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维豆奶
icon
搜索文档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36氪· 2025-08-15 08:17
冲泡饮品行业危机 - 香飘飘、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等国民品牌集体面临市场下滑危机 [1] -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 [5] - 维维股份2023年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 [5] - 黑芝麻冲饮系列2024年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 [5] 历史发展轨迹 - 南方黑芝麻糊1991年通过经典广告成为国民品牌 2014年销售收入8.38亿元 2021年冲饮类收入逼近10亿元 2024年回落至8.54亿元 [6] - 维维豆奶1992年创立后迅速崛起 市场占有率一度达70% 销售额突破10亿元 [8] - 香飘飘2004年创立 2020年冲泡类产品销量达4559.09万箱收入30.67亿元 2024年销量降至3278.54万箱收入22.71亿元 [8] 市场衰退原因 - 冲泡类产品需开水冲泡且不能做冷饮 限制食用场景具有明显季节性 [10] - 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 即时满足消费趋势使冲泡类产品不合时宜 [10] - 新茶饮大爆发带来更优质原材料和创新品类 传统冲泡产品吸引力下降 [10] - 即饮豆奶、豆乳等植物蛋白饮品替代豆奶粉 黑芝麻糊本身不够刚需 [10] 企业转型尝试 - 维维豆奶在抖音复刻场景吸引情怀消费 随豆奶粉搭配冲泡杯解决结块问题 [10] - 香飘飘推出原液现泡轻乳茶等产品 针对消费者敏感的植脂末问题 [10] - 黑芝麻推出无糖版、高钙版、杂粮版等多元化产品组合 [12] - 三家公司均布局即饮赛道 香飘飘2024年即饮业务同比增长8% Meco果茶增长20.69% [14] 转型挑战 - 即饮市场竞争激烈 新茶饮、饮料和植物蛋白市场巨头林立 [15] - 维维股份曾尝试乳业、煤矿、白酒、地产等多元化业务 最终聚焦粮油 [21][23] - 黑芝麻尝试跨界物流园、电商、新能源等领域但未成功 [22] - 两家公司最终引入国资 维维股份由徐州国资委接手 黑芝麻转让20%股份给广西国资 [23]
成为“苏超”徐州赛区冠名商 维维股份成功“出圈”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18:50
维维股份与"苏超"合作 - 维维股份作为"苏超"徐州赛区冠名商,热度显著提升,近三个月百度搜索指数同比增长175% [1] - 公司表示足球运动与"健康中国"战略及品牌使命"让更多人得到健康和幸福"高度契合 [1] - 合作体现公司深耕徐州本土文化,将拼搏精神融入品牌,同时助力城市文体事业发展 [1] "苏超"赛事特点 - 赛事以"欢乐第一、比赛第二"为核心理念,吸引大量球迷关注,部分场次球票供需比超10:1甚至30:1 [1][2] - 赛事氛围强调纯粹快乐,与维维股份传递的欢乐、活力品牌形象高度一致 [2] 品牌协同效应 - 维维股份通过赞助精准触达年轻消费者,强化品牌理念传播 [2] - 公司品牌底蕴为赛事注入文化内涵,提升"苏超"商业价值,形成双向赋能 [1][2]
植物蛋白饮料“四巨头”,财报里的烦恼各不同
北京商报· 2025-04-28 22:41
行业格局 -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呈现"强者分化"格局,传统巨头面临转型烦恼[1] - 行业CR5为58%,远低于乳制品行业的80%,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8] - 传统品牌受地域限制明显,北有露露杏仁露,南有椰树椰子汁,东有银鹭花生牛奶/维维豆奶,西有唯怡坚果饮品,中部有欢乐家椰子汁/养元六个核桃[6] 公司业绩表现 - 养元饮品2024年营收60.58亿元(-1.69%),净利润17.22亿元(+17.35%),核桃乳及其他植物饮料库存量增长因春节备货未出库[3][4] - 维维股份营收36.56亿元(-9.4%),净利润4.11亿元(+96.26%),经销商优化后收入从18.13亿元降至17.35亿元,华北地区收入从5.28亿元降至3.69亿元[3][4] - 承德露露营收32.87亿元(+11.26%),净利润6.66亿元(+4.41%),杏仁露产品营收增长11.38%至31.88亿元,北部地区贡献超九成营收[3][4] - 欢乐家营收18.55亿元(-3.53%),净利润1.47亿元(-47.06%),经销模式收入下滑16.92%至15.10亿元[3][5]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规模从2020年980亿元增长至2023年1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8%[6] - 新入局者加剧竞争:旺仔2024年7月推出椰奶饮品,李子园发布"每日五黑",三只松鼠/恰恰食品/沃隆从坚果领域跨界[8] - 健康化趋势推动低糖/高纤维/有机认证产品需求上升,燕麦奶/杏仁奶等新型产品带来市场活力[9] 竞争策略 - 产品同质化严重,需开发独特风味或功能性新品实现差异化[8] - 传统巨头养元饮品/承德露露/椰树集团凭借渠道与品牌壁垒占据45%市场份额[8] - 专家建议需功能化/精细化运营/全品类布局,对接消费市场思维变化[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