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者责任险

搜索文档
低空经济催生保险新需求 险企加速布局新蓝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创新 - 全国首个面向低空经济运营管理方的专业运营责任保险产品"安翼计划"在苏州落地,由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联合中国财产再保险研发,首单为苏州市盛泽湖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岛试飞运营场地提供风险保障[1] - 安翼计划系统构建覆盖场地方责任、低空运营管理风险的完整保障体系,针对信号干扰、操作失误、外部撞击等特有风险场景提供精细化解决方案[1] - 产品依托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接入飞行数据、场地设施、天气监测等多源信息,借助AI算法实现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1] 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三成以上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业务[2] - 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推出eVTOL全方位保险服务体系,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推出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平安产险在深圳推出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2] - 瑞再研究院预测中国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达到80-100亿元[2] 产业链保险需求分布 - 低空经济保险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上游正在蓄势发展,中游已具规模,下游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3] - 从生产制造到试飞交付再到运营维护,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大量保险需求[2] 行业发展瓶颈与建议 - 行业面临历史数据不足导致风险评估和定价困难、产品创新不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3] - 建议保险公司加强与产业相关方合作推动数据共享,积累历史数据支持风险评估和定价,根据客户需求推动产品创新[3] - 建议政府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为业务开展提供明确依据[3]
交通事故中的非医保用药,保险公司赔不赔?
人民网· 2025-06-25 08:47
案件背景 - 外卖骑手刘某在执行配送任务时与吕某发生碰撞 导致吕某受伤 刘某负全责[1] - 甲公司为骑手投保雇主责任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保单特别约定非医保用药不赔[1] - 甲公司赔偿吕某20万余元后向保险公司索赔被拒 遂诉至法院[1] 争议焦点 - 保险公司辩称应扣除非医保用药费用 但未能指明具体金额[2] - 甲公司主张应按法定赔偿项目全额理赔 因保险公司未举证替代用药[2] 法院判决 - 认定保险合同有效 事故属于第三者责任险保障范围[2] - 因保险公司未能举证非医保部分金额及替代用药 判决全额赔付20万余元[2] - 判决生效后双方未上诉[2] 法律分析 - "非医保不赔"条款属于免责条款 需保险人履行提示说明义务才生效[3] - 司法解释规定赔付标准按"同类医疗费用"而非医保目录 保障被保险人权益[4] - 保险人需举证费用超出医保标准且存在可替代用药 否则需全额赔付[4]
注意!撞到网约车,这种损失也得赔→
金融时报· 2025-06-11 11:00
网约车停运损失赔偿法律指引 - 网约车在无责交通事故中可依法索赔停运损失 法院明确经营性车辆停运损失属于财产损失范畴 侵权人需赔偿[1] - 广西案例显示 网约车司机严某获赔873.09元停运损失 法院参照《2023年广西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核定3天实际损失[1] - 河南案例中 网约车主李先生获赔2700元停运损失 法院认定合法营运车辆的停运损失应获支持[2] 保险赔付机制 - 停运损失属于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范围 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需依据合同条款决定是否赔付[2] - 若保险公司已明确提示停运损失免赔条款 则商业险可免责 损失由侵权人承担[2] - 误工费与停运损失性质不同 前者因司机受伤无法工作产生 后者因车辆维修停工产生 两者均可通过交强险和三者险赔付[2] 行业操作建议 - 网约车司机需保存日常营运收入记录 作为停运损失金额的举证依据[3] - 建议司机群体主动学习交通事故赔偿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权利义务边界[3]
最高法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30 14:3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典型案例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明晰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及责任承担规则,旨在平衡劳动者、受害者与企业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 [1] 案例分类总结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 案例1明确:网约货车司机与企业存在用工事实且受支配性劳动管理(如接单审批、奖惩规则、收入依赖)应认定劳动关系 [1][5][6] - 裁判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及指导性案例237号、238号,强调实质审查用工管理特征 [6][7] 责任保险纠纷处理 - 案例2判定:外卖骑手办理健康证明(法律强制要求)属于"业务有关工作",保险公司需按雇主责任险赔付7.1万元 [8][9][10] - 认定标准需结合企业经营范围、行为必要性及企业指派因素 [9][11] 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 - 案例3确认:外卖骑手因第三人侵权受伤后,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侵权赔偿(残疾赔偿金)可并行主张 [12][13][16] - 法院明确第三人侵权责任不因社保待遇减免,物业公司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13][15] 劳动者致第三人损害赔偿 - 案例4裁决:外卖骑手配送中致人损害,保险公司需直接向受害人赔付(依据《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不足部分由用工企业承担 [17][18][19] - 法院支持将承保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以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19] 行业影响 - 典型案例为平台经济用工关系提供司法指引,强调商业保险(雇主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对新业态风险分散作用 [2][11][19] - 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与侵权责任制度衔接,强化劳动者"职有所安"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