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游

搜索文档
京城涌动赏花消费潮
经济日报· 2025-05-17 12:50
城市公园沉浸式升级 - 北京通过科学选择植物品种打造四季城市风貌,形成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景观[2] -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首次引入摇橹船体验,游客可从"花下走"变为"花中游",河道两岸有5000余株盛开的海棠[2] - 公园新增"海棠花语"舞台、粉色胶囊小车、文创摊位等设施,打造有文化、有体验的复合空间[3] - 元大都海棠花溪节期间接待游客52.17万人次,日均5.22万人次,同比上涨20.3%[3] 赏花游市场潜力 -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赏花游正成为国民休闲新刚需,九成以上消费者表现出浓厚兴趣[3] - 赏花游具备较高吸引力和参与度,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增量[3] - 热门花卉及赏花体验已成为居民出游重要吸引物[3] 平谷桃花节创新 - 第27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融合国潮艺术、数字科技、萌宠社交等元素,打造6条主题线路[4] - 主会场桃源逸栈推出桃花主题文创、汉服妆造、天女巡游、萌宠互动等系列活动[4] - 推出"桃树认养+大桃预售"活动,联动民宿、酒店提供人宠共住、赏花套餐等服务[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6] - 居庸关长城打造"花海市集"引入非遗手作、美食摊位等,将"打卡游"变"深度游"[7] - 通州区西集镇发展"樱桃+露营"等文旅产业,赏花游客使旺季时间提前[7] 全年性场景打造 - 北京推出"花开北京"项目整合全市赏花片区,搭配主题展演、园艺科普等活动[8] - 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举办国际花园节、郁金香文化节等多项活动组成文化"全家桶"[8] - 推出家庭园艺嘉年华活动,通过"一米花园""半米阳台"等模式培育家庭消费新趋势[8]
多地鲜花盛景引客来 赏花游催热“美丽经济”
央视网· 2025-05-12 11:20
文旅活动与花卉观赏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门头沟区开幕 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参会 主展厅展出千余个月季品种 [2] - 月季大会期间同步启动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 持门票核销凭证可在景区游览 住宿 演出等消费场景享受折扣 优惠持续至5月31日 [4] - 新疆伊犁新源县天山红花进入盛花期 花期仅15天左右 5月中下旬为最佳观赏期 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7] - 宁夏贺兰县近10万株牡丹花进入盛花期 包含200多个优质品种 配套举办牡丹书画展 非遗剪纸体验 农家美食品鉴等活动 [8][10] - 广西南宁狮山公园数万株荷花陆续绽放 吸引市民游客穿梭于荷塘曲桥步道观赏 [12]
不负好春光 深度游一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2 06:49
春日经济概述 - 春日经济融合自然气候、优美景色、文化习俗和消费需求,正在焕发别样活力 [4] - 赏花游作为春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撬动文旅市场 [5][6] - 业态融合为春日经济注入新动能,从季节性消费向全年度消费转变 [12][13] 赏花游市场表现 - 31至40岁客群占比43.8%成为赏花游主力,19至30岁客群占比38.9%紧随其后 [6] - 69.4%受访者每年参与1至2次赏花游,23.7%参与3至4次,3.9%一年赏花游达4次以上 [6] - 新疆那拉提杏花谷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当地60户民宿运营 [10] 业态融合创新 - "赏花+体育"模式吸引4200余名跑者参与贵阳桃花跑活动 [6] - "赏花+旅拍"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消费场景,武汉樱花季带动新中式服装拍摄热潮 [6] - 低空经济与春日经济结合,"空中赏花"搜索量同比激增超600%,相关商户增长超100% [12] 基础设施升级 - 新疆七十一团七连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水、电、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10] - 中国高铁里程达4.8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约81%,大幅缩短旅行时间 [11] - 高速公路网和民航市场快速发展,为春日经济提供交通保障 [11] 地方特色案例 - 四川崇州开通"低空航线",游客可俯瞰30万亩油菜花海并体验花海跳伞 [12] - 杭州余杭区推出"一路喫茶"春游打卡活动,结合径山茶宴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13] - 武汉樱花、婺源油菜花等传统赏花目的地持续吸引全国游客 [5][9]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④
河南日报· 2025-05-06 07:23
赏花经济发展模式 - 西峡县老界岭景区通过山茱萸、紫荆花、杜鹃花等花卉资源,探索出"以花为媒,以景为引"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游客[1] - 当地民宿在花期期间(清明节至国庆节)客流不断,"五一"假期房间提前半个月被订满[1] - 鱼库村在林间套种大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既解决65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民宿生意[2] 赏花经济带动效应 - 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10项主题活动、35项联动活动,将"赏花游"升级为"全域游",游客消费从观赏转向文化体验[4] - 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72%[4] - 赏花经济推动乡村建设与生态美化相结合,形成"赏花+"项目,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1] 产业融合创新 - 洛阳各景区以赏花为主线,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推出"牡丹仙君"互动、"河洛飞花"市集等创新形式[4] - 游客消费黏性显著增强,部分游客因丰富体验而延长停留时间[4] - 经济林套种花卉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2]
次第花开撬动吉林“赏花经济”
新华网· 2025-05-05 19:17
文旅经济 - "赏花游"正成为吉林文旅经济的"流量密码",从城市到乡村多地鲜花次第绽放吸引游客 [1] - 吉林大学杏花文化节从校内活动升级为城市文旅IP,启幕当天参观人数突破8万人次 [5] - 校园周边餐饮业因游客增加变得热闹,部分店家将桌椅摆到店外接待 [5] 民俗文化融合 - 延边州和龙市金达莱村通过金达莱文化旅游季串联民俗体验、非遗展销等活动,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3天 [5][6] - 村民收入较平时翻两番,活动包括朝鲜族歌舞、辣白菜制作及农产品展销 [6] - 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乡结合杏花与蒙古族风情,游客体验马头琴、草原美食等,"五一"预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8] 产业联动模式 - "赏花+"模式多样化,包括研学、民俗、摄影等,产业链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 [8] - 摄影爱好者带动通榆县旅游消费,无人机、单反等设备使用凸显专业化需求 [6][8] - 吉林多地探索跳出单一赏花模式,通过活动创新增强经济生命力 [8]
“颜值”变“产值” “赏花游”助推文旅经济“春色满园”
央视网· 2025-04-27 20:08
春日经济与文旅市场 - 以"赏花游"为核心的"春日经济"成为近期文旅市场的重头戏 [1] - 多地依托自然禀赋和创新玩法,将"颜值"转化为"产值",为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1] - "五一"假期期间,预计赏花游客量将显著增长 [9] 浙江天台山华顶峰赏花特色 - 华顶峰是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因形似莲花而得名 [4] - 景区内300多亩云锦杜鹃陆续开放,平均树龄超200年,最老一棵达1000多岁 [7] - 云锦杜鹃树高5-6米,花型大,花期从4月底持续至5月中旬 [7] - 景区保留霞客古道,结合徐霞客文化元素提升游客体验 [4] - 配套华顶云雾茶产业,种植历史达1800年,茶叶因高海拔环境品质独特 [9] 新疆伊犁河谷赏花资源 - 伊犁河谷是新疆气候最温润区域,4月中旬起野花次第绽放 [10] - 霍城县大西沟山谷野果花盛开,形成绵延天山的"花毯",野果树为珍稀基因库 [12] - 雪线附近顶冰花顶冰绽放,为天山最早盛开的花种 [14] - 恰西草原离子芥花海形成金色牧场,当地实施"轻踏春色"限流措施保护生态 [16] 游客吸引力与季节性特征 - 华顶峰杜鹃花期吸引游客专程打卡拍照,盛花期持续约半个月 [7][9] - 伊犁河谷野果花、顶冰花、离子芥形成差异化赏花场景 [12][14][16] - 两地均结合自然景观与文化/生态元素增强旅游吸引力 [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