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ngArch

搜索文档
芯联芯一审被判赔龙芯中科45万元,并被要求发布致歉声明
巨潮资讯· 2025-07-25 10:25
诉讼案件判决结果 -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上海芯联芯赔偿龙芯中科经济损失450,000元,并要求在其官网首页置顶位置连续十日发布致歉声明 [2] - 龙芯中科于2021年3月2日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芯联芯澄清不实内容、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2] - 案件已于2021年7月29日完成立案受理 [2] 知识产权争议背景 - 上海芯联芯向第三方发送不实指控函件,称龙芯中科3A5000处理器源于MIPS指令系统并侵犯MIPS知识产权 [2] - 龙芯中科与MIPS公司于2011年、2017年签署技术许可合同,获得研发、生产、销售基于MIPS指令系统芯片的权利 [2] - 2019年芯联芯声称MIPS技术许可合同转让给其公司,但龙芯中科与芯联芯从未直接签署过任何合同 [3] 产品技术转型 - 2019-2021年龙芯中科销售产品中基于MIPS指令系统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约70% [3] - 2020年龙芯中科推出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 [3] - 2021年7月开始信息化业务转向基于LoongArch的3A5000系列处理器,工控业务也开始转向基于LoongArch的系列处理器 [3]
中国信息产业要有自己的“根”——专访龙芯中科胡伟武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芯片封装环节——引线键合 - 文章核心观点聚焦于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对中国信息产业构建独立生态体系的战略思考及公司发展路径[4][5] 自主生态体系构建 - 公司提出构建独立于X86和ARM之外的第三套生态体系是中国信息产业根本出路[4] - 坚持从研发、生产、软件生态三方面筑牢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底座[5] - 2020年推出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LoongArch)并完成操作系统核心模块迁移[7] - 自主指令集产品已落地党政、能源、交通、金融等九大领域[7] 技术自主化历程 - 2001年通过原型系统验证自主CPU可行性并推动成为国家战略[6] - 2010年从科研团队转型企业化运营时发现MIPS架构授权限制[6] - 掌握指令架构等"根"技术虽导致短期业绩下滑但奠定生态基础[6][7] - 新一代产品2K3000获工控头部企业采用验证性价比优势[8] 市场转型战略 - 2022-2024年实施研发转型坚持政策性市场与开放市场并重[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31亿元占营收105.34%[9] - 2024下半年收入环比增长29.64%同比增43.91%[9] - 2025-2027年重点转向市场拓展与海外布局[10] 产品技术路线 - AI技术定位为赋能工具而非独立产品线[11] - 端侧AI方案可实现竞品60-70%性能但价格仅5%[11] - 坚持"系统性价比"策略聚焦实用技术突破[11] 长期生态规划 - 2025年LoongArch生态体系基本形成[12] - 2030年实现生态完善2035年与X86/ARM三足鼎立[12] - 最终目标构建国家安全新体系实现产业规模量级对等[12]
科创板迎来第三家国产CPU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09:35
多家CPU国产大厂的资本化正在提速。 日前,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芯集成")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了受理。 这是继海光信息(688041.SH)、龙芯中科(688047.SH)后,国产六大CPU厂商中选择向资本市场进 发的第三家公司。 兆芯集成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多系列通用处理器,并形成"开先"桌面PC/嵌入式处理器、"开 胜"服务器处理器两大系列,兼容X86指令集。 兼容X86指令集的技术已经获得了昔日有"中国台湾版英特尔"之称的威盛电子(2388.TW)的授权。 这为兆芯集成持续自主开发后续产品奠定了基础,2024年"开先"销量达到167万颗,在联想开天等头部 桌面PC厂商的国产终端出货中位居第一名。 但兆芯集成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4亿元、5.55亿元和8.89亿元,同期净亏损分 别为7.27亿元、6.76亿元和9.51亿元。 兆芯集成这次IPO计划募资约42亿元,投向新一代服务器及桌面处理器等项目的建设。 伴随着兆芯集成迈出IPO征途,其主攻GPU的重要参股公司格兰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启动了IPO 辅导。 若一切顺利,届时市场有望看到这两家公司先 ...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
新浪财经· 2025-05-21 13:21
股东减持与资本撤离 - 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十大股东同时宣布减持股份,总计约占公司总股本3%,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机构股东集体减持 [1] - 中科百孚、北工投资、横琴利禾博、鼎晖祁贤及鼎晖华蕴分别计划减持0.97%、0.89%、0.62%、0.52%股份,按公告当日收盘价估算分别套现5.04亿元、4.65亿元、3.25亿元和2.67亿元 [2] - 2024年Q4十大流通股东中的7家机构累计减持868万股,持股变动比例最高达17.14% [9] 股价与资金流动 - 减持公告后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向下跳空,五日均价跌至122.14元,公告后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流出9817.34万元 [5] - 10日主力净流出4495.96万元,20日净流出13932.96万元,当日净流出16707.36万元 [7] - 融资余额9.51亿元,融券余额1005.10万元 [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净亏损6.25亿元,同比扩大89.8%,2025年一季度亏损1.51亿元,同比恶化102.2% [9][12] - 研发费用率高达105.3%,资本化率仅19%,9.8亿元研发投入未形成有效产出 [12] - 存货周转周期高达974天(行业均值300天),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2.49亿元,占全年亏损40% [12] 现金流与资金链风险 - 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净流出3.35亿元,2025年一季度恶化至-1.44亿元 [13][15]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降幅达1545.16%,依赖投资活动现金流3.84亿元维持运营 [17]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仅0.25次(行业头部厂商4.5次),回款周期超270天 [20] 业务瓶颈与商业化困境 - 工控芯片收入2024年同比骤降近半,安全应用工控芯片收入同比暴跌44.56% [13][19] - LoongArch指令集生态适配应用仅数千款,二进制翻译系统兼容性差,C端市场渗透率近乎为零 [19] - 3C6000芯片生态适配数量不足竞品1/10,开放市场收入占比低于10%,GPU芯片9A1000计划2026年流片但技术代差拉大 [19] 市场依赖与估值泡沫 - 2024年政务采购收入占比高达53%,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导致回款困难 [20] - 当前492亿元市值中88%为"自主可控"主题溢价,硬件业务实际估值仅56.2亿元 [9] - 市销率105倍与连续三年亏损形成尖锐对立,若关键节点未达预期市值或腰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