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玉石
icon
搜索文档
40岁后,我体验到了“存钱上瘾”的快乐!
搜狐财经· 2025-07-12 07:51
储蓄行为与理财策略 - 40岁后成年人将储蓄视为生活安全感的来源 存款成为生活头等大事 思维成熟促使储蓄意愿增强 [1] - 从追求自由转向追求从容的群体对存款金额要求更高 需通过系统性方法积累财富 [1] - 案例显示43岁单身女性采用收入20%强制储蓄策略 无论当月开支如何均保留该部分资金 形成财务保障基础 [3] 收入管理与资产配置 - 将奖金/绩效等非固定收入全额储蓄 初期采用定期存款约束消费冲动 后期转向更高收益理财渠道 [3] - 配置保险产品实现长期资产保值 黄金/玉石类首饰兼具消费与保值双重属性 [5] - 副业收入初期作为生活补充 后期成为收入增长引擎 疫情期间有效对冲主业收入下滑风险 [5] 生活成本控制实践 - 自炊替代外出就餐显著降低食品支出 同时保障饮食健康 [5] - 二手平台处理闲置物品实现空间优化与额外收入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5] - 合理利用获赠特产减少日常采购开支 "抠门"式消费管理使资金流向更高效 [7] 储蓄理念与长期价值 - 储蓄被定义为长期生活态度而非短期行为 为应对生活不确定性提供财务缓冲 [7] - 严格的生活管控可积累可观储蓄 但需根据个体收入稳定性调整执行强度 [7] - 储蓄行为产生的安全感被描述为"踏实型快乐" 能增强应对风险的信心 [7]
10万元现金买黄金珠宝,需身份核验
搜狐财经· 2025-07-04 18:01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全面纳入国家反洗钱监管框架 [1] - 新规针对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交易领域,系统性反洗钱要求正式确立 [1]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监管具体要求 - 单笔或当日累计达人民币10万元(含)或等值外币的现金交易需履行严格反洗钱义务 [4] - 从业机构需有效识别、核实客户身份,深入了解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 [4] - 中国人民银行保留动态调整现金交易报告金额门槛的权力,当前10万元标准可能随风险变化调整 [4] 行业自律机制 - 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需牵头建立"行业反洗钱自律机制" [4] - 自律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运作,职责包括制定行业规范、组织培训、协调可疑交易报送、评价分类会员机构等 [4] 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 - 中国人民银行将评估从业机构洗钱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低风险机构可简化要求 [5] - 从业机构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至少每三年全面评估一次风险,并在推出新产品、新业务或使用新技术前进行专项评估 [5] 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除10万元及以上现金交易外,机构怀疑交易涉嫌洗钱或对客户身份存疑时也必须启动尽调 [5] - 对高风险客户(如来自高风险国家地区、涉及敏感政治人物)需采取强化措施,如获取额外材料、加强监控等 [5] - 对低风险客户可在核实基本身份信息前提下采取简化措施,但需定期审查,风险上升时停止简化 [5]
反洗钱剑指黄金珠宝,现金交易超10万将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00
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将黄金、宝石等贵重物品列为监管对象,提高洗钱难度和成本 [2]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建立"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立体监测网络,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 [8] - 监管范围扩大至所有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机构,包括中小商户、金店、批发商等,即使贵金属交易仅为辅营业务 [4] 监管政策调整 - 现金购买黄金达10万元及以上需上报,报告起点金额从2017年的5万元上调至10万元,可能与金价上涨有关(当前上海金价约770元,为2017年的三倍) [3][6]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期限从五年延长至十年,增强追溯能力 [6][7] - 客户尽职调查机制升级,除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外,若存在"合理怀疑洗钱"或"身份信息存疑",从业机构需强制开展调查 [5] 行业现状与案例 - 贵金属交易金额大、现金交易占比高,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 [2] - 电信网络诈骗人员通过黄金、珠宝"洗白"电诈资金的案例频发,例如江苏南京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件中,诈骗分子诱骗受害人用涉诈资金购买黄金转移赃款 [9][10] - 移动支付普及背景下,提高报告起点金额使监管更精准聚焦于真正具有洗钱风险的大额交易 [10]
现金购金宝石超10万需上报,央行反洗钱新规8月1日生效
环球网· 2025-07-03 10:24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于8月1日起施行 [1] - 新规将现金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含等值外币),扩大监管覆盖范围 [3] - 明确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宝石涵盖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及加工品 [3] 监管要求与执行细则 - 从业机构需履行反洗钱义务,接受监管并配合调查,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3] - 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可疑洗钱活动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3] - 达到报告标准的交易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3] 行业影响与政策目标 - 贵金属因货币属性强、变现能力高且难以追踪,常被用于洗钱,新规旨在堵住漏洞 [3] - 2024年人民银行联合11部门开展打击洗钱行动,接收可疑交易线索1.1万份,破获案件1300余起 [4] - 新规通过扩大监管对象和提升门槛,进一步压缩洗钱空间,强化金融秩序 [3][4]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
新浪财经· 2025-07-03 09:15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要求现金交易超过10万元需上报 [1][3]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覆盖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原材料及制品 [4]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强化行业监管 [4][5] 监管范围 - 适用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 [4] - 贵金属定义为黄金、白银、铂金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等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 [4] 监管要求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进行尽职调查 [4][6] - 客户身份资料需保存至少10年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 [6] - 采取风险差异化策略 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 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或豁免 [4] 监管演变 - 2007年《反洗钱法》首次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义务主体 2018年明确贵金属交易商属于此类机构 [5] - 2025年新版《反洗钱法》重新定义特定非金融机构 贵金属现货交易商需参照金融机构履行义务 [5] - 2017年《通知》规定5万元现金交易需报送 新规提升至10万元 [5]
现金购买贵金属、宝石超10万元需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3 07:12
央行新规实施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4] - 现金购买贵金属或宝石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人民币需上报,从业机构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3][8]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制品,宝石涵盖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原材料及首饰 [5] 反洗钱监管框架 - 从业机构需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洗钱风险评估(最长周期3年) [6] - 客户尽职调查需在交易前或交易后完成,重点针对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或可疑交易 [5][6]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需保存至少10年,发现恐怖组织名单等三类主体需立即停止服务 [8] 国际金价走势 - 2025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25.7%,创2007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 [9] - 金价4月冲高至350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5月进入震荡区间(3200-3400美元/盎司) [9] - 95%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增持黄金,43%央行明确将增加黄金储备 [10]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 - 避险需求、美元走弱及央行购金潮支撑金价,下半年或维持震荡上行 [9][1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进一步推动金价上涨 [11] - 地缘冲突和美元信用风险加剧促使央行强化黄金储备布局 [9][10]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专家:对个人正常消费无实质影响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0:17
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实施,要求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的从业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2017年的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 -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将"贵金属开采企业"排除在从业机构范围之外,与《反洗钱法》保持一致 [1] 监管范围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 [2] -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 [2] - 金融机构开展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业务适用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 - 监管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但不包括提供期货交易的上海期货交易所 [2] 行业影响 - 贵金属、宝石行业因交易隐蔽、现金占比高,长期是洗钱高风险领域 [2] - 《办法》补全特定非金融行业监管细则,助力中国对标国际反洗钱标准 [2] - 规范客户信息管理、留存交易记录,遏制通过珠宝设计、黄金转移赃款等隐蔽洗钱手段 [2] - 对普通消费者正常消费行为无实质阻碍,仅单笔或日累计现金购买超10万元需登记身份信息,此类情况占比低且刷卡支付不受影响 [2]
反洗钱监管升级,8月起黄金珠宝现金交易超10万需亮身份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36
反洗钱监管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加强行业反洗钱监管,填补长期空白 [1]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数量庞大的贵金属、宝石经营门店被纳入监管范围 [1] - 新规是落实《反洗钱法》的具体举措,旨在系统性规范行业反洗钱义务 [1][2] 监管范畴与从业机构界定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等,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 [2] - 从业机构为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以经营范围作为主体资格判断依据,辅营业务也纳入认定 [2] - 2017年央行规定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等值1万美元外币,新规提升至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2] 客户尽职调查与交易管理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达10万元以上时,从业机构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3] - 尽职调查内容包括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根据风险状况分类管理,持续关注长期业务客户的风险变化 [3] -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期限至少10年 [3] 行业风险与监管背景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匿名潜力等特点,成为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重灾区" [4] -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将贵金属/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 [6] - 中国在2019年FATF评估中被指出该领域监管不足,新《反洗钱法》将相关交易商列为需履行义务的机构 [6] 监管意义与执行挑战 - 《管理办法》以风险为本,聚焦大额现金交易,通过行业自律与分级管理平衡监管效能与成本 [7] - 新规增强了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需关注中小从业机构的合规成本及监管资源调配问题 [6] - 下一步需持续关注中小商户执行与跨境监管协作,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手法的演变 [7]
8月起施行!客户单笔或单日交易黄金超十万元,机构需上报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9:0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 核心观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新规,要求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提高大额现金交易报告门槛至10万元,并强化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2][4][5] 大额交易报告要求 - 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2] - 报告需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交至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2] - 此前2017年规定的大额交易报告门槛为5万元,本次提升至10万元 [5] 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从业机构需对三类情形开展客户尽职调查: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涉嫌洗钱活动、客户身份资料存疑 [6] - 对来自高风险国家地区客户或外国政要需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6] - 尽职调查需在交易开始前或结束前完成,措施需与风险状况相符 [6] - 客户拒不配合可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6] 客户身份资料保存 - 客户身份资料需在业务关系结束后至少保存10年 [7] - 客户交易信息需在交易结束后至少保存10年 [7] 反洗钱内控管理 - 从业机构需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配备专业人员 [8] - 需定期评估洗钱风险,评估周期不超过3年,遇重大变化需及时评估 [8] - 对评估为较低风险的机构可适当简化内控要求 [8] - 需建立行业反洗钱自律机制,接受央行指导 [8] 特别预防措施 - 从业机构需对恐怖活动组织、联合国制裁对象等采取特别预防措施 [8] - 发现上述对象应立即停止服务并限制资金资产转移 [8]
注意!8月1日起,现金买金超10万元需上报
第一财经· 2025-07-02 17:5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 从业机构需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从业机构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1] - 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1] - 从业机构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 [1]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等 [1] -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