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监测系统
搜索文档
辅助驾驶事故又现!企业该做些啥?
新京报· 2025-10-28 14:43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智能辅助驾驶相关事故引发社会关注,行业共识是需合力筑牢安全底线,政策层面空前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 [1] - 工信部正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针对L2级、L2+级及NOA功能设置了全方位技术要求,构建"三重安全保障" [1] - 标准将推动车企及产业链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特别是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提升传感器与计算平台性能,并加速安全配置向中低端市场普及 [2][3][5][6][7]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信部部长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强调"坚持安全为先、质量第一"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建立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1] -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期从9月17日至11月15日,标准涵盖人机交互、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记录等要求 [1] 车企技术升级要求 - 车企需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升级方向盘电容感应装置、车内摄像头等硬件,并开发相应算法以实时监测驾驶员手部与视线状态 [2][3] - 需严格界定与遵守设计运行条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清晰告知系统能力边界,防止误用滥用 [3] - 需配备或升级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系统激活、退出、驾驶员干预及关键事件前后数据以便追溯分析 [2][3] - 针对多车道功能,需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或4D毫米波雷达以及性能更强的计算平台 [3] 供应链技术方案演进 - 方向盘离手监测技术从依靠检测转向力矩间接识别升级为电容式离手检测技术,通过微电流准确识别手部接触甚至握持姿势 [4] - 均胜电子推出电容式离手检测方向盘、驾驶员监测系统、预紧式安全带等安全产品,其方向盘技术已在国内外众多量产车型应用 [3][4] - 生命体征监测方向盘可高精度采集心率、呼吸等数据,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与健康状态 [4] 传感器与计算平台升级 - 纯视觉方案存在夜间及低矮障碍物识别局限,增加4D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有助于应对典型危险场景 [5] - 驾驶员监测系统要求更高性能摄像头和算法以准确捕捉驾驶员面部表情和眼动特征 [5] - 实现NOA功能需AI算力达128TOPS以上,计算平台需更高算力支撑高性能传感器 [5] 行业影响与市场趋势 - 标准为行业设定统一安全基线,为质量监管和事后追溯提供依据,推动资源投向技术研发 [6] - 政策推动曾专属于高端车型的汽车安全功能加速向中低端市场覆盖,预计相关技术将全面普及 [2][7] - 标准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有助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支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7] - 标准推动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标准引领",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 [7]
车圈圆桌派|辅助驾驶事故又现!企业该做些啥?
贝壳财经· 2025-10-28 14:41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建立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并试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1] - 工信部于2024年9月17日至11月15日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针对L2级、L2+级及NOA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等全方位技术要求,构建"三重安全保障"[1] 车企技术升级要求 - 为满足国标,车企需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升级方向盘电容感应装置、车内摄像头等硬件,并开发相应算法以实时监测驾驶员手部与视线状态[3][6] - 车企需配备或升级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系统激活、退出、驾驶员干预及关键事件前后数据,便于追溯分析[3][6] - 在硬件层面,针对多车道功能需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或4D毫米波雷达以及性能更强的计算平台,初步估计实现NOA功能需AI算力达128TOPS以上[6][8] 供应链技术方案演进 - 均胜电子已推出电容式离手检测方向盘,通过微电流准确识别驾驶员手部接触,防止误判,并可识别具体握持姿势,该技术已在众多量产车型上应用[7] - 标准对传感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纯视觉方案存在夜间及低矮障碍物识别局限,增加4D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有助于应对典型危险场景[8] - 头部安全厂商的相关技术已非常成熟,例如均胜电子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早在2015年便已搭载于北美头部车企车型[8] 行业影响与市场趋势 - 强制性国标为行业设定了统一的安全基线,为质量监管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依据,将推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安全,引导资源投向技术研发[9] - 曾专属于高端车型的汽车安全功能正加速向中低端市场覆盖,政策推动将显著加速技术下沉与标准统一,预计相关技术将在中低端车型中全面普及[4][10] - 国标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有助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支持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10]
驾驶员多次脱离方向盘,拟30分钟内禁用辅助驾驶系统
贝壳财经· 2025-09-17 23:31
标准制定背景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构建"三重安全保障"体系 涵盖人机交互 功能安全 预期功能安全 信息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技术要求 [1] - 该标准旨在填补中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为行业准入 质量监督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依据 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1] - 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接轨 紧密结合中国复杂道路交通场景 考虑不同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 [1][5] 核心安全技术要求 - 辅助驾驶系统需具备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或视线脱离时需发出提示及报警 未及时响应则可控退出激活状态 [1][2] - 驾驶员多次出现手部或视线脱离 应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辅助驾驶系统 [1][2] - 系统每次上电/点火后需确认驾驶员完成使用培训方可激活 [2] - 采用电容式离手检测技术 通过微电流准确识别手部放置 有效防止误判 部分方向盘还可监测心率 呼吸等生命体征数据 [3][4] 数据记录与事故追溯 - 标准提出数据记录相关安全要求 包括数据元素 数据存储和数据读取等 确保真实准确记录车辆运行关键数据 支撑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3][6] - 通过数据支撑场景回溯 解决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运行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判定及原因分析问题 [3] 国际标准协调与差异 - 标准与UN R171《关于批准车辆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DCAS)统一规定》等国际法规协调一致 [5][7] - 主要差异包括:与UN R171最新版保持手部脱离检测 视线脱离检测及报警要求协调 禁止系统抑制手握转向盘提示 [5] - 细化试验时长 试验道路要素要求等具体方法 增加施工区 纸箱 踏板式两轮摩托车 侧翻车等试验场景 [5] - 要求系统在车辆制造商声明的最高可设置车速下进行试验 [5] 行业影响与实施时间表 - 标准将规范车企营销行为 推动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标准引领" [1][10] - 建议实施日期为2027年1月1日 产品调整周期需2年 软件修改需3个月至1年 硬件修改需约2年 [8] - 2024年1-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5.99万辆 同比增长21.31% 渗透率达62.58% [10] - 头部汽车安全厂商技术已非常成熟 政策推动将加速技术向中低端车型普及 [9] 行业现存问题与监管必要性 - 产品性能缺乏统一基线 不同车企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 稳定性差距显著 [10] - 部分企业宣传中滥用"高阶智驾""零接管"等概念 模糊"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界限 导致驾驶员出现危险行为 [10] - 此前已有多份文件明确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提出标准化要求 此次标准制定成为行业普遍共识与迫切诉求 [11]
均胜电子“汽车+机器人”护城河价值显现,成长空间打开
证券之星· 2025-05-27 14:05
汽车安全业务 - 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盈利修复,被动安全市占率全球第二 [1] - 2024年欧盟新车强制标配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中国座舱监测方案从DMS向更高价值量的IMS迭代 [1] - 预计2026年中国乘用车座舱监测系统(IMS)渗透率超30% [1] 汽车电子业务 - 公司智舱域控系统份额全球第四,国内份额第二 [1] - 向东风提供舱驾一体方案并实现量产,海外客户智能辅助驾驶域控订单全周期达数十万辆 [1] - 2024年新增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超预期 [1] 行业增长预测 - 预计2028年全球人机交互市场规模达3570亿元(年均增长14%),座舱域控达1483亿元(年均增长22%) [1] - 2024-2028年全球智驾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8%至635亿元 [1] - 同期全球5G T-Box市场规模年均增长78%至16亿元 [1] 机器人布局 - 公司与智元合作开发大小脑域控,布局"汽车+机器人"领域 [1] - 已推出传感器套件、机甲、BMS、无线充电等机器人相关产品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22亿元,复合增速达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