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杨德龙: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应用
新浪基金· 2025-09-16 15:51
这轮行情是从六月底开始启动,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并且这轮行情成交量持续放大,现 在已经连续超过20个交易日全A日成交量突破2万亿,这表明市场的交投已然非常活跃,而这轮行情有 望延续较长时间,而不是短期的脉冲式行情。只有一轮慢牛长牛行情,才能真正让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 上赚到钱,快牛疯牛往往使很多投资者最终出现亏损,甚至有些投资者在熊市亏小钱,牛市亏大钱,那 就是没有把握好市场的节奏,没有配置好方向。尽管近期市场在逼近3900点整数关口时出现一定震荡反 复,但市场成交量依然维持在高位,投资者交投意愿依然比较活跃,场外资金也有陆续入场的势头。居 民存款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已经出现,7月份新开股票账户数达到200万户,居民存款下降1.1万 亿,而同期非银存款则增加了2.14万亿。很多投资者通过直接开户入市,也有一部分通过买基金入市, 近期新基金发行明显回暖,甚至出现了"日光基金",也就是一日售罄的基金,这说明市场的赚钱效应已 经开始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当然,与当年市场高点动辄一天销售上百亿规模的基金相比,现在仍处于行 情初期阶段,只是比上半年低迷时期有所回暖而已。 这轮行情有六路资金加持。第一路,是以险资 ...
AI驱动行业创新!消费电子ETF(159732)上涨0.92%,均胜电子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3:0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盘中下跌0.15%[1] - 电脑硬件 休闲用品 汽车零部件等板块涨幅靠前[1] - 基本金属 贵金属跌幅居前[1] 消费电子板块 - 消费电子ETF(159732)上涨0.92%[1] - 成分股均胜电子上涨10.00% 胜宏科技上涨5.78% 长盈精密上涨5.77% 科博达上涨5.20% 传音控股上涨3.95%[1] 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1] - 苹果以62%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同比增长3%[1] - 小米高端化战略及电动车 IoT生态联动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1] - 谷歌重返高端市场前五[1] - 三星S25系列销售优于前代 折叠屏新品预期向好[1] 行业趋势 - AI PC AI手机 智能声学 智能穿戴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1] - 空间计算设备体验持续优化[1] - AI驱动消费电子行业持续创新[1] 产品信息 - 消费电子ETF(159732)跟踪国证消费电子指数[1] - 投资业务涉及消费电子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1] - 行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制造 光学光电子等主流板块[1] - 场外联接基金A类018300 C类018301[1]
【上证首席】华创证券岳阳:AI终端,潜力巨大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0:16
岳 阳 近期,华创证券电子组联席首席分析师岳阳主讲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二十六期"上证首席讲坛"。岳阳 以"AI浪潮下如何把握电子赛道投资机会"为主题,深度拆解电子行业创新周期的演进逻辑,并剖析产业 链价值重塑背后潜藏的投资机遇。 岳阳表示,AI终端的发展潜力巨大,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的潜力。同时,AI正在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塑,以AI算力需求爆发为代表的趋势使电子产业链迎来 新的增长空间。此外,电子行业目前仍处于创新阶段,未来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业绩释放、利润爆发 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 AI终端潜力巨大 "目前AI仍处于早期,但端侧投资热情非常高涨。"岳阳结合近期调研产业公司的见闻表示,AI终端产品 潜力巨大,行业布局正在加速。 在岳阳看来,AI与电子行业的结合正从云侧向端侧延伸。近年来,AI手机、AI PC、AI眼镜等新兴硬件 形态不断涌现。其中,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当 前,全球眼镜客群规模庞大, Wellsenn XR数据显示,仅视力矫正与时装类眼镜客群就在15亿左右,行 业空间广阔。 岳阳表示,AI/AR眼镜目 ...
华创证券岳阳:AI驱动电子行业变革 产业链价值面临重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3:09
"目前AI仍处于早期,但端侧投资热情非常高涨。"岳阳结合近期调研产业公司的见闻表示,AI终端产品 潜力巨大,行业布局正在加速。 岳阳 ◎张玮华 记者 柴刘斌 近期,华创证券电子组联席首席分析师岳阳主讲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二十六期"上证首席讲坛"。岳阳 以"AI浪潮下如何把握电子赛道投资机会"为主题,深度拆解电子行业创新周期的演进逻辑,并剖析产业 链价值重塑背后潜藏的投资机遇。 岳阳表示,AI终端的发展潜力巨大,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的潜力。同时,AI正在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塑,以AI算力需求爆发为代表的趋势使电子产业链迎来 新的增长空间。此外,电子行业目前仍处于创新阶段,未来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业绩释放、利润爆发 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 AI终端潜力巨大 在岳阳看来,AI与电子行业的结合正从云侧向端侧延伸。近年来,AI手机、AI PC、AI眼镜等新兴硬件 形态不断涌现。其中,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当 前,全球眼镜客群规模庞大, Wellsenn XR数据显示,仅视力矫正与时装类眼镜客群就在15亿左右,行 业空间广阔。 AI ...
滚动更新丨创业板指涨1.05%,宁德时代A股涨超8%
第一财经· 2025-09-15 09:47
市场行情表现 - 创业板指开盘上涨1.05%至3052.06点[1] - 半导体芯片板块领涨A股 半导体子板块涨幅达3.48%[1][2] - 消费电子和食品加工制造板块同步走高[1] 个股表现 - 宁德时代A股涨幅超过8% 股价报351.72元/股[1] - 港股半导体产业链走强 贝克微上涨超9% 华虹半导体涨超4%[2] 板块表现对比 - 存储芯片板块上涨1.94% 先进封装板块上涨1.65%[2] - 贵金属板块下跌2.18% 旅游及酒店板块下跌0.87%[1][2] - 文化传媒板块下跌1.28% 通信服务板块下跌1.12%[2] 资金面情况 - 央行开展28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利率维持1.40%[3]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7个基点至7.1056[4] 大宗商品市场 - 现货白银下跌0.3% 触及42美元/盎司[5] 指数期货表现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开盘微涨0.03%[6]
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第一财经· 2025-09-15 09:43
2025.09. 15 本文字数:451,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09:26 A股开盘|创业板指涨1.05% 半导体芯片板块领涨 9月15日,三大股指集体高开,沪指开盘报3876.1点,涨0.14%,深成指开盘报12971.43点,涨 0.37%,创业板指开盘报3052.06点,涨1.05%。半导体芯片板块领涨,消费电子、食品加工制造 等板块走高;贵金属、游戏、培育钻石、旅游及酒店板块走低。 它!终!于!来!了!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阿驴都懂。 「 生产队的驴 」 IP原创帆布包 —— 把大家的白日梦,统统"袋"进现实! | 板块名称 | 涨幅� | 板块名称 | 涨幅4 | | --- | --- | --- | --- | | 半导体 | 3.48% | 贵金属 | 2.18% | | 国家大基金持股 | 2.33% | 文化传媒 | 1.28% | | 存储芯片 | 1.94% | 通信服务 | 1.12% | | 先进封装 | 1.65% | 旅游及酒店 | 0.87% | | AI手机 | 1.46% | 数据确权 | 0.80% | | 科创次新股 | 1.20% | 免税店 | 0.76% | | ...
2025科技趋势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3 09:33
报告共计:97页 2025中国科技趋势全景图:AI深度渗透,XR与空中交通重塑未来 今天分享的是:2025科技趋势洞察报告 在科技飞速迭代的当下,ABeam Consulting发布的《2025中国科技趋势洞察报告》勾勒出一幅智能创新驱动的产业进化图景。从 AI的全场景渗透到XR(扩展现实)的沉浸式体验突破,再到空中交通的颠覆性变革,一系列技术浪潮正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与 工作方式,为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AI已迈入"加道进化"的关键阶段,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概念,而是深度融入消费电子、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引 擎。在消费端,智能手机成为AI落地的重要载体,2025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IDC数据显示,2025年AI 手机渗透率有望达到51.9%,较2023年的13.2%实现跨越式提升。头部手机厂商纷纷布局,OPPO推出搭载30TOPS算力AI芯片的 下一代智能手机,VIVO则通过Flyme AI优化影像与系统交互,让AI从"后台辅助"走向"前台赋能",用户可实时享受到AI修图、 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化服务推荐等功能。 在垂直领域,AI的应用场景不断细化。医疗健康领域,Our ...
大模型会不会吃掉所有软件? AI眼镜或成AI时代超级入口
深圳商报· 2025-09-12 07:04
行业趋势与观点 - 大模型普及引发产业入口之争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将被AI替代 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需求将降低 用户数可能减少10% 协同类软件市场将缩小[1] - AI短期内无法取代医生 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AI医疗健康有走向高频趋势 专业AI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不可替代的价值[2] - AI领域明年应用将大爆发 新创业公司已经成立 创业者存在大量机会[2] 硬件与入口机会 - AI正在重塑所有硬件 AI手机 AI眼镜 AI机器人不断涌现[2] - 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基础交互逻辑 从被动到主动 可能带来交互范式变化 小米眼镜端呼叫频率是手机端的6到7倍[2] - 硬件入口机会取决于AI加持下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黏性 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2] 创业与商业模式 - 美国AI企业以B端创业居多 中国擅长C端 AI本身相同 差异在于AI之外的用户体验搭建[3]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存在巨大创业探索空间[3] - AI硬件出海存在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和中国AI生态优势 需要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提升产品力[3] 投资关注点 - 投资人关注AI产品的唯一指标是用户留存[1] - 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可解决留存问题 通过了解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像专业医生一样帮助执行解决问题[2]
围绕AI科技主线 挖掘更具性价比方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17
AI投资市场现状 - A股市场掀起人工智能投资热潮 但龙头公司短期涨势较快导致估值水平迅速提升 市场对行情可持续性出现分歧[1] - 以光模块和光通信为代表的AI硬件端整体估值水平迅速提升[1] 投资策略框架 - 业绩超预期因子在国内市场持续有效 业绩超预期股票能相对板块走出持续性超额行情[1] - 投资组合重点配置两三个板块 二季度主要围绕AI投资主线中的算力和机器人领域[2] - 量化模型帮助监控持仓并发掘市场上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机会 同时识别持仓风险[2] AI产业链结构 - AI产业链划分为上游算力 中游数据和大模型 下游应用三个板块[2] - 下游应用包括软件类AI+教育/AI+办公/AI+税务 硬件类机器人/智能驾驶/AI手机/AI眼镜 以及文生图/文生视频/AI Agent等[2] 重点投资方向 - 当前AI产业链中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环节集中在上游算力侧和下游机器人及部分端侧硬件领域[3] - 算力方向龙头公司业绩很好且海外持续加单 但前期涨幅较多可能压缩未来上涨空间[3] - PCB设备和液冷等领域被视为"高切低"机会 未来上涨空间可能更大[3] - 机器人板块产业趋势确定 特别是能参与特斯拉供应链及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公司[3] 优质资产特征 - 真正能创造长期价值的AI应用类资产包括两类:通过AI技术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公司(如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和加深自身护城河的公司(如掌握渠道入口的互联网平台)[3]
2025外滩大会开幕,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在医疗健康领域,专业AI做到极致会更强
财经网· 2025-09-12 00:57
AI会重构用户入口、商业模式与产业分工吗?9月11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破局与重构:大模型落地产业进行时》产业圆桌中,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围绕着这一热门产业话题展开对谈,三大领域领军者分别从应用、硬件与投资视角给出关键判断[1] AI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尤其是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将被AI替代 需求降低 用户数减少10%对市场影响巨大 协同类软件未来市场仍存在但规模会缩小很多[3] - 投资人关注AI产品的唯一指标是用户留存 AI产品用户召回成本可能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10倍以上 留存率决定公司后续发展潜力[3] 专业AI垂类应用的价值 - 专业AI垂类应用具有通用大模型无法取代的价值 例如医疗健康领域是用户刚需且趋向高频[3] - AI医疗健康的目标是了解病人 提供个性化服务 帮助执行解决问题 像专业医生一样 因此无需担心留存问题[3] - AI短期内无法取代医生 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帮助医生分身有术 专注于科研和疑难杂症 同时辅助基层医生[4] AI硬件与交互变革 - AI正在重塑所有硬件 包括AI手机 AI眼镜和AI机器人[4] - 未来入口机会取决于AI加持下硬件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粘性 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成为入口[4] - 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基础交互逻辑 从被动到主动 可能带来外来交互范式变化 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频率是手机端的6到7倍[5] AI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 明年AI应用将迎来大爆发 下一个字节或小红书级别的公司可能已在今年成立 创业者有大量机会[5] - 美国AI企业以B端创业居多 中国擅长C端 AI本身相同 差异在于AI之外搭建用户体验 中国创业者最擅长此领域[5]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仍有巨大创业探索空间[5] - 垂直场景如AI医疗健康 未来一至两年不应关注商业化 而应聚焦高质量数据链 专业能力 抑制幻觉和完善医疗伦理等难点[5] AI硬件出海与产品力 - 中国在AI硬件出海方面存在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和良好AI生态优势[7] - 关键是在AI生态下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 实现落地 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黏性 最终提升产品力[7] - 所有创业需回归人性 人的需求过去三十年不变 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 AI只是提供更好体验和产品形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