闯关沪主板,2023年业绩下滑,上市前巨额分红
格隆汇· 2025-07-21 17:45
公司概况 - 鸿星科技是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商,客户包括富士康、创维、长虹等,正在冲击沪主板IPO,保荐人为国投证券[1] - 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由台湾鸿星与华瑞电子于1993年共同出资成立,202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3] - 股权结构为家族控制,实际控制人林洪河家族合计控制87.92%表决权,穿透后持股49.76%,主要成员包括林洪河及其子女林瑞堂、林毓馨、林毓湘[4][5] 财务与募资 - 2020-2022年累计现金分红超4亿元(2.05亿/2.2亿/0.55亿),其中2020-2021年分红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7] - 本次IPO拟募资12.14亿元,主要用于德清生产基地(5.66亿)、微型谐振器研发(2.44亿)、总部运营中心(2.04亿)及补流(2亿)[7][8] 业务与市场 - 主营产品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占营收超80%),采用OBM为主+ODM为辅的销售模式,上游依赖三环集团、京瓷等供应商[9][11] - 全球市占率3.08%(2023年),排名第九;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台湾晶技(全球第一)和泰晶科技(全球第八)[14] - 芯片进口依存度达76%,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60%,境外销售占比超50%[14] 行业与竞争 - 全球石英晶体元器件市场集中度高,日本企业(Epson、NDK)占50%份额,中国台湾厂商具规模优势[14]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2.5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67.33亿美元(CAGR 9.82%),受AI等技术推动需求复苏[19] - 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消费电子(占比较高)、汽车电子、物联网等,2023年受需求疲软影响业绩下滑[15][18] 经营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1亿/5.42亿/5.67亿元,净利润1.94亿/1.33亿/1.33亿元,2023年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下滑[16] -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50.27%/45.06%/42.01%),但仍显著高于同业均值(12.34%/11.26%/17.67%)[17][18] - 关联交易较多,主要涉及向台湾鸿星的销售,同时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汇率波动风险[14][17]
鸿星科技IPO:净利下跌近半业绩稳定或成空话,设备老化成新率逼近“15%红线”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25
公司IPO进展 - 鸿星科技主板上市申请自2023年3月3日平移至上交所后已停滞逾2年 财务资料过期导致IPO进程再度中止 [1] - 2023年9月15日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后仍未获上会受审时间窗口 [1] - 当前业绩持续下滑背景下 公司是否符合主板"经营业绩稳定"要求遭监管质疑 [1][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8.35亿元→2022年6.51亿元→2023年5.42亿元→2024上半年2.80亿元 [2] - 净利润加速下跌:2021年2.07亿元→2022年1.94亿元→2023年1.33亿元(同比降31.60%)→2024上半年0.63亿元 [2] - 2024上半年毛利率43.41% 显著高于同行均值25.68% 但较2021年峰值仅下降3.95个百分点 [1][9][10] 行业地位 - 2021-2022年全球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排名第十 市占率分别为2.60%和2.71% 仅为前十厂商合计份额的1/25 [3] - 可比公司泰晶科技2022年市占率4.47%(全球第七) 2024上半年净利润5738.99万元 为公司6倍 [4][5] - 行业整体低迷:2024上半年四家可比公司中东晶电子亏损超3000万元 其余两家净利润仅百万级 [5][6] 毛利率异常分析 - 设备折旧费用显著低于同行:2023年单位收入设备折旧费6.85元/百元收入 仅为可比公司均值14.60元的47% [14][15] - 机器设备成新率仅15.31% 接近法定最低使用年限 但谐振器产能利用率仍达97.52% [15][16] - 专利数量行业垫底(总专利54个/发明专利11个) 难以支撑技术优势解释高毛利率 [12][13] 设备管理争议 - 5.90亿元原值的机器设备账面净值仅剩9032.70万元 成新率低于运输工具(16.21%) [15][16] - 同行泰晶科技设备成新率45% 公司声称通过技术维保延长设备寿命但缺乏说服力 [16][17] - 货币资金充足(5.5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14.76% 却未进行必要设备更新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