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糖类
icon
搜索文档
勇敢的科学追梦人(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进展 - 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建设进展超预期,已从最初仅有1位PI(潘孝敬)发展到设备齐全、多位国际知名资深PI加入的状态[3][5] - 2023年5月至今已成功招募包括睡眠研究专家丹扬教授在内的5位资深PI(陈宙峰、王彦庄、杨建、陆伟),未来将持续引进资深PI发挥传帮带作用[5] - 与深圳湾实验室形成"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模式,后者已拥有60多位全职年轻PI[5] - 基建工程快速推进,2025年将完成一栋大楼封顶,2026年交付使用[11] 科研战略与学科布局 - 核心战略聚焦"顶天立地":基础研究追求科学史突破(顶天),应用研究瞄准生命健康转化(立地)[9][10] - 学科建设重点布局两大方向:继续深化膜蛋白/离子通道结构研究(完成度自评60%),同时开拓糖类/脂类等"生命暗物质"新领域[8][9] - 目标通过10-20年发展使深圳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版图重要一极[6] 科研管理机制 - 实行"行政不加班、科研不限时"制度,创始人采用白天行政+夜间科研的时间分配模式[10] - 建立"科研无忧"支持体系: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配备行政助理处理琐事[10] - 采用"专业的人干专业事"原则,创始人主要参与学术规划与PI招聘[4] 区域协同发展 - 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机构形成集群效应[11] - 计划打造生物医药"东方大湾区",整合生命科学、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链条[10]
突生变故!美乌矿产协议后,欧盟直接强势翻脸,乌克兰雪上加霜
搜狐财经· 2025-05-20 16:10
美乌矿产资源协议 - 美乌矿产资源协议历经五轮博弈最终达成,但欧盟突然宣布对乌克兰商品加征关税[1] - 协议最初包含"美国优先开发权"条款,后调整为设立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1] - 美国需在2025年前向基金注资50亿美元,但这笔钱仅够支付乌克兰国内三个季度的养老金支出[5] 欧盟对乌克兰贸易限制 - 欧盟拟将乌克兰玉米进口额度从每年470万公吨压缩至65万公吨,禽肉配额砍掉30%,糖类进口量直接腰斩[3] - 仅玉米出口缩水就可能造成18亿欧元损失,相当于乌克兰2024年农业出口预算的12%[3] - 欧盟提出的"月度配额拆分制"让乌克兰企业丧失市场预期[3] - 波兰4月15日启动的粮食禁运已导致乌西地区20万吨谷物滞留,敖德萨港的货轮周转周期从7天延长至16天[3] 乌克兰经济困境 - 乌克兰国际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已从战前的41%暴跌至19%[5] - 即便获得欧盟承诺的170亿欧元宏观援助,其中65%需用来偿还国际债务,真正能投入重建的资金不足60亿欧元[5] - 乌克兰正经历战争之外的次生危机,包括敖德萨港堆积如山的粮食集装箱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矿场停工抗议[7] 大国博弈背景 - 美欧在关税和矿产协议上的博弈,本质上是将乌克兰作为地缘经济筹码[7] - 德国对美贸易顺差在2024年飙升至698亿欧元,创下两德统一后的新纪录[5] - 法德两国正在推动"关税补偿机制",计划用对美贸易战获取的额外关税收入补偿东欧农业受损国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