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
icon
搜索文档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搜狐财经· 2025-10-31 07:14
金融监管总局: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 室30日联合发出通知,经国务院同意,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就是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自2025 年11月10日起,组织各地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 隔6个月)。 T1400无人直升机由联合飞机集团旗下哈尔滨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集团董事长田刚印介 绍,这架"空中大力士"最大有效载荷650公斤,超8小时的最大续航时间,解决了工业级无人机小载重、 短续航的痛点。搭载200公斤载荷时可飞行900公里,能完成跨区域物资投送或大范围巡检任务。 中国已构建完整的锂产品供应体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10月29日发布消息说,我国已构建完整的锂产品供应体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 会副秘书长林如海在当日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碳 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锂盐,金属锂及其合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质等产品的产量连续多年位 居全球第一。 两大突破!T1400无人直升机首航成 ...
能源早新闻丨中国海油:收入3125亿元!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06:33
◐ 国家能源局:9月核发绿证2.2 9亿个。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 025年9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 2 0 25年9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 2 9亿个,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 0.65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 58亿个,占比6 8. 86%。 ◐ 我国最大7 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在新疆投运。 据新疆日报10月30日报道,位于且末县的7 50千伏且末变电站正式通电,这意 味着历经1 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 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最大的75 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 ◐ 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装备实现突破。 据科技日报10月30日报道,从中海油研究总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研制的国产大抓力拖曳 锚顺利通过工厂测试。该锚是适用于漂浮式风机基础系泊的核心装备,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均达到设计预期,各项指标满足美国 船级社(ABS)规范要求,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装备实现突破。 ◐ 我国已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近70%订单。 据央视新闻1 0月30日报道,从中船集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 天然气大型运输船,10月30日在上海交付,31日还将有同一型号另一 ...
两天交付两艘船!中国船企实现在LNG装备建造领域超越引领
新浪财经· 2025-10-30 16:16
船舶交付与技术突破 - 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立方米LNG大型运输船成功交付,同一型号另一艘将于次日交付[1] - 交付的船舶为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且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 公司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五代LNG船的快速迭代发展,在国际LNG装备建造领域实现超越引领[3] 市场地位与订单成就 - 公司是全球唯一能同时建造NO96型和MARKIII型围护系统的船企[4] - 2024年4月及9月,公司成功获得卡塔尔能源公司24艘27.1万方LNG新船订单,创造了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4] - 在卡塔尔“百船计划”中,公司累计承接12艘17.4万立方米及24艘27.1万立方米LNG船订单,按合同金额或载气量计均位居全球船企之首[4] 产业链发展与国产化进程 - 公司产品实现“小型大型超大型、远洋近海内河、陆地到海洋”的全覆盖,成为海上LNG产业链“链长”[4] - 截至2024年,公司承接LNG运输装备100多艘,已交付54艘,带动中国LNG主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不足5%提升至目前30%以上[4] - 国内LNG船配套供应商从最初20多家发展到130多家,形成数百亿产值配套市场,大型LNG船国产化配套能力已提升至80%以上[5] 核心配套与供应链韧性 - 双燃料主机、发电机、船用殷瓦钢、低温不锈钢波纹板等核心配套均已实现自主配套[5] - 建造用工艺装备96%实现国产替代,沿海内河小型LNG储运装备的低温核心配套国产化能力达到100%[5] - 配套产业的发展极大提升了LNG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5]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绿色低碳智能的LNG船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5] - 碳捕集技术、LNG与零碳燃料混烧技术、氨燃料与氢燃料动力技术等新兴绿色零碳技术将成为未来船型技术应用主流[5] - 公司正加快加大创新技术投入,计划在2023-2025年向市场推出14型绿色环保新船型,推动产业链向更环保、低碳与智能化方向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