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祛湿茶
icon
搜索文档
诋毁胖东来的网红“柴怼怼”,涉嫌销售伪劣产品被查
观察者网· 2025-09-10 19:56
事件背景 - 网红"柴怼怼"因发布视频质疑胖东来玉石销售涉嫌低成本高价牟取暴利而被胖东来起诉[1] - 柴怼怼本名柴向前 于9月8日被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带走调查[1] 胖东来玉石业务数据 - 胖东来公布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2190万元 毛利率20%[2] - 和田玉销售额占珠宝部销售额3.6% 占集团总销售额0.34%[2] 法律诉讼与平台处理 - 胖东来4月25日以商业诋毁和名誉权侵权为由对柴怼怼提起诉讼 索赔不低于500万元[2] - 抖音平台5月3日审核认定柴怼怼29条视频涉嫌侵权 予以下架并限制投稿功能一个月[3] - 7月国家网信办在专项行动中将柴怼怼账号作为典型案例通报 其抖音和小红书账号被依法关闭[3] 柴向前关联企业违规情况 - 柴向前妻子为法人的平阳县小丫茶饮因虚假宣传和销售无标签产品被罚款22万元[5] - 温州市柴氏酒业有限公司7月28日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6000元[5] - 柴向前共关联25家企业 其中15家担任法人[5] 产品争议事件 - 柴怼怼带货的祛湿茶被质疑涉嫌销售假药 宣称可治疗多种疾病[5] - 平阳县市监局4月接到大批祛湿茶投诉 调查发现存在夸大宣传情况 已按虚假宣传立案查处[5]
突发!网红“柴怼怼”等人被温州警方带走,已立案侦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5:58
公司法律风险与监管处罚 - 网红柴向前及其关联企业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立案侦查 [1] - 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产品功效、销售无标签产品及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被责令改正并罚款22万元 [3] - 温州市柴氏酒业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计罚款6000元 [7] 公司商业纠纷与消费者诉讼 - 消费者张女士因购买小丫茶饮"祛湿茶"后出现身体不适住院手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三倍赔偿及3000元精神损失抚慰金 [2] - 张女士购买祛湿茶累计支付3596元购买5副产品因饮用后月经紊乱住院手术 [2] - 张女士支付8000元加盟柴氏酒业提货7608元后账户余额392元未退还 [2] 公司网络行为与平台处罚 - 抖音平台因柴怼怼账号无事实依据抹黑企业产品质量恶意诋毁企业形象依法依约关闭账号 [7] - 柴怼怼账号被抖音限制投稿权限一个月并禁止关注最终无法搜查到该账号 [5] - 胖东来公司因柴怼怼公开贬低其产品质量起诉其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案件已于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3] 行业经营数据披露 - 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2025年1至4月销售和田玉商品4177件销售金额2959.2175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5] - 胖东来唯初珠宝在售和田玉商品明码标价随机抽查13件商品进货手续齐全台账完备鉴定资质合法 [5]
祛湿焦虑,让中国人交了多少智商税?
虎嗅APP· 2025-08-31 11:06
祛湿市场热度与消费者行为 - 祛湿话题在社交平台浏览量突破8亿次 18-34岁女性用户是主力消费群体[4] - 新疆吐鲁番因接近80度高温成为祛湿圣地 吸引大批游客体验沙疗[4] - 电商平台宣称排湿毒的足贴月销过万 超市祛湿功效红豆薏米水销量直线上升[6] 祛湿市场规模与增长 - 祛湿相关产品市场规模接近680亿元[6] - 祛湿成为滋补类产品最受追捧功效 2019-2023年市场年均增长达213%[16] - 社交平台祛湿相关笔记达5.71万篇 其中10%为商业推广 预估投放金额达706万元[16] 产品形态与消费趋势 - 祛湿产品形成全品类矩阵:茶饮/袋泡茶/冻干粉/药丸/浓缩液/饼干/能量棒/面包/冰淇淋[16] - 瓶装祛湿水(500ml售价6-8元)占据商超饮料C位 因养生功效买单的消费者占65.5%[16] - 超过1/3的90后和00后不反感养生商业化 认为带有娱乐化和社交化属性[12][17]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 - 红豆薏米水品类已有近20个品牌 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仅4家[19] - 行业缺乏统一官方标准 准入门槛低 提供第三方功效检测的产品不足四成[18] - 多数品牌依赖贴牌代工 行业处于跟风模仿缺乏规范的初级阶段[19] 消费者心理与营销策略 - 祛湿被赋予情绪寄托功能 长痘/失眠/便秘等均可归结为湿气原因[19] - 维生素B族补剂因症状相似被标榜为调理湿热体质 日本美白薏仁产品进入中国变为排湿神器[18] - 资本将湿气概念作为流量密码 市场分化为智商税派和体验派两极[18] 历史背景与代际差异 - 养生焦点从温饱年代进补转向物质丰裕后祛湿祛火[22] - 90/00后渴望明确治疗步骤 祛湿因直观性和体验感更易被接受[23][24] - 与传统冬病夏治理念不同 现代年轻人倾向于自我诊断和标准化解决方案[7][12]
祛湿焦虑,让中国人交了多少智商税?
虎嗅· 2025-08-30 10:00
市场热度与规模 - 祛湿相关产品市场规模接近680亿元[4] - 祛湿市场年均增长率高达213%(2019-2023年)[16] - 社交平台祛湿话题浏览量突破8亿次,主要受众为18-34岁女性[1] 消费群体特征 - 90后和00后群体中超过1/3不反感养生商业化[11] - 65.5%消费者因减肥/祛湿功效购买养生饮料[15] - 典型消费者每月祛湿支出达1500元(含艾灸/理疗/保健品)[10] 产品形态与品类 - 祛湿茶饮占据市场份额最高,500ml瓶装产品售价6-8元[15] - 产品矩阵涵盖茶饮/袋泡茶/冻干粉/药丸/浓缩液/饼干/能量棒等全品类[15] - 电商平台祛湿足贴月销量超过1万件[4] 行业竞争格局 - 红豆薏米水品类已有近20个品牌,仅4家具备自主生产能力[22] - 日本美白类薏仁产品进入中国后转型为"排湿神器"[17] - 维生素补剂商家借湿气症状相似性进行功效关联营销[17] 行业标准与风险 - 仅不足四成祛湿产品提供第三方功效检测[21] - 高度雷同的标准化配方可能对脾胃虚寒人群产生副作用[20] - 行业处于跟风模仿阶段,缺乏统一官方标准和临床数据[21][22] 营销与渠道 - 社交平台"祛湿"关键词相关笔记达5.71万篇[13] - 祛湿消费兼具娱乐化和社交化属性,形成打卡分享生活方式[11] - 新疆吐鲁番80度沙地成为热门祛湿旅游目的地[2] 传统医学基础 - 湿气分为痰湿/湿热/寒湿等类型,治疗方法各异[9] - 传统"冬病夏治"方法包括吴茱萸和肉桂粉制作三伏贴[5] - 祛湿核心在于改善身体运化功能,而非短期产品见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