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朗姆酒
icon
搜索文档
糖业帝国的余晖–古巴朗姆酒的生存危机 是否是广西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16 14:46
古巴蔗糖产业危机 - 古巴蔗糖年产量从1980年代末的800万吨锐减至2022/23年的35万吨,2024/25榨季预计低于20万吨,创19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2][3] - 糖蜜作为朗姆酒核心原料面临毁灭性短缺,全国100多家糖厂中仅少数维持运营且产能严重受限 [3] - 产业衰退主因包括美国制裁、能源短缺、管理不善、设备老化及劳动力流失等多重结构性危机 [3] 古巴朗姆酒产业影响 - 法国保乐力加合资品牌"哈瓦那俱乐部"从本土年销40万箱发展为全球400万箱规模,但糖蜜短缺威胁未来生产持续性 [4] - 英国帝亚吉欧合作的"圣地亚哥"朗姆酒同样面临原料断供风险,陈年基酒库存仅能短期维持产能 [4] - 古巴禁止进口烈酒原料的法规加剧产业困境,朗姆酒作为国家硬通货出口和形象载体遭受重创 [6] 广西蔗糖产业转型 - 广西上思县2015年建成国内首条年产3万吨朗姆原酒生产线,凭祥产业园2025年将投产5000吨产能项目(年产值5亿元) [7] - 崇左市打造朗姆酒循环经济产业园,整合甘蔗渣发电、滤泥制肥等绿色技术,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7] - 产业需突破营销薄弱、品牌认知度低等瓶颈以应对国际竞争,但需注意朗姆酒长陈酿周期与资本回报矛盾 [9] 产业模式对比 - 古巴依赖传统资源禀赋但缺乏技术升级与投资,导致全产业链崩溃 [3][10] - 广西通过"甘蔗-制糖-糖蜜-朗姆酒"循环路径实现农业工业化升级,形成复合型产业生态 [7][9]
被制裁最久的国度等待国际游客,古巴准备好了吗?
虎嗅· 2025-05-26 21:56
以古巴首都哈瓦那为起点,向西出发是重要的烟草产区比那尔德里奥省,向东行进是拥有绝佳海滨胜地巴拉德罗的马坦萨斯省。 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道路两旁都有着相似的美景——一侧是连绵的蔚蓝海岸线,另一侧则是满眼的绿意。其间闪现小块耕地,牲畜低着头寻觅食物。田地 两侧被农民插上树枝,用来区隔土地,很多树枝有长成小树的趋势,茎叶从顶端冒出。大多数田地无人问津,植被自由生长,在一众林木中尤为挺拔的是 大王棕榈,古巴人视其为国树。 ◆海滨胜地巴拉德罗拥有古巴最好的白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摄影:亦凡) ◆田地旁的木桩和不远处的大王棕榈树。(摄影:亦凡) 古巴的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它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名字。这个加勒比岛国有着热带雨季气候,雨水和光照都很充沛。这里没有四 季,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飓风也会在其间来袭,但雨后又是阳光普照。游客通常会在旱季到来,对于习惯了四季更迭的观光 客来说,古巴只有夏天和更热的夏天。 不仅乡间,城市的花草也长出上天入地的架势。哈瓦那街头,玫红的三角梅像瀑布一样蔓延,鸡蛋花散发清香,点缀在殖民建筑旁和公园里。极负盛名 的"热带雨林歌舞"表演在首都市郊一 ...
邂逅甜蜜
中国经济网· 2025-04-27 08:07
在人类漫长的饮食文化长河中,糖,无疑是最甜蜜的篇章之一。而甘蔗,作为糖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数 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从它最初被发现,到一步步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故 事,充满了趣味与惊奇。 早在周朝,人们就开始种植甘蔗。最初,甘蔗主要作为水果生食,或是榨取蔗浆直接饮用。到了汉代, 人们将蔗浆加工浓缩,制成"蔗饴"和"蔗饧"等液态糖,以及俗称"石蜜"的固态糖。 唐代是中国制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贞观年间,唐太宗派遣留学生使团前往印度学习制糖技术。此后, 天竺制糖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与本土技艺相互融合、相互激发,为中国制糖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北宋时期,四川匠人发明的"窨制法",让中国糖霜制作达到了新高度。这种细腻、净白的结晶糖霜,不 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海上贸易远销海外,使"中国糖"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而在明清时期,"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发明,更让中国糖的精制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史料记 载,使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白砂糖"洁白如雪,颗粒晶莹",远销日本、波斯湾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 区,在国际高端市场上一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800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几内亚岛,成 ...
历史重演,「禁酒令」已预示关税战结局?| 氪金·大事件
36氪· 2025-04-23 17:15
禁酒令的经济影响 - 禁酒令推行10多年导致美国税收减少15%,同时禁酒局预算从440万美元飙升至1340万美元[6][8][26] - 禁酒期间美国啤酒价格上涨700%,白兰地上涨433%,白酒上涨270%[7][27] - 酿酒业原为美国第五大制造业,禁酒后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26] 黑帮产业崛起 - 阿尔·卡彭黑帮通过私酒产业年收入达1亿美元,并建立原料农场、玻璃瓶厂、运输公司等完整产业链[19] - 黑帮发明洗钱手段,通过开设洗衣房将非法收入合法化[20] - 1960年美国黑手党年利润达70-100亿美元,相当于十大工业巨头总和[25] 市场供需扭曲 - 禁酒令期间美国年均酒类消耗量反增50%,从5000万加仑升至7600万加仑[7][27] - 私酒酿造缺乏监管导致工业酒精兑水等乱象,酒精中毒死亡人数10年间增加35倍[27] - 黑市私酒渠道包括加拿大威士忌、墨西哥龙舌兰和古巴朗姆酒三大走私路线[19] 政策与行业联动 - 禁酒令废除后酿酒业复苏,拉动消费并缓解失业问题[29] - 罗斯福竞选时以废除禁酒令为纲领,最终推动第二十一号宪法修正案通过[30] - 历史对比显示极端政策(如关税战)可能重蹈禁酒令覆辙,加剧民众负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