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监测系统

搜索文档
佑驾创新再获某头部自主品牌定点:两大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已斩获多个定点
IPO早知道· 2025-06-30 09:58
3月, 佑驾创新获得多封定点通知书,将为某全球知名车企旗下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提供 DMS (驾驶员监测系统)及OMS(乘客监测系统)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同月, 佑驾创新 还 获得某全球 知名 Tier 1新定点,将作为指定供应商为其提供智能座舱DMS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 佑驾创新 又连续宣布多起定点合作 ——6月5日, 佑驾创新 宣布 与长安汽车达成 重要合作,获得其旗下新能源自主品牌主力车型的定点项目。佑驾创新作为选定供应商,将为其提供 高性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产品 ; 6月17日, 佑驾创新宣布获得上汽大通智能座舱 DMS(驾驶员监 测系统)项目的独家定点。根据规划,佑驾创新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DMS一体机iCabin Lite,将全 面搭载于上汽大通旗下多款轻客旗舰车型 。 覆盖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两大业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佑驾创新 ", 2431.HK) 近 日 获得某头部自主品牌定点,为其提供软硬一体的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iPilot 4,将搭载于中大 ...
均胜电子“汽车+机器人”护城河价值显现,成长空间打开
证券之星· 2025-05-27 14:05
汽车安全业务 - 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盈利修复,被动安全市占率全球第二 [1] - 2024年欧盟新车强制标配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中国座舱监测方案从DMS向更高价值量的IMS迭代 [1] - 预计2026年中国乘用车座舱监测系统(IMS)渗透率超30% [1] 汽车电子业务 - 公司智舱域控系统份额全球第四,国内份额第二 [1] - 向东风提供舱驾一体方案并实现量产,海外客户智能辅助驾驶域控订单全周期达数十万辆 [1] - 2024年新增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超预期 [1] 行业增长预测 - 预计2028年全球人机交互市场规模达3570亿元(年均增长14%),座舱域控达1483亿元(年均增长22%) [1] - 2024-2028年全球智驾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8%至635亿元 [1] - 同期全球5G T-Box市场规模年均增长78%至16亿元 [1] 机器人布局 - 公司与智元合作开发大小脑域控,布局"汽车+机器人"领域 [1] - 已推出传感器套件、机甲、BMS、无线充电等机器人相关产品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22亿元,复合增速达31% [1]
机构上调目标价背后:均胜电子(600699.SH)的“汽车+机器人 Tier 1”定位的估值重构
格隆汇· 2025-04-29 14:15
上海车展与行业变革 - 上海车展作为行业风向标,是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展示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关键舞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 - 车展不仅是新品陈列场,更是产业价值链条重构的预言地,体现行业深层次变革 [2] 均胜电子的技术展示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以"聚力全球智赢未来"为主题,展示近百项智能化、电动化及汽车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包括JoySpace+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等 [4] - JoySpace+智能座舱首创"水晶自定义按键"和多功能飞控旋钮,解决大屏化盲操安全隐患,提升个性化交互自由度 [4] - 公司推出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的智能方向盘,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并提供分级预警,提升安全性 [5] - 公司确立"汽车+机器人Tier1"定位,通过汽车与机器人技术双向赋能构建跨领域协同生态 [6] - 2025年2月研发人形机器人嗅觉传感器,4月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攻关机器人核心技术 [7] - 展示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等关键零部件,其中"星驰"系统具备车规级高可靠性和宽温环境适应能力 [7] 全球化布局与经营韧性 - 公司通过全球并购整合逐步释放协同效应,2022-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11 96%提升至16 22%,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17 9% [10] - 汽车安全业务在欧洲、美洲区域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全球四大业务区域均已实现盈利 [10] - 北美工厂数量从2018年24个整合至2025年13个,欧洲区从25个整合至19个,计划2026年进一步缩减 [11] - 实施成本梯度转移策略,将产能从德国等高成本地区向摩洛哥、菲律宾等新兴制造中心转移 [11] - 采用"local for local"本土化采购策略,构建区域闭环供应链,2024年美国市场收入占比约20% [12] 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达839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574亿元,汽车电子业务265亿元 [14] - 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460亿元,占比55%,中国市场新获订单350亿元,占比超40% [14] - 机器人业务预计带来40亿元收入,与香山股份合并后实现智能座舱产品线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14] - 2025年Q1营业收入145 76亿元(同比+9 78%),净利润3 40亿元(同比+11 08%),新获订单157亿元 [15] 资本市场与估值逻辑 - 公司技术辐射半径突破传统汽车边界,延伸至具身智能领域,估值模型需纳入新溢价因子 [17] - 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并发布买入报告,机构共识推动价值重估 [17] - 公司加速向"汽车+机器人Tier1"进化,在汽车机器人化与机器人汽车化的交汇点上占据先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