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黑芝麻糊

搜索文档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36氪· 2025-08-15 08:17
冲泡饮品行业危机 - 香飘飘、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等国民品牌集体面临市场下滑危机 [1] -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 [5] - 维维股份2023年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 [5] - 黑芝麻冲饮系列2024年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 [5] 历史发展轨迹 - 南方黑芝麻糊1991年通过经典广告成为国民品牌 2014年销售收入8.38亿元 2021年冲饮类收入逼近10亿元 2024年回落至8.54亿元 [6] - 维维豆奶1992年创立后迅速崛起 市场占有率一度达70% 销售额突破10亿元 [8] - 香飘飘2004年创立 2020年冲泡类产品销量达4559.09万箱收入30.67亿元 2024年销量降至3278.54万箱收入22.71亿元 [8] 市场衰退原因 - 冲泡类产品需开水冲泡且不能做冷饮 限制食用场景具有明显季节性 [10] - 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 即时满足消费趋势使冲泡类产品不合时宜 [10] - 新茶饮大爆发带来更优质原材料和创新品类 传统冲泡产品吸引力下降 [10] - 即饮豆奶、豆乳等植物蛋白饮品替代豆奶粉 黑芝麻糊本身不够刚需 [10] 企业转型尝试 - 维维豆奶在抖音复刻场景吸引情怀消费 随豆奶粉搭配冲泡杯解决结块问题 [10] - 香飘飘推出原液现泡轻乳茶等产品 针对消费者敏感的植脂末问题 [10] - 黑芝麻推出无糖版、高钙版、杂粮版等多元化产品组合 [12] - 三家公司均布局即饮赛道 香飘飘2024年即饮业务同比增长8% Meco果茶增长20.69% [14] 转型挑战 - 即饮市场竞争激烈 新茶饮、饮料和植物蛋白市场巨头林立 [15] - 维维股份曾尝试乳业、煤矿、白酒、地产等多元化业务 最终聚焦粮油 [21][23] - 黑芝麻尝试跨界物流园、电商、新能源等领域但未成功 [22] - 两家公司最终引入国资 维维股份由徐州国资委接手 黑芝麻转让20%股份给广西国资 [23]
怒砸超200亿元,国资收编消费上市公司是好事?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17
消费品行业国资化浪潮 - 2023年以来已有17家消费品上市公司完成国资入主,交易总额超过200亿元 [1]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国资入主成为企业生存博弈的选择 [1] - 典型案例包括黑芝麻将控股权交予广西广旅大健康,良品铺子投入武汉国资怀抱 [1][3] 企业业绩困局与国资收购逻辑 - 黑芝麻营收从2019年的44.76亿元滑落至2024年的24.65亿元,主业造血能力持续弱化 [3] - 良品铺子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7.83%至80.5亿元,净利润缩水46.26%至1.8亿元,股价较2021年高点跌去70% [3] - 广西国资委通过收购黑芝麻获取"南方黑芝麻糊"品牌资源,布局健康食品产业 [3] - 武汉国资收购良品铺子看重其2000余家线下门店网络与商贸流通资源互补,且收购成本可能低于独立上市 [4] 国资入主后的整合效果 - 广汽集团收购珠江啤酒后,后者华南市占率提升至35% [5] - 黑芝麻表态"聚焦健康食品战略",良品铺子获武汉国资承诺"保持经营团队稳定" [5] - 2020-2022年完成国资入主的消费企业中,仅43%在两年内实现营收正增长 [5] -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消费品企业决策链条平均延长30%,创新项目审批周期多出45天 [5] 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 - 云南白药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保持团队活力 [6] - 广州酒家并购陶陶居后利用国资背景拓展免税渠道,使后者营收三年增长2.7倍 [6] - 成功模式需构建"国资信用+民企效率"的新型共生体 [6]
业绩低迷跨界碰壁 黑芝麻谋广西国资接盘
北京商报· 2025-08-06 00:36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约20%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当前黑五类集团持股比例为30 25% [3] - 股票自公告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曾因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等问题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3] - 黑五类集团持有股份中71 11%处于质押状态,对应公司总股本的21 51% [3] - 前董事长韦清文持股3 29%中66 47%质押,顾问李汉荣、李汉朝各持1 39%已全部质押 [4]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分别为40 25亿元、30 16亿元、26 77亿元、24 65亿元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09亿元、-1 4亿元、4300万元、7800万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 42亿元同比下降3 74%,归母净利润225万元同比下降29 61% [5] 主营业务情况 - 糊类产品销量从2015年900 67万件降至2020年562 68万件 [5] - 2024年冲饮类与直饮类产品合计销量529 86万件,分别下滑3 32%和1 47% [5] - 新推出的黑养黑系列产品2024年营收占比仅1 33% [6] 跨界尝试 - 2015年2 56亿元收购容州物流园两年后剥离 [6] - 2017年7亿元收购电商平台礼多多2020年业绩变脸 [6] - 2023年宣布35亿元跨界储能电池,一年后暂停项目建设 [6] 国资入主影响 - 国资企业可能在资金实力、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方面带来优势 [4] - 有望协助解决资金问题、规范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 [4] - 可能推动健康食品领域产品升级和品类拓展,利用文旅资源开展品牌推广 [7]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25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黑芝麻约20%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黑芝麻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黑五类集团持股30.25%,转让后仍保留部分股份 [3]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公司背景与现状 - 黑芝麻始创于1984年,1997年上市,是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3]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9]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报收6.54元/股,总市值49.28亿元 [10] 战略转型与新能源业务 - 2018-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 [5] - 2022年拟通过增资5亿元获得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进军储能锂电池领域,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5] - 2023年4月宣布转型江西小黑小蜜业务并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占比超60%(22亿元) [5] - 2024年10月因行业环境变化暂缓储能电池项目,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9] - 2021年关联方资金占用约950万元,2020年违规担保5.05亿元未及时披露 [9] - 时任董事长韦清文等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9]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由李氏家族二代李玉珺接任 [8]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22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将持有黑芝麻约20%的股份转让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3] - 目前黑五类集团持有黑芝麻30.25%的股份,若交易完成,广西国资将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公司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9]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价格等细节尚未披露,能否最终实施完成及实施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10] 业绩表现与战略转型 - 2018年至2022年,黑芝麻净利润连续下滑,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12] - 公司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10月拟以5亿元增资天臣新能源获得59.09%股权,但交易在2023年4月终止[12] - 2023年4月公司宣布拟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将占六成以上(22亿元)[12] - 2024年10月公司表示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13]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公司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被指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等问题[16] - 2021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向供应商支付1053.85万元,其中约950万元构成资金占用[17] - 2020年9月公司以6553万元股权为5.05亿元借款提供担保,但未履行审议及披露义务,直至2024年10月才补充公告[17] - 2025年4月深交所已就同一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18] 近期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18] - 停牌前的8月1日,公司股价上涨4.81%,报收于6.54元/股,总市值达49.28亿元[19]
停牌!000716,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3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公司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4]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公司始创于1984年 以黑芝麻产业为主业 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 - 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产品包括黑芝麻糊类、饮品、丸类及富硒大米等 [6] - 聚焦健康食疗食养战略 为中老年人提供药食同源产品 2023年推出国内唯一"健字号"保健黑芝麻糊 [6] - 黑芝麻饮料化为核心战略之一 主推即饮黑芝麻糊、黑芝麻牛奶等 与中医机构合作研发中老年健康饮品 [7] - "黑养黑"品牌专注年轻消费群体 开发黑芝麻丸、代餐粉等系列产品 [7] 业务布局与业绩 -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覆盖B2B、B2C、O2O及跨境电商 培育新媒体与私域电商 [7] - 2024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降7.92%) 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80.46%) 因优化低效能电商业务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降3.74%) 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降29.61%) [8]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 股价报6.54元/股(单日涨4.81%) 总市值49.28亿元 [9] 品牌与产品 - "南方黑芝麻糊"为中国糊类知名品牌 畅销三十余年 是国内黑芝麻糊第一品牌 [6] - 生产基地分布于广西、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总部位于南宁 [6]
停牌!000716,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2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 [1] - 股份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南方黑芝麻集团始创于1984年,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5]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5] - 产品品类包括黑芝麻糊类、黑芝麻饮品、黑芝麻丸等食养产品以及富硒大米、休闲食品 [5] - 公司聚焦健康食疗食养战略,为中老年人提供药食同源、食养一体的黑芝麻健康食品 [5] 品牌与产品战略 - "南方黑芝麻糊"是中国糊类知名品牌,黑芝麻糊中国第一品牌 [6] - 2023年推出国内唯一"健字号"黑芝麻糊保健食品,升级原有产品并拓展新业态 [6] - 黑芝麻饮料化是公司经营战略之一,主推即饮黑芝麻糊、黑芝麻牛奶、黑芝麻植物奶 [6] - "黑养黑"品牌专注年轻消费群体,研发黑芝麻丸、黑芝麻糕、黑芝麻饼等系列产品 [6] 电子商务业务 - 公司大力发展现代电子商务业务,覆盖B2B、B2C、O2O、跨境电商等运营模式 [6] - 发展自营电商,覆盖全网电商平台渠道,并为品牌方提供一站式电商营销服务 [6] - 培育新媒体电商与私域电商业务,建立用户中心 [6]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下降7.92%,主要因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 [7] - 2024年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长80.46%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3.74% [8]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8]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股价报6.54元/股,上涨4.81%,总市值49.28亿元 [9]
黑芝麻(000716) - 000716黑芝麻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8:22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年5月21日15:00 - 17:00举办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互动方式,地点为价值在线(www.ir - online.cn) [2] - 接待人员包括副董事长、总裁李文全,副董事长、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淼怀,财务总监王炳波,独立董事叶志锋 [2] 公司关系与股价问题 - 公司与黑芝麻智能HK02533无任何关系 [2] - 股票市场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板块轮动特征,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正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竞争力和投资价值 [2] 年报与分红问题 - 2025年4月25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详见年报第三节相关内容 [3]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提报股东大会审批,不晚于2025年6月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后将另行公告分派事宜 [4] 业务发展规划 - 润谷食品将根据海外市场与竞争需要,丰富产品线、调整经营策略 [5] - 公司计划开发药食同源粉体等不同品类新产品,布局黑色健康产业 [5] - 2025年重点聚焦健康食品产业经营,围绕新定位巩固优势业务、做好药线渠道经营、推动产品升级 [6]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下降7.92%,主要因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3.76万元,同比增长80.46% [5]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 [8] 业务板块调整 - 2024年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下降,因执行战略调整压缩低效能业务,后续大概率持续调整优化 [6] 新业务进展 - 食品业务方面,布局保健品资质黑芝麻糊切入部分OTC渠道,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销量增长,“黑养黑”品牌产品受喜爱并拓展线下渠道,烘焙系列产品外销收入增长 [7] - 电商业务围绕控风险、抓效益、提升竞争力推进整合优化升级,虽收入下滑但效益提升,资源优化整合 [7][8] 现金流与盈利问题 - 公司目前现金流正常,可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 [8] - 盈利增长点包括聚焦健康产业、加快新产品上市、加强成本管控 [8] 行业情况 - 公司近年来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净利润逐年大幅增长 [8] - 食品行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求旺盛,国家加强规范管理带来机遇,公司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