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oose
icon
搜索文档
从兼职工程师直接跳到CTO,他用两个月让一款Agent干掉60%复杂工作并放话:“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没有直接关系”
36氪· 2025-10-30 19:50
公司AI转型战略与组织变革 - 公司通过一份致CEO的“AI宣言”启动了全公司范围的AI转型,核心观点是必须认真对待AI,进行集中投入,并成为“AI原生”公司[6] - 转型的首要举措是重新将公司定位为科技公司,而非金融服务或金融科技公司,并恢复黑客周等活动以重燃团队创造热情[7] - 关键组织变革是从“总经理制”转向“职能制”,将所有工程师和设计师分别归属于统一的工程和设计部门,以建立统一的技术焦点[8][9] - 组织结构的调整使得公司能够集中力量推进AI、平台建设和技术深度,这是成为AI原生公司的基础[9][11] - 组织变革后,公司内部使用统一的技术语言、工具和评估体系,工程师可灵活流动,技术卓越成为共同目标[11] AI智能体Goose的开发与应用成效 - 公司开发并开源了名为“Goose”的通用AI智能体框架,其设计初衷是将大型语言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行为连接起来,使其不仅能“聊”还能“干活”[2] - Goose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构建,为现有企业工具提供封装,使大模型能直接调用和操作这些工具,从而在数字世界中执行实际任务[19] - Goose是一个桌面应用,支持接入任何模型,可自主完成复杂任务,如连接数据库、写SQL、处理数据、生成图表和报告并自动发送邮件[19] - 深度使用Goose的工程团队每周平均节省8至10小时人工工作时间,公司整体的人工节省率估算为20%至25%[12] - Goose的应用已超越工程团队,非技术团队如法务、风控能自建小工具,过去需数周的任务现在几小时即可完成[13] - 公司内部广泛使用Goose,因其与内部系统整合度最佳,员工可用几行代码实现AI自动化,甚至让Goose生成新的功能扩展[20] AI对生产力与工作方式的变革 - AI工具让“对话式编程”成为可能,工程师几乎不再手写代码,而是通过AI辅助生成和修改[12] - AI已能实现一定自主性,例如在夜间自动生成代码补丁、重排会议日程,甚至观察屏幕并自动完成讨论中的功能开发[12][21] - 未来AI可能使“代码重写”成为常态,公司可频繁利用AI生成最优新版本,关键在于让AI保留细微的经验和优化[22][23] - AI的应用模糊了岗位界限,非技术岗位员工使用AI工具完成任务,法务可能写代码,工程师可能做设计,带来效率提升[29] - AI在提升工程师生产力的同时,也因赋能其他部门自建工具而增加了整体开发任务量和协作需求,形成“修更宽的公路”效应[29] 公司业务与领导力经验 - Block是母公司,旗下主要品牌包括Square、Afterpay、Cash App和TIDAL,以及专注于比特币硬件的BitKey和Proto团队[38] - 领导力经验强调从小处开始,Goose和Cash App等成功项目均始于小型的黑客周实验或业余项目原型[43] - 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解决用户问题,而非代码质量,例如YouTube虽代码混乱但成功,而技术先进的Google Video却失败[39][40][41] - 在团队建设中,“受控的混乱”往往能激发最有价值的创新,在确保系统稳固的前提下给予工程师自由探索的空间[42] - 推动AI转型的关键是领导层亲自使用AI工具,CEO和高管团队每日使用Goose,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推广AI应用[32]
从兼职工程师直接跳到CTO,他用两个月让一款 Agent 干掉60%复杂工作并放话:“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没有直接关系”!
AI前线· 2025-10-30 15:23
公司AI转型战略 - 公司通过一封内部“AI宣言”推动组织级转型,核心观点是必须认真对待AI并进行集中投入,以成为“AI原生”公司[7] - 转型的关键举措包括重新定位为科技公司、恢复黑客周活动、启动多个特别项目以重燃团队创造热情[9] - 进行了关键的组织结构变革,从“总经理制”转向“职能制”,将所有工程师和设计师分别归属于统一的部门,以集中力量推进AI和技术深度[10][11] - 组织结构变革后,公司能够使用统一的技术语言、工具和评估体系,工程师可在不同团队间流动,技术卓越成为共同目标[12] AI智能体Goose的应用与成效 - Goose是一个开源AI代理框架,其核心是将大语言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行为连接起来,使AI不仅能对话还能执行任务[3] - 深度使用Goose的工程团队每周平均节省8至10小时人工工作时间,公司整体的人工节省率估计为20%至25%[14] - Goose特别适合非技术团队自建小工具,例如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现在能自行开发内部系统,将原本需数周的流程缩短至几小时[14] - Goose具备高度自主性,能自动完成复杂任务流,例如连接数据平台、编写SQL、生成图表并发送报告[25] - 公司内部员工可自由选择AI工具,但Goose因与内部系统整合最佳而被广泛使用,仅需几行代码即可实现自动化[26] AI对生产力与工作方式的改变 - AI已深度融入日常开发流程,AI原生团队使用Vibe Code等工具几乎不再手写代码,而旧系统团队也引入后台AI工具进行自动修复[13] - AI工具对生产力的提升通过“节省的人工工时”来衡量,目前相当于为每名工程师节省了四分之一的时间[17] - AI工具的使用效果因项目而异,从零开始的新项目效率提升显著,而在复杂的老代码库中提升相对有限[18] - AI正在模糊岗位界限,非技术岗位如法务、风控团队也能使用AI工具编写代码,带来效率的惊人提升[38] - AI不仅提升个体效率,还改变了协作模式,各部门自建软件的能力增加了整体开发任务量,推动了更快的交付速度[38] 未来AI发展趋势与招聘策略 - 未来AI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大模型的自主性,目标是让AI能持续工作数小时甚至数天,实现夜间自动构建功能[31] - AI将改变软件重构的经济性,使“删除再重建”成为可能,未来版本发布可能由AI生成最优新代码[32] - 公司正在实验让Goose进行自我改进,目前约有60%的任务能由AI成功完成,其余仍需人类介入[33] - 招聘策略更看重“学习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非单纯是否熟练使用AI工具,鼓励候选人在面试中展示AI协作能力[36][37] - 资深工程师和新人工程师最愿意使用AI工具,前者用以自动化重复性工作,后者则上手极快毫无包袱[38] 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经验 - 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解决用户问题,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没有直接关系,并以YouTube的成功为例说明[50][51] - 有效的组织管理需要“受控的混乱”,在确保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给予工程师自由探索的空间,能激发最有价值的创新[52] - 重要的领导力经验包括“从小处开始”,专注于可完成的小目标,Goose和Cash App等成功项目均始于小型实验或黑客周[53] - 康威定律在实践中具有强大影响力,改变组织结构是改变产品结果的前提,作为技术领导者需定期退后一步反思整体方向[48]
MCP:构建更智能、模块化 AI 代理的通用连接器
AI前线· 2025-09-14 13:33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核心概念 - MCP是一个开放标准,定义基于JSON-RPC 2.0的通用客户端-服务器协议,用于AI代理与外部能力的交互[4] - 关键组件包括主机(如LLM或IDE)、客户端(管理通信)、服务器(暴露外部功能)以及工具、资源、提示和采样功能[6][7][8] - 协议支持有状态连接,使用STDIO进行本地传输,HTTP+SSE或流式HTTP进行Web连接[4] 标准化协议的优势 - 将M×N集成碎片转化为M+N模块化结构,大幅减少定制集成工作量[18] - 实现跨框架互操作性,允许不同AI代理无缝访问任何MCP兼容服务器[10] - 提供面向未来的稳定集成层,使LLM和框架更换不影响现有工具集成[18] - 促进工具开发民主化,社区正构建Google Drive、GitHub等流行服务的MCP连接器库[18] 行业应用案例 - Block公司部署"Goose"企业AI代理,通过MCP集成Databricks、Snowflake、GitHub等系统,实现SQL生成执行和运营自动化[14][19] - 开发工具领域广泛应用,Windsurf、Anysphere、Replit等IDE通过MCP提供上下文感知的编码辅助[17] - 企业级多系统工作流编排,例如销售流程可跨电子邮件、CRM、Slack和日历工具自动化操作[33] 技术框架集成进展 - LangChain通过mcp-adapters包使代理能加载任何MCP服务器工具[22] - CrewAI工具库支持MCP服务器作为工具提供者,使用MCPServerAdapter实现集成[23] - AutoGen提供McpToolAdapter和mcp_server_tools()函数,支持 Anthropic fetch工具等网络内容获取功能[25] 能力提升维度 - 增强代理记忆和状态持久性,支持向量数据库存储超越LLM上下文窗口的长期信息[28] - 实现跨工具调用的共享上下文保持,避免重新提示或信息丢失[28] - 支持动态工具发现,代理可编程查询可用工具及其说明和输入模式[28] - 为多代理协作奠定基础,支持专业代理团队通过共享工作空间协同工作[28] 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 MCP于2024年底由Anthropic推出,正迅速成为开放通用标准[3] - 开源MCP服务器数量持续增长,被AI开发者社区快速采用[33] - 实际应用涵盖大规模企业自动化、开发者工具增强和多系统工作流编排场景[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