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verse
搜索文档
历史级对话:2025.11月马斯克对话黄仁勋最新实录
搜狐财经· 2025-11-24 05:36
文章核心观点 - 对话探讨了从能源经济向智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背后是数万亿美元的机遇 [2] - 智能经济的物理底座涉及摩尔定律的终结、人形机器人对GDP的改写以及AI进入太空的必然性 [2] - AI的发展正推动计算范式从基于检索向实时生成的根本性转移,并面临能源瓶颈等挑战 [9][15][17] 关于第一性原理与人形机器人 - 公司利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将电池成本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计划对机器人电机和执行器做同样的事 [5] - 公司制造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本质是改变太空旅行的经济模型,类似于飞机不应每次飞行后丢弃 [5] - 公司目标是制造出第一批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因为目前市面上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 [5]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将是有史以来体量最大的产品,比手机和任何东西都要大 [6] - 公司相信AI和人形机器人将通过极致的生产力提升来彻底消除贫困,这是让全人类富裕的唯一路径 [8] 关于AI工厂与计算范式转移 - AI本质上被视为基础设施,沙特正从炼油厂转型为AI工厂 [9] - 过去的计算主要是基于检索的,内容预先制作好并通过搜索获取 [9] - 当前软件正变为实时生成,每次计算结果都是全新的、无法预存的,需要全球建立AI工厂来实时生产数字智能 [10] - 这种转变意味着计算不再是死板的预设程序,而是具备语境感知的智能 [10] 关于AI对未来工作的影响 - 长远来看(10-20年后),工作将变成一种选择,类似于现在的体育运动或电子游戏 [11] - 只要AI和机器人持续进步,金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失去意义,但物理限制如电力、质量、原材料依然存在 [11] - 短期内,AI将使枯燥、费力、极难处理的任务变得简单,但效率提升反而让人更忙,因为人类的创意和想法是无限的 [12] - 以放射科医生为例,AI读片提高了效率,导致雇佣了更多医生,因为核心目标是诊断疾病,从而提升了医疗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 [12] 关于xAI与NVIDIA的合作 - xAI正与沙特合作建设一个500兆瓦的超大项目,第一阶段从50兆瓦开始,并与NVIDIA紧密合作实现 [13] - 合作伙伴Alat作为一家营收几乎为零的初创公司,第一单生意就是为Elon Musk建数据中心,规模达500兆瓦,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用电量 [14] - 合作还包括Omniverse平台,旨在创造遵循物理定律的数字孪生工厂,让机器人先在其中学习,再在现实世界工作,即发展物理AI [14] 关于AI进入太空的必然性 - 只要人类文明延续,AI走向太空是一种物理上的必然,涉及卡尔达肖夫指数和利用恒星能量的概念 [15] - 地球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系99.999...%的能量在太空中被浪费,要获得比地球现有产能高出一百万倍的能量,唯一去处是太空 [15] - 在太空中运行AI的成本效益将压倒性胜过地面,因为不需要冷却系统(如一个2吨机柜中1.95吨是冷却),可直接通过辐射散热,且永远是大晴天,无需电池 [16] - 未来4-5年内,部署AI算力成本最低的方式可能是发射太阳能AI卫星 [16] - 地球上增加200-300吉瓦AI算力几乎不可能,因为美国一年总用电量约460吉瓦,扩容三分之二在物理基建上太难,而太空中可达太瓦级算力,有无限能源且成本低 [17] 关于AI泡沫的讨论 - 需要回归计算机科学的第一性原理,目前有三股力量同时作用:摩尔定律失效与计算范式更替、推荐系统进化、代理型AI出现 [18] - 六年前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中90%是CPU,今年比例降至10%,剩余90%是加速计算(GPU),即使没有AI,世界也必须完成这次基础设施更替 [18] - 过去15年互联网引擎是推荐系统,现在正全面升级为生成式AI,并从CPU迁移到GPU [18] - 代理型AI(如Grok、OpenAI、Claude)建立在上述两层基础上,全球数据中心的硬件更新是刚性需求,留给泡沫的空间很小,目前投入合理 [19]
Elon Musk Cracks Up In AI Talk With Jensen Huang
Youtube· 2025-11-20 03:00
AI基础设施属性与计算范式转变 - AI是基础设施级的通用技术 将应用于所有公司、行业和国家 具有基础性地位[1] - 计算模式从检索式转变为生成式 传统系统基于预存内容检索 而生成式AI根据上下文和提示实时生成独特内容[1] - 生成式AI的独特性要求全球部署AI工厂进行实时内容生成 这是AI工厂建设的根本原因[1] AI对就业和工作的影响 - 长期来看工作将变成可选项目 类似于体育或电子游戏等休闲活动[2] - AI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人们工作方式 许多繁琐困难的任务将变得简单 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率[3] - 放射科医生就业情况显示 AI并未取代工作岗位 反而因图像分析效率提升导致更多放射科医生被雇佣 全球放射学工作量增加[4] AI工厂与计算基础设施投资 - XAI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启动500兆瓦AI工厂项目 第一阶段为50兆瓦 与NVIDIA合作实施[6] - Humane公司获得从零收入起步建设数据中心的重大合同 AWS也计划与Humane合作100兆瓦项目 目标达到千兆瓦规模[6] - 美国平均年用电量约460吉瓦 若AI计算需求达到300吉瓦/年 将占全美用电量的三分之二 地面建设难度极大[10] 太空AI计算的发展前景 - 太空AI具有必然性 为实现卡尔达肖夫II级文明必须部署太空太阳能AI卫星[8] - 太空AI成本效益将远超地面 预计4-5年内太空太阳能AI卫星将成为最低成本的AI计算方式[9] - 太空计算优势包括连续太阳能供应、无需电池、简化冷却系统(通过辐射散热)以及更便宜的太阳能板[9][10] 计算架构转型与市场前景 - 计算架构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转变 六年前CPU占超级计算机90%份额 现在降至15%以下 加速计算份额从10%升至90%[11] - 推荐系统(REXIS)是过去15年最重要应用 现从CPU迁移至GPU运行 互联网公司可基于此构建大量GPU超级计算机[12] - 底层计算架构转型为上层代理AI(如Grok、OpenAI)提供支持 市场基础坚实[12] 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案例 - 利用AI加速器创建金属有机框架 开发0.33纳米孔径海绵材料 实现从空气中捕获水和二氧化碳[5] - 通过AI加速基因编辑技术 研制500x1000纳米纳米机器人 应用于镰状细胞病治疗[5] - AI显著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使20年前的研究快速进入新价值领域[5] AI技术应用生态拓展 - 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提供物理精确的虚拟环境 用于机器人训练和工厂模拟[7] - 在沙特阿拉伯合作建设超级计算机 模拟量子计算机并进行量子纠错[7] - AI应用范围广泛 涵盖化学、蛋白质、基因、物理、流体动力学、粒子学和机器人学等多个领域[7]
Nvidia's Q3 Countdown: Crypto Punters Anticipate AI Darling to Surpass Earnings Forecast, Bet These Will Be Key Themes During The Call
Benzinga· 2025-11-19 12:18
核心观点 - 市场高度关注英伟达即将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 加密货币预测平台赌客认为其有90%的概率超出每股收益预期 [1][2] - 此次财报发布被视为年度最重要的市场事件之一 可能引发公司市值高达3200亿美元的波动 [4][5] 财务预期与市场预测 - 华尔街对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的共识预期为548.7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350.8亿美元增长显著 [5] - 市场预测英伟达非GAAP每股收益超过1.25美元的概率为90% 相关赌注金额达170,476美元 [2] - 公司已连续12个季度营收超出华尔街预期 [5] 财报电话会议关注点 - 市场预期"游戏"业务将成为财报电话会议讨论热点 被提及的概率高达98% [3] - "Omniverse"是第二受关注的话题 被提及的概率为90% [3] 市场表现与影响 - 财报结果可能导致公司市值出现3200亿美元的正向或负向波动 这可能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财报后股价波动 [5] - 该财报事件被分析师形容为科技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超级碗" 全球交易员将密切关注 [4] - 在财报发布前 公司股价在周二常规交易时段下跌2.80% 收于181.37美元 盘后交易中进一步下跌0.36% 至180.72美元 [6]
Nvidia's internal emails reveal a 'fundamental disconnect' with major software clients
Business Insider· 2025-11-14 18:35
公司软件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在AI热潮中市值达到高点 成为首家市值5万亿美元的公司[1] - 公司正面临挑战 其全球现场运营部门的资深销售员工内部邮件揭示了在向客户讲述全面软件故事和销售软件产品时遇到的障碍[2] - 软件销售涉及Nvidia AI Enterprise (NVAIE) Run:ai Omniverse和vGPU等一系列产品[3] 公司软件产品详情 - Nvidia AI Enterprise (NVAIE) 是一套帮助客户开发自有AI应用程序的工具 于2021年推出 设计用于运行在公司的AI芯片和CUDA软件包上[4] - NVAIE的客户包括纳斯达克 美国国税局(IRS)和AT&T等[4] - 内部讨论聚焦于这些商业软件产品的销售 而非CUDA[4] 软件销售财务预测 - 公司主要业务是设计GPU和其他AI硬件 财报中未单独披露商业软件收入[5] - 软件业务规模较小 但有助于为公司更广泛的AI产品组合产生经常性收入并加深客户依赖[5] - 公司预测软件销售表现健康 其中第三财季北美和拉美地区独立软件销售预计达到目标的110% 而硬件捆绑软件销售预计仅达到目标的39%[6] - 当季整体软件销售预测为7870万美元 主要由NVAIE驱动 其预测达到目标的186%[6] 销售流程中的挑战 - 公司需要与销售伙伴和客户经理围绕NVAIE等产品制定全面软件故事 并计划为客户创建研讨会以规划AI项目[7] - 内部和与客户谈判时均需要额外的教育工作 最大痛点在于教育潜在客户的采购和法律团队理解AI Enterprise软件[8] - 公司与客户的法律和采购团队在理解软件销售流程上存在根本性脱节 尤其在金融和医疗等高度监管的行业[8] - 数据安全 赔偿义务以及客户要求高于公司承受范围的损害赔偿责任上限是谈判中的其他难点[9] 行业背景 - AI技术采纳不均衡的现象并非公司独有 一些公司认为这项热门技术尚处于早期 不适合广泛部署[10]
一场直播,10万人被骗!「AI黄仁勋」比真人火8倍
猿大侠· 2025-11-02 15:54
事件概述 - AI生成的假冒黄仁勋直播在GTC 2025大会期间进行诈骗,观众人数近10万,是官方直播在线人数1.2万的8倍之多 [1][2][5][6] - 诈骗直播由名为「Offxbeatz」的频道操纵,利用AI换脸和合成语音技术,最终被平台封禁 [19][20] - 假冒直播内容为推销骗局,导致约11.5万美元(约82万人民币)被骗走 [23] 技术背景与历史 - 英伟达在2021年GTC大会上曾展示过数字版黄仁勋,该替身仅在14秒(1:02:41-1:02:55)的片段中出现 [29][32] - 当时为打造该替身,公司对真人进行了全身3D扫描,并使用Audio2Face工具实现面部动作,通过Face-Vid2Vid技术提升真实感 [33][35][36] - 动捕演员代劳舞台动作,录制了长达8小时的视频以模仿黄仁勋的动作表情,最终效果几乎毫无破绽 [38][39][40] - 该技术是四年前ChatGPT等大模型尚未诞生前的成果,如今AI视频生成工具已能轻松编造任何人替身 [42][43][44]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GTC 2025大会后,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再破世界纪录 [46] - 公司CEO黄仁勋在会后前往韩国APEC首席执行官峰会,与三星CEO李在镕、现代CEO郑义宣会面,并在一家社区炸鸡店引发媒体关注 [47][50] - 在英伟达GeForce 25周年庆典上,黄仁勋与郑义宣互动,并调侃李在镕 [52][53]
Samsung building facility with 50,000 Nvidia GPUs to automate chip manufacturing
CNBC· 2025-10-31 14:00
公司与行业合作动态 - 三星计划采购并部署50,000颗英伟达图形处理器集群以提升其移动设备和机器人芯片制造能力 [1] - 英伟达与三星合作将调整三星的光刻平台以适配英伟达GPU预计将使三星获得20倍的性能提升 [6] - 除三星外SK集团和现代汽车等其他韩国公司也在部署相似数量的GPU [3] 英伟达业务与市场表现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公司当前代GPU Blackwell及下一代GPU Rubin的业务总量达到5000亿美元 [4] - 此业务展望推动英伟达股价上涨使其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公司 [5] - 英伟达近期宣布与Palantir、Eli Lilly、CrowdStrike和Uber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 技术应用与生态系统 - 三星将使用50,000颗英伟达GPU建设名为"AI Megafactory"的设施 [2] - 三星将采用英伟达的模拟软件Omniverse并运行自有AI模型用于其设备 [6] - 英伟达高级副总裁表示公司正与韩国政府密切合作以支持其在AI领域的领导计划 [4]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关系 - 三星不仅是英伟达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也是其关键供应商为英伟达AI芯片提供高带宽内存 [7] - 三星将与英伟达合作调整其第四代高带宽内存以用于AI芯片 [7]
Is Nvidia (NVDA) One of the Best Dow Stocks to Buy?
Yahoo Finance· 2025-10-27 23:54
公司与谷歌云合作 - 公司与谷歌云合作旨在扩大加速计算的访问权限,目标是彻底改变企业工作负载的全范围,并加速企业AI和工业数字化进程 [1] - 合作结合了谷歌云和公司的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多功能且强大的多工作负载平台,以在谷歌云上完成其最苛刻的任务 [3] 产品与技术部署 - 谷歌云宣布G4虚拟机器正式上市,该机器使用了公司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 [2] - 公司的Omniverse和Isaac Sim已作为虚拟机镜像在谷歌云市场上提供,将帮助制造业、汽车业和物流业等主要行业解锁物理AI驱动应用 [2] - 谷歌云用户将能够受益于公司的完整软件堆栈,以加速各种高需求工作负载,如代理AI、科学和高性能计算、以及设计和视觉计算 [4]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一家美国跨国技术公司,以生产图形处理单元、AI硬件和软件以及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而闻名 [4]
10 Best Dow Stocks to Buy According to Wall Street Analysts
Insider Monkey· 2025-10-27 22:42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因通胀数据低于预期提振了投资者情绪,市场希望美联储能继续降息以支持经济[1] - 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月环比上涨0.3%,年通胀率为3%,低于道琼斯调查经济学家预测的月环比0.4%和年率3.1%[2] - 9月核心CPI月环比为0.2%,12个月基准为3%,分别低于道琼斯调查预估的0.3%和3.1%[3] - CPI数据公布后,交易员对美联储在2025年最后两次会议上降息的信心增强,12月降息概率从约91%跃升至98.5%[3]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0月24日上涨1.01%至47,207.12点,首次突破47,000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5%[4] - 过去6个月道琼斯指数上涨17.35%,标普500指数上涨22.84%,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3.62%[4] 宣伟公司 - 宣伟公司被华尔街分析师列为最佳道指成分股之一,平均目标价上行潜力为15.23%[10]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67家对冲基金持有该公司股份[10] - 富国银行于10月10日将宣伟公司目标价从400美元下调至395美元,但维持超配评级[10] - 尽管涂料部门面临持续挑战,但富国银行指出其盈利表现远优于行业多数公司,并保持长期积极展望[11] - 宣伟公司是一家美国企业,从事油漆、涂料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分销和销售[12] 英伟达公司 - 英伟达公司被华尔街分析师列为最佳道指成分股之一,平均目标价上行潜力为15.46%[13]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235家对冲基金持有该公司股份,在列出的公司中数量最多[13] - 10月20日,英伟达宣布与谷歌云合作,旨在扩大加速计算的可及性,变革企业工作负载全谱系,并加速企业AI和工业数字化[13] - 谷歌云宣布正式推出采用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的G4虚拟机,并将英伟达Omniverse和Isaac Sim作为虚拟机镜像在谷歌云市场上提供[14] - 此次合作将帮助制造业、汽车业和物流业等主要行业解锁物理AI驱动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多功能、强大的多工作负载平台[15] - 除了Omniverse,谷歌云用户还能利用完整的英伟达软件堆栈来加速代理AI、科学和高性能计算、设计与视觉计算等高需求工作负载[15] - 英伟达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以生产图形处理器、AI硬件和软件以及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而闻名[16]
NVIDIA 的机器人战略:架构“物理 AI”的未来蓝图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10-23 17:03
文章核心观点 - NVIDIA采用“登月式”战略,优先攻克最复杂的人形机器人开发难题,旨在将由此产生的AI技术进步推广至所有机器人与自主系统[4] - 公司通过涵盖硬件、仿真与软件生态的多层次一体化战略,为机器人未来架构蓝图,其核心理念是先解决最难问题、培育开放生态并发挥CUDA的持久竞争优势[5]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实现“物理AI”愿景的关键步骤,即打造能理解并与现实世界物理法则交互的智能系统[6]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整体收入将在2030年超过160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1%[7] - 中国仍是最大单一出货市场,美洲在高规格产品领域潜力巨大,将填补汽车与半导体制造业劳动力短缺[7] - 2025年被视为商业化元年,产品将进入量产并实现工厂与企业的小规模部署[7] - 全球人口老龄化将带动柔性人形机器人需求,特种人形机器人将用于危险工作或救援协作场景[7] NVIDIA平台化战略 - 公司致力于成为平台化参与者,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加速机器人生态发展,避免“供应商锁定”[9][10]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问题复杂多样,竞争性生态被视为“竞争必需”,可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11] - 目标是通过提供更优秀工具加速行业演进,而非垄断市场,承认其他公司在垂直领域有更深厚积累[11] 三大技术支柱 - 技术战略以“三台计算机”为核心架构:训练服务器(如DGX)、仿真服务器(如Omniverse)与边缘计算机(如Jetson)[12] - 架构对应AI闭环开发周期:训练阶段使用大规模集群开发AI模型,仿真阶段在虚拟世界测试优化模型,部署阶段在专用硬件上运行模型[12] - 采用真实数据与仿真数据混合策略,早期训练阶段可接受低仿真传感器保真度以快速学习,临近部署时需提高感知保真度确保安全与精度[12] CUDA核心竞争优势 - CUDA软件与并行计算平台是公司最持久的竞争优势,通过全栈硬件架构到计算框架的优化实现AI工作负载加速[14] - 公司在部分垂直领域需掌握超越客户认知深度的技术知识,以优化核心基础架构并为生态伙伴提供性能提升[14] - 人形机器人市场当前受制于成本效益,但在NVIDIA基础技术驱动下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后,增长轨迹有望重演汽车产业历史路径[14]
AI的三个万亿市场 !黄仁勋与红杉资本最新论道: 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万字实录全文)
美股IPO· 2025-10-15 20:32
公司创立与战略蓝图 - 公司创立于1993年,基于一个反向洞察:随着晶体管缩小的物理极限临近,世界需要全新的计算方法——加速计算,以解决通用计算不擅长的困难问题 [4][18][19] - 公司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即新计算架构需要大型市场,而该市场因架构不存在而不存在,因此决定“必须同时发明技术和市场” [5][23][24] - 被创造出的技术是GPU,而被凭空创造的市场是现代3D图形视频游戏,这个价值万亿的娱乐产业为加速计算平台提供了最初的“杀手级应用” [5][25] CUDA平台的诞生与演进 - 在2000年代初,公司意识到GPU处理图形所依赖的物理模拟和线性代数本质是通用数学运算,思考如何将这种强大算力开放给更广阔的科学计算领域 [7][21] - CUDA平台应运而生,它像一座桥梁,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解决复杂问题,极大地缓解了摩尔定律放缓带来的计算瓶颈 [7][28] - 发明一个能与ARM和x86并驾齐驱的全新计算平台极为艰难,花费了近30年时间 [7][28] 引爆AI革命的关键决策 - 2012年深度学习里程碑AlexNet基于GPU取得突破,公司得出结论:深度学习是一个“通用的函数逼近器”,能学习几乎任何函数,解决任何问题 [8][31] - 基于第一性原理判断,公司将整个未来全部押注在深度学习上,结论是计算堆栈的每一层都可以被重新发明 [8][31] - 2016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专为AI设计的超级计算机DGX-1,并将其交付给OpenAI,标志着公司从AI革命的“赋能者”成为“核心基础设施”的建造者 [8][32][34] AI工厂: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 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不再是存储信息的仓库,而是生产智能的“AI工厂”,客户从中赚钱 [9][36][37] - 衡量基础设施价值的核心指标变为单位能源所能产生的计算吞吐量,如果每瓦能效提升三倍,公司就能在工厂中产生三倍的收入 [9][36] - Meta等巨头基于GPU的AI推荐系统重建了业务,市值从低谷反弹超过万亿美元,证明了AI工厂是直接的收入引擎而非成本中心 [9][42] AI的下一波浪潮:数字劳动力与物理AI - 第一波是**数字劳动力**,即代理AI,技术将首次直接进入“劳动力”这个从未被软件触及的行业,未来企业将由人类和“数字人类”共同组成 [10][41][46] - 第二波是**物理AI**,即机器人技术,其背后是同一种智能在不同“载体”中的体现,自动驾驶汽车、机械臂或人形机器人均属此类 [10][50][53] - 实现这一未来需要三台计算机:用于训练的AI工厂、用于模拟学习的虚拟世界,以及机器人本身搭载的“大脑”,公司为所有三个环节提供完整计算平台 [10][61] 计算范式的根本转变 - 未来计算的范式将从“检索式”转变为“生成式”,信息不再是被检索,而是被实时生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机交互模式 [11][76][80] - 以Perplexity为例,其提供的所有内容都是完全生成的,而非检索预先编写的内容,这种转变的终极形态是人类自身的实时生成式交互 [11][76][80] - 在这个生成式未来里,与计算机的交互不再是单向命令与执行,而是一种共同创作,计算的终局是无限的生成 [11][80][81] 投资回报与市场规模 - AI投资回报已经显现,Meta在苹果隐私政策冲击后,通过GPU驱动的AI推荐系统重建业务,市值从低谷反弹超过万亿美元 [42] - 对2025年的AI投资落地估计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AI制造(模型制造者)和应用层蕴含数万亿美元机遇 [40][46] - 企业级代理人工智能增强劳动力,以及物理人工智能,这两个行业约占全球经济的100万亿美元,技术首次能够增强这一领域 [41][46] 技术平台与创新速度 - 公司提供的AI工厂平台包含CPU、GPU、网络处理器、三种类型的交换机以及大量的软件,可构建机架规模乃至建筑规模的系统 [35][37][38] - 公司创新速度快的原因在于协同设计:同时改变算法、软件、网络、CPU和GPU,从而突破放缓的摩尔定律,代际性能提高约10倍 [35][36] - 软件兼容性(如CUDA)是关键优势,使得生态系统能够快速演进,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快速制造芯片 [35][36] 新兴前沿市场与主权AI - 数字生物学是新兴前沿,公司正取得快速进展,例如与Arc合作开发用于细胞表征的基础模型Evo 2,未来可与细胞“对话” [63] - 主权AI趋势明显,各国政府意识到不能外包所有国家数据,每个国家都可能进口、购买并构建自己的主权人工智能 [64][65][66] - 在电信领域,5G和6G将因AI而彻底变革;在量子计算领域,通过创建量子GPU混合计算系统CUDA-Q,可将量子计算机的时间表提前约十年 [63] 被低估的技术与指标 - 华尔街低估的关键绩效指标是AI工厂的单位能源吞吐量,它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芯片性能 [83] - 公司平台最被低估的部分是CUDA之上的库,如CUDNN,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创建的最重要的库之一,公司约有350个这样的库 [83][84][85] - 用于物理AI学习的虚拟世界Omniverse被严重低估,它正席卷整个机器人行业,是公司大约十年前开始研究的有远见的技术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