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服务

搜索文档
2025中国经济夏季研讨会在沪举办,专家建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8-07 22:23
货币政策与需求创造 - 中国人民银行需作为创造需求的第一推动力 通过向中央政府定向增发货币创造消费购买力而非借新债还旧债的虚发 重点创造高品质教育医疗等公共品大体量内需带动私人品经济发展 [2] - 鼓励地方政府精准发行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消费券 通过刺激消费带动全产业链循环 建立消费牵引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2] - 央行通过熊猫债等特定渠道向友好国家发行跨境人民币 由这些国家创造中国外需采购产品和服务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发行规模方向和节奏自主可控 [2] 分配制度改革与产能过剩 - 产能过剩为共产主义实现提供物质前提 推动中国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步入中级阶段 需调整发展思路推动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多重分配制度 [2] - 按需分配满足初等富裕生活需求 按劳分配满足中等富裕生活需求 按资分配激励高等富裕生活 机会收益让少数人实现超级富豪生活 通过复合型分配破解产能过剩问题 [2] 绿色发展与碳管理 - 各城市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清洁转型与绿色生活方式 重点完善统计核算扩大碳市场覆盖推进低碳交通与建筑 通过绿色金融碳足迹管理等工具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排协同 [3] - 碳管理服务中心助力各城市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提供碳管理相关服务帮助企业碳资产保值增值 助力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3] 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 - 2023年中国人才规模2.2亿位居世界第一 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区域分布不均衡 传统行业人才过剩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大 [4] - 城市产业定位重叠人才政策趋同评价标准单一 教育滞后职业培训碎片化企业投入不足 需基于城市定位精准施策产学研融合培养人才分类评价构建良好人才生态 [4] - 通过AI技术实时采集城市内循环消费数据 准确预测消费者需求助力更精准调控 有效防止产能过剩和内卷 [4] 民营经济与政企关系 - 民营经济是经济活力与创新的核心 有发展潜力地区需处理政企关系 政企关系明确透明合同得到尊重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 - 政府与民间长期互动及法治保障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5]
港华智慧能源(01083.HK):城燃业务扎实稳健 可再生能源打造增长极
格隆汇· 2025-08-02 03:30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港华燃气,控股股东为香港中华煤气,后者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香港首家公用事业机构及全球最具规模的能源供应商之一 [1]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清洁能源方案,业务包括城市管道燃气、燃气管网建设及智慧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数码化能源管理、碳管理服务等) [1] - 公司从1994年运营城燃业务至今,已建立庞大客户资源及业务网络,2024年城市燃气项目累计达191个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0年128.5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213.1亿港元,CAGR达13.5%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创五年新高,达16.06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0.31亿港元 [1] - 2024年核心利润同比上升34.5%至16.01亿港元(人民币计算上升37.2%) [1] -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总营收80% [1] 城燃业务 - 2024年燃气销售量达172.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其中零售气量136亿方,同比增长3% [1] - 2024年城燃行业毛差整体改善,公司毛差较2023年提升0.02元/方 [1] - 行业集中度趋于集中,五大城燃公司销气增速跟随行业放缓 [1] 智慧能源业务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24个省区市投资建设逾100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 [2] - 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2.3吉瓦,工商业储能签约超40万度电,售电交易量达84亿度电 [2] - 可再生能源业务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0.78亿港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五倍至4.79亿港元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5/16.8/17.34亿港元,EPS为0.45/0.46/0.48港元 [2] - 当前PE估值略低于同行(昆仑能源、新奥能源、华润燃气),PB估值显著低于同行 [2] - 给予2026年1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4.62港元 [2]
港华智慧能源(01083):城燃业务扎实稳健,可再生能源打造增长极
天风证券· 2025-07-31 19:08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4.62港元(对应2026年10倍PE)[5] - 当前股价4港元,较目标价存在15.5%上行空间[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5/16.8/17.34亿港元,EPS为0.45/0.46/0.48港元[5] - PE估值9倍(2024A)低于行业平均11.4倍,PB估值0.62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18倍[98] 核心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13.1亿港元(CAGR 13.5%),归母净利润16.06亿港元创五年新高[2] - 管道燃气业务贡献80%营收,2024年销量172亿立方米(+4.5%),零售气量136亿方(+3%)[3] - 可再生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2024年净利润4.79亿港元(同比+514%),收入占比提升至8.7%[4] - 2024年核心利润16.01亿港元(+34.5%),宣派特别股息每股3港仙[2][27] 城燃业务优势 - 拥有191个城燃项目覆盖19省,服务1764万客户(2024年新增87万户)[18][66] - 销气结构以工业为主(50%),居民/商业分别占19%/11%[72] - 2024年毛差提升0.02元/方至0.48元/方,采购成本下降0.13元/方至2.75元/方[3][61] - 居民顺价比例达75%行业领先,气源供应链年统筹量44亿方(目标2030年100亿方)[73] 智慧能源布局 - 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2.3GW,覆盖24省1000+项目,工商业储能签约400MWh[4][89] - 售电交易量84亿度,碳管理服务收入1.02亿元人民币[91] - 打造128个零碳智慧园区,形成光伏+储能+售电+碳管理的一站式服务体系[93] - 能碳业务七大板块协同发展,包括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创新服务[8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4200亿方(+8.6%),城燃行业CR5达43.7%[53][55] - 国际LNG现货均价同比下降26.6%,国内管道气进口均价1.98元/方(-2.5%)[46][47] - 分布式光伏装机3.7亿千瓦(占光伏总装机42%),2024年新增1.2亿千瓦[83] - 政策推动"两新一重"用电需求,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达86.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