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玩具

搜索文档
年营收超6亿,52TOYS赴港上市复制“下一个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5-27 22:42
公司上市动态 - 乐自天成(52TOYS)于5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花期和华泰国际 [1] - 万达电影与儒意影业在5月12日共同投资1.44亿元获得乐自天成7%股份,旨在推动非票业务增长和IP玩具开发合作 [3] - 以5月12日交易估值计算,乐自天成估值约为18.7亿至42.9亿元,远低于泡泡玛特(3131.74亿港币)和布鲁可(384.59亿港币)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亿元、4.8亿元、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7]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3年40.5%和2024年39.9% [8] - 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910万元和3201万元,但2024年首次出现超1亿元亏损 [8] IP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分别为50.2%、59.3%和64.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4] - 2024年授权IP成本达4575.5万元,占营收7.3%,高于泡泡玛特的3.9% [14] - 截至2024年底拥有80个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迪士尼系列、三丽鸥等,多数在2025-2027年到期 [11][12][13] - 自有IP方面拥有85名设计师团队,开发超30个自有IP如猛兽匣系列,但GMV表现不及授权IP [16][17] 行业格局与竞争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复合增长率14% [9] - IP玩具细分市场规模756亿元(占43.4%),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复合增长率17.2% [9] - 按GMV计算,52TOYS以9.3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市场份额1.2%,前两名分别为泡泡玛特(87.2亿)和布鲁可(43亿) [19][21][23] 渠道布局 - 2022-2024年品牌店数量从19家缩减至10家,截至2025年5月仅剩5家 [25][26] - 计划上市后3-5年内在国内外各开设100家以上自营店,国内单店投资60-200万元 [26]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显示国际化进展 [26]
内地关剩5家店,收入不及泡泡玛特5%!52TOYS冲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16:17
行业概况 - IP玩具行业热度持续走高,泡泡玛特市值达2952亿港元较上市首日增长209.76%,布鲁可市值393.6亿港元增长89.23% [1][7] - 中国IP玩具市场GMV排名:乐高120亿元(国际品牌第一)、泡泡玛特87.2亿元(本土第一)、布鲁可43亿元、52TOYS 9.3亿元(本土第三) [5][6] - 行业头部集中度高,泡泡玛特GMV是52TOYS的9倍,收入差距更大(52TOYS 2024年收入6.3亿元仅为泡泡玛特130.38亿元的4.83%) [3][5][7] 52TOYS公司基本面 财务表现 - 收入稳步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30.7% [6] - 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2024年分别为-170.4万元、-7193.4万元、-1.22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起转正(1910.3万元、3201.3万元) [6] - 毛利率结构:自有IP毛利率42.5%(下降4.3%),授权IP毛利率42.0%(上升1.1%),两者差距缩小至0.5% [12][13] 业务模式 - IP结构:拥有35个自有IP(如Nook、猛兽匣)和80个授权IP(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仅Pouka Pouka为独家授权 [8] - 收入依赖授权IP: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2%升至2024年64.5%,其中蜡笔小新单IP贡献GMV 3.8亿元(占总GMV 40.86%) [10] - 销售渠道:经销商渠道占比66.8%(毛利率36.9%),直营渠道30.9%(线下毛利率55.4%高于线上42.4%) [14] 运营动态 - 线下门店收缩:内地品牌店从2022年19家缩减至2024年10家,2025年5月仅剩5家,同期泡泡玛特有401家门店 [3][15][16] - 海外扩张加速: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三年收入复合增速104%,目前拥有16家海外授权店 [17][18] - 资本动作:2018年以来完成5轮融资,最新2024年5月获万达电影等投资1.44亿元,上市前最大股东集团持股37.06% [5]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策略差异:泡泡玛特重直营(门店+机器人商店)、布鲁可专注经销、TOP TOY(名创优品旗下)全球门店276家 [16] - 国际品牌主导:乐高以120亿元GMV领跑中国市场,52TOYS在包含国际品牌的总排名中位列第七 [5][6] - 产品差异化:52TOYS覆盖多品类(变形机甲、拼装玩具等),泡泡玛特以盲盒为主,布鲁可聚焦拼搭玩具 [6] 未来规划 - 门店扩张计划:拟在中国新增超100家门店,海外再建100家自营店,上市募资25%用于渠道拓展 [16][19] - 市场布局调整:持续提升海外收入占比(2024年海外增速151.66%),但落后于泡泡玛特375.23%的境外增速 [18]
IP玩具企业52TOYS递表港交所 潮玩品牌已成资本市场稀缺标的?
证券日报· 2025-05-23 20:4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52TOYS于2024年按中国GMV计是中国第二大多品类IP玩具公司 [1]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16.7%,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 [1] - 2024年经调整利润3200万元,但同期净亏损1.22亿元 [1] - 公司是港股第五家潮玩上市企业,前四家为名创优品、泡泡玛特、布鲁可、卡游 [1] IP运营模式 - 采用"自有IP运营+顶级授权IP合作"模式,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 [2] - 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64.5%,自有IP收入占比24.5% [2] - 蜡笔小新IP产品2024年GMV超3.8亿元,猫和老鼠系列在中国同类IP产品中排名第一 [2] - 重点打造自有IP猛兽匣,已形成包含漫画、小说和动漫的内容生态 [5] 海外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100%,从3500万元跃升至1.47亿元 [3] - 已进入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拥有16家海外授权品牌门店 [3] - 开辟亚马逊、Shopee、TikTok等跨境电商渠道 [3] 财务与运营效率 - 2024年毛利率39.9%,低于泡泡玛特(66.8%)、布鲁可(52.6%)和名创优品(44.9%) [4] - 经销商销售占比67%,毛利率仅36.9%;线下直营店毛利率55.4%但占比仅31% [4] - 线上直营店因平台折扣和物流成本导致毛利率42.4% [4] 产品与行业趋势 - 2024年推出"异形"系列横跨可动人偶、变形玩具等四大品类 [6]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1101亿元 [6] - 泡泡玛特市值近3000亿港元,布鲁可上市后股价上涨162% [6] - 潮玩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稀缺标的,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