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3 19: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3] - 公司已发展为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旨在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市场规模数据 - 2020 年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销售额为 202 亿元,2021 年为 219 亿元 [3] - 2020 年医用胶在美国市场使用数量约为脑膜的 2.5 倍 [3] - 2020 年度我国硬脑膜封合材料终端市场约为 22.75 亿元 [3]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拥有生物增材制造、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等核心技术平台 [4] - 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平台开发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口腔可吸收修复膜等产品 [4] - 颅颌面修补产品采用 PEEK 材料,运用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技术,骨缺损匹配度高 [4] - 通过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技术开发出高性能止血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4] - 利用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技术开发出硬脑膜医用胶产品,解决现有产品问题并降低临床应用风险 [4] 新产品进展 - 硬脑膜医用胶 2023 年 2 月获国内 NMPA 注册,2025 年 3 月获欧盟 CE 认证,正推进国内外销售 [4]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是国内少数产业化的氧化再生纤维素产品,2025 年 1 月完成拓展适应症注册变更 [5] 集采情况 - 2025 年 6 月 27 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下发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确认工作通知,公司将积极参与集采项目 [6]
回购公告曝光机构调仓动向:葛兰、吴兴武有“反向操作”
财联社· 2025-06-15 12:43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中欧基金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二季度新进医疗器械股迈普医学十大股东,该股年内涨幅37.52%[1][2] - 广发基金吴兴武旗下广发医疗保健退出迈普医学十大股东,此前连续两个季度减持[1][2] - 迈普医学二季度股价累计涨幅18.16%,一季度涨幅16.38%,6月举办2场调研会议吸引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机构[2] -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退出创新药股健友股份十大股东,该股二季度累计跌幅19.1%[2] - 万民远旗下融通健康产业、池陈森旗下安信医药健康主题减持CRO概念股阳光诺和,该股二季度涨幅13.76%[3] -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连续16个季度位列药明康德十大股东,二季度持股未变,该股一季度涨幅22.86%,二季度涨幅3.46%[4] 光伏赛道布局 - 广发基金郑澄然旗下广发高端制造二季度增持储能逆变器个股固德威302.25万股至619.76万股,增持幅度95.19%,从第八大股东升至第四大股东[5] - 郑澄然旗下广发高端制造退出光伏设备股大全能源十大股东,该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9.5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61.04%[5] - 郑澄然减持光伏设备股德业股份,赵诣旗下泉果旭源三年连续3个季度增持该股[6] - 郑澄然减持金晶科技982.1万股,减持幅度46.44%,该公司主营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等[6] 半导体与军工股操作 - 兴证全球基金董理旗下兴全趋势投资减持半导体个股炬光科技20.45%[7] - 乔迁旗下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谢治宇旗下兴全合润增持SoC芯片股晶晨股份,兴全合润已连续18个季度增持[8] - 永赢基金高楠、李文宾旗下永赢科技驱动增持军工股北方长龙56.9%,但李文宾独立管理的永赢锐见进取退出该股十大股东[8] 外资与券商调仓 -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一季度新进北方长龙十大股东,二季度均已退出[9] - 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增持旭升集团,高盛集团退出该股十大股东[9] - 摩根士丹利减持长虹华意606.58万股,减持幅度69.01%[9] - 阿布达比投资局连续两个季度增持精细化工股宝丰能源,中信证券减持该股203.89万股,该股二季度涨幅17.63%[11] - 长江证券增持金属新材料股新莱福67.46%[11] - 中信证券退出家居股梦百合十大股东[12] - 中信建投连续三个季度减持电力股节能风电[12]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0 19: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拥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2]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目标是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并购易介医疗相关 - 公司坚持内生与外延发展并举战略,并购易介医疗可拓展神经内外科室产品品类,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3] - 交易审批及完成时间不确定,标的公司交割前经营业绩预计不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具体交割视交易所、证监会审核时间而定,达披露要求将依规披露 [3] 脑膜产品集采进展 - 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相关通知,公司积极关注集采政策进展,参与集采项目,抓住集采机遇 [4] PEEK对钛替代进展 - PEEK材料因耐辐照性等特点成为替代钛材料首选,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是国内少数基于PEEK材料用于颅颌面缺损修补的产品 [5] - 2023年我国颅颌骨修补及固定整体产品市场规模达17.5亿元,2018 -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5.3% [5] - 2024年度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销售收入7,989.63万元,同比增长31.05% [5] 标的公司神经介入优势 - 神经介入手术中桡动脉入路将成主流,目前相关产品仅有一款Rist导管通过FDA批准并于2024年9月引进中国 [6]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完成薄壁桡动脉支撑导管研发、注册和销售的企业,其导管外径2.5mm,比市面现有产品外径小10%,已引入国内多家大型医院使用 [8]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桡动脉输送导管的企业,并研制配套造影导管,提供桡动脉全面解决方案 [8]
迈普医学推全球化境外营收增13% 拟关联重组易介医疗丰富产品矩阵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6
公司重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向实控人袁玉宇募集配套资金[1][3] - 交易对手方包括袁玉宇控制的泽新医疗(持股58.64%)和易创享(持股14.66%),构成关联并购[4] - 标的资产评估未完成,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将成为全资子公司[3]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易介医疗2023-2024年持续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951.42万元和-2615.8万元(含股份支付费用299.43万元/302.50万元)[1][4] - 2024年营业收入2441.36万元,同比增长104.47%[4]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8077.27万元,负债2069.8万元,所有者权益6007.46万元[2][5] 战略协同性分析 - 公司为神经外科植入器械龙头,覆盖开颅手术关键产品;标的专注脑血管介入器械,形成脑卒中介入手术解决方案[6] - 标的拥有11项上市产品(8个III类+3个II类),含2项FDA注册证,可补充公司产品矩阵[7] - 通过整合双方神经科室渠道资源,可提升营销效率并拓展生物材料技术至介入领域[7]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78亿元(+20.61%),净利润7885.42万元(+92.9%),境外收入5669.17万元占比20.36%[1][8] - 核心产品人工硬脑膜补片收入1.56亿元(+11.46%),颅颌面固定系统7989.63万元(+31.05%)[7] - 2025Q1营收7370.39万元(+28.84%),净利润2416.23万元(+61.68%),全球化布局覆盖100+国家[8]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19:00
公司与标的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拥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4] - 易介医疗是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产销,涵盖主流脑卒中介入手术方案 [5] 投资者问答 标的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助力 - 助力上市公司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5] - 双方合作布局研发基于创新型材料的治疗耗材,助力上市公司抢占高端耗材市场 [5] 易介医疗营销团队情况 - 已组建有丰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专业推广和销售经验的市场营销团队 [6] - 依托团队商业化经验,通过集采中标快速进入医院使用,将获证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 [6] - 产品已取得准入资格的主要医疗中心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 [7] 重组方案推出时间 - 标的公司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资产评估结果及交易作价未确定 [8] - 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报告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完成相关工作后签署补充协议并在重组报告披露 [8] - 本次交易预计 2025 年度处于筹划、评估、审核等阶段,标的公司交割完成前经营业绩预计不影响上市公司,具体交割视交易所、证监会审核时间确定 [8] 公司后续规划 - 并购重组是公司持续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10] - 2025 年 6 月 6 日披露重组预案,拟购买易介医疗 100%股权 [10] - 未来采取科学稳健资本运作路径,注重交叉式创新、差异化发展,寻找合适并购标的作储备项目,实现产品协同,提升合规化市值管理水平 [10]
去年净利润未过亿元的迈普医学,欲收购未盈利企业,股价复牌后大跌
第一财经· 2025-06-06 15:42
公司业绩与收购动态 - 迈普医学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7885.42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416.23万元 [1][3]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构成关联交易 [2] - 易介医疗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2951.42万元和2615.80万元 [3] 业务协同与市场拓展 - 迈普医学是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2] - 易介医疗主要从事神经内科领域的泛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导丝等 [2] - 收购后可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整合双方在神经科室的经销商渠道和推广体系 [2] 市场反应与潜在风险 - 股票复牌当日股价大跌7.92%,市场担忧收购亏损企业可能拖累公司业绩 [2][3] - 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竞争激烈,现有产品可能保持高市占率,潜在竞争产品可能取得颠覆性突破 [3]
拟购实控人旗下亏损资产,迈普医学进军介入领域
北京商报· 2025-06-05 21:25
交易概述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公司股票于6月6日复牌 [1][4][5] - 易介医疗为迈普医学实控人袁玉宇旗下资产 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泽新医疗(持股58.64%)、易创享(持股14.66%)等关联方 [8][9] - 标的公司审计评估未完成 交易价格暂未确定 [6] 标的公司业务 - 易介医疗为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覆盖神经介入导管、血栓抽吸导管等11项医疗器械(8项III类、3项II类) 含2项FDA注册证 [5][10] - 主要客户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 [10]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4.19万元(+104.5%)、2441.36万元 但同期净利润亏损2951.42万元、2615.8万元 [10] 战略协同 - 迈普医学现有产品覆盖人工硬脑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等植入器械 此次收购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从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 [5] - 计划联合开发可降解密网支架、弹簧圈等创新型介入耗材 抢占高端市场 [5]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20.61%) 净利润0.79亿元(+92.9%) 标的短期内或难贡献业绩 [11] 交易结构 - 配套融资用于支付现金对价、中介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 认购方为实控人袁玉宇(直接持股迈普医学16.52%) [4][9] - 袁玉宇通过泽新医疗(持股88.5%)控制易介医疗58.64%股权 [9]
迈普医学拟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 打造介入生物材料的研发优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0:0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1] - 交易对方包括泽新医疗等10名主体[1] - 同时拟向控股股东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3]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1] - 产品覆盖开颅手术所需关键植入医疗器械[1] - 已与境内外近1000家经销商合作[2] - 产品进入国内近2000家医院[2] - 市场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2] 标的公司业务 - 易介医疗为脑血管疾病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1] - 拥有11项上市产品(8个III类+3个II类医疗器械)[2] - 取得2项FDA注册证[2] - 产品覆盖主流脑卒中介入手术方案[1] - 已进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2] 交易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终端客户与公司现有客户重合度高[2] - 可整合全国神经科室经销商渠道和推广体系[2] - 助力公司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2] - 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2]
迈普医学筹划控股易介医疗 扩大产品布局首季净利增62%
长江商报· 2025-05-23 07:4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广州易介医疗不低于51%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1] - 已与泽新医疗、易创享等主要交易方签署意向协议 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具体方案 完成后将成为易介医疗控股股东 [2] 标的公司易介医疗 - 成立于2020年8月 专注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 业务覆盖100座城市和20个国家 [2] - 产品管线涵盖卒中治疗缺血、出血及通路类产品 7款产品获NMPA批准 1款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 [2] - 通过ISO13485:2016认证 远端通路导管获FDA批准上市 具备国际化资质 [2] 收购战略意义 - 公司主营神经外科植入器械 收购将扩展卒中治疗领域产品布局 形成协同效应 [1][3] - 标的公司产品与现有业务形成互补 覆盖开颅手术关键器械及介入治疗领域 [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70万元(同比+28.84%) 净利润2416万元(同比+61.68%) [1][5] - 货币资金3836万元 总资产8.16亿元 资产负债率10.79% 流动比率8.03显示偿债能力优异 [3] - 2017-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17% 2024年净利润7885万元(同比+92.9%) [5] 核心业务构成 - 人工硬脑膜补片和颅颌面固定系统贡献主要收入 占比分别为55.88%和28.69% [4] - 拥有10个中国注册证和5个MDR证书 产品销往100+国家地区 累计销售130万件 [4] - 覆盖国内近2000家医院 与全球1000家经销商建立合作 [4] 二级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4年2月低点21.97元/股上涨至5月21日64.13元/股 涨幅近2倍 [1][6] - 2024年5月16日最高触及69.8元/股 近期维持高位震荡 [6]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8:08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聚焦神经外科领域,是国内该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3][6][7][8] - 自2011年进军海外市场,产品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近130万件 [3][7] 营收情况 - 2024年度境内营收221,750,385.17元,占比79.64%,同比增长22.63%;境外营收56,691,742.22元,占比20.36%,同比增长13.28% [3] - 2024年人工硬脑(脊)膜补片收入155,593,757.71元,占比55.88%,同比增长11.46%;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收入79,896,317.05元,占比28.69%,同比增长31.05%;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及硬脑膜医用胶收入36,007,010.12元,占比12.93%,同比增长49.89% [7] - 2024年脑膜产品销售收入15,559.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 [6] - 2024年颅颌面修补产品销售收入7,989.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05% [10] 产品优势 - 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睿膜®”是国内唯一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人工合成材料开发的脑膜产品,有独特三维仿生多孔微纤维结构,利于新生细胞附着迁移和增殖分化 [5] - 选用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的人工合成材料,生物安全性高,可避免病毒传播风险 [6] - 产品柔软度高,易与脑组织贴合,满足临床内镜手术需求 [6] - 硬脑(脊)膜补片“睿康®”“睿膜®”与硬脑膜医用胶“睿固®”可提供硬脑(脊)膜修复及脑脊液封堵解决方案 [6] 发展战略 -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耕神经外科,成为专业的修复关颅解决方案提供者,建立国际品牌竞争优势 [8] - 保持神经外科优势,延伸技术平台应用至其他外科领域,推进止血类、医用胶类等产品线建立,推出新产品 [7][8] - 2025年1月完成“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拓展适应症注册变更,完善从神经外科拓展至多科室的应用 [7] 其他要点 -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坚持内生式增长与产业并购整合,以更好业绩回报投资者 [4] - 公司重视供应商管理,目前运营正常 [3] - 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和贴近临床需求的产品设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