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祛湿
icon
搜索文档
夏天常喝这3杯水,帮你降火、消暑、祛湿,心脑血管也受益~
央视新闻· 2025-07-25 09:00
夏季天气炎热 我们的健康面临着各种"挑战" 比如容易上火、中暑、湿气重 心脑血管负担也比较重 推荐你夏天喝好这3杯水 桂花绿茶:降火 紫苏桃子姜:消暑 薏苡仁水:健脾祛湿 01 夏天降火、护心脑血管 别错过桂花绿茶 夏天更需要降火、护心脑血管 · 夏天人体易上火 功效:绿茶性偏寒偏凉,桂花性偏温,搭配在一起饮用,能够减少绿茶的凉性对胃的刺激,还能够温阳、舒缓情绪、让人心情愉悦。 制作方法:取绿茶1~3克,桂花0.5克,一起冲泡饮用即可。 养生小贴士:绿茶虽好,但也别完全用绿茶替代白开水,过量摄入绿茶,特别是茶叶含量高的浓绿茶,可能会造成人体钙流失或者胃部不适。 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较高,人体受外感阳热的邪气影响,容易"上火"。绿茶性寒,有助于降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群饮用,所以夏天喝绿茶是比较好的选 择。 · 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夏天人体出汗多,室内、室外温差大都会加重心脑血管负担。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在茶叶中是比较高的,其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所以经常喝 绿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此外,绿茶还有助于抗癌、降血脂、降血压、减肥。 桂花绿茶 02 夏季消暑生津 别错过紫苏桃子姜 · ...
晒背是“天然艾灸”,错过等一年!中医教你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第一财经· 2025-07-22 16:51
不过,专家也强调,晒背养生并非人人适用,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选择。晒背更适合寒湿体质人群,一般 表现为怕冷畏寒、手足冰冷、寒咳不断、身形肥胖者,患有关节炎、老寒腿的寒湿痹痛者,常感乏力、情 绪低落的亚健康人群,患有哮喘、鼻炎等冬季易发病及轻度维生素D缺乏者等都适合晒背;而阳盛体质者本 身体内阳气旺,晒背后阳气更盛,易化火伤阴。此外,一些人爱长痘,多为阴虚内热,晒背后也可能加 重。 2025.07. 22 本文字数:1070,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7月22日迎来了24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今年迄今,我国多地高温天数创下同期纪 录。"三伏天"也已于7月20日起"入伏",共计30天,8月18日"出伏"。 "三伏天"是祛湿的黄金期。中医认为,虽然在一年四季人们都会受到湿邪困扰,但夏季炎热,人体代谢 快、出汗多,而吹空调、吃冷饮则会让人体更多地受到风寒,因此应格外注意祛湿。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的祛湿方法,可通过温火温通经络,健脾益气。近年来,一种"天然艾灸"的方式逐渐兴 起——晒背。因不需要燃烧艾草,而是借助自然阳光的力量,三伏晒背也被认为是"免费的天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 ...
科普|“免费天灸”错过等一年!中医教你如何科学打通“任督二脉”
第一财经· 2025-07-22 14:49
中医养生行业 - "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鼎盛时期 背部属"阳" 督脉与膀胱经均行于背 被认为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 [1] -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 持续30天至8月18日 多地高温天数创同期纪录 [1] - "三伏天"被视为祛湿黄金期 夏季人体代谢快出汗多 但吹空调吃冷饮易受风寒 需格外注意祛湿 [1] 晒背疗法 - 晒背作为"天然艾灸"方式兴起 借助自然阳光力量 被称为"免费的天灸" [1]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指出 三伏天晒背补阳祛寒效果最佳 可直接温补阳气 化解内寒 促进气血循环 驱散湿冷停滞 [3] - 晒背更适合寒湿体质人群 包括怕冷畏寒者 关节炎患者 亚健康人群 哮喘鼻炎患者等 [3] - 阳盛体质者 阴虚内热者 紫外线过敏者 皮肤病患者 14岁以下人群 孕妇等不建议晒背 [3] -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尝试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晒背注意事项 - 建议选择早上八九点阳光充沛但紫外线较弱时段 每次时长不超过30分钟 从10-20分钟开始尝试 [4] - 需赤裸背部与阳光充分接触 隔着衣物或玻璃无效 以微微出汗为宜 出汗过多需补水 [4] - 晒背后避免立即吹空调 30分钟后再洗澡 且不要用冷水 防止血管痉挛 [4]
三伏天如何科学防暑祛湿?中医专家张声生支招
人民网· 2025-07-17 15:35
夏季养生健康风险 - 夏季过度依赖冷饮、冰镇食物和空调等"冰式降温"方式容易带来健康危害,如湿气阻滞、胃肠道黏膜损伤等 [2] - 湿气侵入人体表现为头重如裹、四肢酸懒、舌苔厚腻、食欲减退、手脚冰凉等症状 [2] - 大量摄入冰水会导致湿气增加,引发腹泻、腹痛,空调房内毛孔关闭不利于排湿 [2] 防暑祛湿方法 - 防暑祛湿药物以藿香为主,具有芳香化湿、提神醒脾功效 [2] - 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荷叶、赤小豆等)、健脾升阳气中药和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温水、情绪平衡)是主要方法 [2] - 不同人群需针对性选择药物:上班族用藿香正气类,脾胃虚弱人群避免寒性食物,旅行人群备藿香正气、人丹等 [2] 中暑识别与处理 -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头晕、乏力)、轻度中暑(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和重度中暑(意识丧失、高热) [3] - 轻度中暑可通过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等药物干预,并脱离高温环境 [3] - 重度中暑需紧急就医,同时解开衣扣散热并喂水 [3] - 无药物时可按压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缓解中暑症状 [3][4]
这张消脂协定方助你祛湿消脂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梅雨季,不少人感觉身上"黏糊糊",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段时间也是祛湿消脂的黄金期。这两天, 市中医院"消脂5号协定方"一上线互联网医院,就有不少市民在线咨询、开方。 为什么梅雨季减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痰湿内阻是导致肥胖的核心病机之一。梅雨季,外界的湿邪容易侵袭 人体,与体内本有的痰湿'里应外合',会进一步抑制脾胃功能,导致肥胖患者食欲不振或喜食肥甘厚 味,让人看起来更加浮肿。"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王雁秋副主任中医师科普,虽说这个时节湿气重影响脾 胃,但也是调理的好时机。就像冬病夏治,梅雨季人体阳气足,此时祛湿效果就特别好。 "消脂5号方的药材组合很有讲究:黄芪补气利水,像给身体装了个小水泵;茯苓祛湿是公认的;陈 皮理气能解决湿气导致的腹胀;山楂化油腻,特别适合江南梅雨季的饮食特点;桑叶这味药很妙,不仅 能清湿热,还能控血糖。"王雁秋介绍,该方从补气、利湿、消脂降脂三个关键生理环节入手,有助于 患者克服梅雨季不适,为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计划提供内在支持,是整合医学模式(中药+生活方式) 进行体重管理的理想基础处方,"善用此方,辅以清淡饮食、规律室内运动、充足睡眠与环境除湿,可 最大化 ...
夏至已至,一年养生正当时 做好这几点,让你整个夏天元气满满
每日商报· 2025-06-23 10:05
夏至养生核心观点 - 夏至是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衰弱的时期,养生重点是健脾祛湿和保护阳气 [1] - 夏至过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易受暑邪、湿邪侵袭,需注意饮食和运动调节 [1] - 养心安神是夏季养生重点,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心火过旺 [2] 饮食养生 - 饮食应尽量清淡,可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芥兰等以增长心气,但不宜过量 [1] - 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乌梅、绿豆汤等消暑,但应常温食用避免损伤胃肠 [1] -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 [1] - 梅雨时节湿气较旺,可食用健脾祛湿食物如薏仁、芡实、茯苓、荷叶等 [1] 运动养生 - 选择清晨(不宜早于6时)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1] - 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后切勿立即用冷水洗澡 [1] - 运动后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水分和盐分 [1] 阳气保护 - 避免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大量饮用冷饮或吃寒凉食物以免损伤阳气 [2] - 可通过适当晒太阳、艾灸等方式补充阳气 [2] 情绪调节 - 夏季与心相应,需重视养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烦躁不安 [2] - 可通过听轻音乐、静坐、练瑜伽、闭目养神等方法调适心情以防心脑血管疾病 [2]
芒种时节多湿热 健脾祛湿清心火
新华网· 2025-06-04 14:44
芒种时节的养生要点 -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的环境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浮,湿邪内蕴 [1] - 人体容易外感湿邪,湿气易困脾,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苦夏"症状 [3] - 人体易内生湿热,若汗出不畅或贪凉饮冷易引发皮肤痤疮、湿疹、口臭、尿路感染等问题 [3] - 高温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失眠等"上火"表现,甚至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3] 饮食调养建议 - 饮食调养应"健脾祛湿,清补为主",苦瓜、莲子、乌梅等可清热燥湿 [3] - 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能生津开胃,可适当多吃"苦"与"酸" [3] - 应少食冷饮、冰镇水果,避免损伤脾阳 [3] 起居运动建议 - 芒种时节宜在23点前入睡,白天11点至13点间午睡15至30分钟 [3] - 日常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湿气滞留 [3] - 洗浴宜用温水,忌冷水冲凉 [3] - 锻炼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为宜,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 [3] - 锻炼强度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耗气伤津 [3] 情志调摄与外治方法 - 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书法等活动舒缓情绪,避免"心火亢盛" [3] - 艾灸可使气机宣畅,助阳祛湿,缓解胃寒等病症,可选择风门、大椎等穴位施灸 [4] - 拔罐可逐寒祛湿通经络,缓解湿气重引发的身体困乏等症状 [4] - 每晚选用藿香、佩兰、艾叶、生姜等中药材煎煮后泡脚15至20分钟,能辅助缓解湿邪侵袭脾胃引发的不适 [4]
本周杭城进入“舒适模式” 夏日清爽感在线
每日商报· 2025-05-26 10:05
天气状况 - 本周杭州天气以多云为主 最高气温不超过30℃ 早晚气温维持在17-19℃ 总体舒适 [2] - 周二夜里起全省雨水增多 周三到周四浙南地区有雷阵雨 周六后期起全省又有一次雷雨或阵雨过程 [2] - 周五到周六杭州最高气温将达30℃ 但早晚温差仍较大 需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2][4] 梅雨季临近 - 新一轮强降雨周二起将强势登场 或预示南海季风爆发 华南地区将开启"龙舟水"阶段 [2] - 浙江常年入梅时间为6月8日 南海夏季风爆发后 梅雨季可能即将到来 [2] 养生建议 - 小满时节养生应以"清热化湿"为主 饮食上建议多吃冬瓜 苦瓜 黄瓜 绿豆 赤小豆 薏仁 白扁豆等食物 [3] - 起居作息建议晚睡早起 晚上10点半至11点入睡 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 中午可小憩30分钟到1小时 [3] - 早晚温差较大 需注意腹部保暖 防止寒湿入侵引发疾病 [4]
小满湿热交织季 健脾祛湿护健康
新华网· 2025-05-21 09:10
中医养生 - 小满节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易导致湿热困脾和暑热扰心,表现为食欲减退、心烦易怒等症状 [1] - 养生重点为健脾祛湿、清热解暑,饮食宜清淡利湿,推荐使用薏米、赤小豆等药食同源食材 [1] -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以防损伤脾阳,同时需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和过度贪凉饮冷 [1] 情志调养与外治方法 - 夏季对应心脏,暑热易扰心神,需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2] - 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监测晨起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2] - 中医外治方法如刮痧、拔罐、艾灸特定穴位可健脾化湿、祛病防病 [2] 饮食起居建议 - 午间暑热盛时减少外出,早晚天凉时适时添衣 [1] -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1] - 通过中药熏蒸及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防病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