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基编辑技术

搜索文档
CXO如何赋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专家详解关键环节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28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技术进展 - 上海正逐年积累CGT药物研发制造服务能力,覆盖CAR-T疗法和RNA疗法(mRNA、siRNA、环状RNA等) [1] - 正序生物自主研发的碱基编辑技术突破传统基因编辑局限,不切断DNA双链且能防止错误位点编辑,已治愈全球近20例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 [1] - 正序生物与丹纳赫旗下思拓凡合作,利用其LNP/AAV载体库和GMP生产平台加速药物体内递送系统开发 [1] CGT领域发展现状 - 2023年6月中国药监局受理11款CGT药物,其中5款免疫细胞药物涉及急性B淋巴白血病和实体瘤适应症,6款功能/间充质细胞药物进入临床 [2] - 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1306个CGT项目处于临床阶段(ASGCT数据) [2] - CXO服务通过LNP递送工艺、质谱/色谱/流式三项关键技术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和质量控制 [2] CGT产业链关键要素 - 通用CAR-T疗法研发需聚焦适应证选择、靶点机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精细化产品设计 [3] - 商业化价值需考虑大规模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毒理测试/注册申报需纳入早期产品设计 [3] - 第三方CXO机构通过工艺开发、cGMP生产、监管支持等服务加速CGT疗法上市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CGT-CRO市场规模从2020年7.1亿美元将增至2025年17.4亿美元,中国同期从3.1亿元增至12亿元 [5] - 全球CGT-CDMO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78.6亿美元,中国达197.4亿元 [5] - 上游原材料GMP认证和国产替代可增强供应链韧性,下游需解决生产工艺复杂性和物流效率问题 [5] 产业链优化方向 - 需探索创新支付模式应对高昂治疗成本,加强知识产权本地化并拓展实体瘤等未满足临床需求 [6] - CXO服务方需具备稳定交付能力,注重成本管控和商业技术保密,海外营收占比成为价值评估维度 [6]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通过规模化优势获取更高利润 [6]
基因编辑:改写生命密码的“神笔”(瞰前沿)
人民网· 2025-07-05 05:56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特定基因进行删除、插入或替换,实现基因序列的定向改造,如同"分子剪刀"精准修改生命密码[2][4] - 人体的基因组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基因编辑技术可快速定位并修改特定片段,显著区别于随机导入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技术[2][4] 技术发展历程 - CRISPR技术的诞生(2012年)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为基因编辑提供"GPS导航+精细手术"双重工具[5] - 碱基编辑技术可精确替换单个碱基,引导编辑技术实现小段DNA的精准修改,逆转座子技术可整合大段DNA,推动基础科研与转化医学发展[6] 医学领域应用 - 全球首例个体化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愈6个月大婴儿的致命遗传病,开辟遗传病治疗新路径[1] - CRISPR技术用于编辑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部分患者已实现症状显著缓解[7] - CAR-T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改造T细胞,增强其抗癌能力,应用于癌症治疗[7] 农业与生物制造应用 - 中国利用基因编辑培育出抗镉超级稻及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保障粮食安全[8] - 编辑酵母基因可提升生物燃料生产效率,改造微生物基因可缩短稀缺药物合成周期并降低成本[8] 伦理与规范 - 人类生殖细胞编辑存在永久改变基因池、技术脱靶风险及社会公平争议,需严格限制[10] - 中国《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2024年7月)明确优先发展非遗传性体细胞编辑,禁止生殖细胞临床应用[10]
里程碑突破:首款个性化碱基编辑疗法,成功治疗罕见遗传病,整个开发过程仅6个月
生物世界· 2025-05-16 15:57
医学突破 - 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团队首次实现为单个病人定制基因编辑疗法 成功治疗罕见致命遗传病患儿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详细介绍了体内碱基编辑疗法的开发过程 [1] - 该案例为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罕见病开辟新途径 [1] 疾病背景 - 患者KJ患CPS1缺乏症 发病率130万分之一 属最严重尿素循环障碍疾病 [4] - CPS1缺乏症导致氨代谢异常 婴儿早期死亡率高达50% [6] - 此前FDA已批准首款CRISPR疗法Casgevy 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 [6] 技术方案 - 采用碱基编辑技术 由刘如谦团队基于CRISPR开发 可精准修复单碱基突变 [6] - 针对患者CPS1基因Q335X和E714X突变 开发LNP递送的碱基编辑疗法k-abe [7] - 从研发到监管审批仅用6个月 完成细胞/小鼠/猴子等多阶段验证 [7] 治疗效果 - 患者2025年2-4月接受三次治疗 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9] - 治疗后蛋白质耐受量提升 排氮药物用量减半 体重稳步增长 [9] - 能抵抗常见儿童疾病且氨水平稳定 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10] 行业影响 - 该案例验证了个性化基因编辑疗法的可行性 有望改变罕见病治疗格局 [10] - 碱基编辑技术展现临床潜力 或推动基因治疗领域加速发展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