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宽松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央行管委:经济不确定性高企 不应承诺也不应排除进一步降息
智通财经· 2025-07-09 21:32
在谈到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战略评估时,Joachim Nagel表示,他"赞赏"这样一个明确表述,即当通胀率 明显高于2%时,政策制定者也会以同样的决心作出反应,而不仅仅是在通胀过低时。据悉,在确认2% 的对称通胀目标的同时,该战略评估强调,当出现大幅且持续的偏离时,欧洲央行将使用"适度有力或 持续"的政策回应——而2021年的战略评估则更侧重于通胀过低的问题。 此外,Joachim Nagel还重申,"大规模资产购买应始终是绝对例外",理由还包括其对央行资产负债表构 成的风险。尽管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保留了包括量化宽松在内的所有工具——作为欧洲央行政策工具箱 的一部分,但并未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使用这些工具。然而,从评估报告和部分官员的评论来看,未来 量化宽松的使用可能会更为谨慎,因为其带来的连锁影响包括央行亏损和资产泡沫。 随着通胀率已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且欧元区经济迄今为止表现出对来自贸易和战争等因素的逆风的 韧性,欧洲央行官员们已暗示目前为止已实施的八次每次25个基点的降息行动可能接近尾声。但至少部 分官员仍对进一步宽松持开放态度。市场则预计欧洲央行今年至少还会有一次降息。 包括法国央行行长Francoi ...
张晓慧、李宏瑾:现代中央银行起源、财政货币政策分化与协调|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6 18:5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演变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界限分明但需协调配合 两者在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差异显著 政策缺位或越位均会引发严重问题 [4] - 现代中央银行起源与财政纪律密切相关 英格兰银行通过议会约束和私人股份安排获得决策独立性 金本位制强化了财政纪律并确立央行独立性 [9][11][13]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化标志性事件包括:1844年《皮尔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货币决策权 1951年美联储重获利率自主权 1997/2000年英日央行获完全利率决定权 [13][14] 金本位制下的政策约束 - 传统金本位制通过自动平衡机制束缚政策空间 国内价格调整需服从外部均衡目标 1870-1900年主要工业国年均通缩1%-2% [15][16] - 金汇兑本位制下信用货币体系形成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 1922年热那亚会议后英镑区/法郎区等货币集团削弱汇率约束 [19][20] - 大萧条期间竞争性贬值策略使金汇兑本位制名存实亡 1931年英镑脱钩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 [21] 二战后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政策演变 - 1940-50年代补偿性财政政策实现周期预算平衡 1951-1960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率均值仅-0.27% 美联储专司国库券操作维护物价稳定 [24][25] - 1960-70年代功能财政思想主导 美国联邦赤字占GDP比重从1961年0.6%升至1976年4.1% 货币政策受财政挤压导致滞胀 [27][28] - 1980年代后规则导向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泰勒规则推动"大缓和" 财政政策转向自动稳定器功能 美国1998-2001年连续四年财政盈余 [30][33]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新特征 - 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规模空前 美联储首轮QE购买1.73万亿美元资产 但财政救助规模仅1万亿美元 政策界限模糊化 [39][40] - 疫情应对财政刺激力度显著增强 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率跳升10个百分点至14.87% 1.9万亿美元救助法案中47%直接补贴居民 [46][47] - 低利率条件下财政乘数效应提升 r<g使债务可持续性增强 2020年美国债务/GDP达127.7%但净利息支出仅占GDP1.6% [48][49] 理论争议与政策约束 - 现代货币理论主张财政主导下的赤字货币化 认为高能货币决定经济基础 央行应直接购买国债 [42] - 李嘉图等价争议影响政策效果 短期危机应对财政刺激有效 但持续扩张推升通胀 2021年美国通胀达四十年新高 [51][52] - r<g并非常态 历史数据显示金本位时期和80年代后发达国家实际利率多高于经济增速 债务扩张不可持续 [53][54]
“影子联储主席”沃什:纵容财政挥霍、误判经济形势,美联储的困境都是“咎由自取”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11:26
美联储政策批评与改革建议 - 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在演讲中猛烈抨击美联储犯下"系统性错误",包括未能遏制一代人以来最严重的通胀潮,导致公信力危机 [2] - 沃什指出美联储独立性是"有条件契约",当前危机源于权力扩张、通胀治理失误和社会议题立场摇摆 [2][6] - 批评美联储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持续越界,角色定位模糊化,深度介入政府经济决策,引发宏观经济政策系统性偏差 [3] 量化宽松政策争议 - 沃什承认2008年零利率和资产购买工具在危机时刻的必要性,但批评2010年QE2在经济复苏期启动是将央行拖入财政政策政治泥潭 [4] - 当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达7万亿美元,是沃什入职时的十倍,反映货币与财政政策权责界限模糊化 [4] - 沃什因反对QE2政策惯性于2010年辞去理事职务,认为QE已异化为近乎永续的政策工具 [4] 职能越界与社会议题介入 - 美联储近年频繁涉足气候政策(2020年加入"央行绿色金融网络"后2025年退出)和社会公平议题,被批立场摇摆 [5] - "普惠就业"新政将"最大化就业"重新定义为"包容性目标",被质疑存在政治投机或实质变更未获国会授权 [5] - 跨界尝试导致核心能力削弱,标榜的保护对象反而承受最大代价 [5] 独立性危机与战略重构 - 沃什强调央行独立性非特权而是制度设计,当前美联储滥用"独立性"挡箭牌反而动摇民意基础 [6] - 通胀失控暴露战略重心偏离,沉迷职能版图扩张导致风险抵御能力弱化 [6] - 改革方向需重拾价格稳定立身之本,在专业领域重建公信力以筑牢独立性根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