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MD EPYC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通富微电(002156):公司深度报告:AI浪潮下,AMD合力与先进封装的价值重估之路
开源证券· 2025-10-22 14:1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AI浪潮下,通富微电凭借与AMD的深度战略合作以及在高端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实力,面临价值重估[1] - 公司受益于AMD在AI算力芯片市场的增长,特别是在CPU业务的确定性和GPU业务的巨大弹性[4] - 高端先进封装(尤其是Chiplet技术)是AI时代的核心解决方案,公司在国产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趋势下作为龙头有望深度受益[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新高,大客户业务与多元化拓展共同打开成长空间[3] 与大客户共进:厚增能力、业绩受益 - 自2015年与AMD达成战略合作以来,通富微电承接AMD超过80%的封测订单,品类涵盖高端处理器、显卡、服务器芯片等[4] - 合作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6年通过收购建立合资公司;2017-2022年技术协同深化,实现7nm产品量产并突破2.5D/Chiplet技术;2022年至今,公司积极扩产以应对AI芯片的新需求周期[17][18][19] - 通过合作,公司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全球OSAT营收排名从2016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四位[21][24][25] - AMD业务中,数据中心CPU(如EPYC系列)增长确定性高,2025年第二季度在服务器CPU营收市场份额已超过40%;数据中心GPU(如Instinct MI300/350系列)则弹性巨大,未来增长潜力大[26][31][37] - 2025年10月,AMD与OpenAI达成四年期协议,预计可为AMD带来年营收数百亿美元的增长,作为其核心封测伙伴,通富微电有望深度受益[4][62] 高端先进封装:时代基石,本土机遇 - Chiplet技术通过“先分后合”的模块化设计,有效解决AI算力芯片大尺寸带来的良率、成本和设计复杂度问题,是AI时代的核心封装解决方案[64][69][74] - Chiplet优势包括:提高良率(小芯片良率更高)、降低设计复杂性、缩短开发周期以及降低总成本(采用先进工艺的Chiplet设计可降低成本超过30%)[69][70][74] - 高端先进封装市场需求持续旺盛,Yole预测2025年全球2.5D/3D封装市场规模将达145亿美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7.5%[78][81] - 海外云服务厂商资本开支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四大北美云厂合计资本开支达874亿美元,同比增长69.4%,AI应用的“飞轮效应”驱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持续[89][90][94]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预计2025年将达1037.3 EFLOPS;在自主可控趋势下,国产AI芯片产业链迎来发展窗口,高端先进封测是关键突破口[97][99][100][103] 通富微电:国产高端先进封装龙头 - 公司拥有七大生产基地,产品线覆盖框架类、基板类、晶圆级和系统级封装,高端先进封装收入占比已超过70%[105][107][110] - 公司与AMD的合资工厂(通富超威苏州和通富超威槟城)是营收支柱,已建成覆盖2.5D/3D等先进工艺的技术平台,并参与AMD高端AI芯片(如Instinct MI300)的封测项目[4][21][87] - 公司在先进封装技术平台(如VISionS)上持续突破,具备大尺寸FCBGA、FOED等先进工艺能力,并已在CPO(光电合封)等领域取得研发进展[105][109][114][119] - 财务表现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69.46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38.6%,双双创历史同期单季度新高[3] - 盈利预测显示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82.49亿元、328.74亿元、382.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9亿元、15.95亿元、21.31亿元[3][6]
国产芯片大佬并购国内算力巨头 影响几何?
犀牛财经· 2025-06-04 10:46
并购交易概述 - 海光信息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被视为算力领域的"南北车合并"式重大事件 [2][3] - 合并将催生市值近4000亿元的全产业链巨头,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制造-算力服务全链条 [2] - 海光信息2024年国内服务器CPU市占率53.6%排名第一,GPU市占率超30%排名第二 [3] - 中科曙光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在高端计算、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技术领先 [3] 技术协同与市场影响 - 海光DCU芯片与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结合可提升费效比,海光深算二号单价为英伟达A100的60% [3] - 海光DCU兼容TensorFlow/PyTorch主流框架,支持CUDA代码迁移,覆盖90%以上深度学习模型 [4] - 合并后国产方案有望压缩国际巨头市场空间,英特尔Xeon与AMD EPYC系列在中国服务器市场合计份额超70%可能被侵蚀 [4] -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已应用双方合作方案,"东数西算"工程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4] 产业链重塑效应 - 合并后新实体将压缩代工厂议价能力,海光原需适配3000家软件开发商,中科曙光对接5000家硬件合作伙伴 [5] - 工业富联2024年英伟达HGX/DGX服务器代工占比28%,广达电脑占比24%,两者面临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 [5] - 工业富联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均下滑,原材料涨价叠加客户议价压力加剧代工厂困境 [9] 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 - 中科曙光云计算公司2024年合并口径总资产14.43亿元,净资产4.68亿元,归母净利润-1.86亿元 [11] - 合并后或推出液冷数据中心与算力租赁混合云方案,可能引发云计算价格战 [10][11] - 优刻得2025Q1营收3.76亿元同比增7.97%,净利润-4473万元;青云科技同期营收4701万元同比降37.02%,净利润-2290万元同比降201.63% [11][12] 细分领域竞争冲击 - 全栈业务生态可能挤压寒武纪AI训练芯片市场份额 [12] - 国产服务器CPU市场领先地位或对龙芯中科(LoongArch)和兆芯(x86授权)构成中高端市场竞争压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