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B300 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北美算力供应链观点更新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北美算力供应链、光通信、ASIC、PCB、光模块、CPU交换机 - **公司**:英伟达、新易盛、盛宏、太辰光、旭创、江海、麦克米特、胜宏科技、景旺电子、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AWS、Broadcom、甲骨文、马斯克xAI公司、台积电、博通、康宁、天孚科技、仕佳光子、博创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北美算力供应链现状 - **需求强劲**:英伟达2025年Q1业绩超预期,营收441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30亿美元;北美几大云计算公司资本开支符合或超出预期;英伟达股价自4月7日以来上涨近40%,A股相关产业链公司如新易盛和盛宏有超额收益[1][2] - **数据中心业务**:2025年Q1营收390亿,计算相关340亿,Blackwell芯片贡献240亿;一季度机柜最终出货约1000多台,下个季度可能达八九十万;GB300预计二季度末送样并可能出货[1][4][5] - **网络业务**:2025年Q1营收50亿美元,同比显著增长;受益于Blackwell拉动,Spectrum以太网被谷歌GCP、Meta等采用;预计二季度CAP侧出货环比显著增长[1][8] 英伟达业绩关键因素 - **H20禁令**:发布前H20收入46亿美元,禁令致25亿美元无法出货,对库存计提45亿美元;二季度预计收入450亿,受H20影响约80亿美元,加上这部分总体同比增速超70%[4] - **Blackwell芯片**:在数据中心业务计算相关部分占240亿,相当于六七十万量级芯片销售额,增长强劲[1][4][5] 英伟达产品线及发展方向 - **现有产品线**:今年主要是Blackwell GB200和GB300产品线;GTC大会发布GPU、Rubicon计算平台以及下一代Whitehaven和Whitley架构机柜[6] - **未来规划**:2026年有望推出K8架构机柜,对应Rubicon芯片及NVH144、NVH576等相应架构[7] 芯片性能提升亮点 - **GB300芯片**:制程不变,FP4算力相比GB200提升50%,通过减少非FP4算力单元实现;推理层面性能显著增强,HBM存储改进[10] - **VR200芯片**:采用从4纳米到N3P的制程升级,计算单元数量增加,通过独立IO带宽提升算力;整体算力相比GV200有五倍增长[10] - **Rubicon系列芯片**:制程升级至N3P,计算单元数量增加;通过独立IO带宽提升整体算力;VR200和VR300分别实现五倍和更高的推理性能增长,SerDes速率显著提高[12] 英伟达服务器架构变化 - **架构命名变化**:Blackwell一代以NVL72或NVL16为主,Rubicon一代出现NVL144和NVL576,反映chiplet数量变化[13] - **供电需求变化**:新架构中高速率SerDes和光模块使功耗大幅增加,需采用HVDC等新技术进行供电改革[13]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影响 - **开支情况**:2025年微软Capex达214亿美元,谷歌约170亿美元,亚马逊符合预期,Meta将全年Capex从600 - 650亿上调至640 - 720亿[3][14] - **对产业链影响**:利好英伟达产业链,预计2025年Clovis产能约60 - 70万片,Blackwell系列占34.5万片,对应机柜生产数量约4万个,对太辰光等产业链公司需求大[3][14] 各行业发展趋势 - **ASIC行业**:2025年预计显著增长,谷歌TPU出货量可能超200万甚至接近300万[15] - **光通信行业**:2025年800G预计出货1800 - 2000万支,2026年北美客户需求预计增长50%以上;1.6T在2025年下半年集中放量,2026年是核心增长年,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3][27] - **PCB板块**:随着英伟达产品迭代,新公司业务拓展并实现利润增长;PCB供应商格局变化;单价值量每个tray达1000美金水平[19] 部分公司情况 - **Meta**:2025年芯片需求量几十万颗甚至更少,2026年预计暴增至110 - 150万颗[16] - **AWS**:AI芯片自研布局久,2025年产量预计150万颗,2026年预期超200万颗[17] - **Broadcom**:2025年TUCOWS接近90K,2026年预计增长50%以上[18] - **胜宏科技**:预计2025年实现近50亿净利润,200亿营收;在GDP200中份额超35%,目标净利润率超20%;单英伟达HDI业务2025年收入超50亿[23] - **景旺电子**:预计2026年净利润接近20亿,营收500亿;汽车业务确定性高;英伟达业务布局带来收入和利润弹性;2026 - 2027年整体业绩增速20%以上,净利润增速30%[26] - **旭创**:2025年二季度开始出货1.6T产品,下半年集中放量;800G领域预计出货量接近600万支以上;1.6T方面占据英伟达Mellanox链条外约60 - 70%的市场份额;2025年业绩增速在Q3和Q4释放,明年增速35 - 40%,伴随每年约15%价格降幅[28][31] - **新易盛**:2025年在北美光模块市场表现突出,800G领域承接亚马逊核心客户大部分订单;1.6T领域进展迅速,今年预计至少出货20万支光模块,业绩保守估计65亿人民币,乐观估计70亿以上;明年维持40%以上增速[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景旺GB300切换方案**:提出将未来方案退回到高多层成熟方案,诞生PTFE正交方案;PTFE是GB300最佳PCB板基材,但工艺壁垒高,对制造工艺能力提出挑战[20][21] - **AI服务器新增GPU板组要求**:对连接带宽要求更高,PCB和覆铜板层数持续提升,覆铜板等级从very low loss提升到Ultra low loss,带动PCB量价提升[22] - **光模块行业出口情况**:全国月度出口额同比基本无太大增长,四川省同比增长显著但环比去年年底变化不大,主要产能集中在海外工厂,海外出口数据不能完全代表整体行业需求紧密度[30] - **CPO发展趋势**:可能成为未来3.2T方案主流;今年英伟达发布三款基于1.6T光引擎的CPU交换机产品,下半年预计小批量出货,明年增长更显著[33] - **台积电与博通**:台积电自主研发3D光学引擎封装;博通基于托马霍克5芯片推出第二代CPU交换机,今年年底推出TH 6,将对标英伟达,更早进入主流以太网市场[34] - **高速率CPU交换机需求**:内部需要大量光纤,太辰光提供柔性背板解决方案;对高密度连接器需求巨大,各环节增速未来几年可能达500%左右并持续至至少2028年[35][36] - **天孚科技**:2025年预计出货量约4000台,2027年预计达75000台,占30%市场份额;2027年收入增量可能达26 - 27亿元人民币,对应利润6.65 - 7亿元人民币[37]
ComputeX英伟达大会解读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 行业 - **公司**:英伟达、中金公司、Deepseek、Minimax、谷歌、OpenAI、台积电、海力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 技术发展与投资机会**:未来两到三年 AI 技术将快速迭代,由产业需求和开源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增长 ,有望为中国 GDP 带来超 12.4 万亿人民币增量,对应每年约 0.8%额外增长率 ,云厂商和第三方算力提供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AI agent 加速实现和智能终端应用涌现是商业闭环关键[1][2] - **英伟达对行业的影响**:英伟达是 AI 领域产业推动者,过去六年芯片算力增长 4000 倍 ,总裁强调硬件半定制化、架构升级和内存带宽提升是投资热点,高吞吐、低延时互联架构支持云端应用[1][3][4] - **算力需求影响**:云端算力需求增速旺盛,依赖算法支持;端侧算力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 ,未来具身智能时代端侧算力需求或超每秒 1000 个 TOKEN,核心芯片或 SoC 芯片领域成长空间大[1][5] - **AI 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从堆叠服务器芯片转向系统优化与效率提升,涵盖算法模型、软件系统、硬件架构及跨区域数据调动整合能力 ,全产业链条工程优化与系统效率提升成主流共识[1][6] - **中国 AI 发展挑战与机遇**:中国 AI 发展迅速但有薄弱环节,国内算力能力提升及系统扎根后,生成式 AI 行业有望全球引领 ,美国出口管制促使加快自主研发,内循环打通后将在多方面领先[1][7][8] - **国内资本开支潜力**:2023 - 2025 年 AI 资本开支总量接近 300 亿美元 ,预计 2026 - 2027 年头部云厂商资本开支迎来上行周期[3][9] - **AI 对端侧设备影响**:英伟达优化蒸馏技术使更多模型可在端侧部署,国内 SoC 厂商制程进步 ,端侧算力需求 10 个 TOPS 以内可满足初步运行,工程优化使模型参数与体验关联减弱,端侧 SoC 迭代提升消费者认可度[10][11] - **AI agent 市场前景**:AI agent 分自主和生成式智能体,已形成较好闭环 ,未来两到三年可能快速普及,2030 年市场规模或达 400 亿美元 ,任务执行单元价值显现[12] - **AI agent 替代传统 APP 可能性**:AI agent 有可能替代传统 APP 成为新内容分发入口 ,C 端和 B 端都有应用优势,B 端付费场景或形成新生产变革[13] - **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生态差异**:人工智能生态形成网状共生模式 ,大模型基础设施开发商涉足多领域,促进应用性能和交互体验提升,整合算力和数据资产[14] - **英伟达大会信息**:展示个人端小型化算力基础设施和 B 端半定制化硬件架构 ,推动 AI 进化加速,驱动 C 端商业模式闭环,解决伦理与安全问题是重要方向[15] - **英伟达技术创新体现**:半导体先进制程快速迭代,存储能力提升 ,保持 FP4 重密算力三年翻 10 倍迭代能力 ,系统端算力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或推出高集成度机架[16][17] - **英伟达数据传输进展**:推出 GPU 交换机,2025 下半年至 2026 年规模交付 ,光电合封及硅光引擎优化网络架构,提高传输速度和带宽[18] - **AI 应用发展方向**:从生成式 AI 走向代理 AI 再到物理世界模拟 ,国内有望快速进入 Federated AI 阶段,目标是实现硅基与碳基生命互动释放生产力[19] -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过去三年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新生态形成推动商业闭环,AI 技术迭代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变革[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18 年以前国内 3G 和 4G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中迭代快,2018 年后迎来 5G 建设浪潮带动互联网应用迭代[9] - Minimax 从模型快速应用普及过程中,将不同能力分层,任务执行单元价值显现[12] - 英伟达 GB300 芯片是技术迭代路径清晰的重要体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