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

搜索文档
(走进中国乡村)重庆“水中人参”游向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3:15
中新社重庆8月13日电题:重庆"水中人参"游向世界 给莼菜田换水、采摘新鲜莼菜、上架新产品、忙直播带货……近日,走进全球规模最大的莼菜生产区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幅产销两旺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据悉,莼菜是一种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水中人参"之称。从白居易的"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 或拟往江东",到苏轼的"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记录了莼菜在中 国悠久的种植、食用历史。 近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莼农在田间采摘莼菜。谭艳波摄 莼菜对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目前,在中国浙江杭州、重庆石柱、湖北利川及日本北海道 等地,有规模化种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县莼菜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1.4万吨, 开发上市休闲食品、饮料及美容护肤等系列产品35种,畅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 "我们有不少日韩客户,初季莼菜会选择空运。采摘后,次日清晨即可送至食客餐桌。"石柱土家族自治 县福吉利蔬菜股份合作社负责人何显福说,莼菜采摘季持续4个月左右,订单不断,且量比较大。因保 鲜技术成熟,莼菜可保存一年乃至更久,除初季外,多采用"货车+ ...
万物至盛 欣欣向荣 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丰收“欢歌”
央视网· 2025-06-22 11:32
小麦新品种与盐碱地丰收 - 山东滨州盐碱地试验田小麦新品种亩产达600多公斤,属于轻中度盐碱地高产品种 [3] - 收割机与研究人员同步进行测产,包括丈量、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等环节 [3] 茭白与莼菜产业动态 - 浙江衢州百亩茭白成熟,价格稳定在每斤3.5元,每亩毛利润达2.5万元 [4][6] - 湖北利川推广"莼鱼共生"模式,手工采摘莼菜嫩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孜然与蓝莓产业链 - 新疆巴州孜然采收机械化与人工结合,确保颗粒归仓 [10] - 贵州麻江8万亩蓝莓进入采收期,冷链物流实现12小时内鲜果配送 [11] - 江西铜鼓农民加工杨梅干,年人均增收7000元,超1000人参与行业 [13] 科技赋能夏播与粮食生产 - 陕西渭南大荔县夏播总面积52万亩,调度1900余台播种机完成玉米播种 [15][17] - 华州区推广3万亩农田滴灌带铺设,农技人员分区域指导夏播 [22] - 播种施肥一体机实现每亩地"播种+铺管"全流程仅需10分钟 [19] 东魁杨梅产业升级 - 浙江台州黄岩区5.6万亩东魁杨梅集中采收,依托母树基因选育抗病新品系 [22][24] - 智慧大棚试验田引入智能温控与水肥一体化系统 [24] - 打造"杨梅文化研学带",融合农事体验、生态旅游与数字创意 [26]
提供一流服务 对齐一流标准 重庆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9 06:11
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 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九大专项行动四十一方面重点任务,涵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 [1] - 2024年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1] - 重庆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核心方向,重点优化外贸外资、对外开放等领域 [1] 外资服务水平提升 - 2024年重庆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61场,解决企业诉求225个 [1] - 建立531名"行政服务管家"工作团队,联系走访外资企业6778家次,解决问题390个 [1] - 出台支持外资企业参与绿证交易等优惠政策,清理内外资差别对待问题 [1] 外贸服务体系完善 - 2024年组织超1000家企业参加100余个境外展会,在新加坡、俄罗斯等地举办出口商品展,获得订单近50亿元 [2] - 完善报关、物流、金融等服务,帮助城口、石柱等区县香菇、莼菜出口超1亿元 [2] - 跨境电商交易额达近400亿元,积极培育市场采购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 [2]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 2024年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同比增长37.1% [2] - 新获批设立涪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2] - 重庆自贸试验区培育19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26项先行先试政策 [2] 未来发展方向 - 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吸引外资投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 [3] - 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打造"渝贸全球"品牌 [3] - 提升中新合作、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平台能级,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3]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4-29 08:11
乡村特色产业监督保障机制 - 河南省信阳市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梳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并制定78项监督措施[4] - 信阳市对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重点整治"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等作风问题[4] - 普洱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解决古茶林申遗保护问题,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5] - 石柱县将"三色"产业纳入政治监督清单,排查涉农补贴发放、农技指导等问题,对项目申报到资金发放开展"全链条"监督[6] 特色产业发展数据与规模 - 普洱市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通过监督推动有机茶园转换和品牌建设[5] - 石柱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形成"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发展模式[10] - 信阳市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分批处理问题线索[4] 监督技术手段创新 - 信阳市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8] - 石柱县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黄连种植审批巡查机制,出台《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强化全过程监管[10] - 普洱市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捕捉职能部门不作为问题[9]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 普洱市推动茶咖文创、牛油果护肤品等延伸领域监督,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产业集群[13] - 石柱县推动黄精、莼菜等农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加强对产业链"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的监督[14] - 信阳市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通报曝光113起骗取产业项目资金案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