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车辆门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南京企业,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门”
扬子晚报网· 2025-09-20 22:3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专注于机电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创新型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轨道车辆门系统和站台安全门系统 [4] - 城轨车辆门系统连续十多年在国内市场保持高占有率 产品出口美国 法国 加拿大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是中国中车 阿尔斯通 CAF TALGO等国际著名轨道车辆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4] - 轨道交通车门系统产品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4] - 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城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及行业技术规范《城市地铁车辆电动客室侧门》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研发突破传统技术 实现车门无"锁"而"闭" [6] - 发明新型承载机构 首创兼有移门与塞拉门优点的微动塞拉门 解决大客流拥挤时塞拉门"关门难"问题 [6] - 开发车门远程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PHM) 首次将物联网 互联网 先进故障诊断技术融入轨道车门 [6] - 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门系统健康管理系统 实现在线监控 故障诊断和预警 健康评估 [6] - 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 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8] - 研发团队历经千次实验首创"内置塞拉"门系统 使复兴号动车组首次装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车门 [8] - 实现高铁车门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全面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8] - 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提供车门 [8] 产品应用与市场拓展 - 城轨车辆门系统获得CRCC认证 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南京等城市地铁使用 [8] - 产品出口至法国 德国 美国 加拿大 巴西 阿根廷 印度 泰国 阿联酋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中国标准动车组车门随雅万高铁 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走向全球 [8] 生产能力与制造水平 - 生产车间采用机械臂完成焊接 封边 堆叠等繁重工作 实现自动化生产 [6]
康尼机电: 康尼机电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7: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17亿元,同比增长25.27%,主要因安全门业务及高铁业务交付增加[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41.74%,扣非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57.28%[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9.20%,因销售收入增加及到期托收票据增加[2]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增长5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87%,提升1.05个百分点[2] - 总资产71.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66亿元,因派发2024年度现金红利2.1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1%[2] 业务板块表现 - 轨道主业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29.69%,主要因安全门业务及高铁业务交付增加[2][13]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14.90%[13] - 轨道主业在手订单金额78.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1%[17] - 海外业务新签订单金额9.36亿元,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17] 行业发展动态 - 轨道交通行业处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阶段,"四网融合"推动行业转型[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9亿元,同比增长5.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2,381.48公里,上半年新增220.70公里,同比增长13.73%[6] -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9]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2025年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610万个,同比增长55.6%[10]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396件,其中发明专利425件[20] - 主导修编《城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国家标准》,获江苏省首张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3级证书[20] - 开发轨道车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实现由计划维修向状态维修转变[24] - 研发费用1.84亿元,同比增长11.64%[25] 智能制造与质量管理 - 入选"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启动"康尼制造2030规划"[15] - 获工信部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企业认定[22] - 轨道总部获工信部质量管理能力现场评估"保证级"证书,成为中车首批合格供应商[22] - 康尼新能源荣获一汽红旗"旗质领航奖"、长城"质量经营奖"[22]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国内业务开拓非优势区域,锁定乌鲁木齐2号线、北京13号线更新改造等项目[17] - 海外业务斩获奥匈Gysev区间车项目、哈萨克斯坦卧铺车内装订单,迪拜蓝线安全门项目[17]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增项目定点22个,高压连接器、储能连接器等新产品实现批量销售[18] - 深度合作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国内外知名车企[11] 公司治理与战略实施 - 完成董事会换届,优化治理结构并注入年轻化活力[15] - 坚持"以机电技术为核心的智慧交通装备平台"战略定位,形成多元产业格局[10] - 持续推进财务规划专项工作,启动资金管控系统建设,提升集团资金统筹效能[15] - 强化人才战略引领,实施"高潜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完善人才梯队建设[15]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11
证券虚假陈述诉讼进展 - 南京中院对1名机构投资者诉讼作出一审判决 公司被判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3309.31万元[1] - 国泰海通 苏亚金诚 东洲评估 嘉源律所及两名自然人分别按50% 40% 15% 2% 2% 2%的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 累计诉请金额3.83亿元 一审判决公司负担赔偿损失和案件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5] 投资者诉讼处理情况 - 已按判决履行完毕对9名普通投资者的赔偿义务 合计赔偿损失金额139万元[6] - 2名投资者索赔诉讼正在二审程序中 6名投资者索赔诉讼为待生效一审判决[6] - 对法院已受理但尚未立案的其他400余个投资者预提损失 累计计提投资者索赔损失金额2.16亿元[6] 历史并购事件追溯 - 2017年以34亿元对价收购广东龙昕科技100%股权 交易金额占2016年净资产逾50%[7] - 龙昕科技在2015年至2017年间通过虚增收入 利润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 导致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7] - 2018年对龙昕科技计提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10.67亿元 当期归母净利润大幅亏损31.51亿元[7] 资产处置与追偿行动 - 2019年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剥离 较收购价34亿元大幅折价[8] - 2018年向南京中院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龙昕科技20名原股东承担违约赔偿责任[8] - 持续追偿涉及股权转让价款返还 业绩承诺未完成补偿等方面[8] 财务数据明细 - 机构投资者诉请全额67,319,390.77元 一审判决赔偿损失32,907,933.08元 案件受理费185,117元[4] - 在另一判决书案号(2022)苏01民初3953号中 国泰海通对54.77万元赔偿在50%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5]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06
见习记者 舍梨 时隔8年,康尼机电34亿元跨界并购"踩雷"余波仍未平。公司损失尚未追讨回来,又因涉证券虚假陈述 被投资者起诉,如今一审判决来了。 【导读】康尼机电披露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进展 康尼机电7月28日公告,南京中院对1名机构投资者诉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作出一审判决,公司被 判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约3309.31万元。 罕见的是,本案中券商、审计机构、评估机构、律所等中介机构全部被判承担连带责任。 南京中院判令国泰海通、苏亚金诚、东洲评估、嘉源律所及两名自然人分别按50%、40%、15%、2%、 2%、2%的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一审民事判 | 被告 | 诉请全额 | 一审判决赌 | 公司承担集 | 累计判决赔偿 | | --- | --- | --- | --- | --- | --- | | 决书案号 | | | 偿损失 | 件受理费 | 全额 | | (2022) 苏 01 | 康尼机电、国泰海通 、 苏亚会谈2、东洲评估3、 | 67,319,390.77 | 32,907,933.08 | 185,117.00 | 33,093,050.08 | | 民初928号 | ...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01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进展 - 康尼机电因证券虚假陈述被1名机构投资者起诉,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公司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约3309.31万元 [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累计诉请金额3.83亿元,一审判决公司负担赔偿和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 [6] - 公司已对9名普通投资者履行赔偿义务合计139万元,2名投资者诉讼进入二审程序,6名投资者一审判决待生效 [6]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认定 - 券商国泰海通被判按50%比例承担连带责任,审计机构苏亚金诚40%,评估机构东洲评估15%,律所嘉源及两名自然人各2% [2][6] - 在具体判例中,国泰海通对54.77万元赔偿在50%范围内担责,其他中介机构按比例分摊连带责任 [6] - 公司针对400余个未立案投资者预提损失,累计计提索赔损失金额达2.16亿元 [7] 34亿元并购案历史背景 - 2017年公司以34亿元收购龙昕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占2016年净资产超50%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9] - 龙昕科技2015-2017年通过虚增收入利润实施财务造假,导致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2021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9] - 2018年因并购暴雷计提10.67亿元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51亿元 [10] 资产剥离与追偿行动 - 2019年公司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给纾困基金,较收购价减值88% [10] - 2018年起持续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涉及股权转让价款返还及业绩承诺补偿 [10] - 并购案引发的证券虚假陈述问题导致公司面临持续投资者索赔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