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传感器芯片
搜索文档
中国磁传感器,激荡三十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3 09: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磁传感器芯片行业经历了30多年发展,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实现部分国产替代,目前正进入资本驱动的深度整合新阶段 [2][3] - 国内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从不足全球10%增长至30%以上,芯片国产化率从零起步超过25% [3] - 2023-2025年间一系列密集资本运作标志着行业从“百花齐放”的增量竞争转向“强者更强”的存量整合 [3][78][90] 磁传感器芯片技术路线与发展 - 磁传感器主要通过霍尔效应和磁阻效应实现磁电转换,磁阻传感器包括AMR、GMR和TMR [6] - 霍尔效应传感器技术商业化最早,1967年Honeywell制成首款单片集成磁传感器 [8] - AMR传感器是最早商业化的磁阻传感器,GMR效应由法国科学家于1988年发现并于1994年由NVE公司产业化,TMR效应于1975年被发现并于2014年由TDK推出首款产品 [8][9] - 1990年代中期,国外几十家大公司垄断磁传感器核心芯片市场,1992年日本一国磁传感器用量达11.08亿只 [10] 产业萌芽期:科研院所主导阶段(1990-1999年) - 国内研发以满足国家特定项目需求为主,形成沈阳仪表工艺所、上海冶金所、哈尔滨49所三个传感器研发中心 [13] - 到1995年,国内有41家企业生产磁传感器,总产量仅为2780万只,仅为日本AKM年InSb霍尔器件产量的5% [17] - 1994年南京中旭微电子成立,90年代末霍尔集成电路年产量约300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霍尔器件生产厂 [17] - 到1999年,国内磁传感器产业未形成规模,产品多停留在“样片/小批量”阶段 [15][19] 破冰探索期:改制院所与早期商业化(2000-2009年) - 1999年起科研院所大规模转制,南京中旭电子科技等一批改制企业成立 [21][23] - 早期商业化企业多由技术型海归或外资企业背景人才创立,如美新半导体(1999年)、华夏磁电子(2000年)、绍兴光大芯业(2002年) [29][31][33] - 灿瑞科技(2005年)借2009年家电下乡东风产品迅速放量,麦歌恩(2009年)由霍尼韦尔背景团队创立 [35][38] - 2010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11.8亿美元,中国市场年增长率达20%-30%,但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可忽略不计 [40] 黄金十年:海归创业与产业升级(2010-2019年) - 智能手机爆发、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兴起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42] - 希磁科技(2013年)通过整合无锡乐尔、收购德国Sensitec成为IDM公司,2024年收入达7.03亿元 [43][44] - 多维科技(2010年)建成中国首个TMR磁传感器量产线,赛卓电子(2011年)在国内汽车磁传感器芯片市场份额约3% [49][51] - 矽睿科技(2012年)由豪华团队创立,2023年收入6.47亿元,纳芯微(2013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 [52][56] - 2019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20.16亿美元,前五大厂商占比72%,美新半导体占比1%排名第11 [74] 格局重塑期:资本红利与并购整合(2020年-2025年) - 注册制改革、国产替代战略和缺芯潮推动纳芯微(2022年)、灿瑞科技(2022年)等企业上市 [79][81][84] - 2023年全球磁传感器芯片市场约203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占40%-50%,国产化率约25% [88][90] - 纳芯微以10亿元收购麦歌恩(2024年),圣邦股份收购感睿智能67%股权(2025年),必易微收购兴感半导体(2025年) [91][94][97] - 行业并购成为主要退出路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扩充产品线、提升技术实力 [99] 回顾与展望:整合、创新和趋势(2025及未来) - 行业未来将形成少数平台型巨头引领、若干“专精特新”企业补充的梯队化格局 [101] - 技术路线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找到最优解,竞争焦点转向“芯片+算法+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102] - 机器人、人工智能、高端工业自动化等前沿应用场景将驱动下一轮增长 [102] - 新进入者门槛变高,未来机会可能来自颠覆性技术或利基新应用场景 [103]
灿瑞科技: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04 21:12
公司经营概况 - 公司拥有电机驱动芯片、磁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多样化传感器及数模混合芯片矩阵,具备全流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能力,形成Fabless+封装测试业务模式 [8] - 产品覆盖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智能安防、医疗设备、物联网、可穿戴移动终端等主流应用场景 [8] - 2024年营业收入56,529.58万元,同比增长24.36%;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231.70万元,同比增加亏损6,191.04万元 [9][4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润为-9,500.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6,019.70万元 [9] 董事会工作情况 - 2024年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第四届董事会由3名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组成 [9] - 2024年共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增加股份回购资金、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重要议案 [10]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2024年共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13次 [11][12] - 2024年发布定期报告4项,临时公告111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1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14,521.43万元,同比增长16.83% [4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在智能传感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竞争力 [13] - 2025年计划继续深耕芯片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13]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264,698.44万元,较上年下降4.5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04,571.01万元 [41] - 货币资金57,889.28万元,较上年下降17.83%;交易性金融资产120,122.10万元,下降20.24% [41] - 固定资产23,572.19万元,增长43.93%;无形资产30,952.00万元,大幅增长1,373.47% [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018.26万元,较上年增长1,153.30% [41] 行业与市场 - 全球半导体市场在经历2023年周期性调整后,2024年呈现复苏趋势 [8] - 公司抓住消费电子复苏机会实现营收增长,但面临产品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的压力 [8][41] - 产品应用领域广泛,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多个高增长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