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填充剂

搜索文档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7-02 11:44
产业概况 - 医美注射类产品主要包括玻尿酸类、胶原蛋白类、再生材料类和肉毒素类,其中玻尿酸、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而肉毒素属于医疗用毒性药品范畴 [1]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等原材料及预灌封注射器等器械制造 - 中游为产品研发与制造环节,包括玻尿酸填充剂、胶原蛋白填充剂等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公立医院和私立连锁机构 [2] - 上游代表企业有华熙生物、福瑞达、阜丰集团等 - 中游代表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等 [5] 产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市场依赖进口产品,2008年首个进口玻尿酸填充剂获批,2009年首款国产玻尿酸逸美上市 - 2015年国产玻尿酸市场份额超30%,形成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巨头格局 - 2019年再生材料进入临床,2021年再生医美产品获批上市 - 2025年新型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和琼脂糖获批,推动产品多元化 [6][8] 行业政策背景 - 2019年药监局发布《透明质酸钠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规范玻尿酸等产品要求 - 2022年《关于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细化玻尿酸产品管理 - 2024年《整形美容用透明质酸钠类注射填充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强化产品注册要求 [9][11][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医美注射材料市场规模约346亿元,同比增长28.6%,2021-2024年CAGR为31.3% [14] - 玻尿酸和肉毒素市场占比最高,2024年分别占36%和29% [16][17] - 2024年玻尿酸市场规模约125亿元,同比增长21.4%,CAGR为25.0% [19] - 2024年肉毒素市场规模约99亿元,同比增长22.2%,CAGR为29.1% [20] 行业竞争格局 - 玻尿酸主要竞争企业包括华熙生物、爱美客及昊海生科 - 胶原蛋白主要竞争企业包括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及斐缦 - 再生材料主要竞争企业包括长春圣博玛、爱美客及华东医药 - 肉毒素国内仅兰州生物一家企业获批 [23] - 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其次为广东省、江苏省等地 [25]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937亿元,技术驱动、合规先行、消费分级等将成为核心特征 [28] - 技术层面:长效化与精准化趋势明显,玻尿酸维持期延长至18-24个月,肉毒素纯度提升至99.9% - 行业格局层面:药企跨界进入市场,2024年医美领域融资超11亿元,80%流向注射材料企业 - 政策监管层面:审批门槛提高,注射材料全部按III类医疗器械监管,平均审批周期延长至5-8年 [32]
创业仅4年,30岁北大博士和欧莱雅签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25 13:58
【导读】未名拾光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5月23日,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宣布,与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Veminsyn)达成战略合作,将对其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据记者了解,本轮融资由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投资近亿元,未名拾光投后估值约为1亿美元。 欧莱雅表示,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并推动其规模化生产,以及采用低碳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对于未名拾光而言,这是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95年北大博士投身美妆 公开资料显示,未名拾光成立于2021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美妆个护领域的AI+生物科技公司。 公司致力于发掘高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并依托下一代生物合成技术实现生物活性材料的低碳制造生产,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绿色的原料。 近年来已成为包括逐本、华熙生物、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在内的多家国潮护肤品牌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22岁的赵亚冉进入北京大学邓兴旺院士实验室读博。未名拾光则是其在北大读博期间,和同为1995年出生的实验室同学陈 家悦一起创立的。 2021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创 ...
佰仁医疗(688198):营收增长稳健 研发费用回落释放业绩潜力
新浪财经· 2025-04-29 18: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35.41%,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7.02%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1.30%,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0.69% [1] - 2024年Q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35%,环比增长272.88%,2025年Q1增速进一步加快 [1] - 2024年研发费用1.51亿元,同比增长53.26%,研发费用率达30.17% [3] - 2025年Q1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9.52个百分点至33.07% [3] 业务板块表现 - 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板块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4.28%,其中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收入同比大增75.06% [1] - 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及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2024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4%和19.89% [1] - 心脏瓣膜置换板块整体销量达2.25万枚,同比增长24.59% [4] - 三大业务板块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91.65%、88.73%和82.89% [2] 产品研发进展 - TAVR2.0产品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日本专利授权,其他海外专利正在实质审查中 [4] - 介入瓣中瓣产品已确认上证信息,将于近期获准注册 [4] - 分体式介入瓣2024年启动长期动物试验,初步结果验证产品有效性与安全性 [4] - 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正在补充注册申报资料,复杂先心带瓣补片注册申请已获受理 [4] - 眼科生物补片已提交注册并进入技术审评阶段,消化外科生物补片将于近日获得注册受理 [4] 新产品布局 - 公司开发3款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I已提交注册并处于发补回复阶段 [5] - 胶原-II预计2025年5月提交注册,胶原-III已完成全部临床随访 [5] - 胶原蛋白技术可应用于分体介入瓣锚定支架覆膜涂层和医美填充剂 [5] 未来展望 - 2025年预计新注册上市产品临床中心覆盖比例持续增加,销售增长有望稳步提速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98/9.73/12.88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2.45/3.89/5.31亿元 [6] - TAVR产品对自膨瓣的加速替代及适应症向低风险群体扩展将推动业绩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