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光波导
icon
搜索文档
AI眼镜专家行业交流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智能眼镜、AR眼镜、AI、AR和VR - **公司**:Meta、力鹏、雷鸟、亿道信息、亿纬锂能、比亚迪、水晶光电、索尼、上海显耀科技、联影、Rokid、Chargeurs、link 5、深圳光舟科技、歌尔股份、亮亮视野、利亚德、X6、昂瑞尔、Rock光学、雷鸟创新、小米、华为、OPPO、三星魅族、谷歌、微软、苹果、小度、字节跳动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4年全球AR智能眼镜出货量显著增加,标志行业迎来拐点,国内市场相对较少但有增长潜力 [1][3][4] - 全球范围内销售额达百万级别,未来结合Micro LED与光波导可能成为终极显示方案,但需提升分辨率及亮度 [1][3][10][13] - 固态电池技术预计两三年内有大的技术迭代,引发市场爆点 [7] - 随着终端应用量增加,碳化硅光波导成本有望下降,但该技术尚处发展初期 [10][11][12] 2. **产品痛点与解决方向** - 主要痛点为显示技术优化、电池续航提升、成本控制和市场接受度提高,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调整解决 [1][5][6] - AI行业面临重量、续航、交互和落地应用等问题,解决需技术突破 [7] 3. **核心部件与技术** - 核心部件包括高通XR2芯片、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水晶光电/索尼摄像头、上海显耀科技等提供的光机和光显示系统,并逐步接入大模型 [1][8][9] - 技术突破点集中在碳化硅光波导和Micro LED,碳化硅光波导重量轻、色彩还原度高但成本高,Micro LED在室外更具竞争力 [1][10][13] 4. **公司情况** - **Rokid**:2014 - 2019年从事智能音箱业务,后转向AR眼镜,初期面向B端市场,2021 - 2022年B端营收约八九千万,C端贡献少;融资困难,现金流紧张,未来产品规划取决于现有产品销量;Rokid Glass预定量约25万台,实际销量受总代压库存等因素影响,预计6月30日发早期预定产品,7月中下旬大规模线上预定发售;产能受资金链限制;与竞品相比有导航和文字提示功能,但存在显示、发热、待机和近视适配等问题 [14][15][17][18][19][20][21][22][26] - **其他国内公司**:亮亮视野、Rokid等早期专注B端,近年发展受限;利亚德2023年转向C端;新秀企业如X6等有技术和供应链优势;雷鸟创新获PCA资源支持;小米、华为、OPPO多处于样机阶段,小米计划6月底发布约一两千人民币拍摄眼镜 [29] - **国外公司**:谷歌2012年AR眼镜未量产;微软Hololens主要用于教育和公益培训,销量达几十万台;Meta最初专注VR头显,后转向AR眼镜,产品销量超100万台;苹果去年AR眼镜因重量和技术问题未成功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深圳地区供应链成熟,定制一款智能眼镜成本约二三百万 [4] - 目前市场上最轻的AR眼镜约七八十克,长时间佩戴有压迫感 [7] - 智能眼镜销量不如预期的原因是对近视用户不友好、缺乏爆款应用和产品存在缺陷 [27] - 智能眼镜未拆封未激活可七天内退货,激活后无法退货 [28] - 国内主流公司推崇Micro OLED或OLED加光波导显示技术,早期自由曲面显示方式成本更低 [29]
AI AR眼镜系列报告(二):光学方案百花齐放,光波导升级趋势明确
华西证券· 2025-05-09 1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R光学系统核心是追求更轻薄体积、更大FOV、更好成像质量和更低成本,光波导方案因产品形态接近传统眼镜、具备体积轻薄等优势,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未来有望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加速渗透 [1][11] - 随着AI模型搭载和各大厂商入局,AR眼镜有望加速迭代放量,光波导作为核心零部件将深度受益,推荐关注光波导模组和碳化硅材料相关受益标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学技术持续迭代,光波导方案实现加速渗透 - AR光学系统有棱镜、离轴光学等多条技术路线,BirdBath方案适合量产,是投屏观影类AR眼镜首选,光波导方案更适合打造轻量化AR眼镜,未来有望加速渗透 [11] - 对比了AR眼镜主要光学方案的参数,包括形态、厚度、光学效率等,指出各方案的主要瓶颈和代表公司 [12] - 列举了2023年至今主要搭载光波导方案的AR眼镜的信息,包括品牌、产品名、光波导方案等 [14] 几何阵列光波导:成像效果优秀,量产难度较大 基本原理 - 采用折反射原理实现光线传播,耦入部分为反射面或棱镜,耦出部分为半透半反镜面阵列,有一维扩瞳和二维扩瞳两种方式 [15][16] - 优点是光效较好、色散控制佳、漏光率低,难点是制造工艺繁琐,量产和良率有挑战,半透半反阵列会产生明暗条纹 [19] 工艺流程 - 采用传统光学冷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研磨等环节,镀膜和贴合环节难度高 [20] - 多层镀膜工艺对镀膜要求极高,贴合工艺存在良率低、成像质量受限等问题,键合工艺有望推动大规模量产 [22][24][25] 主要厂商 - Lumus是全球阵列光波导龙头,有丰富专利和技术积累,发布了Maximus和Z-Lens等产品,与多家企业有产业合作 [29][30] - 理湃光晶是领先的AR光波导显示器件提供商,拥有几何光波导专利等技术,产能不断扩大 [31][32] - 灵犀微光率先布局AR光波导技术研发并量产,在关键工艺和产品参数上有突破,具备一定产能 [35] 衍射光波导:主流发展趋势,工艺升级提升性能 表面浮雕光波导SRG - 采用光衍射原理实现光线传播,扩瞳方案有基于一维光栅的一维扩瞳、二维扩瞳和基于二维光栅的二维扩瞳三种 [39][43] - 优点是光栅设计灵活、制造难度低,难点是存在彩虹效应、外侧漏光和光效低等问题 [47] - 制备工艺有纳米压印和刻蚀工艺,纳米压印是主流,刻蚀工艺是未来发展方向 [51] - 纳米压印工艺分为母版制作、子版制作和批量压印,优点是分辨率高、成本低,难点在于母版制备 [52][57] - 刻蚀工艺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但能提高视场角、光学性能等 [59] - WaveOptics、鲲游光电、至格科技、广纳四维等众多企业布局该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61][64][66][70] 体全息光波导VHG - 采用光衍射原理实现光线传播,根据制备光路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理论优势明显,但实际生产受光敏材料限制 [75][78][81] - 工艺流程有卷对卷工艺和印刷工艺,印刷工艺灵活度更高 [82] - Sony、Digilens等早期布局,谷东科技、三极光电等国内公司逐步入局 [85] 偏振体全息光波导PVG - 采用光衍射原理实现光线传播,在保留体全息波导优势的同时突破视场角限制,但理论和产业链尚不完善 [93] - 工艺流程核心是偏振干涉曝光 [97] - 平行视界发布首款偏振体全息AR眼镜云雀,具有光效提升、漏光降低、成本降低等优势 [99] 镜片材料:玻璃+树脂为主,碳化硅为未来发展趋势 - 目前光波导产品主要用玻璃或树脂材质,碳化硅有望加速渗透 [101] - 玻璃光波导技术成熟但难轻量化、抗冲击差,树脂光波导可轻量化但视场角受限,碳化硅光波导能解决视场角和散热难题,但成本高、加工难 [104] - 碳化硅衬底远期需求旺盛,国内厂商如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加速布局产业链 [107][109] 投资建议 - 随着AR眼镜加速迭代放量,光波导作为核心零部件将深度受益,相关受益标的包括光波导模组的歌尔股份等和碳化硅材料的天岳先进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