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

搜索文档
大奖出炉!11项!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
思宇MedTech· 2025-07-17 14:21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概况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500余位来自政府、医院、企业、科研院所与投资机构的专业嘉宾,聚焦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进展[2] - 大会揭晓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设技术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展示中国医疗科技在设备、服务、转化维度的成果[2] - 奖项评选始于2024年,此次为2024年底补录的第二批企业颁奖,延续展示产业系统创新能力[2]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 开立医疗 - 全球领先医疗设备企业,覆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等领域,产品服务170多个国家[8] - 超声内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EG-UR5获欧盟CE认证及NMPA批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8] - 新一代iEndo智慧内镜平台实现AI运算效率突破,创新超分辨成像技术推动国产化与全球推广[8] 赛诺威盛 - 专注CT影像创新,推出全球首创站立位全身螺旋CT系统OmegaCT One,具备1米超大孔径和2.65米高度[10] - 自研影像链系统实现高清成像与抗震控制结合,可应用于放射科、骨科等学科,提升诊断精度与术前规划[10] 卡尔史托斯 - 全球内窥镜领导者,IMAGE1 S Rubina影像系统采用4K/3D/NIR荧光"三合一"技术,实现三种成像方式叠加[11] - 提供OR1一体化手术室方案,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向更精准、高效发展[11] 中科睿医 - 中科院成果转化企业,专注神经科学与AI结合,开发脑健康诊疗平台,覆盖帕金森病等疾病[12] - 建立中国人群神经功能定量参数常模数据库,填补临床量化评价空白,拥有110余项知识产权[12] 华睿博视 - 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企业,研发全球首款商用三维胸部电阻抗成像仪Infivision 1900,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14] - 独创血流信号剥离与三维成像算法,解决肺栓塞等临床难题,打破进口技术垄断[14] 2025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获奖企业 通和立泰 - 提供医疗器械临床前全链条服务,包括动物实验、生物相容性评价等,协助多个创新产品完成注册与市场化[16] 希毅医学 - 专注医疗器械出海服务,覆盖海外临床开发至商业化路径,协助80余个项目落地,转化超200亿元人民币海外利润[18] 启迪之星 - 清华系创新孵化平台,建立200多个孵化基地,覆盖90多个城市,提供医疗科技企业全流程生态服务[19]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获奖个人 卢洪洲 - 研发P20i非接触式多生理参数监测仪,进入广东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 王豫 - 开发全球首款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实现骨盆骨折自动闭合复位,推动骨科机器人从辅助操作迈向自动决策[21] 徐博翎 - 主导研发国内首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及磁悬浮ECMO系统,填补行业空白并获中美双认定[22] 行业趋势总结 - 获奖案例展现中国医疗科技在"全球首台"设备、技术空白填补及市场化转化上的系统性进展[23] - 行业正迈向更务实、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覆盖设备研发、临床服务及转化全链条[23]
6月河南医疗器械招采市场分析:招标预算总额11.46亿元,商丘中标总额居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16
招标环节 - 河南省6月医疗器械及相关服务招标项目数量达725个,环比上涨27.84% [1][2] - 招标预算总金额11.46亿元,环比增加7.46亿元,其中预算超千万元项目30个,两家医院预算超1亿元 [1][2][7] - 郑州市招标项目195个占全省超40%,招标预算4.14亿元环比增加3.27亿元(增幅超300%),主要因11个超千万元项目带动 [4]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1.439亿元预算居招标单位首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分别以1.0032亿元和7625万元位列二、三位 [7] 中标环节 - 全省中标项目252个,中标总金额3.55亿元,数量和金额均环比上升 [5] - 商丘市以6647.9万元中标总额超越郑州居全省首位,主要因民权县人民医院2256.8万元项目和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781.65万元项目落地 [9][13][14] - 中仪医疗健康(河南)有限公司以2549.2万元成为中标金额最高企业 [11] 重点项目 - 西华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预算5800万元,中标5567.1721万元(含3.0T磁共振1786万元、256排超高端CT1760万元) [11][12] - 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第三批)预算4506万元,中标3888.9万元,含超声内镜系统等11个标段 [12] - 民权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历时超半年完成招标,总预算7706.67万元,第四标段最终由中仪医疗健康以2256.8万元中标 [13]
澳华内镜20250622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内窥镜行业 - 公司:澳华内镜、奥林巴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澳华内镜业绩承压原因 - 医院端反腐行动从 2023 年 7 月开始,干扰医院采购节奏,2024 年上半年采购需求阶段性减少[4] - 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 2024 年 3 月立项,进展低于预期,24 年 Q3 招标金额和数量低,11、12 月订单未体现在当年业绩报表[4] - 2024 年下半年公司及行业整体去库存,扰动短期业绩增速[4] 澳华内镜新品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高,自上市以来研发费用超一亿,占比超 20%,在医疗器械行业中较高[5] - 产品迭代加快,下半年有望推出新一代 AQ400 超高清内镜系统,搭载高光谱技术平台,波段数据拓展到 26 个[5] - 重点开发超声内镜和 ERCP 手术机器人,超声内镜完成专利初审进入公开阶段,ERCP 手术机器人完成型式检验并启动临床,有望 2027 年获证上市[5][6] 澳华内镜海外业务发展情况 - 海外业务发展迅速,25 财年海外收入占比达 88.9%,未来提升空间大[2][7] - 推动高竞争力产品在海外市场拿证,扩展营销网络,有慕尼黑团队负责欧洲市场,深圳团队负责其他地区[7] 澳华内镜未来经营预期 - 2026 年将迎来突破性经营变化,高管回购股份彰显信心,截至 25 年 5 月 31 日,已回购 250 万股,总额 9999 万元[8] - 新品推出及海外市场拓展将带来持续增长动力[8]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内容 - 向不超过 22 名核心管理人员发放股份募集资金,参与认购股份不超 150 万股,总金额不超 6000 万元[9] - 股票购买价格 40.02 元,与回购均价一致,展示高管信心[9][10] 2026 年是公司经营重大拐点的原因 - AQ - 400 新品上市,作为胃肠镜旗舰机型,预计显著提升业绩,参考以往机型上市情况,2026 年将带来显著增长[11] - 国内软件行业大年,奥林巴斯 X1 推进有望带动内镜行业,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 XRAY 系统产品将带动国内医院软件采购需求释放[11] - 海外销售高增长,在 24 年基础上持续推进产品认证和营销网络建设,2026 年将保持高增长[11] - 长期空间广阔,内镜设备行业强垄断,但国产企业在高端消化道内镜市场有突破,全球消化疾病高发等因素推动行业未来增速[11] 内窥镜行业未来发展模式 - 向设备、耗材和维保三位一体格局发展,目前主要收入来自设备销售,未来将增加耗材和维保服务收入[3][11] - 以奥林巴斯为例,2084 年收入中 ESD 业务占 55%,硬件设备加镜体收入占 10%,维保服务占 35%[12] 内窥镜行业拓展方向 - 消化内镜耗材,如活检钳等,随软镜开展率增加而快速发展[13] - 软硬件并举发展,如奥林巴斯与德国硬件厂商合作进入硬件赛道,微创外科手术有增长空间[13] - 一次性内镜应用,在感染风险要求高且成本敏感度低的赛道前景广阔,与重复性内镜长期共存[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目前处于清库存阶段,25 年下半年推出新品,预计 26 年迎来突破性拐点,是较好投资节点[13][14]
【华创医药】澳华内镜深度研究报告系列三:清库存,上新品,迎拐点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6-19 15:11
澳华内镜业绩调整期 - 2024年上半年院端反腐持续影响医院设备采购需求 公司业绩承压 [3] - 2024年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 相关订单收入未确认 [3] - 2025年医疗设备更新大规模落地 但公司仍在推动去库存 短期业绩继续承压 [3] 新品研发与海外拓展 - 下一代超高清内镜系统AQ-400搭载高光谱技术平台 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上市 [3] - 超声内镜相关专利已完成初审 2025年4月进入公开阶段 [3] - ERCP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型检并启动临床试验 预计2027年获批上市 [3] - 海外销售持续加速 产品竞争力提升叠加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海外市场拓展 [3] 2026年经营拐点预期 - 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高管原价买入彰显发展信心 [4] - 参考AQ-300上市后放量节奏 AQ-400上市将驱动2026年业绩显著增长 [4] - 奥林巴斯X1 4K镜体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获批 将带动行业增长新周期 [4] - 2026年海外销售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基于前期产品布局和营销网络建设 [4] 软镜行业长期前景 - 行业呈现强垄断格局 市场空间广阔 [4] - 短期业绩看设备 中长期看耗材和维保服务 可向半耗材商业模式发展 [4] - 消化内镜耗材 微创外科器械和耗材 一次性内窥镜是主要延展方向 [4]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 | 从手术台到空间站 开立医疗全球“论剑”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44
公司发展历程 - 2002年国内彩超市场被外资垄断,三甲医院彩超售价高达200-300万元人民币,公司创始团队提出填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空白的目标[3] - 2004年推出首台国产全数字便携式彩超"SSI-1000",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技术水平达世界先进水平[3] - 2012年打破外资对内窥镜市场的垄断,2016年推出首款国产高清电子内镜"HD-500",2021年推出国内首台环阵超声内镜设备"EG-UR5"[8] - 2021年彩超设备"X5"成为中国空间站唯一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完成宇航员超声图像采集任务[5] - 2025年推出智慧内镜iEndo,算法算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出多种特殊镜体覆盖多学科[10] 技术创新与研发 - 首创"计算机软件成像"技术路径突破传统超声平台嵌入式系统架构限制[3] - 自研"凤眼S-Fetus"技术为全球首创,实现自动抓取、测量分析和超声质量控制,取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5] - 2024年研发费用4.73亿元,营收占比23.08%,研发人员841人同比增加16.48%,新增发明专利127项,其中23%涉及AI算法和影像融合技术[11] - 2025年推出C-Field+天工智能平台、极影HD-580内镜系统、"精卫"软硬镜摄像系统等新品[1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已开发30余款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和60余种探头,覆盖超声影像诊断全领域,与国内千余家三甲医院合作[5] - 彩超国产化率从零起步至2024年超50%[5] - 内镜国产化率从2021年约5%攀升至2024年20%左右[10] - 形成"内科+外科""诊断+治疗""设备+耗材"多产品线格局,四大业务领域包括超声医学影像、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11] 临床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根据医生反馈改进产品细节如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降低手柄重量、优化机械传动比等[8] - 2022年设立国内首个国产内镜"产学研医"一体化平台,强调医疗技术需满足临床需求[9] -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活动和医工合作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频繁与全球顶尖品牌同台竞技[7][10] 战略方向 - 坚定走高端化、专科化道路,目标进入心脏专科、妇产专科及技术门槛更高的介入性赛道[11] - 以技术带动规模增长,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技术领先,形成良性循环[12]
开立医疗(300633) - 2025年4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3 11:52
研发相关 -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丰富超声诊断、消化与呼吸内镜等产品线,未来会加大投入开发新产品,稳定招聘培养研发人才,保持研发费用率在合理范围 [2][3] - 每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20%左右,截至2024年末研发团队84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0%,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大投入保证项目落地和产品竞争力 [4] 利润分配与业务发展 - 2024年完成2023年度利润分配,分红1.38亿元,占2023年净利润30%,近几年年均现金分红率超20%,未来统筹经营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平衡 [3] 费用率与渠道库存 - 2023、2024年每年新增几百员工,主要在研发和营销板块,2025年严控人员和费用,预计研发及销售费用率控制在2023 - 2024年之间 [4] - 控制渠道库存在合理水平以保持与代理商长期合作 [4] 内镜业务 - 目前县域与城市医院内镜采购比3:7,县域集采使中低端型号毛利率承压,需往高端化等战略发展,中长期增长逻辑强 [5] 盈利情况 - 2024年受行业政策和战略投入影响,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降5.02%,净利润1.42亿元,同比降68.67% [6] - 聚焦超声、内镜、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四条产品线,坚持高端化、多元化战略,争取各产品线国内前三创造利润 [7] 行业对比与前景 - 近两年行业受政策影响,医院招标锐减,企业承压,公司研发和市场投入使产品高端化、专科化,多产品线战略显效,中期有更好韧性和增长 [8] - 医疗设备行业属基础民生,需求稳定,随人口老龄化加剧,需求将持续增长 [9] 招标情况 - 无法统计终端医院招标动态,今年一季度中标同比大幅提升有去年基数和市场回暖因素 [10] 市场拓展 - 海外超声业务有完善营销网络,未来加大本地化团队建设提高品牌和市场覆盖 [11] - 国内设备更新政策侧重医学影像,销售人员关注项目动态,政策助终端采购恢复,释放需求 [11] 成本控制与毛利率 - 会计准则调整不影响净利润,是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重分类 [11] - 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提高高端产品占比,控制费用,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12] 社会责任 - 2024年参与多项公益活动,如肝包虫病超声公益诊疗、援非援助、协办国际大讲堂、捐赠设备等,未来持续履行社会责任 [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