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山樾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越秀地产赵峰:卷产品才是新房出路
北京商报· 2025-09-02 00:31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北京楼市政策持续松绑 五环外限购优化及"好房子"标准细化等组合拳重塑市场格局 [1][3] - 新房市场正经历"品质革命" 开发商从"以价换量"转向产品力竞争 [3] - 市场完全回暖尚需时间 购房链条以置换为主 政策效果需要周期 [5] 公司产品战略 - 越秀地产不主张单纯"以价换量" 将资源投向产品力提升 [1] - "好房子"标准转化为客户真实需求的生活场景 例如朝阳黄杉木店项目打造超级界面/架空层/会所一体化空间及更大窗井设计 [3] - 通过实景呈现和物业服务升级等可见价值提升赢得客户认可 [1] - 高端项目注重实景呈现和生活方式营造 例如香山樾项目修復关帝庙并打造香山书院 [4] 客户需求变化 - 当前客户非常理性且专业 总价较高项目决策周期明显拉长 [3] - 高端客户关注品质差而非价格 需要信心和真正打动他们的产品 [4] - 年轻客群更注重颜值/品质和生活方式 例如昌平国誉星城项目针对科技人才设计共享空间如咖啡厅/健身房 [5] 营销策略 - 越秀地产准备朝阳黄杉木店(定位东四环豪宅)和昌平国誉星城(瞄准年轻客群)两个新项目迎战"金九银十" [5] - 高端项目通过开放实景示范区和业主社群活动传递价值 刚需项目采取更灵活营销策略 [6][7] - "金九银十"期间各项目组织多样活动并推出优质产品促进销售 [7] 土地获取与合作模式 - 越秀在北京坚持持续深耕 布局从刚需到高端豪宅全产品线 [6] - 多选择与北京国企及优质房企合作(包括首开/建工/城建/华润/中建智地/金茂/绿城)以降低风险并实现优势互补 [6] - 拿地策略注重地块素质而非区域 只要地块素质好都会积极争取 [6]
业绩震荡子公司“换帅” 北京城建现金流保卫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7:13
管理层变动 - 邹哲接任城建发展党委书记 储昭武不再担任党委书记及委员职务 [2] - 邹哲自2023年11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 此前长期担任副总经理 是公司"二把手" [9] - 储昭武卸任党委书记主要因年龄临近60岁 但董事长任期至2027年7月 可能提前卸任 [8][9] - 母公司北京城建集团2023年7月更换董事长 2024年9月李伟东接任 其上任后首站调研城建发展 [10] 业绩表现 - 2022年首次亏损9.26亿元 2024年再度亏损9.51亿元 2023年短暂扭亏 [5][6] - 2023年营收254.4亿元创历史新高 天坛府项目累计销售额超300亿元 香山樾项目为北京单盘销售亚军 [6] - 2023年毛利率下降4.2个百分点至14.1% 北京区域毛利率降5.7个百分点至15.1% [7] - 2023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7.4亿元 同比增加17.8亿元 对外投资收益下滑12.1亿元至-7.2亿元 [7][8]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435.9%至66.14亿元 归母净利润4317万元扭亏 经营性现金流增67.09%至38.72亿元 [12] 战略定位 - 城建发展是北京城建集团房地产业务"链长企业" 2023年前归母净利润占集团近半数 2023年占比约25% [10][11] - 母公司要求地产板块加强现金流管理 2023年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缩水58%至81.1亿元 [11] - 公司2023年首次进入上海市场 获取杨浦区两宗地块 [6] - 集团强调地产开发需平衡存量去化与增量拓展 保障资金安全 [11] 行业背景 - 管理层变动反映集团在房地产深度调整期提振业务的意图 [3][9] - 原集团董事长常永春因违纪违法被开除并移送检察机关 凸显内部治理挑战 [10]
受存货减值拖累 城建发展2024年由盈转亏
中国经营报· 2025-04-25 21:0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94%至254.4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9.51亿元,同比骤降270.17%[1] - 房地产开发业务结转收入增加带动营收增长,其中北京市场实现收入237.52亿元,同比大增53.36%,占总营收的93.37%,而重庆、成都、青岛等其他区域营收同比降幅均超60%[2]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4.56个百分点至15.8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仅为14.1%,较上年下降4.19个百分点[2]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7.45亿元,涉及青岛、北京、重庆、南京、天津等多个项目,参股北科建集团地产项目减值导致投资损失5亿元[3] - 剔除存货减值和所持股的国信证券、南微医学股价波动影响,公司税前利润约为15.1亿元[3] 业务布局 - 公司长期重仓北京市场,棚改项目和一级开发项目基本位于北京,在京在建项目建面占比近80%[4] - 北京市场表现强劲,天坛府项目网签金额刷新北京单盘纪录,香山樾位居北京高端住宅销售前列,星誉BEIJING入市2年去化98%[4] - 2024年首次进军上海市场,斥资约19亿元竞得杨浦区2宗住宅用地,开发项目"国誉府"和"翎翠滨江"[5][6] - 商业地产与物业租赁业务毛利率达88.81%,但收入占比仅2.22%,计划培育文旅板块但短期内难以形成业绩支撑[3] 土地储备与项目进展 - 2024年在北京新增土储权益面积同比减少47%[4] - 上海长海社区地块楼面价5.84万元/平方米,溢价率3.11%,开发项目"国誉府"去化率不足50%[6] - 上海长白社区地块楼面价70304元/平方米,溢价率17.12%,开发项目"翎翠滨江"开盘均价约11.57万元/平方米[6] - 2025年计划在公开市场继续拓展土地,同时通过城市更新等非公开渠道提升土地市场影响力[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4年行业整体规模下行,公司销售金额202.72亿元,同比下滑37.8%,销售面积46.71万平方米,同比下滑36.5%[2] - 城市之间销售分化明显,非北京区域销售去化困难,部分项目被迫降价促销[3] - 上海新房市场竞争激烈,杨浦区域新盘项目众多,公司新项目后续去化尚待观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