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芪养生包
icon
搜索文档
一小时售罄!医院生产的“中式面包”,买的是文化还是疗效?
环球网· 2025-10-06 09:08
新中式养生食品的兴起 - 新中式养生在社交媒体走红,带有“药食同源”标签的中式面包受到年轻人追捧,相关门店成为网红打卡点,爆款内容获得上千次点赞与互动 [1] - “中式”成为消费领域新流行,在食养赛道,养生水已成为行业爆款 [4] - 中药经典古方通过创新产品形式焕发新生,满足现代人需求,体现了其作为活的文化瑰宝的价值 [5] 市场表现与参与者 - 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在1小时内售罄,成为本地爆款 [3]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推出具有地方和医院双重特色的“折耳根面包” [3] - 北京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将养生面包店开进商场,产品包括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等,单价在16至36元之间 [3] - 天津中医院开设的烘焙店“元气养生局”售卖荷叶消暑包、黄芪养生包等产品,消费者反馈馅料丰满、味道独特且好吃 [3]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期 - 根据行业报告预测,2024年至2028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88.9% [4] - 预计到2028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元 [4] 产品特性与消费者认知 - 商家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面临挑战,因中药专业性强的特点,健康与美味不易平衡 [5] - 消费者购买动机多样,包括味道、文化认同和好奇心,而非特别期待其“对症”疗效 [5] - 部分产品中的中药含量可能极低,其主要价值在于营造仪式感和文化味 [5] 产业发展与未来挑战 - 产业需在产品研发上精益求精,实现“中医药+餐饮”的安全、有效和美味 [5] -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是确保“养生食品”名副其实的关键 [5] - 需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养生功效,避免被夸大或不实信息误导 [5]
“中医药+餐饮” 养生消费新潮流
搜狐财经· 2025-08-05 07:41
中医药与餐饮融合趋势 - 中医药养生产品如养生茶饮、药膳糕点、中药面包等正加速进入餐饮市场,北京白塔寺药店推出枇梨杷啦拿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出黄芪养生包等创新产品 [10] - 消费者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95后至00后增速显著,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上线24小时订单超115万帖,其中20-35岁用户占比超80% [14] - 行业创新形式多样,包括中药咖啡(同仁堂知嘛健康)、药膳包(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代茶饮(浙江省中医院)等 [11][13][14] 市场发展与规模 - 现制养生茶饮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至2024年11月翻倍至超6000家,含药食同源食材的新品占比达16.5% [15] - 中式养生水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预计超88%,同仁堂、百黎堂等企业已布局子品牌如知嘛健康、陆藜·开了个方子 [16] - 山东省中医药膳产业快速发展,现有13万家中养生相关企业及200家药膳餐厅,省内近八成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药膳服务 [19] 产品特点与消费者需求 - 草本概念受青睐,产品弱化治疗属性,强调食补养生,如西洋参熬夜水、姜黄肉桂奶茶等,契合健康与食品安全需求 [12][13] - 医院系产品注重专业性与性价比,浙江省中医院补养参麦饮单帖仅4元,消费者认为比网红饮品更可靠 [13][14] - 传统配方现代化改良,如乌梅汤结合时令节气优化,当归羊肉汤源自《金匮要略》经典方剂 [14][17] 政策与文化支撑 - 国家明确102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如山楂、枸杞),《食品安全法》规范中药材添加范围 [17][18] - 山东省通过药膳大赛和"百味千膳进万家"工程推广药膳文化,培养专业人才 [19][20] - 行业需解决规范化问题,专家呼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引导消费者根据体质选择产品 [18][20]
“中药面包”热销背后的健康向往
新华日报· 2025-05-23 07:24
医院开发健康食品热潮 - 多家医院开发的药膳面包、低糖月饼、中药奶茶等食品成为网红产品,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一小时售罄[1] - 消费者对健康饮食需求强烈,推动食品从"好吃"向"吃好"转变,医院跨界餐饮契合这一趋势[1] - 药膳面包使用当归、茯苓等药材,低糖月饼减少蔗糖,保留美味同时加入健康元素[1] "中药+食品"行业政策与发展 - 国务院提出以"中药+"促进产业延链发展,丰富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等高质量供给[2] - 江苏具备非遗医派、中药材产地、食品加工业和科研实力,可转化历史传承为产业优势[2] - 行业需专业团队研发把关,合理搭配药材食材,确保安全科学,避免跟风炒作和夸大宣传[2] 健康饮食市场痛点与机遇 - 餐饮商家高油高糖高盐制作导致慢性病年轻化,如网红"黄油年糕"单块含150-180千卡热量[1] - 医院发挥专业优势将中医药理念融入食品,解决消费者对健康与美味双重需求[1] - 相关部门需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生产过程,推动健康饮食可持续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