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硬脑(脊)膜补片

搜索文档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3 19: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3] - 公司已发展为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旨在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市场规模数据 - 2020 年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销售额为 202 亿元,2021 年为 219 亿元 [3] - 2020 年医用胶在美国市场使用数量约为脑膜的 2.5 倍 [3] - 2020 年度我国硬脑膜封合材料终端市场约为 22.75 亿元 [3]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拥有生物增材制造、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等核心技术平台 [4] - 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平台开发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口腔可吸收修复膜等产品 [4] - 颅颌面修补产品采用 PEEK 材料,运用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技术,骨缺损匹配度高 [4] - 通过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技术开发出高性能止血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4] - 利用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技术开发出硬脑膜医用胶产品,解决现有产品问题并降低临床应用风险 [4] 新产品进展 - 硬脑膜医用胶 2023 年 2 月获国内 NMPA 注册,2025 年 3 月获欧盟 CE 认证,正推进国内外销售 [4]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是国内少数产业化的氧化再生纤维素产品,2025 年 1 月完成拓展适应症注册变更 [5] 集采情况 - 2025 年 6 月 27 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下发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确认工作通知,公司将积极参与集采项目 [6]
迈普医学(301033):公司深度报告:深耕神外赛道,脑膜胶和可吸收止血纱新品上量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6-16 09: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迈普医学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领先企业,通过丰富产品组合、完善营销渠道,有望步入成长快车道,基石业务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受集采推动覆盖率有望加速提升,颅颌面修补产品基于PEEK材料优势有望抢占传统钛材料市场,新产品可吸收止血纱、脑膜胶上市有望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6] - 公司技术扎实、产品丰富,建立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开发系列高性能外科植入高值耗材产品,具有较强神经外科修复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6] - 集采助力基石产品放量,新产品快速增长贡献成长新驱动,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受益集采营收增长,成本有望降低,颅颌面修补产品PEEK材料优势明显,渗透率有望提升,可吸收止血纱打破进口垄断,有望快速放量 [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1、4.91、6.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1%、32.5%、3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1.49、1.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1.8%、33.4%,对应2025年6月13日股价,PE分别为33、25、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迈普医学:神经外科植入耗材领先企业 - 迈普医学深耕神外领域,2008年成立,2021年上市,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神经外科,基于3D打印技术推动人体组织和器官重建 [17][18]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袁玉宇为实际控制人,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21] - 集采助力产品放量,2018 - 2024年营收CAGR为22%,2024年营收2.78亿元,归母净利润0.79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4] - 公司毛利率稳定且较高,2024年为79.33%,随着产品放量和高毛利新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费用率有望下降,净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28]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为主要收入来源,颅颌面修补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多元化业务结构为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30] 二、基石业务集采后加速渗透,新业务进入放量增长轨道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用于填补硬脑膜损失,国内市场规模先降后升,2023年末达45.1亿元,迈普医学市占率有提升空间 [32] - 公司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具有仿生微观结构,在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方面优势突出,营收从2018年的0.6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6亿元,毛利率较高且稳定 [36][38] - 公司脑膜产品集采竞标表现优异,已在多地集采中中标/续约,随着集采放量,成本有望下降,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42] - 颅颌面修补产品用于颅颌面骨缺损修补,我国颅颌骨修补固定产品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PEEK材料优势明显,渗透率有望提升 [43][44] - 公司颅颌面修补产品营收从2018年的0.0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0.80亿元,毛利率从2018年的44.96%逐年上升至2023年的68.41%,2024年受集采降价影响略有下滑,长期来看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49] - 公司颅颌面修补产品相比康拓医疗产品,性能适配度高,价格更具性价比 [53] - 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预计2027年销售额达341亿元,强生是主要参与者 [54] - 公司开发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实现可吸收止血纱产业化,有望打破进口垄断,产品于2021年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2023年入围集采,2025年拓展适应症,有望快速放量 [57][58] - 医用胶用于神经外科硬脑(脊)膜修复手术,我国可吸收医用胶行业处于初发展期,赛克赛斯收入持续增长 [60] - 公司硬脑膜医用胶于2023年上市,采用先进技术,与硬脑膜修补产品组成封闭防漏解决方案,有望依托公司渠道快速入院放量 [62] 三、持续高研发投入,已搭建可再生生物增材及产业化技术平台 - 公司2021 - 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66万、4057万、4172万元、3485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7.09%、20.78%、18.07%、12.52%,研发费用率呈下降趋势,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64] - 公司有4个已上市产品和多项在研产品储备,部分在研产品已处于临床试验或注册报批阶段,丰富的在研产品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66] - 公司建立多元化核心技术平台,拥有全面产业化能力,开发多个创新产品,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形成稳定高效的研发团队 [69] 四、全球化布局完善营销网络,股权激励彰显成长信心 - 公司营销渠道逐步完善,产品覆盖国内近2000家医院,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境外收入5669万元,占比20.36%,海外毛利率逐步提升 [73]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销售模式,优化营销架构,加大市场培训和学术推广投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76] - 2024年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28人,授予限制性股票57.60万股,占总股本0.87%,考核目标彰显公司成长信心 [77]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1、4.91、6.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1%、32.5%、3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1.49、1.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1.8%、33.4% [79][82] - 选取佰仁医疗、康拓医疗作为可比企业,在PE估值法下,2025 - 2027年可比公司平均PE约45、32、25,迈普医学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84]
回购公告曝光机构调仓动向:葛兰、吴兴武有“反向操作”
财联社· 2025-06-15 12:43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中欧基金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二季度新进医疗器械股迈普医学十大股东,该股年内涨幅37.52%[1][2] - 广发基金吴兴武旗下广发医疗保健退出迈普医学十大股东,此前连续两个季度减持[1][2] - 迈普医学二季度股价累计涨幅18.16%,一季度涨幅16.38%,6月举办2场调研会议吸引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机构[2] -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退出创新药股健友股份十大股东,该股二季度累计跌幅19.1%[2] - 万民远旗下融通健康产业、池陈森旗下安信医药健康主题减持CRO概念股阳光诺和,该股二季度涨幅13.76%[3] -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连续16个季度位列药明康德十大股东,二季度持股未变,该股一季度涨幅22.86%,二季度涨幅3.46%[4] 光伏赛道布局 - 广发基金郑澄然旗下广发高端制造二季度增持储能逆变器个股固德威302.25万股至619.76万股,增持幅度95.19%,从第八大股东升至第四大股东[5] - 郑澄然旗下广发高端制造退出光伏设备股大全能源十大股东,该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9.5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61.04%[5] - 郑澄然减持光伏设备股德业股份,赵诣旗下泉果旭源三年连续3个季度增持该股[6] - 郑澄然减持金晶科技982.1万股,减持幅度46.44%,该公司主营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等[6] 半导体与军工股操作 - 兴证全球基金董理旗下兴全趋势投资减持半导体个股炬光科技20.45%[7] - 乔迁旗下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谢治宇旗下兴全合润增持SoC芯片股晶晨股份,兴全合润已连续18个季度增持[8] - 永赢基金高楠、李文宾旗下永赢科技驱动增持军工股北方长龙56.9%,但李文宾独立管理的永赢锐见进取退出该股十大股东[8] 外资与券商调仓 -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一季度新进北方长龙十大股东,二季度均已退出[9] - 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增持旭升集团,高盛集团退出该股十大股东[9] - 摩根士丹利减持长虹华意606.58万股,减持幅度69.01%[9] - 阿布达比投资局连续两个季度增持精细化工股宝丰能源,中信证券减持该股203.89万股,该股二季度涨幅17.63%[11] - 长江证券增持金属新材料股新莱福67.46%[11] - 中信证券退出家居股梦百合十大股东[12] - 中信建投连续三个季度减持电力股节能风电[12]
关联交易收购亏损标的 迈普医学豪赌神经介入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2
公司收购交易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向实际控制人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 - 易介医疗2023年营收1194.19万元,净亏损2951.42万元;2024年营收2441.36万元,净亏损2615.8万元[3] - 交易对手方中泽新医疗、易创享为袁玉宇控制企业,福恒投资由迈普医学董事袁美福控制,构成关联交易[4] 标的公司情况 - 易介医疗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神经血管导丝等[3] - 易介医疗拥有11项上市产品(8个Ⅲ类器械+3个Ⅱ类器械)和2项FDA注册证,但2024年一批血栓抽吸导管被检出紫外吸光度不符合标准[8] - 收购前易介医疗股东结构发生调整,泽新医疗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8.64%),两位自然人股东突击增资303.93万元[8] 市场与行业背景 - 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4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6.5%[9]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净利润7885.42万元(同比增长92.9%);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416万元(同比增长61.68%)[10] - 迈普医学人工硬脑膜补片收入占比55.88%,产品结构高度集中于神经外科领域[10] 交易动机与风险 - 收购旨在拓展神经内外科室产品品类,整合渠道资源,并向介入领域延伸技术平台[3] - 董事会审议通过交易预案时未完成审计及评估工作,易介医疗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4] - 市场担忧关联交易公平性,迈普医学复牌当日股价一度下跌近12%,收盘跌9.29%[6] 技术协同与竞争 - 收购后拟布局可降解密网支架、弹簧圈等基于创新型材料的治疗耗材,抢占高端市场[7] - 神经介入领域已有微创医疗、赛诺医疗等先发优势企业,技术协同愿景面临挑战[10]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0 19: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拥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2]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目标是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并购易介医疗相关 - 公司坚持内生与外延发展并举战略,并购易介医疗可拓展神经内外科室产品品类,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3] - 交易审批及完成时间不确定,标的公司交割前经营业绩预计不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具体交割视交易所、证监会审核时间而定,达披露要求将依规披露 [3] 脑膜产品集采进展 - 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相关通知,公司积极关注集采政策进展,参与集采项目,抓住集采机遇 [4] PEEK对钛替代进展 - PEEK材料因耐辐照性等特点成为替代钛材料首选,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是国内少数基于PEEK材料用于颅颌面缺损修补的产品 [5] - 2023年我国颅颌骨修补及固定整体产品市场规模达17.5亿元,2018 -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5.3% [5] - 2024年度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销售收入7,989.63万元,同比增长31.05% [5] 标的公司神经介入优势 - 神经介入手术中桡动脉入路将成主流,目前相关产品仅有一款Rist导管通过FDA批准并于2024年9月引进中国 [6]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完成薄壁桡动脉支撑导管研发、注册和销售的企业,其导管外径2.5mm,比市面现有产品外径小10%,已引入国内多家大型医院使用 [8]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桡动脉输送导管的企业,并研制配套造影导管,提供桡动脉全面解决方案 [8]
迈普医学拟购买实控人旗下亏损资产,复牌首日股价大跌
华夏时报· 2025-06-06 20:36
并购交易概况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2] - 收购比例从最初计划的51%提升至100%,但未披露标的预估值及交易价格 [2]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价为41.40元/股,配套募集资金发行价为48.03元/股 [7] - 复牌当日股价下跌9.29%至57.63元/股 [3]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 - 易介医疗专注于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器械,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血栓抽吸导管等11项(8项III类+3项II类) [4][6]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3.64万元、1194.19万元、2441.36万元,同期净利润亏损3186.46万元、2951.42万元、2615.80万元 [6] - 终端客户主要为医院神经内科科室,与迈普医学现有2000家医院客户重合度高 [4] 战略协同与行业背景 - 收购旨在整合神经外科(迈普)与神经内科(易介)资源,拓展介入领域高端耗材市场 [4] - 中国神经血管介入耗材市场规模从2017年32亿元增至2022年67亿元(CAGR 15.7%),预计2028年达432亿元(CAGR 36.5%) [9]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老龄化导致的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及神经介入手术普及 [9] 心血管领域并购趋势 - 2024年迈瑞医疗以66.52亿元收购惠泰医疗24.61%股权 [8] - 强生以17亿美元收购心衰设备商V-Wave,瑛泰医疗拟收购杭州唯强医疗81.83%股权 [8] - 心血管介入领域因国产替代空间大(国产化率低)及老龄化需求增长成为并购热点 [8]
迈普医学拟“完控”易介医疗,布局神经介入领域
贝壳财经· 2025-06-06 19:56
交易概述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 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1] - 同时拟向控股股东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等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因交易对方中包括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及关联方 [2] 公司业务 - 迈普医学专注于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研发 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膜补片等四大类产品的企业 [1] - 易介医疗主要从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销售 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 导丝 球囊扩张导管等 [1] - 收购后可将公司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 布局可降解密网支架等新型耗材 [1] 行业前景 - 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耗材市场规模从2017年32亿元增至2022年67亿元 复合增长率15.7% [2] -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32亿元 复合增长率36.5% [2] - 神经介入手术正成为脑血管疾病主流治疗方案 [2] 标的公司经营 - 易介医疗2023年营收1194.19万元 2024年营收2441.36万元 [3] - 2023年净亏损2951.42万元 2024年净亏损2615.8万元 [3] - 面临"带量采购"政策压力及市场竞争挑战 [3] 市场反应 - 迈普医学复牌首日股价下跌8.31%至58.25元/股 [4]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19:00
公司与标的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拥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4] - 易介医疗是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产销,涵盖主流脑卒中介入手术方案 [5] 投资者问答 标的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助力 - 助力上市公司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5] - 双方合作布局研发基于创新型材料的治疗耗材,助力上市公司抢占高端耗材市场 [5] 易介医疗营销团队情况 - 已组建有丰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专业推广和销售经验的市场营销团队 [6] - 依托团队商业化经验,通过集采中标快速进入医院使用,将获证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 [6] - 产品已取得准入资格的主要医疗中心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 [7] 重组方案推出时间 - 标的公司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资产评估结果及交易作价未确定 [8] - 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报告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完成相关工作后签署补充协议并在重组报告披露 [8] - 本次交易预计 2025 年度处于筹划、评估、审核等阶段,标的公司交割完成前经营业绩预计不影响上市公司,具体交割视交易所、证监会审核时间确定 [8] 公司后续规划 - 并购重组是公司持续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10] - 2025 年 6 月 6 日披露重组预案,拟购买易介医疗 100%股权 [10] - 未来采取科学稳健资本运作路径,注重交叉式创新、差异化发展,寻找合适并购标的作储备项目,实现产品协同,提升合规化市值管理水平 [10]
去年净利润未过亿元的迈普医学,欲收购未盈利企业,股价复牌后大跌
第一财经· 2025-06-06 15:42
公司业绩与收购动态 - 迈普医学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7885.42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416.23万元 [1][3]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构成关联交易 [2] - 易介医疗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2951.42万元和2615.80万元 [3] 业务协同与市场拓展 - 迈普医学是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2] - 易介医疗主要从事神经内科领域的泛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导丝等 [2] - 收购后可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整合双方在神经科室的经销商渠道和推广体系 [2] 市场反应与潜在风险 - 股票复牌当日股价大跌7.92%,市场担忧收购亏损企业可能拖累公司业绩 [2][3] - 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竞争激烈,现有产品可能保持高市占率,潜在竞争产品可能取得颠覆性突破 [3]
拟购实控人旗下亏损资产,迈普医学进军介入领域
北京商报· 2025-06-05 21:25
交易概述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公司股票于6月6日复牌 [1][4][5] - 易介医疗为迈普医学实控人袁玉宇旗下资产 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泽新医疗(持股58.64%)、易创享(持股14.66%)等关联方 [8][9] - 标的公司审计评估未完成 交易价格暂未确定 [6] 标的公司业务 - 易介医疗为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覆盖神经介入导管、血栓抽吸导管等11项医疗器械(8项III类、3项II类) 含2项FDA注册证 [5][10] - 主要客户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 [10]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4.19万元(+104.5%)、2441.36万元 但同期净利润亏损2951.42万元、2615.8万元 [10] 战略协同 - 迈普医学现有产品覆盖人工硬脑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等植入器械 此次收购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从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 [5] - 计划联合开发可降解密网支架、弹簧圈等创新型介入耗材 抢占高端市场 [5]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20.61%) 净利润0.79亿元(+92.9%) 标的短期内或难贡献业绩 [11] 交易结构 - 配套融资用于支付现金对价、中介费用及补充流动资金 认购方为实控人袁玉宇(直接持股迈普医学16.52%) [4][9] - 袁玉宇通过泽新医疗(持股88.5%)控制易介医疗58.64%股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