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熬夜水
icon
搜索文档
“中医药+餐饮” 养生消费新潮流
搜狐财经· 2025-08-05 07:41
顾客走进北京同仁堂大栅栏店。 在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内拍摄的中草药草本饮品。 广西鹿寨县拉沟乡举办第三届药王节,通过药膳美食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在广西鹿寨县拉沟乡木龙村五家屯,游客了解药膳美食的制作环节。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养生茶饮、药膳糕点、中药面包……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养生产品走出药房,走向市场。 餐饮和传统中医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许多老字号中药店、中医院推出了中药茶饮和食品。北京白塔寺 药店顺应节气将枇杷和梨汁融入咖啡之中,推出枇梨杷啦拿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出黄芪 养生包等中药面包;一些餐厅根据顾客不同体质和需求,制作当归羊肉汤、枸杞炖鸡等药膳…… "'中医药+餐饮'的创新融合掀起了新潮流,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中药咖啡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 者,体现了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这股潮流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中 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说。 在甘肃省定西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在配制中药茶饮。 "过去我们认为药膳的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消费者群体具有年轻化特征,95 后到00后的年轻人消费增速明显。"国家 ...
百年同仁堂跨界“烘焙局”,从药铺到面包房月入千万,靠“药食同源”赢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6-27 14:44
核心观点 - 百年药企同仁堂跨界烘焙赛道,通过"药食同源"理念创新产品,实现月入千万的亮眼业绩 [3][7][9] - 公司将中医药文化底蕴与现代消费需求巧妙结合,打造"美味养生"新概念 [3][7][9] - 创新营销策略覆盖多元消费群体,线上线下融合形成销售闭环 [33][35][37][38] - 面临产品口感优化、规模化品质控制、市场竞争等挑战 [41][42][44] 百年药企跨界 - 同仁堂凭借数百年药材资源、"药食同源"文化底蕴和健康信赖感优势跨界烘焙 [7] - 旗下"知嘛健康"品牌主打枸杞拿铁、茯苓饼等中西合璧产品 [9] - 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消费需求碰撞,实现资源禀赋"华丽转身" [7][9] 产品创新 - 将茯苓、枸杞、黑芝麻等中药材真材实料融入烘焙产品 [11] - 代表性产品:枸杞原浆牛角包(墨鱼汁染色+枸杞芝士馅)[14]、五黑软欧包(欧式面包+养生食材)[15]、金瓜枸杞软欧包(南瓜芝士+枸杞馅)[17] - "功效与美味精密平衡",实现"吃着养生"理念 [21] 精准定位 - 覆盖银发族到Z世代多元客群:为老年人提供低糖易咀嚼产品,为年轻人打造"朋克养生"概念 [25][28][30] - 针对年轻人:注重产品颜值、社交属性,店铺设计时尚国风成为打卡地 [27][31] - 分层策略成功打破年龄壁垒 [31] 营销创新 - 线下旗舰店打造品牌体验中心,举办"小小中医师"等文化活动提升沉浸感 [35] - 线上通过抖音(单条视频95万+点赞)、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引爆流量 [37] - 电商渠道拓展突破地域限制,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全域销售"闭环 [38] 前景与挑战 - 需平衡"好吃"与"养生",征服更广泛人群味蕾 [41] - 快速扩张中需确保原料品质、工艺和服务的一致性 [41] - 面临跟风竞争者涌入,需保持产品创新力和品牌壁垒 [44] - 需深化消费者对"药食同源"长期价值的认知,促进复购 [44]
“中式养生水”爆红,百亿赛道“新品打架”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21 08:31
中式养生水市场概况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增长至2023年4.5亿元,同比增长超350%,预计2028年将超10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88% [3] - 2024年第三季度植物饮料类目同比增速37.64%,远高于无糖茶4.1%,电商平台销售额超2亿元同比增162% [9] - 产品以红豆、薏米、红枣等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主打祛湿、补气血等功效,成为都市白领"办公室标配" [9][13] 消费驱动因素 - 25-35岁消费者占比37.6%,36-45岁占32.2%,68%的Z世代认同"药食同源"概念 [11][13] - 即饮属性满足"开盖即养生"需求,相比传统滋补品更便捷,契合都市人群时间稀缺痛点 [13] - 药食同源文化基因提供信任背书,红豆、薏米等千年食用历史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13] 竞争格局 - 品牌数量从2022年4家激增至2024年40家,形成三大阵营: 1) 传统饮料巨头如三得利推出"焕方"子品牌,统一引进韩国汉方饮料,康师傅推双本草配方 [15][16] 2) 新零售平台如盒马通过数据选品开发超20种SKU,自有品牌苹果黄芪水上市两月成爆款 [17][19] 3) 老字号药企如同仁堂"熬夜水"售价达普通产品3倍,李良济即饮膏方渗透长三角市场 [24] - 元气森林自在水系列2024年销售额破10亿,市场份额58.6% [16] 市场挑战与破局方向 - 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红豆薏米水查重率最高,盒马等将单价压至3元以下 [26][27] - 69.1%消费者担忧口感,61.3%不确定产品适配体质,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27] - 破局路径: 1) 功能细分:65.5%消费者关注特定功效,乐源健康古方复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94.5% [28] 2) 场景渗透:盒马按季节推出暑清系列和冬季滋阴润肺产品 [30] 3) 渠道下沉:元气森林已覆盖120万终端网点,低线城市社区团购成新机会点 [33][34]
开店60天,月销破千万,这个赛道跑出新标杆
36氪· 2025-05-15 17:3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63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1362.5亿元 [2] - 2019-2023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0.1% [17] -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推动市场扩张,追求便捷即时的养生方式 [17] 喜纯品牌表现 - 2024年入驻抖音电商60天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2025年3月销售额过亿,同比增长300多倍 [3] - 爆品玉灵膏单月预估销售额2500万-5000万元,总销售额3月达1亿+,4月预估7500万-1亿元 [3] - 抖音电商医药保健赛道排名第6,双11滋补保健宝藏店铺榜单前三 [3] 喜纯用户画像 - 81%为女性用户,24-30岁占比最高达38%,18-23岁和31-40岁分别占33%和26% [4] - 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4] 喜纯增长策略 - 主打功效标签,覆盖祛湿、缓解痛经、护肝、助眠等多场景需求 [5] -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团队达成产研合作改良5种膏方 [7] - 切入中低客单价市场,单瓶价低至59元,打造"滋补平民化"主张 [10] - 抖音内容种草+达人分销,3月合作47位种草达人+1022位带货达人 [11] 中式养生赛道机会 - 市场潜力达千亿级,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如即食化、零食化吸引年轻消费者 [17][20] - 香港品牌"小主"融合中西式产品形式,3月抖音医药保健品牌榜第五 [18] - 窕里、GENBEN根本等品牌运用传统食材研发年轻人喜爱产品 [20]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药材如人参、阿胶、花胶应用范围扩大 [17] - 品牌尝试构建技术壁垒或文化IP建立护城河 [20] - 需加强标准化和科研投入解决同质化问题 [20]
“五一”消费引力场 ②|一边运动一边养生,更多人为健康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5-05 14:36
运动消费新趋势 - "运动+养生"成为假日经济新亮点,文化旅游与体育赛事、健康养生融合展现健康生活理念与消费升级趋势[1] - 成都借助世运会等高水平赛事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概念,中超足球联赛、三人篮球赛事等体育活动带动消费增量[3] - 小众运动如射箭、飞盘、壁球等加速"出圈",迪卡侬等零售商场的轮滑、钓鱼、飞盘装备及运动防晒类产品销量领先[3] 专业运动装备市场 - 智能手环、手表需求增长,年轻消费者注重运动数据监测及健康管理功能[6] -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预测未来5年智能化、个性化健康服务将成为市场增长核心引擎之一[6] - 运动场馆与设备销售火热,迪卡侬Playground运动能量场节假日人流量激增[3] 养生经济崛起 - 年轻群体健康消费需求旺盛,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艾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服务及中药文创受追捧[7] - 中医药企业推出国潮茶饮、中药咖啡等创新产品,如北京同仁堂的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及药食同源烘焙产品[9] - 《2024中国消费健康行业发展报告》预计中国生命健康产业规模2030年达16万亿元[9] 健康消费新业态 - 成都博物馆"情绪疗愈场"等沉浸式文创活动结合中医问诊流程,吸引年轻游客参与并带动中药文创销售[7] - 本土品牌如神农花草茶推出四神柠檬茶、熬夜水等产品,结合药食同源概念形成消费小高峰[9] - 中医馆通过新茶饮与问诊、艾灸等服务结合,构建多元化健康消费场景[9]
从嫌弃到真香,增长超350%:打工人捧红的“中式养生水”,熬出头了吗?
新浪财经· 2025-04-27 10:33
行业概览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0.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2024年增长率预计达300%-400%,2028年有望突破100亿元[1][6] - 行业呈现"三国杀"格局:厂牌企业(伊利、三得利、元气森林等)、平台派(山姆、盒马)、老字号药房(同仁堂)三类玩家竞争[7] - 产品定位精准迎合Z世代"硬核养生"需求,主打药食同源食材(红豆、薏米、人参等)和便捷即饮特性[1][4] 市场发展历程 - 2018年可漾推出首款红豆养生水但市场反响平淡,当年行业规模仅0.1亿元[4] - 2021年"一整根"品牌凭借人参泡水设计引发抢购,带动赛道关注度[5] - 2023年元气森林"好自在"系列上线5天售罄,当年新增N12、秒燃等5个品牌,行业进入竞争2.0时代[6] - 2024年果子熟了、好望水等十余个品牌集中入局,行业爆发式增长[6][7] 产品创新方向 - 包装设计强调可视化(透明瓶身)与文化元素(元气森林采用"煮"字创意)[7] - 配方差异化:可漾掌握红豆萃取专利,伊利推出5倍人参萃取产品,三得利开发五红饮等新品类[8][9] - 工艺升级:好望水采用"一烘二碎三熬煮"工艺,盼盼融合清代古方创新组合[13] - 场景细分:六养瞄准润肺场景,统一拓展佐餐/办公场景[13] 行业挑战 - 口感与健康平衡难题:65.5%消费者因功效购买,但部分产品需添加代糖影响健康属性[11] - 同质化严重:80%品牌均推出红豆薏米水,原材料和卖点高度重叠[11][12] - 价格瓶颈:主流产品定价4.9-5.5元/瓶,是普通饮用水的2-3倍[12] - 工艺门槛低:多数品牌依赖"熬煮/萃取"基础工艺,缺乏技术壁垒[12] 未来趋势 - 古方现代化:盼盼等品牌将《验方新编》等传统医方融入产品研发[13] - 本土叙事强化:好望水通过"东方食材+中国工艺"建立文化认同[13] - 复合增速预测:未来五年CAGR达88%,2028年规模突破百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