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2700芯片

搜索文档
上海启动“人工智能+”行动,端侧芯片等获重点支持
选股宝· 2025-09-03 07:35
据智通财经9月2日报道,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组织开展2025 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其中指出,加强智能算力供给服务能力。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训练、推理芯片及端侧芯片的研发应用,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支持适配异构芯片训练、推理协同优化和加速技术,加快超大规模 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组网应用。 湘财证券指出,AI大模型的破圈及AI智能眼镜、AI手机等设备市占率的提升,带动端侧AI算力的需求 上行。头豹研究院预测,2028年中国端侧AI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9万亿元。 联储证券也认为,端侧AI的核心诉求是在本地完成复杂模型推理,这要求芯片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上取 舍,相较于云端更需要具备高能效比的专用算力,以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为代表的AI芯片成为关 键。 另外据天风证券统计,端侧AI SoC芯片公司受益于端侧AI硬件渗透率释放,一二季度业绩已体现高增 长,叠加2季度末3季度初AI眼镜密集发布,后续展望乐观。 公司方面,据东北证券表示, 星宸科技:公司拟收购蓝牙芯片设计公司富芮坤53.31%的股权,打造领先业内的完整SoC自研IP平台。 恒玄科 ...
恒玄科技(688608):毛利率环比进一步改善 6000系列预计1H26送样
新浪财经· 2025-09-01 14:44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19.38亿元 同比增长26.58% [1] -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06.45% 扣非归母净利润2.84亿元 同比增长153.37% [1] - 第二季度收入9.44亿元 同比增长7.48%但环比下降5.09% 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同比下降4.79%且环比大幅下降40.02% [1] 盈利能力与成本 - 第二季度毛利率达40.12% 环比提升1.67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研发费用3.95亿元 其中研发工程费用同比增加约0.65亿元 [1]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保持同环比增长 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2] 业务发展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手表市场新客户导入及份额提升 手表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 [2] - BES2800等新产品上量带动产品升级迭代和ASP提升 [2] - 成功开拓无线麦克风 AI眼镜和Wi-Fi等新市场 [2] 产品与技术 - BES2800采用6nm工艺 单芯片集成多核CPU/GPU NPU 大容量存储 低功耗Wi-Fi和双模蓝牙 [3] - BES2700和BES2800芯片已在智能眼镜和无线麦克风项目中量产落地 [3] - 新一代异构SoC 6000系列预计2026年上半年送样 [3] 客户与市场 - 智能手表市场成功导入小天才 颂拓等国内外新客户并实现量产 [3] - BES2800在TWS耳机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3] - 下游应用从TWS耳机扩展至智能手表/手环 AI眼镜 智能家居等领域 [4] 股权激励 - 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拟授予不超过23.08万股 [2] - 激励对象不超过112人 占员工总数15.51% 主要面向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 [2] - 业绩考核以2022-2024三年营收均值为基数 2025-2028年营收增长目标不低于45%/55%/65%/70% [2]
恒玄科技(688608):25Q2毛利率环比提升 打造无线SOC平台型龙头
新浪财经· 2025-08-31 14: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26.6%,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106.5%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4亿元,同比增长7.5%,环比下降5.1%,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40.0% [1]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40.1%,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净利率12.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1个百分点 [1] 研发投入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45.2%,环比增长36.5%,研发费用率高达24.2%,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7.4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短期对利润带来压力,但对高端化产品布局有望助力未来业绩 [2] 产品与技术 - 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采用6nm FinFET工艺,单芯片集成多核CPU/GPU、NPU、大容量存储、低功耗Wi-Fi和双模蓝牙,性能、功耗和技术创新大幅提升 [2] - BES2800芯片在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中广泛应用,为可穿戴设备提供强大算力和高品质无缝连接体验 [2] - BES2700、BES2800等芯片已在智能眼镜和无线麦克风项目中量产落地,芯片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3] 市场拓展 - 智能手表市场成功导入小天才、颂拓等国内外新客户并量产,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表芯片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 [3] - 芯片逐步向智能眼镜、无线麦克风等低功耗无线应用场景延伸,向低功耗无线计算SoC领域的平台型芯片公司发展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收45.9亿元,同比增长40.5%,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81.3% [4] - 预计2026年营收60.1亿元,同比增长31.1%,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46.5% [4] - 预计2027年营收75.0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1.7% [4] - 智能手表/手环业务快速增长,AI眼镜虽未放量但具备良好卡位优势,高端化战略在多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4]
恒玄科技(688608):2Q25:可穿戴产品供不应求
华泰证券· 2025-08-29 19:0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372元人民币 [1][4][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9.38亿元 同比增长26.58%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06.45% [1][6] - 2Q25单季营收9.44亿元 环比下降5.09% 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环比下降40.02% [1] - 2Q25毛利率回升至40.12% 环比增加1.65个百分点 为3Q22以来首次重回40%以上 [2] - 2Q25研发费用达2.28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36.37%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新一代旗舰产品BES2800加速放量 营收占比逐渐提升 [2] - BES2700、BES2800芯片已在智能眼镜、无线麦克风、录音笔等项目量产落地 [2] - 研发团队达621人 1H25研发投入3.95亿元 同比增长22.77% [2] - 在NPU、低功耗蓝牙及WiFi、ISP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和性能优势 [3] 市场拓展与客户进展 - 在耳机/手表/手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已成功导入小天才、颂拓等国内外新客户 [3] - 智能眼镜、无线麦克风、运动相机等新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3] - BES 2700/2800产品进入多个头部客户AI眼镜选型 [3] - 低功耗Wi-Fi产品可面向更广泛的端侧AI场景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营收预测至45.95亿元 归母净利润8.36亿元 [4] - 预计2026年营收60.18亿元 归母净利润12.05亿元 2027年营收74.21亿元 归母净利润15.61亿元 [4][10] - 基于75倍2025年PE估值 目标价372元 [4] - 当前股价306.86元 市值516.65亿元 [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在智能可穿戴芯片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2] - 产品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更优平衡 [4] - 有望将耳机/手表的成功经验复制到AI眼镜等端侧AI场景 [4] - 国补政策对智能可穿戴产品需求拉动明显 [2]
恒玄科技(688608):前瞻产品定义驱动成长 Q2毛利率稳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28 16: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38亿元 同比增长26.58%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06.45%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84亿元 同比增长153.37% [1] - 第二季度收入9.44亿元 同比增长7.48% 环比下降5.13%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同比下降4.79% 环比下降40.31% [1] - 上半年毛利率达39.27% 同比提升6.08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40.12% 同比提升6.73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65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率12.08% 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7.12个百分点 [2] 业务发展 - 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在智能眼镜和无线麦克风产品中广泛应用 [1] - 智能手表芯片成功导入小天才和颂拓等国内外新客户并实现量产 [3] - 芯片应用向低功耗无线场景延伸 BES2700和BES2800芯片实现量产落地 [3] - 公司向低功耗无线计算SoC领域的平台型芯片公司发展 [3] 技术研发 - 采用6/12nm先进工艺研发新一代可穿戴主控芯片 [2] - 多核异构SoC技术集成多核CPU 音频DSP 2.5DGPU和协处理器等模块 [3] - 双频低功耗Wi-Fi技术实现Wi-Fi6连接芯片量产 具备低功耗和低延时优势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95亿元 同比增长22.77% [3] - 研发人员总数621人 占比86.25% [3] 市场竞争力 - 在TWS耳机领域率先推出支持双耳通话和集成主动降噪的领先产品 [2] - 在智能手表领域推出业内首颗运动手表单芯片主控并导入多家品牌客户 [2] -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能力强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