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
搜索文档
Bistro大舞台,餐酒搭配怎么来?
新浪财经· 2025-10-09 16:15
Bistro的兴起与市场定位 - Bistro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日益流行,为年轻消费者提供结合柔和灯光、适宜音乐和餐酒搭配的放松环境,满足其下班后寻求安静和情绪体验的需求 [1] - 国内Bistro多走“小而美”路线,面积在50-100平,装修风格偏向自然或轻复古,强调“氛围感”[4] - 其核心吸引力在于填补了25-35岁上班族对“精致松弛”和补偿性社交的情绪需求空白,而非餐酒本身多惊艳 [5][6] Bistro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国内Bistro餐酒并重,菜品融合地方菜系(如东北菜、云贵川菜)与西式摆盘,人均消费在200-400元,远高于法国平价定位 [4] - 酒水产品多样,包括单价30-50元的德啤、50元左右的鸡尾酒、250-450元的葡萄酒及超500元的洋酒,部分Bistro则以百元以下的果啤、精酿为主 [4] - 为应对消费者酒水消费力下降,Bistro通过增加“漂亮饭”菜品进行风险对冲,以吸引客群并提高客单价 [8] Bistro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赛道迅速饱和,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开业云贵川bistro门店数量环比增长45% [10] - 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和“次抛型”打卡困境,超70%消费者在2024-2025年将“性价比”作为关键考量因素 [10] - 商业模式存在挑战,前期高投入(装修、租金、侍酒专业度)与不清晰的盈利模式使部分Bistro面临快速闭店风险 [10] 酒企的餐酒融合战略演变 - 酒企餐酒融合传统路径包括与餐饮终端合作(如1919“买酒送餐”空间、郎酒与火锅品牌合作)或参与高端餐饮活动(如五粮液与米其林指南合作) [12] - Bistro的走红推动酒企转向更精细化的融合方向,例如汾酒在扬州设立美食研发中心与淮扬菜融合,百川名品与五粮液在新加坡开设粤菜酒家 [12] - 酒企战略重点从教育消费者标准搭配转向创造沉浸式消费场景,让酒出现在消费者感到舒服的场景中,例如牛栏山金标牛主打烟火气 [13]
中国酒饮触底反弹?国际酒饮展深度剖析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48
全球酒饮市场趋势 - 全球酒类市场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趋于谨慎、地缘政治动荡及消费场景演变是主要驱动力 [5] - 中国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超高端烈酒销售低迷,香槟销量暴跌20%,加强型葡萄酒与干邑产品线萎缩 [5] -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印度威士忌异军突起,美国需求波动剧烈,南非、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市场展现增长韧性 [5] - 高端化趋势弱化,消费者更审慎但仍愿为适配特定场景的高端产品支付溢价 [6] - 酒精消费面临旅行、娱乐等替代性消费竞争,旅行零售渠道表现低迷 [6] 细分品类表现 - 即饮鸡尾酒(RTDs)逆势增长2%,新型调配风味和便携式包装是制胜法宝 [8] - 餐前酒场景升温,金巴利汽酒、普罗塞克起泡酒及龙舌兰基调鸡尾酒受青睐 [8] - 无酒精/低度饮品市场份额扩大,健康意识增强推动饮酒频次下降 [8] - 2024年啤酒、烈酒、葡萄酒、西打酒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1%、1%、4%、3%,仅即饮鸡尾酒增长2% [10] - 与2019年相比,烈酒(白酒除外)和即饮鸡尾酒分别增长5%和56%,啤酒、葡萄酒、西打酒下降2%、21%、7% [10] - 普罗塞克是葡萄酒品类中唯一增长的类别,受益于香槟价格高企及开胃酒风潮 [12] 新兴趋势与机遇 - 无酒精饮品进入黄金期,全球超25%消费者过去6个月内尝试过,印度增幅最大,中国稳步增长 [12] - 奢华产品价格上涨1%跑赢大盘,啤酒高端线表现优异,烈酒市场因消费降级表现相反 [14] - 苏格兰威士忌份额稳步增长,龙舌兰基底烈酒份额持续扩大,干邑在中美市场面临挑战 [14] - On-trade渠道消费频次上升,中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表现显著 [16] - 线上酒精销售进入稳健增长期,中国电商创新、日本全渠道布局及澳大利亚市场基础是主要驱动力 [16] 中国市场动态 - 商务宴请场景减少,但白葡萄酒(如德国雷司令、新西兰长相思)因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迎来积极发展 [19] - 年轻消费者以个人喜好为导向,打破红葡萄酒为主的传统模式,消费场景更丰富多元 [19] - 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和商超渠道(山姆会员店、Ole、天猫)成为品牌营销关键阵地 [21] - 国际品牌依赖经销商实现营销,预算有限是初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挑战 [21] - 中国市场接近谷底,行业专家预期将迎来新周期,参考2019年后的快速复苏历史 [23]
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新增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京报· 2025-05-22 14:3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增情况 -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增六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占三处(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甘肃什川古梨园系统)[1]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达95处,中国以25处位居全球首位[1][2] - 新增遗产地覆盖巴西、墨西哥、西班牙三国,巴西增至2处,墨西哥达3处,西班牙为6处[2] 中国新增农业文化遗产详情 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德清县,传承800年,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涵盖珍珠、水稻、丝绸等多元产品[3][4] - 系统改善水体环境:氨、亚硝酸盐、总氮含量分别降低40%、54%、38%,化学需氧量减少30%[4] - 年产值超70亿元,占全国珍珠深加工总量约10%,带动2.2万居民就业,形成"产学研游"一体化产业链[4]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福鼎市,以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白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5][6] - 保存18个茶树品种及120多个农业物种(含41种蔬菜、14种水果、11种家畜等)[6] - 白茶为当地支柱产业,传统工艺融合生态智慧,支撑农村生计[5] 甘肃什川古梨园系统 - 现存600年历史,拥有9000多株百年古梨树,面积超1万亩,为世界最大连片古梨园[7][8] - 年产梨超200万公斤,加工梨干等特产,平均树龄280年,最长达400年[7][8] - 传统种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保存软儿梨、冬果梨等古老品种[8] 国外新增农业文化遗产 - 巴西巴拉那州马黛茶:整合粮食作物与森林产品,保护濒危南洋杉森林(现存原始森林仅1%)[9] - 墨西哥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体系:3000年历史的梯田农业,保存140个本地物种(含40种玉米)[9] - 西班牙兰萨罗特岛体系:利用火山沙与海沙种植葡萄、红薯等,覆盖1.2万公顷干旱土地[10][11]
历史重演,「禁酒令」已预示关税战结局?| 氪金·大事件
36氪· 2025-04-23 17:15
禁酒令的经济影响 - 禁酒令推行10多年导致美国税收减少15%,同时禁酒局预算从440万美元飙升至1340万美元[6][8][26] - 禁酒期间美国啤酒价格上涨700%,白兰地上涨433%,白酒上涨270%[7][27] - 酿酒业原为美国第五大制造业,禁酒后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26] 黑帮产业崛起 - 阿尔·卡彭黑帮通过私酒产业年收入达1亿美元,并建立原料农场、玻璃瓶厂、运输公司等完整产业链[19] - 黑帮发明洗钱手段,通过开设洗衣房将非法收入合法化[20] - 1960年美国黑手党年利润达70-100亿美元,相当于十大工业巨头总和[25] 市场供需扭曲 - 禁酒令期间美国年均酒类消耗量反增50%,从5000万加仑升至7600万加仑[7][27] - 私酒酿造缺乏监管导致工业酒精兑水等乱象,酒精中毒死亡人数10年间增加35倍[27] - 黑市私酒渠道包括加拿大威士忌、墨西哥龙舌兰和古巴朗姆酒三大走私路线[19] 政策与行业联动 - 禁酒令废除后酿酒业复苏,拉动消费并缓解失业问题[29] - 罗斯福竞选时以废除禁酒令为纲领,最终推动第二十一号宪法修正案通过[30] - 历史对比显示极端政策(如关税战)可能重蹈禁酒令覆辙,加剧民众负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