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xHand021 Pro
icon
搜索文档
竞逐“最后一厘米”灵巧手掀起资本热潮
证券时报· 2025-08-18 01:41
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 - 灵巧手被称为机器人领域的"最后一厘米",其工程量可能占整机开发的一半[1]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灵巧手赛道迎来密集产品发布与融资潮[1] - 灵巧手占机器人价值比重有望超过30%,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达64.6%[1][5] 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 - 自由度成为核心竞争指标,国内厂商已从10+提升至20+自由度,接近人手21-27个自由度的水平[3] -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达22个(此前11个),宇树科技Dex5单手集成20个自由度,灵巧智能DexHand021 Pro具备22个自由度仿生架构[3] - 传动方案呈现多元化:微型丝杠效率高但成本高,腱绳传动灵活但寿命低,连杆传动承载强但速度受限[7]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国内灵巧手企业超40家,参与者包括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上市公司及灵巧智能、灵心巧手等初创公司[2] - 代表性产品包括DexHand021、DM17系列、Linker Hand、BrainCo、OHand等,覆盖工业、医疗、生活服务等多领域[2] - 灵心巧手L10产品国内售价1.99万元,较海外竞品6-10万元具备显著价格优势[4] 资本动态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以来傲意科技、因时机器人等获融资,帕西尼4个月内累计融资10亿元,京东战略领投其A轮[5] - 灵心巧手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蚂蚁集团领投,月订单超千台,成为全球少数能量产高自由度灵巧手的企业[6] - 灵巧智能DexHand021已量产,升级版DexHand021 Pro展示22自由度仿生架构[5] 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 需平衡自由度、驱动方式、感知能力三大维度,硬件层面存在驱动、传动、感知三大核心组件技术路线选择[7] - 软件层面具身智能大模型尚处早期阶段,类似ChatGPT出现前1-3年的技术积累期[8] - 行业趋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需自研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及灵巧操作大模型以构建竞争优势[7]
灵巧智能CEO周晨:灵巧手的终局不是参数堆砌,而是真正解放人类双手
钛媒体APP· 2025-08-15 13:52
据周晨介绍,为了让灵巧手从实验室走向"真正能用",灵巧智能基于柔性传动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了最 新的灵巧手产品DexHand021 Pro。该技术路线,也是特斯拉所采用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目前灵巧手的技术路线中,灵巧手的传动方式主要分为刚性直驱和柔性传动两种技术方案。 2025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人形机器人的整个产业链几乎是"全员到齐"了。 根据官方数据,WRC 2025参展企业超过1240家,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 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30万,累计交易额超过269亿元。 其中,除了受到广泛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优必选等,机器人的核心零 部件厂商,也成为了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新兴势力。而在这些新势力中,灵巧手无疑是最重要的部 分。 作为人形机器人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巧手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对真实世界的适 应能力。换言之,一个足够"灵巧"的手,可以大幅度提升机器人能覆盖的场景广度,让机器人能够真正 下场干活。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将灵巧手列为"核心基础部件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812
腾讯研究院· 2025-08-12 00:01
一、xAI开放Grok 4 - Grok 4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但限制每12小时使用5次 达到限制后完全不可用 [1] - 该策略被视为对标GPT-5发布 引发付费用户对订阅价值的质疑 [1] - Grok Imagine视频生成服务新增分享功能 修复下载问题并强化图片审核机制 [1] 二、浪潮发布元脑SD200服务器 - 元脑SD200将64张GPU卡融合为统一内存节点 支持四大国产开源模型并行运行 [2] - 采用3D Mesh架构与GPU虚拟映射技术 显存达4TB 内存64TB 满足万亿参数模型推理需求 [2] - 64卡运行DeepSeek R1性能提升3.7倍 Kimi K2提升1.7倍 专为Agentic AI计算需求设计 [2] 三、智谱GLM-4.5技术突破 - GLM-4.5公开预训练与后训练细节 首创单模型融合推理、编码与智能体能力 [3] - 基于MoE架构与15T通用+7T专业数据训练 强化长上下文与智能体性能 [3] - 在12项ARC测试中超越Claude Opus 4 部分指标超过OpenAI o3 [3] 四、昆仑万维SkyReels-A3视频模型 - SkyReels-A3基于DiT架构生成1分钟数字人视频 优化手部动作与运镜控制 [4] - 采用改进插帧方法与ControlNet模块 解决长视频稳定性与多视角切换问题 [4] - 作为五天技术发布周首款产品 已上线Talking Avatar工具 [4] 五、腾讯混元3D生成能力升级 - 创想三维MakeNow平台接入腾讯混元 增强CubeMe等工具的3D生成能力 [5] - 混元3D v2.5采用稀疏原生架构 几何分辨率达1024³ 纹理贴图4K级 [6] - 用户上传照片5分钟内可生成可打印Q版手办 支持三种风格个性化调整 [6] 六、阿里开源具身智能组件 - 开源RynnVLA-001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能从第一人称视频学习人类操作 [7] - RynnRCP协议打通传感器到执行的机器人工作流 支持多款热门模型 [7] - RynnEC模型通过视频序列建立连续空间感知 引入多模态世界理解能力 [7] 七、百川医疗大模型Baichuan-M2 - 32B参数Baichuan-M2在HealthBench评测中仅次于GPT-5 超越所有开源模型 [8] - 集成验证系统与患者模拟器 严格遵循中国医疗指南并适配临床场景 [8] - 4bit量化后单卡RTX4090可部署 成本较DeepSeek-R1 H20降低57倍 [8] 八、灵巧智能机器人手技术 - DexHand021 Pro拥有22自由度 双绳驱动实现拇指对指等精细操作 [9] - 串并混联设计解决摩擦损耗问题 四指负载>1kg 整手抓握>5kg [9] - 集成12个电机与多传感器 成本仅为同类产品十分之一 [9] 九、Scaling Law行业观点 - Scaling Law反映数据内在幂律特性 模型能力非线性增长源于数据结构 [10] - 需通过强化学习将计算转化为新知识 建立生成-验证-学习的进化飞轮 [11] 十、2025大模型应用趋势 - 45%企业已部署大模型至生产环境 32%定制模型 27%采用API服务 [12] - 用户平均使用4.7家不同产品 ChatGPT领先但Gemini与DeepSeek增速显著 [12] - 55%接受中国模型但要求海外部署 英伟达占据78%训练硬件市场份额 [12]
脑子比不过AI,手也要沦陷了?这只灵巧手看得我有点慌
机器之心· 2025-08-11 12:27
灵巧手技术发展现状 - 人类手部进化出高度灵活的结构,具备精细操作和力量型任务能力,拇指功能占全手40%[9] - 现有灵巧手产品大多无法完全模拟人手功能,80%沦为摆设[15] - 市场主流产品存在形态缺陷:二指如镊子功能单一,三指缺乏对掌结构,四指拇指灵活性不足[12] - 五指产品多数仅实现三指功能,增加成本却未提升性能[14] 技术路线对比 - 刚性直驱路线精度高但存在功率密度低、散热差、微型化制造难等问题[18][21][28] - 柔性传动(绳驱)路线更仿生,具备被动柔顺性,特斯拉Optimus和Shadow Hand均采用此方案[27] - 绳驱系统面临摩擦损耗、预紧力稳定性和系统集成复杂度三大挑战[32] 创新技术突破 - 采用串并混联双绳正反向刚柔耦合驱动设计,实现主动控制弯曲/伸展/侧摆[30] - DexHand021 Pro在260×86×50mm空间集成12个电机,总重2kg,单指负载>1kg,抓握负载>5kg[33] - 通过弹性组件和算法实现预紧力自动补偿,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复杂度[38] 商业化进展 - 产品定价10万以内,仅为同类绳驱产品Shadow Hand的1/10[35] - 目标客户为真正需要灵巧操作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实验室[35] - 已具备量产条件,下一步将提升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36] 行业发展趋势 - 灵巧手是机器人实现物理智能的关键,占机器人总工程量50%[40] - 未来需实现"脑-手-感知"高度协同的完整闭环系统[41] - 行业正从参数堆砌转向真实可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41]
为什么行业公认五指绳驱是灵巧手突破“人手级”灵活的最后一道关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5 16:03
行业技术现状 - 人工智能在非物理交互领域进展显著,但机器人灵巧控制能力仍薄弱,难以达到人类婴幼儿水平 [1] - 灵巧手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指至5指构型及绳驱/直驱等多种方案并行发展,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 [1] 仿生设计原理 - 仿人灵巧手需满足高自由度运动、精确力位控制、环境自适应等特性,五指结构因功能完备性成为最优选择 [2][3] - 人手结构为仿生设计范本:拇指对握功能、指节黄金分割比例(如中指三节长度比1:0.6:0.4)、三关节毫米级精度及0.1mm纹理触觉感知能力 [2] - 绳驱传动通过远端配置大功率驱动源降低末端重量,动态响应性能优于刚性传动 [4][5] 技术路线与产品 - 绳驱式五指构型结合功能完备性与驱动优势,公司推出DexHand021(单绳驱)和DexHand021 Pro(双绳驱)等产品 [9][17] - DexHand021 Pro采用双绳驱设计提升主动控制能力,集成12个空心杯电机,总重1kg,单指负载>1kg,寿命>50万次 [18] - 三指灵巧手DexHand021 S实现人手70%功能,抓握力22N,重量0.62kg,价格千元级覆盖80%通用场景 [22][25] 核心技术创新 - 提出"灵巧度"评价体系:物理灵巧度指数(IOD)通过模块化前驱动设计实现22自由度仿生;感知指数(IOS)融合触力觉/温度觉/视觉;智能指数(IOI)搭载AI加速芯片实现毫秒级决策 [13][14][19][21] - 驱动单元采用高功率密度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器+蜗轮蜗杆,牵引力持续输出150N,传动使用抗拉≥650N的多股编织缆绳 [17] - 软件生态开源化,提供SDK、URDF模型及仿真环境,算法验证周期缩短50% [24] 商业化与竞争优势 - 构建全链路技术平台:DexCap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毫米级运动捕捉(双臂9DOF+双手21DOF)和千赫级响应,解决具身智能数据稀疏性问题 [24][28] - 团队具备产学研背景,创始人来自亿嘉和机器人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CEO为连续创业者 [27] - 产品矩阵覆盖高中低端市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已搭建量产产线进入商业化运营 [26][29]
展商动态丨灵巧之手,以手破界:灵巧智能携新品矩阵即将亮相WAIC 2025
36氪· 2025-07-15 16:58
展览时间:7月26日-29日 展览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展位号:H3-B327 2025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盛大启幕。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盛会,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 共济"为主题,将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巧智能")将携全系列创新产品亮相H3-B327展位,为观众带来一场 灵巧操作的视觉盛宴。 DexHand021量产版 灵巧智能的旗舰产品五指灵巧手DexHand021具有19个自由度的工业级量产五指三关节灵巧手, 内置23个传感器,可通过拍摄和穿戴设备实现单手玩魔 方、一手抓多物、使用 常用工具等功能,兼具可靠性、高集成、强兼容、易维护、低功耗、多模态等特点。该产品 采用腱绳弹性欠驱动技术,结合多模 态感知信息处理、运动规划控制及具身智能算法,可以 实现灵巧手对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精准测量和精细感知,经专家鉴定,该项目创新性强、技术 难度 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了所有必要的测试和验证,进入量产阶段。 灵巧智能(DexRobot)是一家以灵巧操作为核心科技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在2024 ...
具身智能: 变成现实后是“变现”
36氪· 2025-06-20 19:19
行业动态 - 2025年被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产业活动展示翻跟头机器狗、倒水机器人等产品已成为常态[1] - 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生态论坛评出22家"技术先锋奖"和16家"场景拓展先锋奖",获奖企业覆盖电机、视觉传感器、相机等零部件及各类机器人产品[1] - 北京亦庄宣布将开设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提供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一体化服务[3] - 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求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确定[3] 逐际动力 - TRON1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具备行走、跳跃、上下楼梯、"踢不倒"等能力,采用模块化足端设计可随时更换[3][5] - TRON1机器人主要解决移动问题,可搭载机械臂、语音交互套件等,面向研究机构、友商和发烧友销售[7] - 公司2023年底发布首代人形机器人,计划发布新一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完成高动态拟人化动作[9] - 2022年成立后快速获得融资,2023年完成2亿元Pre-A轮,2024-2025年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蔚来资本等[10] - 已获评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10] 灵巧智能 - 展示四款"手部"产品及DexCap数据采集系统,DexHand021量产版能完成32项人手功能动作,单指负载1千克[10] - 新产品021Pro可复现"翻腕倒水"等复杂动作,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并实现全域感知[10] - 完成"侵入式脑机接口+义肢"案例,拓展至残障辅助、养老等领域[11] - DexHand021S三指产品自重仅0.62kg,价格千元级,面向教育、服务业和工农业应用[14] - 2024年1月成立后1年内完成研发、量产、入市,高管团队来自知名企业和一流高校[16] - 与上市企业捷昌驱动建立股东和生产合作关系[16] 具身科技 - 机器狗"灵瞳"已应用于成都警队日常巡逻和反诈宣传,灵瞳Plus参与治安巡逻,速度达17千米/小时[16] - 与成都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合作成立"警用仿生机器人实验室"[16] - 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90%,研发周期69天,主要面向工业标准化环境应用[18] - 2025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成立不足1年估值达数亿元[21] - 核心团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产品还应用于应急、消防、文旅等领域[21] - 计划年末发布情感机器人"爱湫EMO1",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研究中心探索脑机接口融合[23] 行业趋势 - 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从核心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从B端专业市场到G端场景应用,尝试触达C端消费者[23] - 技术迭代加速、成本持续下探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