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注射成形(MIM)产品
搜索文档
机械设备行业专题研究:MIM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瞻
国盛证券· 2025-11-05 17: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金属注射成形(MIM)作为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形”工艺,特别适用于生产小型、复杂的金属零件,被誉为当今最热门的零部件成形技术[1] - 全球MIM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4.05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88.77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7%[2]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IM市场和技术提供方,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95亿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08.5亿元,同比增长14.2%[2]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为MIM技术应用开辟了新蓝海,MIM有望在机器人轻量化、高性能关键部件(如灵巧手关节、减速器齿轮、传感器外壳)制造中成为核心工艺,单机价值量或达数千元[3] 金属注射成形技术概述 - MIM技术融合传统粉末冶金与现代塑料注射成形,通过混合、成形、脱脂和烧结四个核心步骤,可生产公差达±0.2%、材料利用率超95%的复杂金属零件[1][10][13] - MIM技术在大批量生产三维形状、复杂结构、精密尺寸的金属产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自由度高,几乎无废料,解决了传统机加工、铸造或锻造在加工超小件、复杂零件时成本高、耗时长、产量低的痛点[16] - 中国MIM行业受益于21世纪后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特别是在2009年后快速发展,2011年受苹果与三星电子在手机中大量采用MIM零件的推动迎来投资热潮[16] 市场规模与格局 - 全球MIM市场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的稳定需求,以及在汽车、医疗器械、工业工具等产业中应用范围的快速拓展[30] - 中国MIM市场高度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手机、智能穿戴、电脑应用合计占比超过70%(分别为56.3%、11.7%、8.3%),五金、医疗、汽车等领域分别占比6.9%、4.5%、3.5%[31][34] - MIM上游原材料以不锈钢为主,2020年占比约65%,低合金钢占比23%,随着下游需求多元化,钛合金等新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明星材料[23] 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 - 在机器人灵巧手应用中,MIM可生产微型齿轮(模数可小至0.05)、连接件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兼顾物理性能,解决特斯拉Optimus Gen3等灵巧手轻量化、高效加工的量产关键[3][37] - 在减速器领域,MIM可一体化成形复杂薄壁结构(如谐波减速器柔轮),实现减重并保持高抗拉强度,材料利用率高达95%以上,远高于CNC机加工,能显著降低大批量生产成本[3][39][41] - MIM技术还能为机器人传感器提供高精度、高一致性的外壳解决方案,并有望一体化成形电机零部件,减少装配误差,适配电机小型化、轻量化的迭代方向[3][42][43] 投资建议与相关公司 -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统联精密,该公司具备MIM、CNC等多种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并积极布局钛合金、3D打印等新技术[45] - 建议关注东睦股份,该公司是中国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拥有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49] - 建议关注海昌新材,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电动工具、汽车、办公设备等领域高精密粉末冶金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50]
调研速递|海昌新材接受国盛证券等13家机构调研,人形机器人布局等要点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9-25 19:42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专注于粉末冶金压制成形(PM)和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 产品应用于电动工具 汽车(含新能源)等领域 具备复杂形状一次成型等技术优势 [1] - MIM产品线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SMC软磁产品开始量产 机加工小模数精密齿轮研发生产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1] - 成立海昌研究院并获政府支持 联合知名大学机构合作研发 [2] 人形机器人领域进展 - 与国内主流智能机器人客户建立合作 已和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联系 部分核心产品完成送样测试 [2] - 与某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减速器并计划应用MIM产品 产品具备强度高 成本低等优势 [2] - 粉末冶金产品在单个机器人上运用价值量暂估1000-2000元 未来或有上涨空间 摆线减速器计划明年一季度送样 [2] - 部分送样产品达较高成熟度 部分客户已量产 通过审核后可向国外某头部企业供货 [2] 收购与战略合作 - 已签署收购信为通讯股权意向性协议 聘请中介进场尽调及审计 将根据结果判断是否收购 [2] - 收购主要因信为通讯在多领域优势显著 市场占有率高 盈利能力优秀 且与公司客户资源互补 [2] 产能与国际化布局 - 越南新建工厂通过国内ODI审核 完成公司注册手续 建设稳步推进 未来产能预计达年产3000吨 [2] - 关税战对公司影响有限 境外收入占比超六成 [2] 新产品与市场拓展 - SMC软磁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中可替代传统硅钢片 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预计2026年前后量产 [2] - 若替代成功 2026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将大幅提升 [2] - 粉末冶金行业稳定性强 客户粘性高 公司受益于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发展 [2] 竞争格局分析 - 主要向多领域客户批量生产销售定制化粉末冶金零部件 与专注于汽车及家电领域的东睦股份 汽车领域的保来得公司业务存在差异 [2]
东睦股份拟7.35亿增持上海富驰 首季MIM业务收入6.34亿增66%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8
收购上海富驰股权 - 公司拟以7.35亿元收购上海富驰34.75%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达99% [1][2] - 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48亿元,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生产线技术改造 [2] - 上海富驰是国内MIM领域第一梯队企业,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医疗设备等领域 [2] MIM业务发展 - 2024年MIM业务营收19.65亿元,同比增长92.19%,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8.2% [5] - 2025年一季度MIM业务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65.86% [1][5] - 2024年新增7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实现从"MIM零件"到"MIM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 [3] - 上海富驰2024年扭亏为盈,主要因大客户新产品上市及折叠机铰链模组能力提升带动订单增长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1.43亿元,同比增长33.20%,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00.59%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59亿元,同比增长32.41%,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7.61% [1][5] - P&S业务2024年营收22.37亿元,同比增长13.25%,SMC业务营收9.02亿元,同比增长9.13% [5] 研发与专利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45亿元、2.86亿元、2.71亿元、2.78亿元、3.22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622项,覆盖MIM、P&S、SMC三大技术平台 [6] - 折叠屏手机铰链专利技术可实现轻薄化、高强度和长寿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6] 战略布局 - 2020年收购上海富驰75%股权快速切入MIM领域,拓展至通讯互联终端、医疗器械等行业 [2] - 通过技术协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巩固高端制造竞争优势 [6] - 聚焦折叠屏手机铰链、AI芯片电感、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新兴领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