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苓桂术甘颗粒
icon
搜索文档
逐梦“名方变好药” 中药“智造”涌春潮
新华日报· 2025-11-19 05:44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现代中药制造的先锋,通过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经典名方,致力于中药产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以智能制造和核心技术突破为抓手,构建了从中药研发、生产到质控的完整创新体系,推动“古方今用” [2][6] - 公司通过构建产学研医协同的创新生态,聚焦临床价值,以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7][10] 科研创新与智能制造 - 公司建成首个中药智能生产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中央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工艺 [2] - 公司研发首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制药过程知识系统(PKS),并牵头建设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6] - 公司突破“动态逆流提取—膜分离联用技术”,将银杏二萜内酯提取效率提升至92.5%,溶剂消耗降低40% [5] - 公司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在2018年科技部评估中获医药领域企业第一 [6] 经典名方转化与研发成果 - 公司搭建拥有12万条古方数据的知识图谱,借助AI算法挖掘潜在功效成分群,提升古代经典名方转化率 [3] - 公司目前拥有59个中药新药,近五年累计获批6个中药新药,获批中药创新药总数位居行业之首 [3] - 近五年获批的新药包括:近十年来首个上市的中药凝胶剂筋骨止痛凝胶;新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首个获批的1.1类创新中药银翘清热片;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3.1类中药新药苓桂术甘颗粒 [3] 质量控制与技术标准 - 公司首创以“功效成分群”为核心的制药全过程质控体系,将质控指标从传统的3-5个大幅提升到动态监测的30-50个功效成分群 [3] - 公司创新构建涵盖全过程、全成分、全维度的“三全”质控体系 [5] - 公司牵头制定3项中药智能化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及26项企业标准,覆盖八大领域30项技术规范 [5] 临床价值与产学研医协同 - 公司聚焦临床价值导向,构建贯穿新药研发全生命周期的临床评价体系,例如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验证银翘清热片疗效 [8] - 公司搭建“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平台体系,旗下3个国家级平台与7个省级创新载体紧密合作 [7] - 公司的中成药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出覆盖中药生产全链条的14项关键技术群 [7] 人才团队建设 - 公司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兴企”战略,打造“院士—首席科学家—技术骨干”三级人才梯队 [9] - 公司拥有700多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团队,其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等 [9] - 公司创新中药研发团队荣获江苏企业类唯一“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9]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药ETF(159647)冲击6连涨,中药企业加速布局经典名方
新浪财经· 2025-11-12 14:54
指数与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12日14:38,中证中药指数(930641)上涨0.57% [1] - 中药ETF(159647)上涨0.29%,最新价报1.05元,冲击6连涨 [1] - 中证中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92%,包括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等 [2] 成分股市场表现 - 众生药业(002317)股价上涨10.02% [1] - 盘龙药业(002864)股价上涨10.00% [1] - 粤万年青(301111)上涨2.79%,嘉应制药(002198)上涨2.35%,步长制药(603858)上涨1.64% [1] 行业政策与动态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药企业加速布局经典名方 [1] - 枇杷清肺饮颗粒、温经汤颗粒、苓桂术甘颗粒等一系列源自古籍的经典名方正快速转化为现代中药制剂 [1] 投资机会分析 -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被视为2025年医药板块最大投资机会 [1] - 创新药领域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以及ADC、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 [1] - 国内外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CXO行业订单趋势向上,行业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双双改善 [1] - 中药OTC龙头以及药店龙头等左侧板块部分估值低位的优质资产经营有望改善 [1]
中药新药:传统与创新的共同发展
Wind万得· 2025-03-08 06:45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上市,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增加,但中药国际化面临评价体系挑战,资本市场对中药领域的投资热度有望提升 [1][2][3] 古代经典名方 - 古代经典名方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2018年以来国家已发布324首方剂 [2] -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创新,简化经典名方和中药改良型新药审批流程,缩短审评时限,医保新增中成药提高市场可及性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实施简化注册审批 [3] - 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纳入3种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剂研发的新药,2022 - 2024年古代经典名方中药申请上市品种数从2个升至28个,批准上市品种数由1个升至8个 [4] 中药的国际化 - 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增加,2023年我国创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54件,同比增加38.46%,改良型中药IND 21件,同比增加23.53% [6] - 古代经典名方新药注册按中药3.1类审评流程可豁免临床研究,但功能主治限于传统中医证侯,确定现代临床疾病为主治范围仍需临床研究 [6] - 中药海内外临床试验数量增加,但面临挑战,如“中风醒脑方”研究显示现有评价体系难以准确评价中药有效性 [6][7] - 我国在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评价体系方面做出努力,包括创新质量评价模式、开展临床试验再评价、推动国际标准制定推广、推动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推广 [9] - 中医在29个国家和地区获政府立法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中药国际认可度提高 [10] 资本市场动态 - 中药领域政策支持下受关注,但资本市场热度集中在二级市场,知名中药厂商多已上市且具国资背景,产品矩阵丰富 [11] - 一级市场投资者更青睐前沿创新疗法,中药领域布局集中在产业链整合发展,如片仔癀、云南白药设立基金 [12] - 2023年以来我国一级市场围绕中药领域发生融资案例13起,获投领域集中在中药材种植及中成药领域,新药领域投融案例较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