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螃蟹
icon
搜索文档
千帆竞发迎开渔 海鲜“游”向全国餐桌
央视网· 2025-09-11 20:43
"东海鱼仓"浙江舟山,自开渔以来迎来梭子蟹上市高峰。在舟山国际水产城,每天有近百艘渔船靠岸卸货,高峰时到港量达到3250吨。为应对交易高 峰,当地灵活调度码头泊位,保障鲜活海产第一时间进入市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金秋时节,千帆竞发。随着我国管辖的渤海、黄海等海域陆续结束伏季休渔,数以万计的渔船扬帆起航,开启新一轮的捕捞 季,让更多优质海产品"游"向百姓餐桌。 眼下,福建各大渔港一片繁忙,渔船每航次捕捞量在5000公斤左右。马鲛鱼、鱿鱼、花蟹等各类海产品琳琅满目。 在广东湛江,天未亮,渔市就已人头攒动。活蹦乱跳的梭子蟹、巴掌大的明虾等海鲜成为热销产品。 在山东龙口,记者跟随渔船一同出海。船上配备先进的探测设备与卫星导航系统,成为船长精准判断渔网位置的"眼睛",实现高效作业。傍晚归港时, 码头早已人声鼎沸。螃蟹、皮皮虾等海产被商户们迅速分拣,一部分现场售卖,一部分通过冷链发往各地。 践行大食物观,我国正在充分利用各种水域资源,科学有序发展内陆大水面增养殖。眼下,新疆、宁夏等西部省份突破养殖技术限制,让海鲜在内 陆"安家"。在宁夏盐池县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技术人员在盐碱地上成功"复刻"海水环境,实现鲜 ...
稻浪翻滚、虾蟹满塘 “一田多收”模式解锁希望的田野“财富密码”
央视网· 2025-09-10 17:21
盐碱地改良与农业创新 - 吉林省大安市通过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生物治理技术实现10万亩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1][3] - 创新稻蟹虾共生模式 盐碱地养殖小龙虾20万尾 新增1200亩设施养殖产出虾苗4200万尾[5][7] - 盐碱地改良项目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 实现一田多效一水多用的生态农业模式[7] 特色水产养殖发展 - 新疆石河子首次成功养殖澳洲蓝龙虾130万尾 依托天山冰雪融水矿物质和充足日照条件[8][12] - 采用智能化饲喂系统提升养殖效率 龙虾提前一个月上市 每亩产量达200公斤[12][14] - 安徽宣城南漪湖32万亩水域结束160天封湖禁渔 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恢复[15][19] 农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增效 - 内蒙古准格尔旗通过坡改梯田和滴灌覆膜技术将1.6万亩荞麦亩产量从190斤提升至260斤[20] - 建成全产业链模式带动10个村社规模化种植 实现农户亩均增收300元[20] - 南漪湖渔业通过生态养护措施有效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19]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寿阳:老粮田种出“双丰收” 荒河滩变身“网红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1:26
农业模式创新 - 段廷村采用"稻蟹共生"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水稻和螃蟹同步养殖 2025年投放4万只蟹苗至300亩稻田[1] - 该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螃蟹清除杂草并提供肥料 水稻为螃蟹提供遮阴和饵料 减少农药使用[1] - 预计每亩地因螃蟹养殖可额外增收1000元 村民人均收入已超过10000元[1] 产业规模与效益 - 2022年水稻产量达30万斤 注册"稻汇源"品牌商标 当年集体收益突破100万元[1] - 农业与文旅结合带来综合效益提升 昔日庄稼地转变为城市居民打卡点[3][4] 乡村环境改造 - 潇河区域经过环境整治 清理淤泥杂草70多处 动用机械65辆次和人工275人次[3] - 改造后形成青草连片的河岸景观 配备平整停车场 成为周末露营烧烤的热门目的地[3][6] 文旅融合发展 - 2023年举办首届稻田艺术节 打造北方"小江南"旅游品牌 吸引亲子家庭和网红直播[3] - 计划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 目标成为省城居民一小时出游圈的核心目的地[6]
价格大降,很多人爱吃!消费者:期待已久了
搜狐财经· 2025-09-04 17:51
行业动态 - 渤海和黄海海域结束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 北纬35度以北地区3万余艘渔船开启新捕捞季 [1] - 山东蓬莱首批出海渔船已回港 渔民在西山渔港码头进行海鲜分拣作业 [1] 捕捞情况 - 首网捕捞量表现良好 达到螃蟹六七箱及虾爬子(皮皮虾)六七箱 [3] - 伏季休渔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开海后各类海鲜数量明显增加 [9] 市场价格 - 开海首网螃蟹大丰收导致价格同比下降 当前均价为10元/斤 [5] - 消费者对海鲜价格满意度较高 认为10元/斤的螃蟹具有较高性价比 [7] 消费需求 - 海鲜市场呈现旺盛需求 消费者积极采购螃蟹、海兔及小鱼等品类 [5] - 消费者表现出对开海季的强烈期待 并计划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加工海鲜 [7]
耕海牧渔鱼虾满仓、土地轮作增效益 科技赋能绘就金秋好“丰”景
央视网· 2025-09-04 12:48
渔业资源与休渔政策 - 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结束 为期4个月 首批近海作业渔船回港带回开海第一网海鲜 [1] - 伏季休渔自1995年实施 是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 保护渔业生物生长繁衍 [1] 大连海鲜市场供应情况 - 首批回港多为中小型近海渔船 渔获总量有限导致供不应求 [4] - 渔获品种包括鳀鱼、鲅鱼、鱿鱼等 [3] - 近海渔船带回小黄花鱼每斤价格25-35元 [10] - 远海大马力渔船将在未来几天返港 预计海鲜种类进一步丰富 价格逐步回落 [6] 海鲜消费与物流 - 水产经销商和市民抢购开海第一网海鲜 [4] - 海鲜寄递业务迎来高峰 有游客购买飞蟹和海螺邮寄回家 [12] - 市场鲜活螃蟹和海虾吸引市民争相购买 [8] 福建海蛎养殖产业 - 漳州市列屿镇海蛎进入采收季 工人进行采收装卸作业 [13][15] - 得益于优越海域环境 当地海蛎生长快个体大品质好 [17] - 全镇筏式养殖海蛎面积1.5万亩 养殖数量约1000万条 年产值近2亿元 [19] 创新农业养殖模式 - 山东武城县推行"虾藕共作"模式 延长小龙虾上市周期实现增收 [20] - 草一村在400多亩藕塘中套养小龙虾 形成上有光伏中有莲藕下游养虾的立体农业模式 [22][26] - 新疆和田采用"盐碱地改良+生态养殖"模式 将100亩盐碱地改造成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虾苗成活率80%以上 [28] 水产养殖区域扩展 - 和田县10个乡镇发展水产养殖 总面积超3520亩 产品涵盖螃蟹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 [28] - 南美白对虾正发往阿克苏喀什等地 [28] 农产品种植与出口 - 重庆潼南区上万亩高粱迎丰收 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 [30][31] - 高粱播种前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 每吨售价5000多元 [31] - 推广"高粱+油菜""高粱+儿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效益 [33] - 河南灵宝阳光玫瑰葡萄出口东南亚 已出口销售100多吨 [34][35] - 现有出口订单上千吨 预计2025年销售规模达2500吨以上 [35] - 葡萄经分级包装后通过冷链运输 15-22天海运抵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34]
科学调度,补水增氧……多举措抗旱保蔬菜 守护群众“菜篮子”
央视网· 2025-08-22 18:05
天气影响 - 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对蔬菜生产和水产养殖造成不利影响 [1] - 江西九江武宁县部分区域超过一个月无有效降雨 [4] - 持续高温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 [6] 应对措施 - 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和补水增氧等紧急措施减轻旱情灾害损失 [1] - 农户全力抽水灌溉并分批分区为菜苗补水 [4] - 蟹农采取刈割水草及时补水调水增氧等举措保障螃蟹龙虾生长条件 [6] 保障目标 - 最大限度减轻旱情灾害损失并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1] - 全力保障螃蟹龙虾等水产的生长条件并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6]
儋州白马井南司码头“追鲜”忙
海南日报· 2025-08-22 10:03
行业运营模式 - 渔获交易市场采用线下现场采购与线上朋友圈营销相结合的双渠道销售模式 收购商通过拍摄视频和编辑发送朋友圈进行预告和接单[3] - 码头内设有冷冻厂设施 负责将渔获冰冻打包以保障远程客户的新鲜度需求 体现冷链物流在海鲜分销环节的关键作用[6] - 存在传统螺干加工产业链 通过晾晒加工使产品附加值提升 满足市场对深加工海产品的需求[3][6] 市场供需特征 - 海南最大渔获交易市场之一南司码头呈现高度繁忙状态 每日清晨有数十名收购商活跃进行渔获查验和卸货作业[3] - 消费端存在外地游客好奇型购买与本地老客户复购并存现象 客户对海鲜新鲜度和价格优惠程度均保持高度关注[4] - 渔民采用叫卖式销售并提供现场打包服务 反映市场交易活跃度和客户络绎不绝的旺盛需求[5] 季节性特征 - 开渔后进入业务高峰期 收购商明确表示繁忙程度与经营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6] - 清晨微亮时段即开始作业 说明行业运营时间与渔业捕捞周期高度匹配[3]
海鲜+水产”上市供销两旺 “菜篮子”丰盈升腾“烟火气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与水产供应 - 南海伏季休渔期于8月16日结束 广东阳江3400多艘渔船出海捕捞[1] - 首批近海渔获于8月17日凌晨回港 品种包括螃蟹 鱿鱼 海虾及海鱼[1] - 未来几天将有更多渔船从远海回港 预计水产供应量进一步增加[3] 江苏水产产销高峰 - 江苏泰州罗氏沼虾进入产销高峰 批发价格每斤20多元[4] - 养殖户亩产达1300斤 亩产纯利润约1万元[4] - 江苏盐城梭子蟹大量上市 单船捕捞量超3万斤[4] 水产销售与消费情况 - 码头批发商和市民游客聚集采购首批渔获[1] - 消费者可选择码头小吃店现场烹饪海鲜[2] - 梭子码码头批发价每斤20-30元 市场零售价每斤40-50元[4] 物流与供应链 - 江苏梭子蟹通过专用冷链车运输 凌晨开始装卸发往各地市场[4] - 罗氏沼虾实行全国范围分销 上海 苏州 扬州 无锡等地有长期订单[4]
“海鲜+水产”上市供销两旺 “菜篮子”丰盈升腾“烟火气”
央视网· 2025-08-17 15:55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与渔获供应 - 南海伏季休渔期于8月16日结束 为期三个半月 广东阳江当地3400多艘渔船出海作业 [1] - 8月17日凌晨近海捕捞渔船回港 带来首批渔获包括螃蟹 鱿鱼 海虾及海鱼等品种 [1] - 未来几天将有更多渔船从更远海域回港 进一步增加渔获供应量 [6] 江苏水产产销高峰与市场表现 - 江苏泰州罗氏沼虾进入产销高峰 批发价格为每斤20多元 亩产约1300斤 亩产纯利润约1万元 [5][8] - 江苏盐城梭子蟹大量上市 单船捕捞量超过3万斤 码头批发价每斤20-30元 市场零售价每斤40-50元 [10] - 罗氏沼虾通过全国订单销往上海 苏州 扬州 无锡等城市 梭子蟹通过专用冷链车运往各地海鲜市场 [5][10] 消费场景与终端需求 - 广东阳江渔港码头聚集海鲜批发商 市民及游客 形成即时交易场景 [1] - 游客选择在码头附近小吃店现场烹饪刚购买的海鲜 体现对鲜活海味的直接消费需求 [4]
以水兴业描绘发展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7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建成36个特色水产养殖池塘 养殖面积达360亩[2] - 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00万尾 罗氏沼虾苗200万尾 螃蟹苗20吨 预计年收入超300万元[2] - 养殖基地为19位村民提供务工机会 通过技术培训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收入[2] 生态旅游开发成效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通过彩稻稻田画打造热门景点 去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3] - 赛里木湖景区投入生态保护资金7.23亿元 实施45项环境整治工程[5] - 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标准 部分水域透明度达16米 年均净入湖水量0.16亿立方米[5] 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 大石峡水利枢纽最大坝高247米 创造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世界纪录[8] - 工程总库容11.7亿立方米 2026年完工后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8] - 配套电站装机容量75万千瓦 预计年发电量18.93亿千瓦时[8] 生态环境改善成果 - 赛里木湖实施抛石固岸工程35公里 缓解湖岸冲刷问题[5] - 湖区现有浮游植物65种 浮游动物19种 底栖动物7种[6] - 生态旅游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带动就业与增收的"金山银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