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服务
搜索文档
康龙化成(300759):业绩符合预期,新签订单呈现加速趋势、略微上修25年收入指引
华西证券· 2025-11-12 22:43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对应2025年11月11日收盘价31.03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5倍(2025年)、28倍(2026年)、23倍(2027年)[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报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新签订单呈现加速趋势,并略微上修2025年收入指引[1][2] - 作为全球化布局的一体化CXO服务供应商,公司未来有望伴随全球景气度改善,业绩增速趋势向上[4] 业绩表现与预期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86亿元,同比增长14.38%;实现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下降19.76%;实现扣非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增长32.04%[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36.45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调整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12.9%[2] - 公司维持2025年收入指引为同比增长12%至16%[2] - 调整盈利预测:2025-2027年收入预测从140.12/161.79/188.48亿元调整为139.95/161.83/188.77亿元;每股收益预测从0.91/1.13/1.41元调整为0.88/1.10/1.38元[4] 新签订单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3%+,环比2025年上半年的10%+呈现加速趋势[2] - 分业务看,2025年前三季度实验室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2%+,环比上半年呈现加快;CMC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接近20%,环比上半年相对稳定[2] 核心业务分析 - 实验室服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服务均呈现快速增长[3] - CMC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2.7%,预期第四季度收入和毛利率将环比提高[3] - 临床研究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8.2%,呈现稳健增长[3]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5.1%[3] 客户结构分析 - 全球前20大制药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贡献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22.19%,延续贡献业绩弹性[3] - 其他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0.29亿元,同比增长11.81%,呈现相对稳健增长[3] 财务预测摘要 - 营业收入: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39.95亿元、161.83亿元、188.77亿元,同比增长14.0%、15.6%、16.6%[10]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5.73亿元、19.64亿元、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24.8%、24.5%[10] - 毛利率: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34.2%、35.0%、35.8%[10]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0.4%、11.8%、13.1%[10]
新股消息 | 海纳医药递表港交所 业务涵盖药物发现、CMC、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等全链条环节
智通财经网· 2025-11-09 19:07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1月7日披露,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纳医药)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海纳医药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提供CXO服务;同时,公司拥有专有产品管线,主要通过医药技术转让对该等管线进行商业 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往绩记录期间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11月2日),海纳医药于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 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根据同一来源,海纳医药于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海纳医药运营着业界最为全面的CXO平台之一,业务涵盖药物发现、CMC、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注册和验证直至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环节。公司提供涵盖 药物研发及CMC、临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服务、注册申报及合同生产的端到端或模块化的CRO及CMO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 及2025年6月30日,海纳医药分别有242个、331个、383 个及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 除CXO服务外,海纳医药还拥有自主立项的专有管线。针对专有管线的每项资产,公司将基于其 ...
CXO市场扩容红利释放 联化科技管线储备充足,积极发力CDMO与CRO业务
全景网· 2025-10-09 15:25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医药业务营收达10.18亿元,同比增长42.80%,毛利率达42.75% [2] - 公司已与两家全球医药头部企业深化研发合作,并与多家国内创新药企成功交付临床前及临床项目 [2] - 公司成功开发12个项目的管式工艺,其中7个项目已实现连续生产交付 [2] - 公司医药CRO板块已构建PROTAC、Linker、非天然氨基酸、多肽、单分散PEG及连续光催化等技术能力 [2] - 公司研发从传统小分子药物延伸至氨基酸、多肽、PROTAC/ADC连接子、寡核苷酸等新领域 [3] - 公司具备多肽、PEG等类型Linker从克级到百克级的交付经验,并能定制Linker结构设计 [3] - 公司临床Ⅱ期、Ⅲ期管线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1][3] - 公司已成为全球五大原研植保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4] - 公司已识别出多个在3-5年内具备上市及商业化条件的植保产品 [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CXO服务市场规模约为794.0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616.0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 [1] - 专利期内植保产品因化学结构独特、生产门槛高,原研公司更倾向采用CDMO模式采购 [4] - 全球范围内具备成规模体系的植保CDMO参与者数量有限 [4] - 植保产品下游需求显著回暖,原研公司回补创新产品管线需求持续提升 [4] - 医药研发生产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 [5]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提供覆盖新药发现、临床前、临床至商业阶段的CRDMO一站式服务 [1] - 公司将合作从CDMO延伸至前端药物研发,积极参与孵化大客户潜力项目 [1] - 公司基于技术现状、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推进长链lipids、寡核苷酸、聚乙二醇、酶催化等项目的开发 [2] - 公司凭借技术拓展与项目转化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研发支持 [3] - 公司以CDMO业务合作为核心模式,为核心客户提供植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4] - 公司以CRDMO一站式服务立足全球竞争,不断拓宽研发边界、深化国内外客户合作 [5]
体内CAR-T带火上游卖水人?
新浪财经· 2025-09-12 13:49
行业并购动态 - 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 布局体内CAR-T疗法[1] - 艾伯维以21亿美元现金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拓展体内CAR-T领域[1] - 吉利德旗下Kite以3.5亿美元收购Interius 补充细胞治疗管线[1] 技术路线分析 - 慢病毒载体路线可实现CAR基因永久整合 阿斯利康收购的EsoBiotec及Kite收购的Interius均采用该技术[3] - LNP路线通过mRNA递送规避基因永久改变风险 Capstan Therapeutics采用靶向脂质纳米颗粒(tLNP)技术[7] - 慢病毒载体优势在于持久CAR表达 疗效维持数月 劣势在于基因整合潜在风险[6] - LNP路线安全性更高 mRNA半衰期特性使CAR活性数天内可逆[7] 国内企业布局 - 慢病毒路线代表企业包括深圳普瑞金、驯鹿生物、济因生物、易慕峰生物和传奇生物[4] - 驯鹿生物两款体内CAR-T在研 IASO-301(CD22)和IASO-140(BCMA/GPRC5D)均处早期临床[4] - 济因生物VivoExpress平台可精准靶向T细胞 JY231处早期探索性临床[5] - LNP路线代表企业包括石药集团、嘉晨西海、虹信生物和星锐医药等[8][9] - 石药SYS6020靶向BCMA 2024年6月在中国获批临床[9] - 嘉晨西海JCXH-213靶向CD19 2024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9] - 虹信生物EnC-LNP平台开发的体内CAR-T管线2025年一季度完成首例SLE病人给药[9] 产业链发展 - CGT领域65%以上项目有CXO企业参与[6] - 和元生物累计服务超14000家研发实验室 承接CDMO项目超540项[11] - 博腾生物拥有超20000m²研发生产基地 10条病毒载体生产线[12] - 目前体内CAR-T领域研究处于早期阶段 CXO企业相关收入可忽略不计[12] 临床进展 - EsoBiotec慢病毒载体产品ESO-T01在《柳叶刀》发表临床数据 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15] - Capstan公司CPTX2309于2024年6月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治疗自身免疫疾病[8] - 体内CAR-T已从概念验证进入早期临床阶段[15] 技术路线对比 - 慢病毒载体路线发展时间更长 产品稳定性更好[15] - mRNA-LNP路线安全性更高 可规避永久性基因改变风险[15] - 艾伯维同时布局慢病毒和LNP两条技术路线 通过与Umoja和Capstan合作消除单一技术路线风险[16]
CXO如何赋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专家详解关键环节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28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技术进展 - 上海正逐年积累CGT药物研发制造服务能力,覆盖CAR-T疗法和RNA疗法(mRNA、siRNA、环状RNA等) [1] - 正序生物自主研发的碱基编辑技术突破传统基因编辑局限,不切断DNA双链且能防止错误位点编辑,已治愈全球近20例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 [1] - 正序生物与丹纳赫旗下思拓凡合作,利用其LNP/AAV载体库和GMP生产平台加速药物体内递送系统开发 [1] CGT领域发展现状 - 2023年6月中国药监局受理11款CGT药物,其中5款免疫细胞药物涉及急性B淋巴白血病和实体瘤适应症,6款功能/间充质细胞药物进入临床 [2] - 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1306个CGT项目处于临床阶段(ASGCT数据) [2] - CXO服务通过LNP递送工艺、质谱/色谱/流式三项关键技术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和质量控制 [2] CGT产业链关键要素 - 通用CAR-T疗法研发需聚焦适应证选择、靶点机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精细化产品设计 [3] - 商业化价值需考虑大规模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毒理测试/注册申报需纳入早期产品设计 [3] - 第三方CXO机构通过工艺开发、cGMP生产、监管支持等服务加速CGT疗法上市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CGT-CRO市场规模从2020年7.1亿美元将增至2025年17.4亿美元,中国同期从3.1亿元增至12亿元 [5] - 全球CGT-CDMO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78.6亿美元,中国达197.4亿元 [5] - 上游原材料GMP认证和国产替代可增强供应链韧性,下游需解决生产工艺复杂性和物流效率问题 [5] 产业链优化方向 - 需探索创新支付模式应对高昂治疗成本,加强知识产权本地化并拓展实体瘤等未满足临床需求 [6] - CXO服务方需具备稳定交付能力,注重成本管控和商业技术保密,海外营收占比成为价值评估维度 [6]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通过规模化优势获取更高利润 [6]
康龙化成(300759):收入符合市场预期,未来业绩有望逐渐呈现环比改善
华西证券· 2025-04-29 2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Q1收入符合市场预期,未来业绩有望逐渐环比改善,核心业务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呈现改善趋势,考虑订单增长、降本增效及收入指引,判断未来业绩将边际改善 [1][2] - 公司作为全球化布局的一体化CXO服务供应商,有望伴随全球景气度改善,业绩增速趋势向上,因收入确认节奏和行业弱复苏,调整25 - 27年盈利预测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25Q1实现营业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16.03%;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2.54%;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56.08%;经调整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3.14% [1] 分析判断 - 25Q1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16.0%,各业务收入均有增长,整体收入端呈改善趋势;经调整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3.1%,受宁波大分子产能运营和折旧、研发费用率及信用资产减值增加等因素影响 [2] - 实验室业务和CMC业务毛利率25Q1分别为45.54%和30.44%,同比提升140bp和254bp,核心业务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呈改善趋势 [2] - 25Q1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公司维持25年收入指引为10% - 15%,判断未来业绩将边际改善 [2] 投资建议 - 调整25 - 27年收入预测为140.77/164.73/195.28亿元,EPS预测为0.98/1.22/1.54元,对应2025年04月29日收盘价23.52元/股,PE分别为24/19/15倍,维持“增持”评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538|12,276|14,077|16,473|19,528| |YoY(%)|12.4%|6.4%|14.7%|17.0%|1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01|1,793|1,747|2,163|2,738| |YoY(%)|16.5%|12.0%|-2.6%|23.8%|26.6%| |毛利率(%)|35.7%|34.2%|34.6%|35.3%|36.1%| |每股收益(元)|0.90|1.01|0.98|1.22|1.54| |ROE|12.8%|13.2%|11.5%|12.8%|14.4%| |市盈率|26.04|23.21|23.94|19.33|15.27| [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各项费用、资产、负债等 [10]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方面,如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ROE、PE、PB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