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axlovid
icon
搜索文档
Traws Pharma, Inc.(TRAW)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4 21:30
Traws Pharma (TRAW) Q2 2025 Earnings Call August 14, 2025 08:30 AM ET Speaker0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standing by. Welcome to the Trowz Pharma Incorporated Second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Financial Results and Business Update Call. At this time,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a listen only mode. Following management's prepared remarks, we will hold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ask a question at that time, please press star followed by one on your touch tone phone.If anyone has difficulty hearing ...
PFE New & Acquired Drugs Back 1H Top-Line Growth: Will the Trend Last?
ZACKS· 2025-08-14 01:56
Key Takeaways Pfizer's non-COVID revenues grew on strong in-line, new and acquired products.New and acquired products delivered $4.7B in first-half 2025 sales, up about 15% operationally year over year.Pfizer expects Seagen to add over $10B in 2030 risk-adjusted revenues with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With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sales of Pfizer’s (PFE) COVID products, Comirnaty and Paxlovid, have declined from their peak. However, Pfizer’s non-COVID operational revenues are improving, driven by its key ...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2
湘财证券· 2025-08-12 08:30
机械行业 - 2025年7月我国挖掘机总销量17138台,同比增长25.2%,其中国内销量7306台(+17.2%),出口量9832台(+31.9%),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1-7月累计销售挖掘机137658台(+17.8%),国内销量72943台(+22.3%),出口64715台(+13.0%)[2] - 7月国内销量增速环比回升10.0pct,主因二手设备出口加速及低基数效应,雅下水电工程开工贡献增量;出口增速环比回升12.6pct,海外需求回暖叠加主机厂出海驱动 [2] - 半导体设备: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99.1亿美元(+19.6%),中国销售额172.4亿美元(+13.1%),日本设备出货额4045.9亿日元(+17.6%)[3] - 投资建议:关注工程机械板块(三一重工等)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机会 [5] 房地产行业 - 北京取消五环外限购,单身人士限购套数由1套增至2套,1-7月五环外新房/二手房成交占比达81.6%/51.1% [7] - 公积金政策优化:首套房认定放宽,二套贷款额度由60万提至100万,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缴存年限要求缩短4年 [8] - 7月北京新房销售面积同比降31%,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降18%,政策放松节奏取决于市场表现,上海深圳或跟进 [9] - 投资建议:关注头部房企(保利发展)及中介机构(我爱我家)[10] 食品饮料行业 - 8月4-8日食品饮料板块涨0.63%,跑输沪深300指数0.60pct,零食子板块领涨(+3.85%)[12] - 7月CPI环比+0.4%,核心CPI同比+0.8%,酒类价格同比降1.9%,奶类价格同比降1.3% [14] - 茅台推出7000元/瓶超高端新品,限量25568瓶2分钟售罄 [15] - 投资建议:关注龙头(贵州茅台)及创新型企业(盐津铺子)[16] 医药行业 - 沃森生物RSV mRNA疫苗获临床受理,国内尚无同类上市产品;艾博生物KRAS突变肿瘤疫苗获中美双批 [18][19] - 辉瑞Q2营收146.53亿美元(+10%),RSV疫苗收入同比增155%,新冠产品收入显著增长 [19] - 上周疫苗板块PE 80.76X,PB 1.96X,医疗耗材子板块涨3.93%表现最佳 [20][22] - 投资建议:长期关注创新+出海(康希诺),短期关注中报业绩 [23][24]
疫苗行业周报:疫苗领域创新突破,国内外进展显著-20250810
湘财证券· 2025-08-10 21:5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3] 核心观点 - 疫苗行业在2024及2025Q1业绩承压明显,供需不平衡导致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待改善[10] - 供给端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品种价格大幅下降;需求端消费疲软及市场教育不足导致疫苗犹豫[10] - 疫苗企业正积极调整管线布局,聚焦技术迭代及创新疫苗,加大竞争格局较好的多联多价品种研发力度[10] - 长期看好疫苗行业,政策、需求、技术是行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10][11] 国内外疫苗动态 - 沃森生物联合开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疫苗进入临床阶段,国内尚无RSV疫苗获批上市[5] - 中国首个天坛株HIV疫苗Ⅰ期试验成功,采用"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5] - 艾博生物mRNA治疗性肿瘤疫苗ABO2102获批临床,覆盖多种KRAS突变,实现中美双报双批[5] - 辉瑞Q2营收146.53亿美元(同比+10%),RSV疫苗收入1.43亿美元(同比+155%),新冠口服药Paxlovid收入4.27亿美元(同比+71%)[5][6] 市场表现 - 上周疫苗板块下跌0.44%,表现优于医药生物整体(-0.84%)[7] - 2025年以来疫苗板块累计涨幅0.96%,由负转正[7] - 疫苗板块PE(ttm)为80.76X,PB(lf)为1.96X,PE处于2013年以来48.20%分位数[9]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研发创新力强的企业:康希诺(技术平台优势)、康华生物(需求刚性品种)[13] - 建议关注疫苗企业中报业绩情况及库存、应收账款变化[13] - 疫苗行业品种为王特征明显,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将拥有更强产品力[11] 政策与需求驱动 - 政策端:创新型疫苗加速审批上市,鼓励研发投入加大[11] - 需求端:疫苗消费意愿提升+人口老龄化+疫苗出海拓宽需求领域[11] - 技术端:mRNA等新技术推动防护边界拓展,国内企业实现多项突破[5][11]
马化腾投的三博士,拿下470亿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2:39
核心观点 - 晶泰科技获得DoveTree约470亿港元超级大单,创下AI+机器人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市值飙涨至286亿港元[1] - 公司由三位麻省理工博士创立,获马化腾投资及辉瑞等药企背书,致力于AI制药技术研发[3] - 与哈佛教授Gregory Verdine创立的DoveTree合作,利用AI平台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传统三分之一[7] - 公司去年营收突破2.5亿港元门槛,商业化进程加速,业务覆盖药物发现和智能机器人两大板块[10][13] - 创始团队自愿延长股票禁售期至2026年,展现对公司发展信心[20] 创始团队与投资人 - 三位联合创始人温书豪、马健及赖力鹏均为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3] - 获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亲自拍板投资,打破腾讯投资惯例[3] - 获辉瑞等跨国药企背书,参与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研发[9] 大客户合作 - DoveTree创始人Gregory Verdine为哈佛化学系终身教授,创立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主导3款累计销售额破百亿美元的药物[5][7] - 合作涉及多款临床前阶段大分子及小分子创新药研发,DoveTree享有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7] - 已收到4亿港元首付款,后续将获得3.85亿港元付款及潜在约462亿港元里程碑付款[12] 技术优势 - AI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可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传统三分之一[7] - 底层技术体系包含数百种算法,可复用于材料科学、农业等领域[17][19] - 在盲测中实现100%准确度,成为辉瑞供应商[17]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收入2.66亿元人民币,研发开支4.18亿元人民币[12] - 全球前20大药企中16家为其客户[9] - 业务构成:药物发现占40%,智能机器人占60%[13] - 非医药行业订单比例预计未来3-5年将逐年上升[19] 战略布局 - 与辉瑞共建新一代药物研发平台[17] - 收购英国LCC技术公司实现技术互补[17] - 计划通过孵化、联合研发、并购等方式扩展技术边界[17]
Pfizer Q2 Earnings Beat Estimates, Oncology Drives Top-Line Growth
ZACKS· 2025-08-06 00:5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78美分 远超Zacks共识预期的58美分 同比增长30% [1] - 总收入达146 5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超出Zacks共识预期的137 8亿美元 [1] - 国际收入增长6%至57 6亿美元 美国收入增长13%至89亿美元 [2] - 调整后销售及管理费用下降8%至34亿美元 研发费用下降9%至24 4亿美元 [3] 产品线表现 核心产品 - Vyndaqel系列产品收入增长21%至16 2亿美元 主要受美国及欧洲需求驱动 [12] - Comirnaty疫苗收入增长95%至3 81亿美元 因美国市场份额提升及海外交付增加 [7] - Paxlovid收入增长71%至4 27亿美元 远超Zacks共识预期的2 99亿美元 [8] - Eliquis收入增长6%至20亿美元 但受IRA定价影响部分抵消 [5] 肿瘤学产品 - 肿瘤学部门收入增长11%至43 9亿美元 主要由Padcev Lorbrena和Xtandi驱动 [11] - Padcev收入增长38%至5 42亿美元 受益于需求增长及一次性收益 [15] - Xtandi联盟收入增长14%至5 66亿美元 [16] - Ibrance收入下降8%至10 5亿美元 受市场竞争及仿制药冲击影响 [14] 业务部门表现 - 初级护理部门收入下降12%至55 4亿美元 [4] - 专科护理部门收入增长7%至43 8亿美元 [4] - 肿瘤学部门收入增长11%至43 9亿美元 [4] 2025年展望 - 维持总收入指引61-64亿美元 上调每股收益预期至2 90-3 10美元 [17] - 研发费用预期下调至104-114亿美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期下调至131-141亿美元 [20] - 包含3SBio交易相关一次性研发费用20美分/股 [18] - 预计到2027年通过成本削减实现72亿美元节约 [26] 行业挑战 - 面临COVID产品收入下降及IRA政策导致的医保折扣压力 [24] - 2026-2030年将有多款核心产品专利到期 包括Eliquis Vyndaqel等 [24] - 地缘政治因素如关税政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19]
财报前瞻 辉瑞(PFE.US)Q2盈利韧性遇IRA压力,估值折价藏增长隐忧
金融界· 2025-08-04 15:05
业绩预期 - 分析师预计第二季度每股收益(EPS)为0 58美元 同比下滑3 3% 营收137 8亿美元 同比增长3 7% [1] - 近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幅度达43 49% 最近季度超预期43 75% [1] - 近期每股收益预期小幅下调0 23% [1] - Zacks预测模型显示本次盈利超预期概率达+1 43% [1] 盈利驱动因素 - 成本控制措施及Vyndaqel Padcev等利基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盈利超预期 [1] - 肿瘤学板块成为增长引擎 Padcev和Lorbrena表现亮眼 收购Seagen带来协同效应 [2] - Vyndaqel作为专科护理业务支柱 预计销售额超16亿美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 肿瘤学板块Padcev的Zacks共识预测值4 94亿美元 模型预测值4 992亿美元 [2] - 初级保健领域Prevnar销售额预计下滑至13 6亿美元 Eliquis因IRA定价限制收入承压 [2] - Comirnaty疫苗实现1 93亿美元销售额 Paxlovid前景随感染率下降趋弱 [2] 估值分析 - 当前市盈率17 49 较十年均值19 82折价12% [2] - 制药行业平均市盈率25 27 辉瑞估值优势不突出 [2] - 五年EBITDA增速-2 60% 导致PEG比率缺失 [2] - 股息收益率7 32% 派息率123 62% 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2] 短期与长期策略 - Zacks排名第3(持有) 盈利超预期概率+1 43% 支持财报发布前布局 [3] - 长期需警惕IRA定价压力 研发管线延迟 超高派息率风险 [3] - 第二季度财报为短期交易重要催化剂 长期依赖创新管线突破及利润率改善 [3]
Buy, Sell or Hold Pfizer Stock? Key Tips Ahead of Q2 Earnings
ZACKS· 2025-08-01 23:05
核心观点 - 辉瑞(PFE)将于2025年8月5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市场预期营收137 8亿美元 每股收益0 58美元 过去30天对2025年全年每股收益预期从3 06美元微升至3 07美元 [1] - 公司连续四个季度超预期 平均盈利惊喜达43 49% 最近一季惊喜幅度为43 75% [3] - 估值吸引力显著 当前市盈率7 61倍 低于行业平均14 30倍和自身5年均值10 82倍 股息率超7% [21][26] 业绩预期 - 模型显示盈利可能超预期 因具备+1 43%的ESP值和Zacks排名第3(持有) [4] - 关键产品Vyndaqel家族 Padcev Lorbrena和Nurtec的销售增长预计抵消Eliquis Ibrance和Prevnar的下降 [7][8] - 新冠疫苗Comirnaty一季度收入增长 但二季度持续性待观察 抗病毒药Paxlovid销售或因感染率下降而减少 [11][12] 分业务展望 基础医疗业务 - Eliquis联盟收入预计19 5亿美元(模型估20 3亿) Prevnar疫苗销售预期13 6亿美元(模型估13 1亿) 均受IRA政策降价影响 [9][10] 肿瘤业务 - Ibrance销售面临竞争和仿制药冲击 预期10 5亿美元(模型估9 92亿) 而Xtandi Lorbrena等药物预计增长 [14] - Seagen收购的ADC药物中 Padcev销售预期4 94亿美元(模型估4 99亿) Adcetris受竞争压力 [15] 专科护理业务 - Vyndaqel/Vyndamax销售预期16 2亿美元(模型估15 7亿) Xeljanz和Enbrel预计下滑 [16] 公司战略与挑战 - 通过收购Seagen强化肿瘤领域地位 新产品和Nurtec等贡献增长 [24] - 面临新冠产品收入下滑 2026-2030年专利悬崖等挑战 但成本削减计划预计到2027年节省77亿美元 [25][26] - 非新冠业务收入改善 关键药物组合和新品有望推动长期增长 [24][25] 市场表现 - 年内股价下跌7 5% 表现逊于行业2 9%的跌幅 但估值显著低于礼来 诺和诺德等同行 [18][21]
Here's What to Expect From Pfizer's Non-Oncology Drugs in Q2 Earnings
ZACKS· 2025-07-23 23:16
核心观点 - 辉瑞(PFE)将于8月5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重点关注占公司总收入约25%的肿瘤药物销售表现[1] - 公司业务涵盖肿瘤学、初级保健和专科护理三大板块 其中非肿瘤板块第二季度表现呈现分化趋势[2][8] - 估值层面 公司当前8.20倍远期市盈率低于行业14.60倍及自身5年均值10.85倍 显示相对吸引力[10] 肿瘤药物表现 - 核心肿瘤药物包括Ibrance、Xtandi、Lorbrena、Braftovi/Mektovi组合 以及通过2023年收购Seagen获得的ADC药物Padcev[1] 初级保健板块 - 抗凝血药Eliquis(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受《通胀削减法案》定价压力影响 联盟收入预计下滑 但部分被需求增长抵消[3] - 疫苗Prevnar因国际市场销售疲软预计出现下滑[3] - COVID疫苗Comirnaty第一季度因美国市场份额提升及部分海外市场合约交付增加而收入增长 第二季度趋势待观察[4] - 抗病毒药物Paxlovid因感染率下降预计销售下滑 偏头痛药物Nurtec ODT/Vydura预计增长 RSV疫苗Abrysvo因接种建议限制持续走弱[5] 专科护理板块 -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药物Vyndaqel受益需求增长保持强劲 而Xeljanz和Enbrel预计下滑[6] 财务与估值 - 年初至今股价下跌1.8% 略超行业1.3%跌幅[7]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3.06美元微调至3.05美元 2026年从3.09美元降至3.08美元[12] - 过去60天季度预期修正呈现分化:Q1上调3.51% Q2下调3.49% 年度预期微降0.3%左右[13]
辉瑞 “瘦身” 计划推出,传奇女高管离职!
新浪财经· 2025-07-12 00:25
高管变动 - 辉瑞首席企业事务官、执行副总裁Sally Susman将于2025年底卸任 结束近20年任期 [1] - 该高管在任期内成功应对五届美国总统任期的政治环境变化 并处理关键药物专利到期等重大挑战 [1] - 离职是公司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其部门将被拆解 职责由5位高管分摊 [2] 新冠疫情期间表现 - Sally Susman团队在疫情期间主导辉瑞新冠疫苗及Paxlovid的全球通信工作 [2] - 当时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突破百万 各国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2] 公司重组计划 - 辉瑞推出2027年前削减超70亿美元支出的"瘦身计划" [2] - 重组方案包括精简管理层级 4名高级副手将同步离职 [2] - 该举措旨在提升组织效率 应对新冠相关产品需求回落带来的业绩压力 [2] 行业影响 - 辉瑞重组方向被视为全球制药业"风向标" [2] - 行业面临创新药研发成本高企和医保控费趋严的双重挑战 [2] - 跨国药企需在缩减开支与保持创新力之间寻找平衡 [2]