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PMD
icon
搜索文档
稳定币的宏观冲击波
华创证券· 2025-08-20 11:12
金融机构参与稳定币生态 -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链上存款和提供储备托管服务应对存款流失[1][3] - 资产管理公司为稳定币发行商管理国债等储备资产规模达千亿美元级别[3][6] - 支付公司利用用户基础和支付网络构建稳定币生态闭环[3] 稳定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全额储备1:1是M2总量不扩张的关键[1][5] - 付息稳定币扩展到日常支付将显著侵蚀银行存款基础[6] - 部分准备金制将使稳定币获得货币创造权导致M2扩张[6][8] 稳定币对美债市场的影响 - 稳定币为美债市场提供持续增量需求持有短期国债规模达千亿美元[7][18] - 挤兑风险下稳定币抛售美债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冲击[7][19] 监管与历史经验 - 美国《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1:1储备并禁止算法模型[34] - 稳定币部分准备金制可能类似"尼克松冲击"打破黄金锚定[8][21]
摩根大通(JPM.US)任命区块链部门联席主管 双线发力代币化与数字支付
智通财经· 2025-08-07 15:07
公司人事任命 - 摩根大通任命Kara Kennedy与Naveen Mallela共同担任区块链部门Kinexys全球联席主管 [1] - Kara Kennedy负责数字资产业务和资产代币化 并领导Kinexys实验室协助客户开发区块链项目原型 [1] - Naveen Mallela继续主管支付业务 包括Kinexys数字支付和Kinexys Liink 其常驻新加坡 [1] 区块链业务布局 - 公司正在试点JPMD项目 该代币在Coinbase的Base区块链上推出 属于基于以太坊网络的存款代币 [1] - JPMD作为许可型代币仅对机构客户开放 提供24小时结算服务并向持有者支付利息 [2] - 存款代币相比稳定币具有优势 为机构客户提供更快捷的资金流转方式 同时保持与传统银行系统连接 [2] 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通过里程碑式稳定币立法后 全球银行和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区块链项目 [1] - 摩根大通计划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试点JPMD项目 后续将根据监管批准扩展至其他用户和货币种类 [2]
JPMorgan's Coinbase Partnership Sidelines Aggregators, Brings Bank-Grade Compliance to Crypto
PYMNTS.com· 2025-07-30 23:44
摩根大通与Coinbase合作 - 摩根大通与Coinbase达成合作,允许其客户将银行账户直接链接至Coinbase平台,实现合规、安全的加密货币交易,绕过传统数据聚合商[2][4] - 合作内容包括支持Chase信用卡在Coinbase上购买加密货币,直接转账功能预计2026年上线,信用卡选项将于2023年秋季推出[4][13] - 该合作标志着传统银行在加密货币基础设施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通过银行内部API和用户认证层控制资金流动[8][9] 银行主导的合规架构 - 摩根大通通过内部系统嵌入身份验证、反洗钱(AML)保障和交易监控,实现垂直整合的合规模式[1][10] - 银行可要求交易元数据、设置消费限额,并在资金转入加密钱包前触发强化尽职调查,实时使用专有欺诈检测系统[11][12] - 该模式使银行能执行符合或超过监管要求的KYC标准,减少对第三方聚合商的依赖[10][12] 数据聚合商面临的挑战 - 传统数据聚合商存在安全漏洞、数据格式不一致等问题,难以满足全球合规要求,银行正通过直接集成收回客户访问控制权[6][7] - 随着大银行重新掌控数据流,聚合商可能转向为小型机构提供协调服务,或专注于贷款、B2B等细分领域[14] 存款代币化趋势 - 摩根大通在Coinbase的Base区块链上试点其链上存款代币(JPMD),探索银行货币与加密货币在统一生态中的共存[1][15] - JPMD是受监管的计息数字存款工具,不同于稳定币,但代表银行货币的链上数字化形式[16] - 合作不仅推动加密货币购买,还为银行货币与加密资产共享基础设施奠定基础[17] 行业转型方向 -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在美国有利监管环境下成熟,传统银行加速拥抱该领域[2] - 银行通过构建法币与数字资产间的通道,同时设立"收费站"和"限速"规则,掌握创新主导权[8] - Coinbase通过与最大银行合作简化用户入门流程,提升支付成功率及合规声誉[14]
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浪潮的拥抱
民生证券· 2025-07-24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非银金融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8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后续发展和生态完善,香港政府政策发力且后续或有更多中资券商参与,推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发行与管理,为券商打开资产负债表扩张新通道,实现业务协同增长;维持非银金融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关注市场成交及指数反弹持续性、政策导向和券商行业估值情况,重点推荐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交易所等 [84] 产业链、应用场景及盈利模式 稳定币运行机制 - 稳定币作为链上交易加密货币的流通媒介诞生,简化加密资产交易路径,解决法币交易比特币效率低、成本高、跨国汇款不便等问题 [4] 当前稳定币交易额已超过Visa - 截至2025年5月初,稳定币市场总规模约2472亿美元,平均滚动调整交易额达2.29万亿美元,分别约为Visa和Paypal日均交易额的1.7倍和16.07倍;截至2024年末,稳定币年化交易额达15.6万亿美元,约为Visa和Mastercard的119%和200%;稳定币月交易笔数达1.1亿笔,约占Visa和Mastercard处理笔数的0.41%和0.72%,每笔交易价值远高于二者 [7] 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当前较为流行 - 稳定币类型根据维持价值方式和底层资产分类,常见有法币抵押型(如USDT、USDC)、加密抵押型(如DAI)、算法稳定型(如UST)、商品抵押型(如PAXG),各有优缺点 [10][11] USDT和USDC两类稳定币呈双寡头格局 - USDT和USDC市值占比最高,截至2025年5月初,USDT市值占比64%,USDC市值占比25%;截至2025Q1,USDT大部分储备资产为高流动性美债,规模985.2亿美元,占比66.0%;发行公司核心盈利点为储备金利息收入,成本侧需支付托管机构储备基金托管费等 [13][16] 香港地区稳定币交易较为活跃 - 截至2025年5月初,亚洲稳定币交易量占比21%,较北美和欧洲仍有较大空间;2024年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和英国是前五大稳定币交易国/地区 [19] 《稳定币条例草案》有望推动香港市场稳定币合规发展 -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美国《GENIUS法案》2025年7月19日获总统签署正式生效,两地法案在立法目的、稳定币要求、监管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 [23][24] 香港监管框架下的虚拟资产牌照 - 香港形成以SFC和HKMA为核心的双轨并行虚拟资产监管格局,SFC负责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牌照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等,HKMA负责与银行体系相关的虚拟资产活动及稳定币发行人牌照 [28] 香港稳定币产业链参与者有望扩容 - 香港市场稳定币参与者后续有望扩容,产业链包括发行端、交易端和应用端,与美国稳定币产业链各层参与者存在差异 [29][30] 发行端 - 最先受益,储备利息收入为核心利源,发行人负责稳定币铸造、赎回与制度设计,盈利点包括储备金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成本包括托管费等 [32][35] 交易端 - 盈利模式多元化,交易手续费为主要利源,以Coinbase为例,收入来源包括交易收入和订阅与服务收入;2024年Coin零售客户贡献交易收入占比超90%,机构客户总交易额约为零售客户5倍,机构客户交易费率0.04%,零售交易费率1.65% [39][45] Robinhood - 从互联网券商转变为加密经纪商和交易所,额外提供投顾和私行服务及传统股票与期权以及比特币现货ETF产品,2024年收入核心驱动为加密货币交易收入,2025Q1加密货币交易收入贡献总收入比重达27.2%,加密货币佣金率远高于股票佣金率 [49][50][56] 稳定币应用端 - 可用于跨境支付与结算、价值储藏、DeFi等,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优势明显,可降低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2025年6月27日,广发证券香港子公司推出代币化证券“GF Token” [57][59] 机构有望加速入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虚拟货币服务 - 2025年6月24日,国泰君安国际申请获批VASP牌照,在原有1类牌照基础上升级增加虚拟资产交易范围,原有经纪业务客户可用原账户进行加密资产买卖 [61] 后续或有更多中资券商申请VASP牌照 - 持牌券商可通过与持牌交易所合作或利用自身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买卖通道和充提服务,截至2025年7月22日,多家机构升级相关牌照,预计后续更多券商国际子公司升级,具备优质客户源的券商国际子公司更具优势 [64] 当前香港市场持牌VATP共有11家 - 截至2025年7月22日,11家交易所获香港证监会正式发牌的VATP,合规的VATP需持有相关牌照,VATP牌照是监管焦点,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是零售投资者参与虚拟资产投资的基建 [66] 当前递交VATP牌照申请者共9家 - 截至2025年7月22日,9家公司递交VATP牌照申请,后续有望有更多合规持牌VATP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69] VATP中OSL和HashKey业务相对成熟 - OSL集团是亚洲唯一上市的持牌合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数字资产平台包括市场业务和技术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数字资产市场业务收入2.83亿港元,同比+73%,总交易量突破1000亿港元,同比+16%,截至2024年末占香港数字资产现货ETF市场约64%的在管资产 [72] 海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 摩根大通聚焦发行存款代币服务,试点启动JPM Coin和JPMD两种代币;贝莱德发行代币化基金BUIDL;纽约梅隆银行定位托管银行,三者在主要动作、战略目标、区块链、客户范围和主要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76][77][79]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关注市场成交及指数反弹持续性、政策导向和券商行业估值情况,重点推荐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交易所等 [84]
疯涨的“股票代币化”
吴晓波频道· 2025-07-21 08:37
核心观点 - 全球围绕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和稳定币的金融竞赛已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通过《天才法案》强化美元霸权,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争夺话语权 [2][4][8][34] - RWA技术通过区块链将实体资产(房地产、黄金、股票等)代币化,实现资产分割、流动性提升和普惠金融,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16.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10%) [12][13][18][20] - 稳定币与RWA技术深度融合,为跨境支付、资产结算提供高效工具,美国计划通过监管稳定币巩固美元地位,香港则加速牌照发放抢占市场 [28][29][32][48] RWA技术应用 - **房地产代币化**:美国RealT平台允许50美元起投房产代币,迪拜计划将160亿美元房地产上链 [14] - **黄金代币化**:Paxos公司发行1:1锚定实物黄金的PAXG代币,黄金储备于伦敦LBMA金库 [16] - **股票代币化**:Robinhood在欧推出200余只美股及ETF代币(含未上市的OpenAI、SpaceX),股价两月累计上涨59%,但代币价格出现12%-400%溢价 [17][39][41]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主导**:贝莱德推出链上货币基金BUIDL(锚定1美元),摩根大通发行机构专用JPMD,特朗普法案意图将4万亿美元加密市场纳入监管 [7][18][35] - **香港布局**:42家券商获加密货币交易牌照,37家升级虚拟资产咨询牌照,广发证券发行首只计息代币化证券GF Token [48] 技术优势与风险 - **优势**:24小时交易、降低投资门槛(如1美元分割特朗普大厦)、提升跨境效率 [25][27] - **风险**:流动性不足导致价格操纵(Robinhood代币溢价400%)、监管真空引发内幕交易,OpenAI等公司否认合作代币化股权 [41][44][46] 大国博弈动因 - **经济利益**:稳定币市值已达2500亿美元,2030年或达3.7万亿美元,衍生金融服务(做市、资管、投行)潜力巨大 [31] - **金融霸权**:美国通过监管稳定币维护SWIFT系统地位,区块链技术可能削弱其制裁能力,香港条例被视为挑战美元体系 [33][34]
稳定币法案落地,比特币跳水,美国银行业坐不住了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58
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展 - 《天才法案》正式签署,构建美国首个联邦级加密监管框架,为稳定币制定发行、监管等要求 [2] - 法案明确稳定币储备资产包括法定货币、短期国债、回购协议等,保障与锚定资产的稳定兑付 [4] - 法案通过后加密货币市场集体回调,比特币24小时跌幅1.85%,SUI、XRP等跌幅超3%-5% [2][3] 稳定币市场格局变化 - 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600亿美元,USDT以1600亿美元居首,USDC以640亿美元次之 [5] - USDC因80%储备为美债且合规基础完善,被视为法案最大受益者 [5] - USDT面临合规挑战,需满足反洗钱及准备金审计要求以维持美国市场交易资格 [6] 银行业应对策略 - 美国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等头部银行加速布局稳定币,摩根大通已试点JPMD存款代币 [8] - 银行通过发行稳定币争夺支付系统话语权,但可能引发资产负债表冲突及挤兑风险 [9] - 花旗预测2030年稳定币流通量或达1.6-3.7万亿美元,仍以美元计价为主导 [8]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稳定币可能分流传统银行存款,削弱银行吸储及信贷能力,冲击Visa、万事达等支付巨头 [7] - 法案或推动美债需求上升,强化美元资产流动性,重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 [5] - 未来市场或呈现"双轨并行":合规稳定币主导主流金融,USDT深耕离岸生态 [6]
超1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盯上了加密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0:41
渣打集团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 渣打集团通过英国分行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币现货交易服务 成为首家提供该服务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 并计划推出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 [1] - 渣打集团通过旗下企业和投资银行、Zodia Custody、Zodia Markets以及Libeara提供数字资产托管、交易和代币化服务 [5]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布局加密货币 - 已有11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加密货币领域开展实质性布局 包括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国、纽约梅隆、瑞银、渣打、德银、汇丰、法巴、法兴等 [1] - 华尔街大行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步伐最快 [1] 摩根大通推出类稳定币代币 - 摩根大通推出名为JPMD的类稳定币代币 面向机构客户 用于结算和支付场景 具备可编程、点对点交易特性 但在利息支付和存款处理方式上与稳定币不同 [1] - 摩根大通通过旗下区块链平台"Kinexys"启动JPMG的概念验证 [5] 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关注稳定币 -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和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表示正在研究推出自有稳定币 [2] - 美国银行已加入摩根大通牵头的稳定币相关项目 [2] - 花旗旗下拥有花旗综合数字资产平台(CIDAP) [5] 摩根士丹利和纽约梅隆银行动向 - 摩根士丹利密切关注稳定币 但尚未决定是否启动相关项目 曾参与区块链支付试验并与加密货币托管机构合作提供托管服务 [2] - 纽约梅隆银行为Circle公司86%的储备资金提供托管服务 [3] 欧洲大行进军加密赛道 - 瑞银成功试点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方案"瑞银数字现金(UBS DigitalCash)" 完成以美元、瑞士法郎、欧元和人民币进行的跨境支付 并参与开发基于瑞士法郎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 [4] - 法国兴业银行发行基于欧元的稳定币EUR CoinVertible(EURCV) 并与Forge联合推出一款以美元计价的稳定币 [4] - 法国巴黎银行旗下资管公司在Allfunds链上推出首只原生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4] 国际大行与中资机构合作 - 汇丰在香港推出基于代币化存款的企业财资管理方案 蚂蚁国际成为首家客户 [4] - 德意志银行与蚂蚁国际合作 探索代币化银行存款、稳定币等方案 [4] - 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提交稳定币申请 [4] 银行应对稳定币挑战 - 稳定币用户行为可能削弱银行的资金控制力 导致活期存款流失和结算流程参与机会减少 [6] - 银行通过"代币化存款"寻求反击 例如花旗将存款资产转化为可编程链上资产 以提升流动性、兼容性与客户黏性 并切入链上金融生态 [6] 监管政策动向 -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三项有关稳定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法案 《天才法案》已在参议院获批 有望很快成法 [3] 欧洲大行对加密赛道的态度 - 部分欧洲大行对加密赛道持迟疑态度 例如巴克莱银行禁止客户使用其银行卡进行加密货币交易 [5]
华尔街巨头集体转向稳定币:传统银行发起支付体系“保卫战”
环球网· 2025-07-18 10:52
行业趋势 - 美国金融业正经历历史性转折 传统银行如摩根大通 花旗集团 美国银行等相继布局稳定币业务 围绕全球支付控制权展开博弈 [1] - 全球98%的稳定币锚定美元 但80%的交易发生在美国境外 形成绕过SWIFT系统的平行支付网络 [3] - 稳定币发行商如Tether和Circle凭借1160亿美元美债持仓跻身全球前20家美债持有方 影响力超越部分主权国家 [3] 政策动态 - 美国参议院通过《STABLE法案》 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等值美元或国债储备 接受美联储与货币监理署双重监管 强制披露资产储备情况 [3] - 持有超100亿美元资产的发行方需接受美联储直接监管 为传统金融机构设置政策护城河 [4] 公司战略 -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表示必须参与稳定币领域 否则将失去对支付系统的理解权 该行已推出机构专用存款代币JPMD 计划扩展至跨境贸易结算领域 [3][4] - 花旗集团CEO简·弗雷泽透露正研发"花旗稳定币" 重点探索跨境支付场景的储备管理与代币兑换机制 拟通过闭环系统将稳定币嵌入企业供应链金融场景 [3][4] - 美国银行CEO布莱恩·莫伊尼汉表示稳定币项目已进入实质筹备阶段 或通过行业协作模式推进 [3] 竞争格局 - 稳定币的实时结算 低手续费特性吸引亚马逊 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探索替代Visa 万事达卡等传统支付通道 [4] - 传统银行面临支付入口丧失风险 可能导致存款流失与中间业务收入萎缩 [4] - 金融科技公司需额外承担合规成本 可能削弱其竞争优势 [4] 行业展望 - 银行与加密货币将长期共存 关键在于谁能定义未来的价值交换标准 [5] - 特朗普政府加速推动加密货币主流化 华尔街的稳定币反击战持续展开 [5]
摩根士丹利:稳定币是否对银行存款构成风险?
摩根· 2025-07-15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北美大型银行的行业观点为In-Line(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表现一致)[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目前因缺乏收益和支付工具接受度有限,并非银行存款替代品,但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加可能改变,银行应利用实时跨境支付服务能力,考虑发行代币化存款[2][11] - 稳定币受《Genius法案》严格监管,不能支付利息,持有者为无担保债权人;货币市场基金可支付利息,投资者有类似股权所有权[3][13] - 稳定币已持有大量短期国债,持续增长将增加短期国债需求,为美国财政部债务发行提供灵活性[4][15] - 机构用例如更快结算、抵押品流动性和全球美元获取等,可能推动稳定币新一轮采用[5] - 美国监管框架支持私人发行稳定币增长,美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性降低[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Summary Data: Fed H.8 - 展示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增长数据,包括同比、环比增长情况及贷款与存款比率等[22] Macro Indicators Dashboard - 呈现每日宏观指标,如股票市场指数、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的表现及变化[23] - 展示每周和每月宏观指标,涵盖就业、消费、收入、房地产等方面数据[25] - 提供季度宏观指标,包含国际收支、企业利润、政府财政、通货膨胀等数据[27] Capital Markets - Advisory & Underwriting - 给出全球投资银行咨询和承销业务的交易量和收入数据,包括并购、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业务[28][272] - 展示全球股权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涉及不同银行的交易价值、收入、市场份额等[274] - 呈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78] - 给出全球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包括不同类型债务的承销情况[282] - 展示全球高收益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87] - 呈现全球投资级债务承销业务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90] - 给出全球并购业务(完成和宣布)的排名和相关数据[295][300] Weekly Loan & Deposit Tracker - 展示商业银行每周贷款和存款的增长情况,包括不同类型贷款和存款的同比、环比增长及贷款与存款比率[30][31] Loan Growth Indicators - 涉及GDP和个人消费支出等与贷款增长相关的指标[126] C&I Loan Indicators - 包含工业生产、产能利用率、领先指标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工厂订单等与商业和工业贷款相关的指标[129][133][136] Consumer Loan Indicators - 涵盖消费者信心指数、失业救济申请、非农就业人数、失业率、住房价格指数、房屋销售、个人储蓄率和美国消费者信贷等与消费者贷款相关的指标[148][153][155] Real Estate Loan Indicators - 涉及房价指数、抵押贷款购买/再融资指数、抵押贷款市场份额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服务商利差等与房地产贷款相关的指标[171][173][178] Interest Rates - 包含收益率曲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球10年期收益率和利差等利率相关指标[180][182][184] Credit Quality - 展示违约率、利差、信用违约掉期和企业利差等信用质量相关指标[193][204] Debt to GDP and Funding Sources - 呈现美国债务与GDP的比率及各部门债务与GDP的比率,还包括美国家庭、非金融企业、政府等的资金来源[221][224][228] Branch Rationalization Tracker - 展示美国大型银行和所有美国银行的净分行关闭情况,包括年度和月度数据[242][244][250] Capital Markets - 展示交易仪表盘的波动率数据,涵盖股票、大宗商品和外汇等市场[259] - 呈现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交易量[260] - 展示全球投资银行的咨询和承销业务数据,与前文相关内容重复[271] Trust Bank Trends - 涉及资产服务和资产管理相关的趋势,包括股票和债券指数表现、共同基金资金流向等[324][326] Excess Capital Analysis - 估计大型银行在新宣布的压力资本缓冲(SCB)规则下将拥有1970亿美元的过剩资本,较测试前水平增长26%[351] Sector Valuation - 展示银行的估值指标,如远期市盈率(NTM P/E)和市净率(LTM P/B)随时间的变化情况[353][354][357]
瑞银:中国银行_专家电话会议要点_稳定币兴起的影响
瑞银·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文档未提及报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发展迅速引发监管行动,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银行需积极应对以保持竞争力 [2][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稳定币发展现状 - 稳定币受广泛关注,多个司法管辖区积极制定监管法规,市场规模超2500亿美元,超95%由美元支持 [2] - 稳定币最初用于促进加密资产交易,现作为潜在支付工具受关注,推动监管框架引入 [2] 稳定币监管情况 - 香港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美国参议院6月通过《美国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 [3] - 监管核心原则包括稳定币发行人需获授权、1:1储备支持、禁止向持有者支付利息 [3] 香港稳定币推广情况 - 香港积极推广稳定币,2024年推出发行人沙盒,蚂蚁集团旗下两单位有意申请牌照 [4] - 港元挂钩稳定币规模可能较小,人民币挂钩稳定币试点或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4] 稳定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 可能扰乱跨境支付,降低成本并缩短时间,但存在额外成本 [7] - 支付领域金融脱媒威胁存在但不紧迫,商家接受度受多种因素制约 [7] - 存款领域金融脱媒威胁存在但不紧迫,当前规模小,未来可能扩大带来挑战 [7] 银行应对措施 - 全球银行积极布局加密领域,如法国兴业银行、渣打银行等计划发行稳定币 [8] - 银行直接发行稳定币可保持竞争力,还可收取相关费用获得收入 [8] 估值方法 - H股中国银行业目标价格基于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得出 [9] - A股中国银行业目标价格基于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估值方法得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