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玩具
icon
搜索文档
布鲁可、52TOYS进军港股,IP玩具企业迎来上市热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54
行业概况 - 中国潮玩行业迎来IPO热潮 泡泡玛特 布鲁可 52TOYS等企业相继登陆港股 [1][3] - 泡泡玛特2020年上市发行价38 5港元 2025年7月股价达266 8港元/股 增长6倍 总市值3542 68亿港元 [1] - 布鲁可2025年初上市首日股价高开81 61% 总市值突破265亿港元 [3] - 52TOYS于2025年5月22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3] 企业商业模式 - 泡泡玛特构建"IP孵化-产品设计-渠道销售"完整闭环 2024年7个IP收入过亿 自有IP收入占比超70% [5] - 布鲁可拼搭角色类玩具占比30 3% 目前正推进自有IP建设以弥补授权IP非独家的短板 [6] - 52TOYS高度依赖授权IP 2024年自有IP收入占比24 5% 授权IP收入占比64 5% [8] 财务数据 - 52TOYS 2024年总收入6 3亿元 其中自有IP收入1 54亿元 授权IP收入4 06亿元 [8] - 52TOYS 2024年毛利率39 99% 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比22 2% 研发费用占比6 2% [11] - 52TOYS经调整年內利润从2022年亏损5675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3201万元 [11] 海外扩张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50 7亿元 同比增长375% 占总营收38 9% 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元 [9] - 布鲁可2024年海外收入6 42亿元 同比增长518% 亚洲地区(不含中国)收入占比61% [10] - 52TOYS海外收入从2022年3540万元增至2024年1 474亿元 日本GMV增长3倍 泰国GMV增长4倍 [10] 行业趋势 - 潮玩IP行业从边缘赛道成长为资本主赛道 未来或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11] - 行业地位取决于IP打造能力 技术创新 运营能力及海外渠道布局 [11]
2025轻工制造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乐自天成招股书梳理多品类IP玩具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4:27
公司概况 - 52TOYS是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截至2024年末拥有超100个自有及授权IP,按2024年中国GMV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多品类玩具公司及第三大IP玩具公司 [1][12] - 公司2015年推出品牌,2016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变形机甲"猛兽匣"系列,2017年进入日本市场,2018年拓展至美国并与迪士尼等国际IP达成合作,2020年开设首家品牌店 [2][19]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4.63亿元增长至6.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7%;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扭亏为盈,2024年增长至3201.3万元 [2][12] 市场分析 - 2024年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达14056亿元,其中IP玩具占比37.4%,规模达5251亿元 [4][12] - 2020-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994亿元增长至17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1%;同期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从435亿元增至7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7% [4][12] - 2024年美国、日本人均IP玩具支出分别为387元、244.7元,中国仅为53.6元,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5][12] 产品与IP战略 - 公司采用"IP中枢"战略,以IP为核心驱动各部门协同,形成从内容洞察到商业化运营的闭环 [6][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覆盖潮流、科幻、文化等多个领域 [6][12] - 自有IP包括"猛兽匣"变形机甲系列、"胖哒幼Panda Roll"萌系IP和"超活化"传统文化系列 [6][12] - 授权IP方面与迪士尼、华纳兄弟、蜡笔小新等国际顶级IP合作,通过定制化开发增强产品互动性 [7][12] 渠道布局 - 线下合作经销商超400家,覆盖2万家终端网点;线上全面覆盖天猫、抖音、京东等主流平台 [8][12]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从0.35亿元飙升至1.47亿元,年均增速超100%,在东南亚、北美等地开设16家授权品牌店 [9][12] - 截至2024年末注册会员超470万人,通过会员计划构建粉丝社区增强用户粘性 [10][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毛利率39.9%,经调整净利润率5.1% [12][28] - 分业务看,自有IP产品毛利率最高达42.0%,授权IP产品毛利率40.9% [12][36] - 分渠道看,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66.8%,线上渠道占比22.1%,线下直营占比8.8% [12][40] - 海外市场毛利率41.0%略高于中国大陆市场的39.4% [12][43]
乐自天成收入向好仍持续亏损:负债率高企现金流转负,市场份额偏弱
新浪财经· 2025-07-01 08:57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52TOYS)为国内IP玩具公司,2024年按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整体IP玩具市场排名第三 [1][2] - 公司采用"IP中枢"战略,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截至2024年末有超过1400个基于授权IP的在售SKU [2][9]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和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6% [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4年39.9%,主要受益于直营及委托销售占比提升 [4][5]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和-1.22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5]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合计占收入34.17% [6]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55.53%攀升至2024年185.26%,流动比率从4.0降至0.4 [7] 业务结构 - 产品销售占总收入98%以上,其中授权IP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50.2%升至2024年64.5% [2][9] - 经销商渠道贡献收入占比约65%,直营渠道占比约30% [3]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主要来自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 [4] 行业地位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前十大公司市场份额46.1% [13][14] - 公司市场份额1.2%,排名第三,与第一名11.5%份额存在显著差距 [13][14] - 行业未来五年预计复合增速17%,人均消费仅为美日的14% [6] 募资计划 - 计划将募集资金20%用于加强IP矩阵,25%扩展国内外直营渠道,15%改善营销活动 [15] - 10%用于潜在投资收购,10%作为营运资金 [15] IP资源 - 拥有迪士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80个授权IP,但多项核心IP将在2025-2027年陆续到期 [9][10] - IP管理部门由13名员工组成,与27个IP版权方保持43份有效授权协议 [10]
国泰海通:中国及东南亚IP玩具市场高增 关注三大环节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4:24
全球IP玩具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IP玩具市场GMV达5251亿元 其中中国、东南亚市场GMV分别达756亿元、181亿元 [1] - 2024-2029年中国、东南亚市场CAGR有望分别达17.2%、20% [1] 上游IP环节 - 泡泡玛特五大主力IP(The Monsters、Hirono小野、Molly、Dimoo、Skullpanda)2024年合计创收80.8亿元 同比增长130.7% [1] - The Monsters、Hirono小野、Molly增速最高 分别达726.6%、106.9%、105.2% [1] - 阿里鱼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等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 依托阿里系电商平台提供变现渠道 [1] 中游开发环节 - 卡游2024年GMV达187亿元 国内卡牌行业市占率71.1% [2] - 布鲁可2023年拼搭角色类玩具GMV达17亿元 市占率30.3% [2] - 铜师傅2024年铜质文创工艺产品GMV超5亿元 线上市占率44.1% [2] - 52TOYS拥有35个自有IP与80个授权IP 年均上新超500款SKU [2] 下游渠道环节 - 泡泡玛特中国大陆直营店数量从2022年329家增至2024年401家 [3] - TOPTOY总门店数量从2022年117家增至2024年276家(含加盟店) [3] - 52TOYS直营店从2022年19家优化至2024年10家 [3] - 2024年泡泡玛特/TOPTOY中国大陆门店GMV分别为38.3亿元/11.5亿元 单店收入分别为1002万元/542万元 [3]
2025年中国IP玩具行业报告:优质IP涌现,商业化加速
勤策消费研究· 2025-06-23 19: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IP玩具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正高速增长且潜力巨大,未来将向高端化、多元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梯队分化显著,本土品牌崛起,各企业需提升综合能力以适应发展趋势 [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IP玩具行业现状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强劲,2020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1%,预计2025年达2,025亿元 [11]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占IP衍生品市场43.4%,预计2029年占比达49.9%,静态和可动玩偶增长快 [12] - 中国IP玩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正从产品组合有限向品类多元化等更成熟阶段转型 [30] 中国IP玩具发展趋势 - “大小孩”与新兴市场成驱动引擎,预计2025年全球IP玩具市场规模达5,673亿元,中国和东南亚增长快 [25] - 中国IP玩具市场成长由头部企业引领,人均消费低潜力大,政策等因素推动行业转型 [30] - 个人收入增长与文化消费升级推动需求扩张,消费者关注IP还原度与技术赋能 [32][33] - 优质产品涌现拉动供给升级,受众扩大支付意愿提升,IP内容创作爆发,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34][35][37] - 消费者需求多样,企业拓展产品线,行业内合作紧密,市场将整合 [38][39] 中国IP玩具竞争格局 - 市场头部为乐高、泡泡玛特、布鲁可,形成“一超双强”格局,本土品牌有创新活力但与头部有差距 [46] - 市场呈“一超多强 + 长尾”特征,存在国潮IP空白和技术赋能空间 [50] - 领先企业需具备产品设计开发、IP运营、IP资源、品牌认知、销售网络、供应链管理等能力 [51] 企业案例 泡泡玛特 - 2020 - 2024年营收从25.13亿元激增至13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1.4%,2024年增速106.9%,毛利率提升 [58] - 经历早期积累、快速扩张、成熟期,从单一盲盒品牌向全球化IP生态平台转型 [61] - 加强线下渠道下沉,机器人商店和零售店铺数量增长,二线以下城市渗透加速 [67] 布鲁可 - 2021 - 2024年营收从3.30亿元激增至2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9.6%,毛利率提升但亏损扩大 [72] - 2023年以17亿拼搭类IP玩具销售额占中国市场30.3%,靠“IP矩阵 + 渠道下沉 + 性价比”策略成功 [76] - 转型后拼搭角色类玩具收入占比跃升,销量暴增,分散单一IP依赖风险 [77]
52TOYS 流血赴港上市:三年累亏2亿,难阻CEO陈威等高管递表前套现近6000万,9亿对赌高悬持续拖累盈利
金融界· 2025-06-12 20:23
公司概况 - 52TOYS(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启动IPO进程,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潮玩行业第三大IP玩具公司[1] - 公司产品覆盖静态玩偶、可动模型、变形机甲等六大品类及衍生周边,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但缺乏爆款IP驱动业绩[3] - 创始人陈威曾从事玩具代理业务,2015年推出52TOYS品牌,2018年起完成5轮融资,估值从2亿元增至42亿元,引入启明创投、中金公司等投资者[4][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0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30.7%,但净利润持续亏损,累计亏损约2亿元[3][9] - 经调整净利润2023年扭亏为0.19亿元,2024年增至0.32亿元,但仅为泡泡玛特的1/106,卡游的1/139[9] - 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2024年为39.9%,同期泡泡玛特66.79%,卡游67.3%[9] 市场竞争地位 - 2024年GMV为9.3亿元,市场份额1.2%,排名行业第三,泡泡玛特GMV达87.2亿元(市占率11.5%),布鲁可43亿元(5.7%)[7][8] - 第四、第五名GMV与52TOYS差距不足1亿元,领先优势微弱[7]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6%提升至2024年23.4%,达1.47亿元,但泡泡玛特东南亚收入达24亿元[23] 业务模式与风险 - 收入高度依赖授权IP,2024年占比64.5%,核心IP蜡笔小新贡献总收入40%,但多款IP将于2026-2027年到期[10][11] - 金融负债达9.08亿元(2025年3月),若未实现IPO可能触发对赌协议赎回条款[12] - 存货周转天数115天(2024年),显著高于布鲁可(60天)和卡游(66.3天),且超三年账龄存货持续增加[14][15] 运营与资金状况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826万元,存货占流动资产36%,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48%至5189万元[13][16] - 速动比率从2022年2.6降至2024年0.3,短期偿债能力恶化[16][17]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8.3%降至2024年6.2%,自有IP开发能力存疑[20] 战略规划 - IPO募资拟20%用于IP矩阵多元化,20%用于产品设计,重点开发猛兽匣系列自有IP[19][20] - 拓展海外市场,已在东南亚布局90名经销商和16家授权门店,但本地化运营弱于泡泡玛特[23][24] - 尝试影视IP差异化策略,但错失《哪吒2》等爆款,IP筛选能力待验证[21]
暴涨1400%牛股,造就“新首富”
证券时报· 2025-06-09 23:14
公司表现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家族以208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超过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的163亿美元 [1] - 王宁家族财富在一年内从55亿美元暴涨至208亿美元,国内富豪榜排名有望从第68位升至前10 [3] - 泡泡玛特股价在2024年暴涨超11倍,期间最高涨幅超过1400% [3]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85.9% [5] - 公司旗下LABUBU等潮玩产品持续爆火,部分限量款售价达几千上万元 [5] - 2024年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营收均超10亿元,13大IP营收破亿元,其中THE MONSTERS收入突破30亿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65%-170%,其中国内增长95%-100%,海外增长475%-480% [6] 发展战略 - 持续扩张全球业务布局,重点拓展北美、东南亚及欧洲市场,在全球地标位置开设线下门店 [7] - 加大内容电商与官网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用户群体 [7] - 深化与艺术家及跨领域品牌合作,丰富产品矩阵并推动潮流文化跨界融合 [7] - 通过精细化运营与数字化创新,持续提升全球潮流文化影响力 [7] 行业趋势 - 全球玩具市场预计以5.34%的平均增速增长,2028年市场空间接近万亿元 [7] - 中国玩具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为9.27%,2028年可达全球市场份额的1/6 [7] - 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578亿元增至2028年911亿元,平均增速17.02% [7] - 全球IP玩具市场中,中国占比预计从2025年13.99%提升至2028年16.85% [7] - 行业呈现"双轨竞争":传统玩具巨头加速布局收藏类产品,中国品牌通过品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8] - 中国潮玩产业正从"文化输入国"向"文化输出国"转型 [8] - 中国潮玩供应链已将新品打样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72小时,配合智能排产系统 [8] - 头部IP热销周期通常不超过3个月,需快速根据流行元素设计并完成销售 [8]
新家办前线 | 泡泡玛特最大对手赴港IPO:万达腾讯突击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10
公司概况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TOYS)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估值42.73亿元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IP玩具公司,2024年GMV达6.3亿元 [1] - 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为46岁陈威,曾在北京鼓楼开设玩具专卖店 [1][2]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陈威1999年在北京鼓楼东大街开设游戏机店,因收藏玩具受欢迎而萌生创业想法 [2] - 陈威早年代理日本万代《圣斗士星矢》、《海贼王》等IP,后与黄今联手创立52TOYS,目标打造"中国版万代" [3] - 公司2015年成立,秉持"IP中枢"战略,开发多品类IP玩具 [3] 产品与IP布局 - 公司推出盲盒、变形机甲、可动人偶等六大产品线,孵化原创变形机甲IP"猛兽匣"(BEASTBOX) [3] - 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SKU数量达2800个,年均上新超500款 [3] - 合作国际IP包括迪士尼、蜡笔小新、华纳兄弟、哆啦A梦、三丽鷗等 [9]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自2018年共完成5轮融资,最新C+轮融资由万达电影与儒意控股投资1.44亿元 [5] - 融资后公司估值42.73亿元,较四年前C轮融资估值42.5亿元仅微增0.23% [6] - 陈威持股19.03%,黄今持股9.69%,柏洁持股8.09%,三人合计控制37.06%股权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4.82亿、6.30亿元 [10][11] - 同期净亏损170.8万、7193.4万、1.2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675.4万、1910.3万、3201.3万元 [12] - 2024年毛利率39.9%,远低于泡泡玛特的66.8% [12] 收入结构与挑战 - 2024年授权IP产品收入占比64.5%,自有IP贡献仅24.5% [12] - 蜡笔小新单IP创造GMV超6亿元,占近六成营收,原创IP"猛兽匣"三年累计GMV仅1.9亿元 [12] - IP授权成本占营收7.26%,高于泡泡玛特的3.89% [12] 渠道变革 - 直营门店从2022年19家锐减至2025年初仅剩5家,收缩幅度超七成 [12] - 经销商渠道占比攀升至66.8%,2024年经销商数量达426家 [12] 海外市场 - 2022-2024年海外营收复合年增长率(CAGR)突破100% [13] - 业务覆盖东南亚、日本、韩国及北美等市场,海外毛利率优于国内 [13] - 公司计划将募资重点投入海内外直营渠道拓展,包括海外自营品牌门店建设 [1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潮玩军团三级梯队成型:泡泡玛特市值3000亿港元,布鲁可上市首日暴涨85%,52TOYS位列第三 [16] - 泡泡玛特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暴涨,亚太区增345%-350%,美洲区增895%-900%,欧洲区增600%-605% [13]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IP孵化、供应链响应、全球分销的系统化能力 [18]
52TOYS母公司冲击港股,能否复制泡泡玛特神话?
行业概况 - IP玩具行业今年以来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泡泡玛特年内股价涨幅达163.6%,市值3142亿港元,布鲁可年内股价涨幅173%,市值410.8亿港元 [1] - 行业前三名为泡泡玛特(市占率11.5%)、布鲁可(5.7%)和乐自天成(1.2%),乐自天成与第四名TNTSPACE(1.2%)及第五名奥飞娱乐(1.2%)市场份额接近 [3] 公司基本情况 - 乐自天成成立于2015年,旗下品牌52TOYS定位收藏玩具,拥有35个自有IP及多个授权IP如蜡笔小新、猫和老鼠 [2] - 2024年公司GMV达9.3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和6.30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亏损额从170.4万元扩大至1.22亿元 [3] - 经调整后2023-2024年实现盈利,分别为1910.3万元和3201.3万元,对应净利润率4.0%和5.1% [3] 商业模式与产品结构 - 公司营收主要依赖授权IP,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64.5%,自有IP收入占比24.5% [5] - 核心授权IP蜡笔小新GMV超6亿元,自有IP中Sleep系列GMV超2亿元,猛兽匣GMV超1.9亿元 [5] - 自有IP毛利率42.5%(2024年),显著低于泡泡玛特6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5]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完成5轮融资,C+轮后估值42.73亿元,万达电影旗下影时光及儒意星辰突击入股 [4] - 创始人团队持股37.06%,启明创投(10.67%)和中金文化消费基金(10.65%)为主要机构股东,易建联持股0.51% [4] 海外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00%,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23.4%,毛利率41.6%高于国内市场 [6] - 已进入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2024年日本GMV同比增长3倍,泰国增长4倍 [7] - IPO计划将16%募资用于海外扩张,目标在3-5年内建立超100家海外自营店,单店投资200万元 [6] 竞争环境 -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名创优品、泡泡玛特、TOPTOY等品牌均在加速布局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7] - 公司认为其SKU矩阵、IP组合及本地化运营能力构成竞争优势 [7]
泡泡玛特“吃大肉”,52TOYS着急“喝口汤” | BUG
新浪科技· 2025-06-03 07:28
公司概况 - 公司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计划赴港IPO [2] - 按2024年中国GMV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多品类IP玩具公司 [2] - 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授权IP,以及猛兽匣变形机甲系列、胖哒幼熊猫系列等自有IP [2] - 2024年收入达6.3亿元,同比增长68%,但净利润增速仅12%,毛利率从58%下滑至52% [2] - 64.5%的收入来自授权IP,自有IP占比逐渐走弱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7% [7] - 同期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1.2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95亿元 [7]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1.34亿元、1.95亿元、2.52亿元,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8.9%、40.5%、39.9% [8] - 自有IP产品毛利率在36%-47%之间,授权IP毛利率在27%-42%之间 [8] - 2022-2024年支付给IP的授权金分别为3377.3万元、2321.8万元及4575.5万元,三年累计超1亿元 [10] 股权结构 - CEO陈威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约36.81%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 [4] - 创始人陈威及其合伙人共计套现5773.19万元 [3][4] - 万达电影子公司影时光及关联公司中国儒意子公司儒意星辰投资1.44亿元,获得7%股份 [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苏州启明融科(10.67%)、中金文化消费基金(10.65%)、前海投资(8.9%)等 [5] 行业对比 - 2020-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从486亿元增至756亿元,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 [5]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38亿元,LABUBU系列营收30.4亿元;卡游营收超100亿元;布鲁可营收22.41亿元 [5] - 2020年成立的TOPTOY 2024年营收达9.8亿元 [6] - 52TOYS收入增速(16.7%)低于卡游(55%)和布鲁可(超150%) [6] - 泡泡玛特2024年毛利率为66.8%,布鲁可为52.6%,52TOYS为39.9% [8] 业务模式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从50.2%增至64.5%,自有IP占比从28.5%降至24.5% [9] - 仅蜡笔小新授权IP就创造了超过6亿元GMV [9] - 独家获得授权的IP仅有Pouka Pouka [10] - 截至2024年底,国内有336家经销商,海外90家,但国内直营店仅5家 [11] - 2022-2024年经销商收入占比分别为66.7%、62.1%、66.8% [11] 行业分析 - 国内二次元周边市场此前被海外正版高价潮玩和国内盗版低质仿品切割 [12] - 市场扩张建立在授权IP之上,产品缺乏技术护城河 [12] - 万达资源投入可能帮助公司拓展影视IP市场 [12] - 行业竞争关键在于挖掘不一样的潮玩形态和技术专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