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金属材料

搜索文档
内蒙古:以“科技兴企”行动激活全域发展势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06:06
内蒙古"1+7+N"惠企科技政策包 - 政策包涵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科研投入支持、平台载体与创新条件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型企业成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人才引育与科技激励支持等方面 [1] - 目标是让政策成为企业手中的"百宝书"和实操"工具箱",确保政策直达快享 [1] - 202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政策落地强化年",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集聚 [1] 政策宣讲与培训 - 内蒙古科技厅组建科技政策宣讲团,开展进盟市、进企业、进高校、进园区、进院所"五进"行动 [3] - 2024年为全区859家企业下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3116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获得8865万元,覆盖591个创新主体 [2] - 通过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加强政策公开、解读和宣讲,帮助企业找准政策结合点与切入点 [2][3] 资金与金融支持 - 设立"内蒙古科技创新专板",累计吸引238家企业挂牌 [4][5] - 2024年下达科技创新专板挂牌企业后补助项目专项资金780万元,覆盖26个创新主体 [5] - 对首次在科技创新专板优选层和上市层挂牌的科技型企业补助由20万元增加到30万元 [5] - 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为300多家挂牌及拟挂牌企业提供融资路演、上市辅导等全链条服务 [5] 企业创新案例 - 内蒙古旭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60多项研发专利,高新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3D打印等领域 [4] - 该企业获得3000万元银行贷款支持,被纳入自治区上市后备库 [4] - 包头市开展"产业专项科技体检",已走访72家企业,形成35份体检报告,目标是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转化率至75% [6][7] 创新环境优化 - 内蒙古各地以"助企行动"为核心抓手,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打出政策组合拳 [3] - 通过科技体检等专项工作增强政府与企业黏性,带动企业"愿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 [6] - 计划培育10个产学研合作示范项目,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7]
4084家公司实现盈利回升向好态势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5-09 05:42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 - 截至5月7日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5412家上市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1] - 全市场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8.11%[1] - 近六成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向好[1] - 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5%环比增长89.71%[1] - 4084家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1] 行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增长6.66%多个细分行业业绩增幅明显[1] - 人形机器人3D打印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领域工业金属行业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6.92%29.22%[2] - 创新药板块净利润增长13.31%创新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上市公司营收均取得正增长[2] - 五大上市险企全年净利润增长110%[2] -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营收环比提升123.74%占全年营收的41.44%[2] 研发投入 - 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合计1.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近600亿元[2] -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经费的51.96%[2] 分红与回购 - 全市场3751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4年经营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分红总额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2] - 平均股利支付率37.78%127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2] - 盈利公司拟分派现金股利的比例提升至89.20%2093家公司连续5年现金分红[2] - 2024年实施季度或半年度分红的公司1013家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2] - 2024年上市公司新增发布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计划1564单新增拟回购金额2274亿元[3] - 14家公司拟回购金额超10亿目前实际完成回购金额1408亿元[3]
西部材料(002149):钛材领军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空间 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5-07 18:3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高端钛材领军企业,短期业绩受外部环境和需求不足影响出现波动,但加工产业链完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市场地位持续夯实,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1][2][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46亿元(同比-8.7%),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19.59%) [2]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亿元(同比+7.01%),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12.39%) [2] - 2024年研发投入1.73亿元,研发费率6.79%(同比+1.06pct),达近年峰值,重点推动精密铸件、氢能关键材料等研发成果转化 [2] 产业链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稀有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核心供应商,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兵器等战略新兴产业,为重大装备国产化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3] - 公司拥有完整的加工制造产业链,熔炼、锻造、轧制等核心工序均已实现自主可控 [2][3] - 完成"海洋工程用大规格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技改项目"和"清洁能源用金属复合材料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启动"航天及核用高性能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增长 - 公司组建军工市场委员会,强化资源共享和系统开发,2024年新增客户68家,新产品新领域订货额突破6亿元 [3] 催化剂 - 钛材下游特种领域装备建设及核电项目建设提速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EPS预测为0.59/0.74元,新增2027年EPS预测0.9元 [2] - 参照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38倍,给予公司40.15倍PE,维持目标价23.69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