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稀土巨头,前三季度盈利预增7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0:08
业绩表现与驱动因素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亿元至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6.82%到782.96%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至约4亿元(业绩预告中位数),环比第二季度的2.09亿元增长达到100% [6] - 业绩增长主要受稀土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整体向好、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影响,稀土价格指数在8月中旬创下233点的年内新高,较2024年末上涨近43% [1][3] 稀土市场与价格动态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稀土价格指数上半年在160点至180点区间震荡,7月开始迅速上涨并在8月中旬升至233点附近 [3] - 稀土和锆钛是公司两大主业,2024年稀土金属和稀土氧化物两项产品营收合计近95亿元,占上市公司当期营收总额的83% [5] - 公司盈利趋势与稀土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受益于稀土涨价驱动明显 [2][5] 机构预期与估值水平 - 多数卖方机构此前给出的公司全年盈利预期值普遍在7亿至8亿元,而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过该预期 [1][8] - 随着业绩预告发布,机构可能将公司2025年盈利预期上调至10亿元以上,民生证券邱祖学已给出10.3亿元的盈利预期 [8] - 若2025年盈利达到10亿元以上,公司年化估值可下降至45倍附近,低于按7亿元盈利预期计算的65倍左右 [10] 行业比较与股价表现 - 受行业景气度及稀土战略价值提升影响,稀土企业股价2025年以来均大幅上涨,盛和资源区间涨幅为157.32%,与北方稀土(157.15%)相近 [11] - 得益于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公司整体估值压力小于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同业公司 [11] 未来增长与项目储备 - 公司于2025年9月完成对Peak Rare Earths Limited(匹克公司)100%股权的收购,作价由约7.4亿元上调至约9.2亿元 [12] - 匹克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项目84%股份,为世界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稀土矿床之一,其镨钕氧化物资源量占比约为21.01% [12] - 据民生证券预估,若项目在2027年三季度投产,按氧化镨钕80美元/千克测算,单位盈利达16.8美元/千克,项目总归母净利润将达到3.9亿元 [13]
连德国媒体都佩服中国了!德国媒体报道:在中美关税战中,东方大国的强硬态度让全球震惊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45
稀土行业战略地位 - 稀土是一组关键元素(钕、铽、镧等) 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军工和新能源领域 美国稀土进口70%以上依赖中国 [3] - 中国稀土磁材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5% 直接影响F-35战机永磁电机和新能源车电机生产 [6] - 中国稀土相关专利占全球83% 体现从资源出口向技术主导的转型 [8] 产业政策与规划 - 2023年发布《稀土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目标实现稀土功能材料自主可控 突破高性能磁材和光电材料关键技术 [6] -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出台新稀土出口管理细则 强调优先保障国内需求 [3] - 将稀土与减排技术结合 青岛基地稀土催化材料可实现每日10吨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 [8] 技术突破与应用 - 合肥实验室开发钕铁硼材料室温超导样机 深圳工厂通过铽掺杂放大器实现5G传输速度每秒40TB [8] - 稀土永磁材料对新能源车电机效率有关键影响 特斯拉和大众等厂商依赖相关供应 [6] - 中国采取资源与技术结合路径 区别于传统资源输出国模式 [8] 国际贸易影响 - 美国2018年对钢铁、铝材和芯片加征上百亿美元关税 中国以稀土作为反制筹码 [3] - 德国媒体认可中国将资源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战略 认为其打破外部贸易壁垒 [5][10] - 中国通过限制原矿出口和推动高端加工 实现全产业链自立升级 [10]
中国严管稀土动了真格,稀土企业接到通知,不给美国钻空子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17
中国稀土管控政策 - 中国要求稀土企业提交技术专家名单并监控人员流动 旨在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1][2] - 新规覆盖稀土加工及磁铁制造企业 凸显对全产业链的严格管控 [2] - 商务部2023年12月已将稀土提炼加工技术列入禁止出口目录 包括萃取分离工艺等 [4] 美国稀土产业困境 - 美国稀土储量虽高 但加工技术严重依赖中国 开采后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提炼 [5] - 中国控制全球60%以上稀土出口 垄断关键稀土材料80%市场份额 [5] - 美国企业如MP Materials依赖中国提炼环节 难以建立独立供应链 [5] 美国重建供应链挑战 - 美国缺乏开采设备和熟练工人 仅设备采购和培训需至少5年时间 [7] - 稀土加工技术研发周期可能长达10年 需针对不同矿物定制方案 [7] - 政治体制短期导向和环保法规拖慢进程 重建供应链或需数倍于10年时间 [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自1957年发展稀土产业 1990年后出口量15年内增长10倍 [9] - 通过市场化改革整合全球产业链 形成不可替代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9] - 工信部近期限制专家出国交流 进一步堵死技术外流渠道 [9] 中美稀土博弈格局 - 中国管控措施从贸易战筹码升级为国家战略 涵盖人员技术出口全环节 [9] - 美国取消对中国乙烷出口禁令 反映对稀土依赖的被动局面 [5] - 行业分析认为美国需一代人时间才能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