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xHand021
icon
搜索文档
竞逐“最后一厘米”灵巧手掀起资本热潮
证券时报· 2025-08-18 01:41
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 - 灵巧手被称为机器人领域的"最后一厘米",其工程量可能占整机开发的一半[1]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灵巧手赛道迎来密集产品发布与融资潮[1] - 灵巧手占机器人价值比重有望超过30%,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达64.6%[1][5] 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 - 自由度成为核心竞争指标,国内厂商已从10+提升至20+自由度,接近人手21-27个自由度的水平[3] -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达22个(此前11个),宇树科技Dex5单手集成20个自由度,灵巧智能DexHand021 Pro具备22个自由度仿生架构[3] - 传动方案呈现多元化:微型丝杠效率高但成本高,腱绳传动灵活但寿命低,连杆传动承载强但速度受限[7]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国内灵巧手企业超40家,参与者包括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上市公司及灵巧智能、灵心巧手等初创公司[2] - 代表性产品包括DexHand021、DM17系列、Linker Hand、BrainCo、OHand等,覆盖工业、医疗、生活服务等多领域[2] - 灵心巧手L10产品国内售价1.99万元,较海外竞品6-10万元具备显著价格优势[4] 资本动态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以来傲意科技、因时机器人等获融资,帕西尼4个月内累计融资10亿元,京东战略领投其A轮[5] - 灵心巧手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蚂蚁集团领投,月订单超千台,成为全球少数能量产高自由度灵巧手的企业[6] - 灵巧智能DexHand021已量产,升级版DexHand021 Pro展示22自由度仿生架构[5] 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 需平衡自由度、驱动方式、感知能力三大维度,硬件层面存在驱动、传动、感知三大核心组件技术路线选择[7] - 软件层面具身智能大模型尚处早期阶段,类似ChatGPT出现前1-3年的技术积累期[8] - 行业趋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需自研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及灵巧操作大模型以构建竞争优势[7]
灵巧智能CEO周晨:灵巧手的终局不是参数堆砌,而是真正解放人类双手
钛媒体APP· 2025-08-15 13:52
据周晨介绍,为了让灵巧手从实验室走向"真正能用",灵巧智能基于柔性传动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了最 新的灵巧手产品DexHand021 Pro。该技术路线,也是特斯拉所采用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目前灵巧手的技术路线中,灵巧手的传动方式主要分为刚性直驱和柔性传动两种技术方案。 2025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人形机器人的整个产业链几乎是"全员到齐"了。 根据官方数据,WRC 2025参展企业超过1240家,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 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30万,累计交易额超过269亿元。 其中,除了受到广泛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优必选等,机器人的核心零 部件厂商,也成为了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新兴势力。而在这些新势力中,灵巧手无疑是最重要的部 分。 作为人形机器人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巧手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对真实世界的适 应能力。换言之,一个足够"灵巧"的手,可以大幅度提升机器人能覆盖的场景广度,让机器人能够真正 下场干活。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将灵巧手列为"核心基础部件 ...
为什么行业公认五指绳驱是灵巧手突破“人手级”灵活的最后一道关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5 16:03
行业技术现状 - 人工智能在非物理交互领域进展显著,但机器人灵巧控制能力仍薄弱,难以达到人类婴幼儿水平 [1] - 灵巧手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指至5指构型及绳驱/直驱等多种方案并行发展,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 [1] 仿生设计原理 - 仿人灵巧手需满足高自由度运动、精确力位控制、环境自适应等特性,五指结构因功能完备性成为最优选择 [2][3] - 人手结构为仿生设计范本:拇指对握功能、指节黄金分割比例(如中指三节长度比1:0.6:0.4)、三关节毫米级精度及0.1mm纹理触觉感知能力 [2] - 绳驱传动通过远端配置大功率驱动源降低末端重量,动态响应性能优于刚性传动 [4][5] 技术路线与产品 - 绳驱式五指构型结合功能完备性与驱动优势,公司推出DexHand021(单绳驱)和DexHand021 Pro(双绳驱)等产品 [9][17] - DexHand021 Pro采用双绳驱设计提升主动控制能力,集成12个空心杯电机,总重1kg,单指负载>1kg,寿命>50万次 [18] - 三指灵巧手DexHand021 S实现人手70%功能,抓握力22N,重量0.62kg,价格千元级覆盖80%通用场景 [22][25] 核心技术创新 - 提出"灵巧度"评价体系:物理灵巧度指数(IOD)通过模块化前驱动设计实现22自由度仿生;感知指数(IOS)融合触力觉/温度觉/视觉;智能指数(IOI)搭载AI加速芯片实现毫秒级决策 [13][14][19][21] - 驱动单元采用高功率密度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器+蜗轮蜗杆,牵引力持续输出150N,传动使用抗拉≥650N的多股编织缆绳 [17] - 软件生态开源化,提供SDK、URDF模型及仿真环境,算法验证周期缩短50% [24] 商业化与竞争优势 - 构建全链路技术平台:DexCap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毫米级运动捕捉(双臂9DOF+双手21DOF)和千赫级响应,解决具身智能数据稀疏性问题 [24][28] - 团队具备产学研背景,创始人来自亿嘉和机器人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CEO为连续创业者 [27] - 产品矩阵覆盖高中低端市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已搭建量产产线进入商业化运营 [26][29]
具身智能: 变成现实后是“变现”
36氪· 2025-06-20 19:19
行业动态 - 2025年被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产业活动展示翻跟头机器狗、倒水机器人等产品已成为常态[1] - 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生态论坛评出22家"技术先锋奖"和16家"场景拓展先锋奖",获奖企业覆盖电机、视觉传感器、相机等零部件及各类机器人产品[1] - 北京亦庄宣布将开设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提供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一体化服务[3] - 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求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确定[3] 逐际动力 - TRON1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具备行走、跳跃、上下楼梯、"踢不倒"等能力,采用模块化足端设计可随时更换[3][5] - TRON1机器人主要解决移动问题,可搭载机械臂、语音交互套件等,面向研究机构、友商和发烧友销售[7] - 公司2023年底发布首代人形机器人,计划发布新一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完成高动态拟人化动作[9] - 2022年成立后快速获得融资,2023年完成2亿元Pre-A轮,2024-2025年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蔚来资本等[10] - 已获评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10] 灵巧智能 - 展示四款"手部"产品及DexCap数据采集系统,DexHand021量产版能完成32项人手功能动作,单指负载1千克[10] - 新产品021Pro可复现"翻腕倒水"等复杂动作,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并实现全域感知[10] - 完成"侵入式脑机接口+义肢"案例,拓展至残障辅助、养老等领域[11] - DexHand021S三指产品自重仅0.62kg,价格千元级,面向教育、服务业和工农业应用[14] - 2024年1月成立后1年内完成研发、量产、入市,高管团队来自知名企业和一流高校[16] - 与上市企业捷昌驱动建立股东和生产合作关系[16] 具身科技 - 机器狗"灵瞳"已应用于成都警队日常巡逻和反诈宣传,灵瞳Plus参与治安巡逻,速度达17千米/小时[16] - 与成都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合作成立"警用仿生机器人实验室"[16] - 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90%,研发周期69天,主要面向工业标准化环境应用[18] - 2025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成立不足1年估值达数亿元[21] - 核心团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产品还应用于应急、消防、文旅等领域[21] - 计划年末发布情感机器人"爱湫EMO1",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研究中心探索脑机接口融合[23] 行业趋势 - 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从核心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从B端专业市场到G端场景应用,尝试触达C端消费者[23] - 技术迭代加速、成本持续下探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