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基金

搜索文档
7月外资基金净流入进一步加速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升至近年高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02:23
中国资产价格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创近四年新高 [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8%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大涨近9% [2] - 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涨超7% [2] 外资流动情况 - 7月外资基金净流入从6月12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 [2] - 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 主动型基金流出收窄至12亿美元 [2] - 今年以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达110亿美元超2024全年70亿美元水平 [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两年净减持态势 [3] 国际投资者态度 - 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兴趣升至近年高点 [3] - 新兴市场及亚洲基准共同基金自去年底适度增配中国 [3] - 香港新股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度创5年新高 [3] 机构观点与预测 - 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 [3] - 中国股市获利修正幅度全球排名较前 估值低于其他市场 [4]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略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 [4] 投资主题关注 - 高派息企业提供类债券风格特征 [4] - AI+应用长期推动中国生产效率提升 [4]
公募行业观察: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被动型基金开始崛起
犀牛财经· 2025-07-10 14:56
公募基金行业2025年上半年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计分红3533次,分红总额达1275.11亿元,同比增长37.53% [2] - 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占比超85%,QDII基金分红金额同比激增1163.94%,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实现翻倍增长 [2] - 股票型基金分红金额同比增幅最大,达229.62%,而FOF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分红金额同比分别下降75.80%和33.87% [3] 基金经理变动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有662位基金经理离任,创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 [6] - 6月份有近200只基金公告基金经理变更,涉及1351位基金经理 [7] -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包括景顺长城鲍无可、华夏基金郑鹏等 [7] 基金类型发展趋势 - 被动型基金规模在2024年末达3.79万亿元,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3.74万亿元 [11] - 2025年上半年新发基金680只,同比增长7.94%,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57.35% [23] - 新发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占比75.13%,增强指数型占22.05%,普通股票型仅占2.82% [2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87%的公募基金实现正收益 [20] - 涨幅TOP50基金中,创新药主题和北交所主题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20][2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6.48%的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20] 基金发行情况 - FOF基金发行同比增82.35%,环比飙涨93.75%,迎来发行小高峰 [24]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发行规模成为上半年发行量冠军 [26] - 债券型基金成为第二大发行类型,占比19.26% [28]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造神时代"转向更依赖专业体系和精细化运作的模式 [28] - 基金公司策略转向强调团队协作机制,淡化基金经理个人形象 [17] - 监管层倡导行业重心转移,期望突出整体投研实力建设 [17]
侃股:降息后高股息资产更有价值
北京商报· 2025-05-20 19:55
央行降低LPR及存款利率影响 - 央行降低LPR利率同时多家大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使得高股息资产价值提升 [1] - 存款利率降低压缩传统理财收益空间促使资金流向重新配置 [1] - 高股息资产因相对较高股息回报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具吸引力 [1] 高股息资产价值分析 - 高股息资产价格上涨带来持股者账面财富增值同时提供稳定现金流 [2] - 持续高股息分红企业通常具备强盈利能力和良好财务状况 [2] - 资金流向优质高股息企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 [2] 投资者配置建议 - 投资者可通过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基金间接持有高股息资产 [3] - 优质主动型基金持有的高股息资产也可作为替代投资选择 [3] - 需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 [2]
媒体视点 | 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公募基金迎系统性改革
证监会发布· 2025-05-14 21:23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超30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行业进行系统性改革[1] - 改革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完善考核机制、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2][3] - 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业绩挂钩考核、高管跟投制度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3] - 改革突出权益类基金发展导向,去年9月以来权益类基金规模已从7万亿元增至8.3万亿元[6][7] 改革具体措施 收费与考核机制 - 业绩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需少收管理费,打破"旱涝保收"模式[3] - 将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3] -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的基金经理需降薪,显著超基准者可适度提薪[6] 权益类基金发展 - 优化分类评价机制促进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7] - 加快创新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产品[7] - 大幅提高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7] 行业治理与能力建设 - 提高高管和基金经理奖金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3] -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8]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8] 行业现状与功能 - 公募基金行业27年发展历程,管理规模达32.5万亿元,涉及8亿投资者[10] - 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6.1万亿元,占国内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超50%[10] -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中,公募基金被赋予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期望[10] 改革意义与展望 - 改革覆盖行业全链条,具有里程碑意义[11] - 目标用三年时间建立符合国情的发展新模式[10] - 未来需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11]
公募管理新规如何影响港A股?买银行股、卖港股?
格隆汇APP· 2025-05-12 16:11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5条改革举措 重点包括浮动管理费率改革和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推动公募基金投资行为向基准指数靠拢 可能带来低配行业的增量资金 [1][2][3] 公募基金改革举措 - 推动浮动管理费率改革 产品实际业绩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 明显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 显著超越基准适用升档费率 [1] - 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逐步更侧重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 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 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则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1] 基准指数使用情况 - 沪深300和中证800是公募基金最常用业绩基准 合计占全市场主动型公募62% [3] - 主动公募2025年一季报显示超配行业集中在科技制造 低配行业集中在金融基建 医药行业2020年以来平均超配4.3% 电子行业超配3.4% 非银金融低配7.9% 银行低配6.9% [3] 投资行为变化趋势 - 主动权益基金向基准靠拢是大势所趋 公募基金整体换手率可能下降 管理人更从容应对短期回撤 市场下挫后积极加仓 [4] - 公募基金可能更加重视低波高分红产品及股票配置 对高分红尤其银行长期低配 未来配比可能回升 [4] - 公募基金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差异可能缩小 对银行、非银、公用事业等行业低配比例较高 配比存在回升可能 [4] 港股市场影响 - 港股通产品需在港股内部做行业调整 横跨AH两地投资产品可能偏离业绩基准要求 [5] - 主动型产品港股超配水平约5.5% 477只10亿以上净值规模、以沪深300为基准的主动型产品存在调仓可能 [7] - AH两地配置主动型基金一季度增配较多港股标的 后续调仓可能对港股整体流动性带来影响 [6] 指数产品布局 - 公募基金公司可能进一步加大指数产品布局 强化被动化投资大趋势 [4] - 被动指数型产品行业偏离问题较小 表中列出34只港股相关指数基金 规模最大为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规模399.5亿元 [6]
最新!吴清宣布,今天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2:56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 - 方案重点包括四个"突出":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1][3] - 优化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少收管理费,引入浮动管理费机制扭转旱涝保收现象[1][3] - 将业绩跑赢基准和投资者盈亏纳入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1][3]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增强利益一致性[3] - 要求每只基金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1][4] - 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追涨杀跌现象[1][4] - 引导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等资源配置,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规定[5] - 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机构参与基金投资[5]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023年9月的7万亿元增长至8.3万亿元,增加1.3万亿元[6] - 优化分类评价机制,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力度,丰富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产品[6] - 提高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此前已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6] 资本市场其他改革措施 - 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8] - 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9] -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和流程,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10] - 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服务和投资范围,推进期货期权对外开放[10] - 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10]
吴清: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实施,突出四方面内容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1:26
公募基金改革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重点强化投资者利益绑定 增强投资稳定性 提升服务能力 发展权益类基金 [2] 强化投资者利益绑定 - 改革基金运营模式 优化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 业绩差少收管理费 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扭转"旱涝保收"现象 [2] - 将跑赢基准 投资者盈亏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 推动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2]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 基金经理奖金跟投比例 延长锁定期 增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2] 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 - 要求每只基金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 避免风格漂移 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 [3] - 建立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 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减少追涨杀跌 [3] 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 - 引导优化投资研究 产品设计 风险管理资源配置 更好服务投资者 [3] - 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规定 促进规范发展 提供合适资产配置组合 [3] - 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 便利机构参与基金投资 [3] 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去年9月的7万亿元增长至8.3万亿元 增长1.3万亿元 [4] - 优化分类评价机制 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力度 推动产品创新 丰富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 [4]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符合权益投资比例要求的产品大幅提高注册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