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港险版“报行合一”,能否治理违规卖保险乱象 |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30 18:48
香港保险市场热度与政策调整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新单保费达93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52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43.1% [2] - 自7月1日起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下调至6%,非港元分红保单下调至6.5%,政策公布后市场出现恐慌性投保现象 [2] - 以一款年缴5万美元、5年缴清的分红险为例,演示利率从7%降至6.5%将导致持有30年的预期收益减少32万美元,持有50年收益差额扩大至148万美元 [5] 内地访客投保情况 - 2024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628亿港元,同比上升6.5%,占香港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8.6% [7] - 内地访客保单大部分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其中终身寿险、危疾险及医疗保险分别占总数的59%、28%和5% [7] - 2023年内地访客赴港购买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590亿港元,较此前年份增长约27倍 [11] 违规销售乱象与操作模式 - 内地保险中介机构或代理人销售港险属违规行为,境内持牌中介机构均未被允许销售港险 [4] - 存在“飞单”操作,即代理人私自销售非所属机构产品,部分情况下更换平台投保可使代理人多拿20%佣金 [8] - 出现新型违规玩法,如宣传年化收益率超10%的“融资保单”业务,以“27年增值6倍”等口号吸引投资者 [8] - 部分机构通过无牌转介人销售保单,支付高达90%以上佣金作为转介费,并向客户提供违规返佣 [13] 佣金结构与监管新政 - 保险经纪人销售产品所获佣金可达代理人佣金的2倍以上,极端情况下达2.5倍,经纪人佣金分成可高达75% [12] - 香港保监局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分红险佣金改革,要求首年佣金不得超过总佣金的70%,剩余30%需在至少5年内平均分摊 [11][12] - 改革前,10年期年缴100美元分红险的首年佣金占比高达95%,新规将其上限设为70%,旨在将经纪人收益与保单生命周期捆绑 [12][13] - 监管新规构建“70%即时激励+30%长期绑定”机制,以纠正“重销售轻服务”的行业失衡问题 [13] 监管行动与风险警示 - 香港金融管理局多次发出警示,强调银行及保险机构须恪守销售合规要求,杜绝不当推介 [9] - 广东金融监管局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河北金融监管局明确指出境外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14] - 明亚保险经纪因被举报组织代理人在境内违法销售香港保险而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调查 [4][14]
“打飞的”赴港投保再掀热潮,监管提醒这些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25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造保单保费达2198亿港元 同比激增22% 创十年来新高 [2] - 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为628亿港元 同比增长6.5% 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28.6% [2] - 2025年一季度全港新单保费934亿港元 同比上升43.1% 刷新自2001年公布数据以来最高季度记录 [2] - 2024年内地访港旅客达3400万人次 按年增加27% 占全年访港旅客量约四分之三 [2] 监管动态与政策限制 - 河北金融监管局指出持牌机构及从业人员超范围销售境外保险产品属违法违规行为 [1] - 监管机构强调境外保单不受境内法律保护 存在汇率风险、理赔成本高及维权难度大等问题 [1] - 香港保监局自2025年7月1日起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 [2] - 金融监管总局回应称跨境保险通试点因市场差异大、风险交叉传染等问题时机尚不成熟 [8] 市场结构与产品特征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吸引高端金融需求客户 [3] - 香港保险市场开放程度高且监管制度完善 是吸引内地访客的重要因素 [3] - 每3份新单中就有1份来自内地访客 显示其市场贡献度显著 [2] 违规行为与历史治理 - "地下保单"指机构或个人通过讲座、说明会等形式在境内非法推介境外保险产品 [6] - 2004年原保监会与公安部联合下发文件 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境外保单行为 [6] - 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指出非法销售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及外汇管理 [7] - 2024年10月广东金融监管局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专项治理工作 [7] 消费者行为与风险因素 - 中介机构借利率下调炒作"最后窗口期" 导致内地居民"打飞的"赴港投保 [2] - 赴港投保需警惕汇率风险、法律体系差异及信息不对称风险 [4] - 香港保险业缺乏类似内地的保险保障基金兜底机制 依赖保险公司自我管理 [4] - 香港保监局建议消费者亲身赴港购买、直接支付保费并了解产品风险 [4]
“打飞的”赴港投保再掀热潮 监管提醒这些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01 13:17
赴港投保市场现状 - 2024年内地访港旅客达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占全年访港旅客量的75% [2] - 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造保单保费2198亿港元,同比激增22%,创十年新高,其中内地访客贡献628亿港元,占比28.6% [2] - 2025年一季度全港新单保费934亿港元,同比上升43.1%,刷新2001年以来最高季度记录 [2] - 香港保监局自2025年7月1日起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中介借势炒作"窗口期" [2] 监管政策与风险提示 - 河北金融监管局明确境内机构或个人销售境外保险产品属违法违规行为,提醒消费者境外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理赔、维权等风险 [1] - 香港保监局要求内地访客必须亲身赴港投保、直接支付保费、禁止中介回佣,并强调需了解产品风险及索赔流程 [4] - 2004年原保监会联合公安部打击"地下保单",2016年再度发文指出非法销售境外保单的四类危害 [6][7] - 2024年广东金融监管局开展专项治理,处罚案例包括景全公司上海代表处(罚款30万元)和华康创融(没收违法所得1.92万元+罚款6万元) [7] 行业吸引力与风险因素 - 香港保险市场优势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品丰富性及监管完善性,尤其吸引高端金融需求客户 [3] - 主要风险包括汇率波动(港元/美元计价)、法律体系差异、信息不对称及缺乏类似内地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机制 [4] - 专家建议消费者选择合规保险公司、仔细阅读条款、提供真实信息,并理性匹配自身需求 [4][5] 跨境保险通提案进展 -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仿效债券通模式在大湾区试点销售香港保险产品,但金融监管总局认为因法律、监管及消费者保护差异,试点时机尚不成熟 [8]
LP都去香港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00
香港金融新定位 - 香港正从传统金融中心转型为"链上人民币资产枢纽",通过虚拟资产、离岸人民币和跨境财富管理构建新金融基础设施 [2][14] - 香港证监会2024年批准三只现货比特币ETF上市,开创亚太地区先河,为机构提供合规数字资产配置通道 [8] -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动设立稳定币发行沙盒,明确储备金要求和跨境兑付规则,为银行构建数字港元通道提供技术支持 [9] 星展银行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香港新增100名财富顾问并设立旗舰财富中心,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 [2][3] - 跨境客户占比从五年前20%升至近40%,预计两三年内突破50%,主要服务资产500-1000万美元的"次高净值人群" [3][6] - 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服务牌照,将虚拟资产作为客户组合的补充配置而非主力投资,采取谨慎策略 [5][9] 内地资金南下趋势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放宽后北向资金净流入223亿港元,达上月两倍,显示资产腾挪趋势 [6] - 内地新富阶层因房地产低迷和理财收益下滑转向香港配置资产,2023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净资金流入3410亿港元 [3][5] - 香港保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本地银行曾开出10%年化定存利率,成为对冲人民币贬值工具 [6] 财富管理行业变革 - 传统60/40投资策略失效,机构转向"1/3股票+1/3债券+1/3另类资产"配置模式,黄金/私募/代币化资产受青睐 [10][12] -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总额2023-2024年增长85.6%,增速东亚第一,客户对AI/生物科技/虚拟货币兴趣上升 [4][8] - 私人银行客户结构中500-1000万美元群体占比预计五年内从20%升至28%,推动服务模式转型 [6][1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香港通过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路径,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转换器" [13][14] - 星展获准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可直接参与境内外币拆借,强化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力 [4] - 公司构建"人民币跨境生态系统",在东盟建立交易网络,香港上线全天候外汇撮合平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