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7月外资基金净流入进一步加速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升至近年高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02:23
中国资产价格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创近四年新高 [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8%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大涨近9% [2] - 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涨超7% [2] 外资流动情况 - 7月外资基金净流入从6月12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 [2] - 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 主动型基金流出收窄至12亿美元 [2] - 今年以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达110亿美元超2024全年70亿美元水平 [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两年净减持态势 [3] 国际投资者态度 - 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兴趣升至近年高点 [3] - 新兴市场及亚洲基准共同基金自去年底适度增配中国 [3] - 香港新股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度创5年新高 [3] 机构观点与预测 - 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 [3] - 中国股市获利修正幅度全球排名较前 估值低于其他市场 [4]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略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 [4] 投资主题关注 - 高派息企业提供类债券风格特征 [4] - AI+应用长期推动中国生产效率提升 [4]
公募行业观察: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被动型基金开始崛起
犀牛财经· 2025-07-10 14:56
公募基金行业2025年上半年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计分红3533次,分红总额达1275.11亿元,同比增长37.53% [2] - 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占比超85%,QDII基金分红金额同比激增1163.94%,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实现翻倍增长 [2] - 股票型基金分红金额同比增幅最大,达229.62%,而FOF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分红金额同比分别下降75.80%和33.87% [3] 基金经理变动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有662位基金经理离任,创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 [6] - 6月份有近200只基金公告基金经理变更,涉及1351位基金经理 [7] -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包括景顺长城鲍无可、华夏基金郑鹏等 [7] 基金类型发展趋势 - 被动型基金规模在2024年末达3.79万亿元,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3.74万亿元 [11] - 2025年上半年新发基金680只,同比增长7.94%,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57.35% [23] - 新发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占比75.13%,增强指数型占22.05%,普通股票型仅占2.82% [2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87%的公募基金实现正收益 [20] - 涨幅TOP50基金中,创新药主题和北交所主题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20][2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6.48%的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20] 基金发行情况 - FOF基金发行同比增82.35%,环比飙涨93.75%,迎来发行小高峰 [24]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发行规模成为上半年发行量冠军 [26] - 债券型基金成为第二大发行类型,占比19.26% [28]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造神时代"转向更依赖专业体系和精细化运作的模式 [28] - 基金公司策略转向强调团队协作机制,淡化基金经理个人形象 [17] - 监管层倡导行业重心转移,期望突出整体投研实力建设 [17]
中金:指数调整效应未来如何演变?
中金点睛· 2025-05-08 07:16
指数定期调整预测意义 - 实现A股宽基指数成分股调整名单的提前预测对套利投资者和陆股通投资者具有较大意义,可捕捉纳入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和把握可投标的范围变化[1] - 中证系列和上证系列指数每年6月、12月定期调整成分股,6月调整名单在5月审核,参考上年度5月1日至审核年度4月30日的交易及财务数据[1] - 报告依据规则对2025年6月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A50等10个指数的调整名单进行预测[1] 指数调整效应分析 - 2023年以来跟踪主要指数的被动型基金规模迅速增长,其中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50、科创50指数跟踪基金在2024年增长显著[2][8] - 全历史区间纳入样本股在公告日后10日超额收益显著,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科创50、科创100和北证50均值分别为1.53%、0.87%、1.43%、1.43%、3.95%和6.79%[2][12] - 2023年后纳入效应优于历史平均,沪深300和上证50在公告日后10日超额收益分别提升至4.64%和6.77%[2][12] - 剔除效应在2023年后更显著,沪深300和科创50剔除样本在公告日后10日超额收益降至-6.91%和-1.67%[17][21] 影响因素分析 - 海外指数调整效应衰退,标普500纳入效应超额收益从1990-2000年的7.6%降至2010-2020年的0.8%,剔除效应从-16.6%缩减至-0.6%[3][21] - 高冲击系数样本纳入效应显著,但2023年后效应提前反映[26][29] - 调入多个核心指数的样本股纳入效应表现良好,指数迁移样本占比稳定[31][35] - 公告日前超额收益未显现的样本在公告后收益反弹,高换手样本近期表现良好[38][43] 策略表现 - 高冲击系数纳入策略表现优异,2019-2024年每年实现约10%年化收益,2010年以来年化收益8.1%,超额收益7.2%[51][56] - 提前10天预测纳入样本的策略年化收益从2.5%提升至5.7%[52][63] - 按公告前超额收益率选择较弱股票的组合表现优于持有全部纳入样本的策略[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